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八小说网 > 穿越电子书 > 权驭大明 >

第285章

权驭大明-第285章

小说: 权驭大明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很快,泰昌皇帝二十七天大丧结束,京城市面上的缟素一夜之间被清理干净。

    百姓们纷纷换上了色彩艳丽的服饰,文武百官也都脱下了身上的孝服准备颜色鲜艳的礼服,准备参加迎接朱由校的登基大典。

    十月底,万众期待的登基大典在太和殿举行,场面盛大隆重。

    对于京城的百姓而言,万四十八年是一个注定终身难忘的年份,这一年内,他们在短短的三个月间就经了两场皇帝的丧期和新帝登基的典礼,可谓开创了史的先河。

    李宏宇身为泰昌皇帝钦点的托孤辅臣,自然与其他的辅臣一起,立在文武百官的最前方。

    这对于臣子来说可是一份莫大的荣誉,大明绝大多数官员穷其一生中也没有这样的机会,可李宏宇这个新科状元在三个月之内就经了两次,既是无上的荣耀同时也是重要的资。

    按照朱由校选定的年号,明年就是天启元年,他也就成为了史上的天启皇帝。

    与此同时,朱由校下诏把万皇帝驾崩后的年号改为泰昌元年,毕竟泰昌皇帝是大明正统的天子,虽然只在位一月被民间称为“一月天子”,但他的年号是肯定存在的。

    这样一来的话,万四十八年这一年就有了两个年号。

    以万皇帝驾崩七月二十一为界限,七月二十一之前的年号是万四十八年,七月二十一之后的年号是泰昌元年。

    这意味着泰昌元年并不是完整的,没有七月二十一之前的日子,而万四十八年少了七月二十一之后的日子。

    与参加泰昌皇帝的登基大典时的激动和兴奋相比,李宏宇参加朱由校的登基大典时心境已经变得平静,登基大典对他而言已经不再是一件神秘的事情,而且如果不出意外的话他还会参加朱由检的登基大典。

    不仅如此,李宏宇的心情甚至有些沉重,朝堂上的党争势必随着天启朝的来临而变得更加惨烈,这对大明的百姓而言是一个非常糟糕的时局,他们将成为党争的间接受害者。(未完待续。。)

第四百五十五章 移宫

    太和殿广场上的登基大典喜气洋洋地进行着的时候,干清宫里则空空荡荡,显得一派冷清。

    为了把李太后逼离干清宫,除了李太后身边的内侍和宫女外,王安已经打着照顾朱由校的名义把其余的下人悉数撤走。

    甚至连膳食都给干清宫断了,李太后要想用膳的话唯有派人到御膳房取回,在干清宫里生活做饭。

    别看李太后有着太后之尊,不过由于泰昌帝在位时间实在是太短,故而她在后宫之中并没有根基,空有一个太后的名号罢了。

    归根结底,李太后不是天启皇帝的生母,否则的话给王安一百个胆子他也不敢这样对待李太后,也不会跟东林党的人合谋。

    东林党的人自然也不敢有闯宫之举,否则那就是找死了,天启皇帝肯定要维护母亲的威仪惩处那些闯宫的东林党人,无论是离间皇帝与太后母子之情,还是污蔑太后,又或者是谋逆,哪一条罪名都够砍了那些闯宫之人的脑袋。

    由于天启皇帝没有惩处闯宫的杨涟和左光斗等东林党的官员,只是下令彻查此事,再加上因为王安的阻挠李太后失去了与天启皇帝的联系,故而后宫中的妃嫔和内侍、宫女认为李太后失势了,纷纷对李太后敬而远之。

    李太后对此早有准备,并没有因为世态炎凉而怨天尤人,她进宫多年,知道对于皇宫中的妃嫔和内侍、宫女而言,跟红顶白和趋炎附势是在紫禁城立足的根本,否则的话到时候怎么死的都不知道,那些人只不过是趋吉避凶罢了。

    此时此刻,东暖阁。

    李太后坐在软榻上,一边伸手抚摸着软榻一边暗自垂泪,回想起了泰昌帝健在时的情形,一切仿佛就在昨日。

    当得知朱由校无意惩处闯宫的东林党后,李太后就意识到她遇上了麻烦,杨涟和左光斗等人可是打着她擅权以及维护皇权正统的旗号从干清宫抢走了朱由校,并且在文华殿拥立朱由校登基。

    朱由校让人查闯宫一案,无形中已经默认了东林党人拥立他为帝的行为,难道要让朱由校否认他皇帝的身份?

