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八小说网 > 穿越电子书 > 权驭大明 >

第154章

权驭大明-第154章

小说: 权驭大明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部院衙门要少得多。

    在翰林院逛了一圈,拜了翰林院里各位翰林的码头后,李宏宇和赵欣、庄际昌动身进宫,前去向万皇帝请安同时也是叩谢万皇帝将其选为三鼎甲。

    紫禁城,干清宫,东暖阁。

    与初次来到干清宫的庄际昌不同,李宏宇和赵欣已经是第二次前来东暖阁见驾,因此显得有些驾轻就熟,随着内侍去了偏殿的厢房等候万皇帝的召见。

    万皇帝此时正在东暖阁召集朝中文武重臣商议辽东的事情,除了已经派人去湖广向闲赋在家的熊廷弼传旨,让其火速进京外,还要从九边重镇以及北方数个都司、行都司调兵支援辽东。

    对于辽东战事的失利万皇帝震惊之余倍感震怒,想当年堂堂的三大征他都打赢了,岂能让小小的建州女真给扫了面子?

    不过,摆在万皇帝面前的有一道无法逾越的难题,那就是财政紧张,国库空虚,内帑也没多少钱财,可打仗需要军费,消耗的可是白花花的银子。

    大明国库之所以空虚,并不是大明百姓穷困潦倒,市面萧条,恰恰相反,大明民间之富裕远超前朝,市面与前朝相比更是无比繁华。

    说起来,大明户部国库每年收上来的税赋只有区区的三四百万两,跟开国的洪武皇帝有着莫大的关系。

    众所周知,洪武皇帝出身穷苦,故而登上皇位后非常体谅民间百姓的疾苦,各项税收都制定得非常低。

    例如商税三十税一,万时降到了六十税一,田赋原先一亩三至四斗,后来降到了一亩一斗。

    或许由于以前食不果腹的那些不堪经,洪武皇帝非常崇尚自给自足的观念,因此大明有了屯兵制,他希望通过军户养活卫所的士兵而不用劳烦民户的百姓。

    另外,洪武皇帝还做出了一项重大的政治决策,那就是实行地方和中央两套税赋体系,即地方上的税收归地方衙门支配,用于地方衙门的开支,主要是田赋,由各地布政使司统管,不用上缴到中央。

