三八小说网 > 穿越电子书 > 闺华记 >

第75章

闺华记-第75章

小说: 闺华记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谢涵是想起了杜廉说过的一句话,他说他祖父曾经是幽州百草堂的坐堂郎中。

    幽州百草堂是京城百草堂的分号,既然这位老郎中在幽州百草堂坐过堂,想必不会对周氏家族陌生。

    而对方既然也能看出自己体内的异常,想必医术也不会差,就是不知医德如何。

    谢涵正想开口问这老先生是不是师从周家时,只见这位老先生站了起来,对张氏道:“老人家,说要紧也不要紧,没事,有我呢。”

    这话张氏听懂了,眼圈很快红了,是高兴的,“那就劳烦老先生了,回头我让我儿子多送点诊金给你,这么大年纪了这么冷的天出来一趟也怪不容易的。”

    “这倒没必要,我孙子说了,虽然没有见到当年的探花郎,可能亲自给探花郎的闺女看病也是他的福分。”说完,老郎中转向了谢涵,点点头,“丫头,你运气不错,这次的运气也不错。”

    谢涵被这句话搞糊涂了。她不清楚这老者指的是她的病能找上他是运气还是那后生说认识自己是运气。

    不对,他说的是两句话,两句话里都有“运气”二字,第一句“你运气不错”显然指的是谢涵碰上明远大师替自己去除体内余毒的事情,后一句“这次运气也不错”才应该是指遇到他吧?

    难道是说自己体内的余毒没有去除干净,还是说自己体内又添了新的毛病?

    这怎么可能?

    谢涵明明记得明远大师说自己体内的余毒已经清除干净了啊?而自己这段时间除了前几天去了一趟镇上的药铺也没有吃过别的任何药物啊?

    难道上次的药有问题?

    谢涵有心想问个明白,可一看满屋子的人在,再加上那家药铺本就是这老头的,只好两手抱拳打了个拱,“有劳老先生费心了,待他日痊愈后,一定登门拜谢。”

    “不错,果然是个灵透的,不过拜谢就不必了,记住了,以后有什么不适的话直接上门来找我。”老者捋了捋自己的胡须,点点头。

    “多谢了。”谢涵再次拱了拱手,然后命司琴带着老者去开方子。

    郑氏见老人家跟着司琴出去了,忙笑着看向了杜廉,“这位后生,你方才说你一直在念书,我家几个小子先前也在镇里念书,老二大名叫谢沁,老三大名叫谢泽,不知你认识不认识?”

    “这位婶子,不好意思,晚生五年前便去了县城,二年前又去了幽州,如今在幽州的府学,不认识你说的谢沁和谢泽,不过晚生倒的确对这位姑娘的父亲神往已久,可惜无缘得见。”

    “二伯娘,这位杜先生是一位秀才,跟二哥三哥他们不在一处。”谢涵看出了这位杜廉带的是文生巾,又听他说在府学就读,于是推断出对方是一位秀才。

    “哦,原来是位秀才老爷啊,失敬失敬。”谢耕田几个忙起身,为刚才的轻视道歉。

    这也就难怪人家为什么说学艺不精了,人家根本就不是一个郎中,是一位秀才!

    而郑氏一听对方是位秀才,更是眼前一亮,恨不得立刻拉着对方问可否有人家可否婚配,不过也只是想想而已,她也知道这种事情女方不能太主动了,更不能莽撞了。

    谢涵倒是没有留心这些,略一思索,她命司棋去书架上取了两本书,顺便再拿了一个十两的银锭给杜廉。

    杜廉没看清司棋手里拿的是什么书,但是看见司棋手里的银锭,忙不迭地摆手道:“别,别,使不得,太多了,太多了。”

    “杜公子,这两本书是我爹当年参加科考注释过的,是独一无二的孤本,今日承你这份人情,小女子无以回报,这两书借你回去抄一遍,抄完之后还请给小女子送回来。”