    既然东林党人没错,那么错的就一定是李皇后了,为了大明的皇权正统,为了大明的江山社稷,东林党人闯宫的责任唯有用李太后来扛,在东林党和李太后之间朱由校肯定会选对朝政有重大影响的东林党了。

    因此,当派去的内侍被王安的人拦在干清门后,李太后并没有摆銮驾去找朱由校,她是一个聪明的女人,知道这样做的话反而会使得朱由校为难,不如顺应时势,这样的话朱由校心中反而会有愧意。

    只不过,李太后实在不甘心就这么离开了干清宫,因为除了冷宫外她已经别无去处,因此能在干清宫拖一天是一天。

    如今,朱由校已经举行了登基大典,李太后实在没有继续留在干清宫的理由,她必须要给朱由校把寝宫给腾出来。

    “母后,你怎么哭了!”忽然,一个清脆的声音响起,一名娇俏可爱的宫装女孩走了进来,有些惊讶地望着流泪的李太后说道。

    “母后是为你太子哥哥感到高兴,今天开始他就是一国之君了。”李太后擦了擦眼角的泪水,故作轻松地向那名宫装女孩说道。

    这名娇俏的女孩是乐安公主朱徽,泰昌帝的第八个女儿,由李太后所生,现年九岁,正是天真烂漫的年龄。

    “母后,太和殿那边好热闹,孩儿能不能去看看。”朱徽现在自然不知道李太后所面临的困境,还以为李太后真的是喜极而泣,故而兴冲冲地向李太后说道。

    “儿,现在太和殿那边正忙,你去了的话会给你太子哥哥添麻烦的。”李太后闻言微笑着伸手抚摸了一下朱徽头上的秀发,一脸慈爱地说道,她也想让朱徽去看热闹,可朱徽现在的身份有些尴尬。

    “母后不用担心,孩儿去找李大学士,有李大学士照看孩儿母后总该放心了吧。”朱徽闻言双眸闪过一道狡黠的神采,她口中的“李大学士”自然指的是李宏宇了。

    李宏宇自从成为了詹事府司经局的洗马后就时常去清宁宫教授朱由校,同时也教授朱由校的兄弟姐妹,这些人可是未来的王爷和公主,自然要受到大明最好的教育。

    因此,朱徽认识李宏宇,她对李宏宇讲授的知识非常感兴趣,时常缠着李宏宇问东问西,一副打破沙锅问到底的架势,是李宏宇最为头疼的人,不过两人之间也因此变得比较密切。

    “李大学士是辅佐你太子哥哥的辅臣,现在正是忙的时候,你去了的话让他如何安心做事?”

    李太后闻言摇了摇头,正色向朱徽说道,朱徽的出现只会使得局势变得尴尬,而且可能会给李宏宇带来不必要的麻烦,官场险恶,天知道有没有人会利用朱徽做文章来陷害李宏宇。

    对李宏宇,李太后还是非常欣赏,除了李宏宇才华横溢外,李宏宇对皇权的忠诚是无人能及的,否则的话现在大明的皇帝就是福王了。

    本来,鉴于大明官场暮气沉沉的境况,李太后在垂帘听政的时候想要重用李宏宇和赵欣这样的年轻官员,不过现在看来已经没有这个可能了。

    这种权力触手可及但又无法攥到手里的感觉实在是令李太后感到有些生不如死,只差一点点儿她就能拥有天下间的最高权力,官场的险恶已经超过了她的预期,她无论如何也不会想到东林党会提前下手,进而一举将她击溃。