    因此,地方衙门有了巧立名目增加税赋,然后占为己有的机会,虽然各地每年都有新增的田数但各地上报给户部的田数却基本上不便,其中自然有很多猫腻。

    中央户部收取的税赋主要以盐税、铁税和茶税等国家专营的税收为主,外加一些其他的税赋,故而每年入库的税收只有三四百万两银子。

    如果不是万不得已,明朝的朝廷不会在全国增加税赋,这里的税赋指的是田赋,田赋是封建社会生存的根本,加赋的话当然是田赋。

    例如这次的辽饷,就是由大明中央衙门征收的全国性税赋。

    值得一提的是,明朝有相当一部分人的土地是不用缴纳田赋的,这类人就是皇族、勋贵、官员、举人、生员以及军户,他们拥有大量的田地,像李宏宇现在名下就有不少免税的田地。

    世人都说大明官员的薪俸低,但大明的皇帝给他们非常优厚的福利,那就是拥有数目不等的免税田地,这使得官员们的生活还是普遍比较优越。

    虽然有些官员生活潦倒,但他们享有的福利待遇依旧存在,穷困的生活跟个人的性格有很大的关系。

    另外,明朝全国性的财政支出主要来自两个部门,一个是大明户部的国库,另外一个就是皇帝的内帑。

    内帑钱财的来源有两大部分,一部分来自户部国库税收的拨付,一是来自皇帝的私产,另外就是矿税。

    万三大征所需的军饷大部分都来自万皇帝的内帑,户部的国库能贡献的力量有限,如果不是辽东战事紧急而内帑羞涩的话,万皇帝也不会在全国开征辽饷。

    所谓一文钱难倒英雄汉,因此,如何筹集辽东的军饷成为东暖阁内文武重臣争论的焦点。

    北方出身的官员希望能在富裕的江南州府征收新税,这立刻受到了江南出身官员的强烈反对,表示江南地区的税赋已经是大明最高故而不应再增税,以免激发民怨。

    结果,经过大家一番唾液横飞的争吵后,那些官员最终达成了一致意见,今年继续征收辽饷,并且提高税额征收。

    万皇帝对这个结果无比失望,搞了半天这些朝廷重臣们丝毫也没有什么建设性的意见,可到头来竟然是向百姓们征收田税而且还提高了税额,作为皇帝这可是他最不愿意看见的事情。

    临近午时,万皇帝挥了挥手把东暖阁里的大臣们赶走了,他被这些大臣气都气饱了,哪里还有心思给他们赐宴。

    “咳咳……”

    那些大臣走后,万皇帝品了一口茶,然后忍不住咳嗽了起来,慌得一旁的内侍连忙上前轻轻拍着万皇帝的背部,万皇帝毕竟已经年过半百,身体健康每况日下。

    “皇上,太孙上了一道奏章,认为新科状元文采风流,希望能让新科状元兼司经局洗马,教谕其经义典籍。”

    等万皇帝咳嗽完,那名内侍接过茶杯,躬着身子说道,“太孙还送来了一件礼物敬献给皇上。”

    “噢?”万皇帝闻言不由得感到颇为意外,没想到朱由校竟然会看上李宏宇,随后饶有兴致地问道,“太孙献了何物?”

    那名内侍闻言向门外一招手,一名年轻的内侍就捧着一个托盘走了进来,放在万皇帝面前的桌上,托盘上放着的是一艘三桅帆船的模型。

    “这是……”万皇帝也是第一次见到这种怪模样的船只,于是一边好奇地打量着一边问道。

    “回皇上,据东宫的人说,这是一艘西夷人的海船,十分适合海上远行,西夷诸国皆以这种海船航行于大洋之上。”

    那名内侍一躬身,开口解释道,“此船即可当战船海战,又能运送货物,万三十二年红毛夷进犯澎湖,驾驶的就是这种海船。”

    万三十二年,荷兰人韦麻郎率领的两艘三桅帆船和两艘货船抵达澎湖,与明军交战一番后撤离,福建官方上奏此战大获全胜。

    实际上,明军对三桅帆船毫无办法,使得荷兰的海船游弋于闽粤沿海,其坚巨高广日益为沿海军民所认识,福建将领朱文达对此感慨,“红夷勇鸷绝伦,战器事事精工,合闽舟师,不足撄其锋”。

    后来,福建官方与韦麻郎达成“互市”的协议,这才使得其率领船只满载而归。

    当然了,万皇帝得到的奏报是明军大获全胜红毛夷落荒而逃。

    不过当时目睹了交战的明军将领则深知荷兰人火炮的厉害,“第见青烟一缕,此几应手糜烂,无声迹可寻,徐徐扬帆去,不折一镞,而官军死者已无算。”

    “战船?”万皇帝的脸上浮现出惊讶的神色,他觉得这种船的船舱挺大,但船头有些尖,适合运送货物但并不利于海上交战。

    “皇上请看。”内侍闻言走上前,躬身指着三桅帆船的船身上的那些炮窗的窗口说道,“西洋人把红夷大炮置于其内,交战的时候把船身横过来,这样一侧船身的红夷大炮都能派上用场。”

    “他们竟然把红夷大炮安在了船上?”万皇帝闻言不由得微微颔首,随后神色诧异地望着那些炮窗的窗口,皱着眉头自言自语道,“我大明何时才能造出这样的火炮!”(未完待续。。)

第两百四十四章 请战

    万年间,西洋诸国的火器已经相当先进,万皇帝甚至下令从葡萄牙购买了三十门火炮,被称为“红夷大炮”,后来宁远之战时这些红夷大炮还派上了大用场。

    其实,早在约一百年前的正德年间,大明在火器方面已经落后于西方,当时爆发的“屯门之战”让朝廷认识到了葡萄牙人火炮的厉害。

    “太孙是如何得到的这艘西夷海船的?”