    “啊?”杜廉似乎被这巨大的惊喜砸蒙了,瞪大眼睛不知该怎么回复了。

    “啊什么啊?还不赶紧好好多谢人家。臭小子,今儿你的运气也不错。”老者开完方子过来,伸手拍了下孙子的头。

    “小生多谢姑娘厚爱,多谢姑娘厚爱,多谢姑娘厚爱。”杜廉弯腰向谢涵行了个礼,连着说了三遍,然后咧着嘴傻笑。

    “真是个书呆子,都说了三遍了,不过我也要对你说声多谢,今儿要不是你,我小妹也请不到你祖父这么好的郎中。”新月噗嗤一笑,快言快语说道,随后也向杜廉行了个礼致谢。

    “这位老人家,我小妹不能下地,我替她向你说一声多谢吧。”弯月主动上前向老郎中行了个礼。

    她比新月更自责,因为是她非要拉着谢涵在田野上奔跑的,谢涵根本就不会摔倒,不会摔倒就不会想她爹娘,不想她爹娘就不会连夜上山,不会上山就不会生病。

    所以转了一圈,谢涵的病就是因为她起的。

    “不错,不错,你家这几个丫头都教的不错。”老郎中笑着点头。

    “哪里,还是你老人家会教孩子,你孙子这么小就是秀才了。”郑氏也给对方戴了一顶高帽。

    “这可没法比,没法比,听说当年的探花郎蟾宫折桂时就比我这孙子大了一岁,我这孙子如今才是一个小小的秀才。”老先生摇头笑道。

    “老先生,既然相识就是有缘,不如还请留下来用一顿便饭,我家的厨子是南边来的,不敢说手艺有多好,但能保证是你没吃过的。”谢涵看出来这老郎中似乎对自己家人很有好感,便想留下他进一步试探一下。

    “不了,我们该走了。这位姑娘,你的药怎么吃我已经叮嘱你的丫鬟了,你身子不舒服理应多卧床休息,我们就不多打扰了,改日等我孙子把这两本书抄完了再来道谢。”老人家说完,向张氏和谢春生拱了拱手,这才转身离去。

    张氏等人听说谢涵要卧床静养,也都纷纷起身离开,不过晚饭时分,张氏还是亲自来探望了一下谢涵,见谢涵喝了药出了一身汗,这才稍稍心安了些,转身又去了后罩房那边看看谢澜。

    张氏刚走,郑氏也来了,也是问候了谢涵几句,然后也转身去了后罩房。

第一百八十六章 、人算不如天算(月票一百五加更)

    谢涵是万万没想到郑氏居然会打杜秀才的主意,不过她倒是发现了自从自己病倒之后,郑氏对自己殷勤了很多,每天都会来陪谢涵坐坐,问问谢涵的病有没有见好,问问这杜郎中的医术好不好,问秀才好考不好考,也问那个秀才什么时候会来还书。

    等等等等。

    谢涵虽然疑惑,可也没多想,她以为郑氏就是看人家小伙子不到二十岁便是秀才所以心生羡慕,毕竟郑氏也有三个儿子在幽州念书,对考秀才的事情肯定比别人留意得多。

    司琴倒是早就猜出了郑氏的意图,因为她听郑氏找陈武打听过这杜郎中家居何处,家里有多大地方,家中有多少人口等。

    可这种话她没法跟谢涵说,主要是谢涵太小,而郑氏又没有把话挑破,她也不能多事,再说了,她也不过是一个十四岁的小姑娘,哪里好意思去传这种话?

    再说高升带着李福还有阿金一早奔赴幽州,进城后,天色已晚,三人回家洗漱了一番,次日一早换上了一身素白的衣服,然后拿上谢涵的名片,高升和李福各自捧了一个紫檀木盒子,高升的盒子里装的是三匹雪白的贡缎,是皇上去年给谢涵送来的;李福的盒子里装的是一百九十九两银锭;阿金赶车,三个人到了赵王府的大门。

    赵王府的大门大开着,虽然已经是第四天了,可前来吊唁的人依旧络绎不绝,有些是别的州府、县城知道消息过来的达官贵人,有些是得到消息赶来的亲朋好友,还有些是赵王府散落在外的门客知交。