    说实话,李太后心里并不恨东林党,所谓愿赌服输,她没能控制住局面被东林党钻了空子是她的失误,这就是权力场上的博弈。

    然而,令李太后恨之入骨的人是王安,王安身为司礼监掌印太监可谓是皇家最为信任的奴才,可私下里竟然勾结了东林党,这使得李太后无法释怀。

    因为王安触犯了内侍的禁忌,越过了不应该越过的红线,利欲熏心下忘了他的本分与外臣相勾结,要知道他可是皇帝手中一把对付朝臣的利刃,而今却与朝臣联合了起来,实在是大逆之罪。

    听了李太后的话后,朱徽的脸上不由得浮现出了失望的神色,她这个年龄正是喜好热闹的时候,更何况是登基大典这种天下间最为热闹隆重的事情。

    要知道上一次泰昌帝的登基大典的场面可宏伟盛大,人山人海,喜庆异常,令她久久不能忘怀。

    很快,朱徽的眼角闪过一道狡黠的目光,虽然李太后不让她去看登基大典,不过这种盛大的典礼她如何能不去凑热闹呢?

    “太后娘娘,东西已经收拾好了。”这时,一名女官走了进来,向李太后一躬身后说道。

    “走吧!”李太后闻言神色顿时一黯,环视了一眼东暖阁后向那名女官微微颔首,此次离开恐怕她在有生之年内无法再踏足干清宫。

    “母后,咱们是去坤宁宫还是清宁宫?”女官闻言躬身离去,朱徽不由得饶有兴致地问道,她知道慈宁宫里住着郑氏太皇太后,故而符合李太后身份的只有坤宁宫以及清宁宫。

    与从未去过的坤宁宫相比,朱徽自然更喜欢从小长大的清宁宫,况且那里还有朱由检和两个姐姐,届时可以陪着她一起玩。

    “咱们去哕鸾宫!”李太后闻言双目神色变得黯然,然后向朱徽微微一笑后说道,“以后那里就是咱们的家了。”

    “哕鸾宫?”朱徽的脸上微微一怔,顿时流露出不解的神色,“母后,那里不是冷宫吗?”

    “紫禁城里怎会有什么冷宫,那里是先皇的妃嫔们住的地方,现在你太子哥哥登基了,太皇太后又年事已高,所以母后选择去哕鸾宫,那里清净,免得被人打扰了。”

    李太后微微一笑,强颜欢笑地开口向朱徽解释着,她总不能把失势的事情告诉朱徽,这不是朱徽这个年龄该知道的事情。

    “只要母后去哪里,孩儿就跟着去哪里。”朱徽闻言向李太后莞尔一笑,她哪里清楚皇宫中已经发生了惊天巨变,她此时正是无忧无虑的年龄。

    “奴才恭送太后离宫!”

    干清宫宫门,当李太后牵着朱徽的手走出宫门时,立在宫门外的一名被一群内侍簇拥着的瘦高个宦官向她一躬身,尖着嗓子喊道。

    “要不要查验一下,看看哀家有没有把不该带走的东西带走!”李太后冷笑了一声,冷冷地向那名瘦高个宦官说道,此人是王安派来监视她的。

    “太后言重了,奴才岂敢无礼。”瘦高个宦官闻言再度向李太后,满脸堆笑地回答。

    “回去告诉你们总管,要他以后好自为知!”李太后面罩寒霜地瞪了瘦高个宦官一眼,领着朱徽和用车推着大包小包行礼内侍、宫女往冷宫方向而去。

    “跟上去,看看她们是不是去了哕鸾宫!”

    瘦高个宦官有些不放心,低声向身后的几名内侍说道,担心出什么岔子,否则就没法向王安交差,很显然李太后口中的“总管”就是担任紫禁城总管的王安。

    (解释下最近的剧情。主角现在的所作所为和主角的性格是分不开的,主角并不是一个传统意义上的枭雄。相反,他是一个重感情的人。他想推翻明朝,因为明朝已经到了病入膏肓,不得不亡的境地了。但是他对万皇帝和皇室,有着很深的感情,毕竟他是万皇帝一手提拔上来的。所以很多东西,他表现的比较随波逐流。不过下一卷的剧情会好很多,敬请各位读者期待。)(未完待续。。)

第四百五十六章 娇俏小公主

    “哼,你想让我死,那咱们看看谁先死!”