    沉吟了一下后,万皇帝有些诧异地望向了那名内侍,朱由校平日里待在紫禁城根本就接触不到这种事情才对,毕竟连他都是第一次见到这种海船。

    “回皇上,这艘西夷海船是李状元做出来的,年前的时候放在琉璃厂的店铺寄卖,底下的人知道太孙喜欢这些稀奇玩意儿,于是就买了献给太孙,太孙觉得李状元学识渊博,故而向皇上请旨意成为司经局洗马。”

    “原来如此。”

    万皇帝闻言先是怔了怔,对李宏宇做出了这艘三桅帆船的模型感到颇为意外,随后微微颔首,怪不得朱由校想要让李宏宇进司经局了,原来先前就已经与李宏宇打了交道。

    “太孙的学业近来如何?”沉吟了一下后,万皇帝想起了一件事情,不由得开口问道。

    虽然万皇帝不喜欢太子朱常洛,否则的话也不会引发大明的国本之争,但对朱由校这个孙子却非常喜欢,要不然也不会御封其为皇太孙,等于********了大明皇位的继承人。

    因此,万皇帝对朱由校的学业非常看重,毕竟朱由校以后是大明的皇帝。

    至于朱由校喜欢木器一事他也知道,不过并没有放在心上,只要朱由校完成了学业那么当然可以拥有自己的爱好,这一点万皇帝还是非常开明的。

    “回皇上,太孙学业优异,詹事府的授课詹事对其赞赏有加。”内侍闻言微微一笑,躬身回道,作为大明未来的储君,尤其是被皇帝看好的储君自然要受到最为良好的教育了。

    “告诉太孙,朕答应他了,让李状元兼任司经局的洗马,给其授课。”万皇帝闻言顿时笑了起来,向那名内侍说道。

    司经局是詹事府的下属机构,詹事府下辖左春坊、右春坊和司经局,其中司经局有洗马、校书和正字等官。

    詹事府的职责是训导教谕太子和皇子,主要是侍奉太子,可谓东宫近臣,一旦太子临朝那么詹事府的官员都会水涨船高获得晋升。

    当然了,并不是任何官员都有资格进詹事府的,明朝中期开始唯有翰林出身的官员才能到詹事府任职,可谓是翰林院翰林升转之阶梯。

    通常而言,詹事府的官职都是兼掌的,以李宏宇为例,他的本职是翰林院修撰,兼任詹事府司经局洗马。

    本来,能进入詹事府任职的官员都需要有一定的资,像李宏宇这样以新科状元得以到詹事府任职非常罕见,足见万皇帝对李宏宇的器重和信任。

    “奴才这就派人向太孙宣皇上的口谕。”那名内侍闻言连忙躬身应了下来,随后开口说道,“皇上,新科三鼎甲等着面圣,皇上何时召见?”

    “宣他们进来。”万皇帝这时才记起李宏宇、赵欣和庄际昌按制要进宫谢恩,沉吟了一下后沉声吩咐道,“摆宴,朕要宴请三位鼎甲。”

    虽然万皇帝对那些朝中重臣感到失望,但对李宏宇三人还是颇为期待,大明的明天依靠的就是他们这样的年轻才俊。

    李宏宇、赵欣和庄际昌进入东暖阁的时候,内侍和宫女已经摆好了桌凳和酒宴,三人也算是“因祸得福”得以被万皇帝赐宴。

    万皇帝自然对三人进行是勉励有加,与朝中那些圆滑世故的老油条们相比,这些刚刚踏入仕途的进士们更有干劲和冲劲,值得他期待。

    “李修撰,太孙觉得你文采风流,见闻广识,故而向朕请旨让你兼任司经局洗马,给太孙授业解惑。”

    酒宴即将结束的时候,万皇帝笑着向李宏宇说道,“朕已经答应了太孙,明天你就去清宁宫给太孙授课吧。”

    “臣谢主隆恩。”

    李宏宇闻言心中顿时就是一喜,连忙起身跪在酒桌前,高声说道,“朕定当全力以赴,不负皇恩。”

    自从高中状元后,李宏宇一直想着如何接近朱由校,没想到忽然之间竟然有了如此好的机会,而且还意外地获得洗马的官职得以进詹事府。

    赵欣微笑着望着李宏宇,心中暗自为李宏宇感到高兴,进入詹事府后对他的仕途可大有裨益。

    “赵修编,你与李修撰文采不相上下,学识各有所长,故而朕决定授予你司经局校书一职。”