    高升三个下了马车后,门房甲接过高升递过去的名片高声念道,“幽州石城县石南镇谢各庄已故两淮盐政谢纾谢大人之女谢涵敬上奠银一百九十九两,贡缎三匹。”门房乙和丙听了上前把两个盒子接了过来,点了下数,然后连东西和名片一起给了一旁记账的。

    记账的管事是个识货的,这一百九十九两银子没入他眼,反而是三匹贡缎令他起了疑心,一看就是宫里出来的东西。于是,他拿起名片瞧了一眼,随后递给一名侍卫。

    侍卫接过名片转身去了上房,上房的大门口有几个管事在守着,其中一位管事接过侍卫的名片瞧了一眼,略一思索,摇了摇头,然后又给另外一名管事瞧了瞧,见对方也摇头,管事把名片还给了侍卫,侍卫再回到大门口,把名片和那两个盒子放在了一处,然后引着高升三个进了院子。

    院子里搭了一个灵棚,但是没有灵柩,是给一些远亲外男或者是下属祭奠用的,只有关系比较亲近的人才可以进大殿拜见王妃的棺木,才可以去哭灵。

    祭拜完毕,侍卫倒是很客气地问他们留不留下来用饭,高升摇了摇头,只是他不甘心就这样空手而回,他总觉得谢涵让李福和阿金来说不定有什么特别的用意。还有,王妃没了,皇上肯定得打发人来吊唁,怎么说王妃也是他的二嫂,因此,他还想试试运气,看看是不是王平过来。

    所以,略一思忖,高升提出想见见杨冰,并报上了自己的名号,当然,也没忘了偷偷给侍卫塞一个五两的银锭。

    侍卫一听找杨副长史,又收了对方这么大的好处,略一犹豫,倒是也答应了,转身进了大殿。

    约摸过了一顿饭的工夫,杨冰才匆匆出来了,见到高升和李福两个,先抱了抱拳,“实在是太忙了,有劳二位久等了,不知二位可有什么急事?”

    杨冰以为高升这个时候来自然是想把谢涵的心意送到王爷面前,可问题是现在王爷哪有心思管这些?还不如等过些日子等王爷心情平复下来再找个机会提一下,所以他才会暗示高升,有急事就说,没有急事就别提了。

    高升跟在谢纾身边多年,自然一下便听出了杨冰的话外意,忙摇了摇头。

    “也没什么急事,就是我们小姐听说王妃走了很是痛哭了一场,她是想到了自己的身世,说她也是好容易千里迢迢赶回去,结果我们老爷不到半个月就没了,谁知你们王妃和小王子更可怜,这么多年没见,才相处几天时间就没了。对了,我们小姐还问起你们王妃有几个孩子来。”

    杨冰听了这话叹口气,“我们王妃一共就生了两个孩子,这个小王子是老大,五岁那年进京了,我们王妃就差没把眼睛哭瞎了,好在次年她又生了一个女儿,也是聪明乖巧得不行,可惜去年一场天花便没了,打那之后我们王妃的身子就一直不太好。”

    “原来是这样,难怪王妃对我们小姐如此照拂,想必是想到了小郡主。可惜,我们小姐没有福分,竟然连当面致谢的机会也没有了。”高升是遗憾谢涵从此少了一座靠山。

    原本还想指望跟王妃把关系走近些,将来好替小姐介绍一户好人家,可惜人算不如天算,对方竟然这么快就没了。

    杨冰听了没吱声,王府的水太深,他一个下人都看不透摸不透的,高升几个外人就更不用说了。

    “杨长史,我们就此告辞,还请转告王爷和小王子节哀,我们就不打扰了。对了,我们小姐还有一句话,以后杨长史若有机会去京城,还请到寒舍歇歇脚,别的忙帮不上,管一顿粗茶淡饭还是可以的。”高升见杨冰神情有点淡淡的,忙识趣地抱了抱拳。