    当王安得知李太后离开干清宫时对他的那番告诫后,双目顿时闪过一道凶光,阴沉沉地低语了一句。

    王安知道李太后心中对他有着很深的怨念,两人之间的这个梁子很显然已经无法解开,成为了不共戴天的仇敌。

    由于做贼心虚,王安对李太后的那番告诫十分敏感,认为李太后以后不会放过他,这使得他心中感到非常惶恐。

    虽然李太后现在失了势,但她毕竟是大明的太后,而且曾经养育了朱由校一年,双方之间怎可能没有一点儿母子之情?

    这可是一件十分可怕的事情,再怎么说朱由校和李太后也是一家人,而王安只不过是个奴才而已,与朱由校的关系并不算密切,万一哪一天朱由校和李太后重修母子之情,那么他将遭受灭顶之灾。

    李太后不会想到,她的这一番肺腑之言会带来一场性命攸关的灾难,不过命运也随之迎来了转机。

    其实,李太后的那番告诫确实是在警醒王安,虽然她痛恨王安但是却不希望大明朝局不稳。

    在李太后看来,王安并没有意识到其已经犯了一个不可饶恕的过错,既然连她都能意识到王安与东林党勾结,那么天启皇帝又如何不知道他所干的好事?难道紫禁城的宫禁就真的如此不堪?

    王安更没有意识到,万朝的冯保就是他的前车之鉴,显而易见,无论以任何名义想要绕开皇帝而凌驾于君权之上的行为都会招来灭顶之灾。

    张居正可谓是大明的一代名臣,可结局却异常悲惨,究其原因就是越过了红线,与冯保联手架空了年轻的万皇帝,触动了万皇帝的君权。

    当然了,后世的文人自然不会说张居正凌驾于皇权之上,只会说他当内阁首辅之时立下了多少功绩,而他之所以会落得一个凄惨的下场是因为小人作祟,以及对万皇帝过于严格而使得万皇帝怀恨在心。

    这种说法看起来冠冕堂皇,实则不过是掩人耳目而已,古代封建社会是君为臣纲,万皇帝即便年龄再小也是天子。

    张居正首先是臣子而后才是辅臣,可他却对万皇帝超乎寻常的严格,甚至呵斥和惩戒,哪里还有臣子的本份?

    毕竟,万皇帝不是普通人家的孩子,那种“不打不成才”的理论如果用到他的身上的话与谋逆何异?能这样对皇帝的臣子不是权臣又是什么?

    从明太祖废除宰相开始,注定了在大明当权臣的结局是悲惨的,这也是为何有了内阁和司礼监的原因。

    明朝的皇帝对政权的态度采取的是分权治国,优待文士,这也才有了文人们施展才华的舞台,出了众多的名臣。

    明朝的官员可以抗旨甚至顶撞皇帝,但通常都安然无恙,可如果换在高度中央集权的清朝,恐怕早就被砍了脑袋。

    别人或许不清楚朱由校,但李皇后可谓是看着朱由校长大的,知道朱由校自幼聪颖,否则不会得到万皇帝的喜爱直接被立为皇太孙。

    如果说瑕疵的话朱由校当然也有,与别的皇帝不同他喜欢木器,毕竟皇帝也有七情六欲,这也成为了后世之人攻击他的罪证,蔑称其为“木匠皇帝”。

    不过,朱由校虽然喜爱木器但还没有到痴迷的程度,试问天下间有谁没有自己的小爱好?

    经最初的惊愕后,朱由校肯定能想到闯宫事件并不简单,一系列的巧合都表明这是内侍和外臣里应外合的结果。

    因此,王安以后的表现就至关重要,要是他能为朱由校忠心耿耿地办事,那么朱由校会网开一面不计较他在闯宫案时的罪责,可如果王安不知好歹想要效仿冯保,那可就是自取灭亡了。

    登基大典结束时已经是下午,年轻的天启皇帝在众臣的簇拥下去了清宁宫,接受文武重臣的朝拜。

    虽然李太后已经离开了干清宫,但天启帝并没有住进干清宫而是准备在清宁宫里住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