    万皇帝的视线无意中落在了赵欣的身上,略一沉吟后笑着说道,“希望你与李修撰齐心协力,教授太孙。”

    从赵欣和李宏宇过往的经来看,两人可谓是形影不离的至交好友,而赵欣的才华不亚于李宏宇,如果不是李宏宇策问第三题写得太过精妙说不定状元就是赵欣的了。

    故而,万皇帝决定降下恩泽,点赵欣进入詹事府司经局,与李宏宇一起共同辅佐朱由校,以赵欣的新科榜眼资格刚刚好进入詹事府,她在会试和殿试的文章可是令翰林学士王翰极为欣赏的。

    值得一提的是,王翰还兼任着詹事府正四品的少詹事一职。

    万皇帝之所以让李宏宇和赵欣进詹事府教授朱由校,除了两人确实实力非凡外,还有一个重要的原因,那就是两人只比朱由校大几岁。

    如果不算李宏宇和赵欣,詹事府的那些詹事最年轻的也已经过了而立之年,毕竟能进翰林院并且成为詹事府的詹事可不是一件简单的事情,不仅需要文采还要资。

    相对于那些年长的詹事们,与朱由校年龄相差无几的李宏宇和赵欣无疑更好打交道,以后成为可以令朱由校与之交心的心腹之臣,势必辅佐朱由校中兴大米。

    万皇帝跟朝中的大臣们打了近五十年交道,自然清楚那些大臣很难对付,跟那些人周旋要耗费大量的心力,同时也深知朝堂上文官势力的强大。

    其实,万皇帝也想提升江南地区的商税来充实国库,可惜遭受文官集团的一致反对,不是说此举与民争利就是拿洪武皇帝制定的祖制来说事,使得他不得不作罢,心中不由得羡慕干纲独断的洪武皇帝和永乐皇帝,不会如此受到朝臣的掣肘。

    因此,作为大明的天子,万皇帝唯有从矿税入手来增加内帑的资金,毕竟他身为皇帝手里肯定要掌握资金以应对国家的突发事件,否则的话万三大征的军费可就要像辽东战事一样向天下的百姓征赋了。

    “臣谢主隆恩。”赵欣闻言先是微微一怔,万万没想到自己竟然也能进入詹事府,随后连忙欣喜地跪在李宏宇身旁谢礼,“臣一定尽力而为,不辜负皇上的厚望。”

    庄际昌有些羡慕地望着李宏宇和赵欣,两人刚进翰林院连屁股都没坐热就被万皇帝点进了詹事府,一步就跨过了别的翰林可能一辈子都不能跨过的门槛,还真是撞了大运。

    “皇上,臣有事启奏。”午宴结束后,李宏宇三人退下,走到门口的时候李宏宇停下了脚步,转身向万皇帝躬身说道。

    听闻此言,赵欣和庄际昌不由得诧异地望向了李宏宇,不知道这冷不防得李宏宇有何事要对万皇帝讲。

    “过来。”万皇帝闻言眉头不由得微微一皱,他已经猜到李宏宇的心思,因此沉吟了一下说道。

    李宏宇于是快步走了回去,赵欣和庄际昌对视了一眼后抬步离开,心中充满了疑惑,她现在跟李宏宇可谓是无话不谈,可李宏宇却没有跟她谈起过有何事要禀告给万皇帝。

    这使得她心中顿时感到有一丝不快,认为李宏宇拿她当了外人,不由得有一种被背叛的感觉。

    “你有何事?”望着躬立在面前的李宏宇,万皇帝不动声色地问道。

    “皇上,臣恳请去辽东,救出女真叶赫部,对建州叛匪形成牵制。”李宏宇闻言向万皇帝一躬身,拱手后沉声说道,“望皇上恩准。”

    “你怎么知道官军在辽东败了?”万皇帝神色严肃地望着李宏宇。

    李宏宇知道万皇帝是在问他有没有人向他透露明军在辽东战败的消息,这种丢人的事情朝廷自然要捂着了,难道还要大张旗鼓地宣扬出去?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