    “一定,一定。”杨冰见高升告辞,松了口气。

    这个时候他的确没有时间也没有心情去应付几个无关紧要的外人。

    说无关紧要也不对,至少杨冰对谢涵的印象还不错,多少也有几分怜悯之意。

    可那是在平常时节,眼下正是王府最忙最乱的非常时期,杨冰肩负着王府丧葬安排的重责,确实分不出精力来关照一个外人。

    因此,见高升要走,且又没有提什么特别的要求,杨冰着实对高升的识趣和进退有度暗自赞赏了一番。

第一百八十七章 、打牙祭

    从王府大门出来,刚要上马车,高升突然拍了下自己的脑袋,“糟糕,忘了一件大事。”

    “什么大事?”李福忙问。

    高升没顾上回答李福,而是急忙转身又跑到了王府大门口,哪里还有杨冰的身影?

    “算了,这两天你们两个也别回乡下了,每天吃了早饭就来这里候着。阿金,要是看到京城来的王公公,你就上去跟他打个招呼,把小姐的事情跟他念叨几句,顺便说说我们要在幽州城里开铺子开餐馆。”高升嘱咐道。

    “平白无故跟人家说这个做什么?”阿金有点不太理解高升的用意。

    主要是他怕王平再怕骂他笨骂他没长进,一个不高兴就再用脚踹他,因此,他想问明白了好去答对王平。

    “说你笨你还真是笨,让你做什么就做什么好了,问这么多做什么。”李福伸出手拍了下阿金的脑袋。

    高升听了这话斜了李福一眼,李福呵呵一笑,“其实我也不太懂。”

    让阿金去找王平套近乎他能理解,可为什么要让阿金告诉王平他们在幽州开铺子开馆子他就想不通了。

    如果说要指着王平关照一下他们的生意,还不如直接告诉王平京城他们也有铺子,那岂不是更便利得多?何必舍近求远?

    高升摇了摇头,拍了下李福的肩膀,“你也老大不小了,该给你找个媳妇了。”

    这话就更莫名其妙了,找媳妇跟阿金和王平套近乎能套上关系?

    “你倒是把话说明白了。”李福也是一个直性子,瞪大了眼睛看着高升,等着高升为他和阿金解惑。

    “没什么,有媳妇了你就不知不觉会去琢磨女人在想什么,习惯了之后遇到事情你就会多寻思寻思。”高升一脸嫌弃地看了李福一眼。

    见这二人还是一副不开窍的样子,高升摇了摇头,“算了,跟你们一时半会也解释不清,照着我的话去做吧。你们两个从现在开始就在这大门口候着,饿了的话轮着去下馆子。”

    说完,高升自己一个人赶着马车离开了。

    李福和阿金对视了一眼,倒是也没敢抱怨什么,乖乖留了下来。

    从这天开始,两人都是天亮出门天黑才回,一直守了七天才作罢,因为谢纾的周年祭到了。

    高升、李福和阿金三个是十月初八这天回到乡下的,同时回来的还有谢绅,谢沁、谢泽几个因为在书院上课,高升便没让他们请假。

    这一趟幽州之行几乎是没有什么收获。

    李福没有见到王妃的嫡长子,阿金也没有见到王平,这次替皇上来吊唁的据说是皇长子朱渂和其他几个在京城的藩王之子,陪同太监是谁他们就不清楚了。

    就这消息他们还是在门房蹲守了几天又花了些银子打点才打听到的。

    谢涵虽然有点失望,可也无可奈何。

    第二天,谢涵正在张氏和吴氏、郑氏几个的指点下准备一会上山要用的供品和纸扎等物,谢耕梅两口子带着两个儿子来了,谢涵刚起身迎了进来,没多一会,张氏的娘家哥嫂带着几个孩子也进门了,紧接着,谢家上一辈的姑祖母也拖家带口到了。

    谢涵没想到人来这么齐全,因为她并没有通知这些亲戚,不过前两天她倒是问过张氏有些什么规矩讲究,张氏说自己一家人简单祭拜一下就好。

    因此谢涵一看来了这么多人,且又带着小孩,倒是很快明白了这些亲戚的来意,多半是想上门来打个秋风或打个牙祭,因为上次谢涵出手就很大方。

    这半年在乡下住着,谢涵算是多少了解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