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八小说网 > 穿越电子书 > 权驭大明 >

第291章

权驭大明-第291章

小说: 权驭大明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尤为离谱的一件事情是,市面上甚至传言,说天启皇帝已经十六岁,如果李太后留在干清宫的话会**宫廷,毕竟李太后不是天启皇帝的生母而且正当壮年又姿色艳丽,难保不会发生宫廷丑闻。

    李宏宇对市面上的那些传言是置之不理,他现在忙着辅佐天启皇帝处理政务哪里有时间理会那些闲事。

    在哕鸾宫大火的这场风波中,朝堂上处于被动地位的人自然要数东林党了,是东林党发动了闯宫事件,进而把李太后打倒,虽然他们获得了希望维持朝堂稳定的中立派官员的默许,但这并不代表中立派官员赞同他们这个举动。

    如今,哕鸾宫的大火使得舆论开始同情李太后,东林党的官员们自然陷入了一个尴尬的境地。

    这使得东林党的人不得不进行反击,而反击的最佳方式就是攻击李太后,进而为闯宫事件寻求一个法理上的借口。

    一时间,京城市面上出现了大量对李太后不利的流言蜚语,皆为恶毒的污蔑之语,不仅有李太后殴打天启皇帝生母的宫廷秘闻,还有李太后小时候为了争夺糕点推倒邻家女孩的事迹,无不彰显李太后是一个权欲熏心的恶毒之人。

    不知不觉间,天启元年的春节逐渐临近,经了两场皇帝大丧的京城笼罩在了喜庆的氛围中,同时李太后的事情也愈演愈烈。

    东林党的人固然在想方设法地抹黑李太后,齐楚浙三党自然也没有闲着,不仅攻击东林党闯宫一事纯粹是为了一己私利,并且向外界散播李太后被逼离开干清宫后境况凄惨,力证李太后在担任泰昌帝的选侍时安分守己,恪尽职守。

    闯宫事件和后来的哕鸾宫大火由于都与李太后有关,故而后来被人们统称其为“移宫案”。

    值得一提的是,由于哕鸾宫已经被焚毁,李太后被天启帝安置在了慈宁宫里,住在了其中一座寝宫里,也算是得到了与身份相符的安置。

    经了哕鸾宫的大火,李太后对朝中政务已然心死,除了每天陪伴郑氏太皇太后喝茶下棋外就是吃斋念佛,感谢上天的眷顾,使得她和朱徽逃过了那场大火。

    原本,天启帝想让李太后住到清宁宫抚养朱由检,毕竟朱由检自五岁丧母后就一直是李太后抚养。

    不过因为李太后身陷移宫案的风波,故而天启皇帝不能那样做,毕竟在移宫案里李太后是虐待天启帝和朱由检的恶人,天启皇帝如果在案情未明之前贸然这样做,难免会受到外界的非议,东林党的官员们也会反对。

    因此,天帝帝唯有让泰昌帝的另外一位李姓选侍,也就是后世人所称的“东李”到清宁宫抚养朱由检,一直到东李逝世。

    由于李太后抚养了朱由检五年,故而朱由检登基后对李太后关照有加,并且出书回忆了幼时受到李太后关爱的种种往事。

    此时没人相信,李太后虽然因为移宫案而失势,但却也因此得以长寿,一直活到了八十多岁,在康熙年间才逝世。

    满清攻下京城后为了收买人心,同时也是那些投降满清的原大明官员的游说,满清朝廷优待了紫禁城后宫里的妃嫔,使得她们得以安然度过晚年。

    虽然这种阶下囚的滋味不好受,但作为女人们而且都是写上了年纪的女人们来说,她们又能如何呢?故而也算是不幸中的一件幸事。

    泰昌元年,腊月二十七晚上,李府。

    “宇哥哥,出了什么事?”秦月见李宏宇从宫城回来后神色显得有些凝重,于是给他倒了一杯热茶后问道。

    “章御史今日把闯宫案案子的结果上报给了皇上,皇上的脸上当时就阴沉了下来,不过还是御批恩准。”

    李宏宇品了一口热茶,无奈地向秦月一声苦笑,“他们竟然说圣母死前亲言跟李太后有仇,这实在是太过离谱,要知道当时皇上就在圣母身前服侍,若真有仇皇上岂会不知?”

    “啊!”秦月闻言顿时面露诧异的神色,她对宫中的事情也有不少了解,万万想不到章盛竟然会上如此离奇的一道奏章来。

    “圣母”自然指的是天启皇帝的生母,章盛找来了大量宫中的内侍和宫女来查证李太后在后宫为非作歹一事,那些被王安安排的内侍和宫女自然是不会说李太后的好话,纷纷证明李太后恃宠而骄,为人嚣张跋扈。

    其中最为重要的事情自然就是天启帝生母之死,天启帝生母原本也是选侍,后来因为生下了天启帝而被封为了“才人”,史称“王才人”。

    按照章盛的查证,虽然王才人位尊于李选侍之上,但因李选侍受宠故而其备受李选侍的凌辱,导致抑郁致死。

    有当时在王才人身边服侍的内侍和宫女作证,王才人临终前曾有遗言,说“我与西李有仇,负恨难伸”。

    本来,市面上还广泛流传天启帝从小亦受李选侍的“侮慢凌虐”终日涕泣,进而形成了惧怕李选侍的软弱性格。

    不仅如此,在市面上的流言中甚至还有天启帝的戏份,说天启帝十分痛恨李太后,说出过“选侍凌殴圣母,因致崩逝”以及“选侍侮慢凌虐,朕昼夜涕泣”的话来,令民间哗然。

    可这种事情根本上不了台面,否则就是冒犯圣颜,况且李太后有没有虐待天启帝,天启帝心知肚明,故而也没办法向天启帝提及,要不然无疑会激怒天启帝。

    为了消除市面上的这场因为李太后而闹得沸沸扬扬的风波,天启帝在权衡了朝堂上的局势后不仅御准了章盛的上奏,而且还做出了御批:“朕令停太后封号以慰圣母在天之灵,厚养选侍及皇八妹以遵皇考之意,尔诸臣可以仰体朕心矣”。

    天启帝的这道圣谕无疑使得“移宫案”的风波得以平息,以东林党人大获全胜而告终。

    不过,李宏宇很清楚“移宫案”只不过告一段落而已,明末三大案的余波一直持续到了南明灭亡,成为了朝堂上党争的工具。(未完待续。。)

第四百六十五章 得失

    当新年的钟声敲响后,京城的百姓告别了纷扰不断的泰昌元年,迎来了天启元年的到来,纷纷期盼新的一年能有一个好的开始。

    在过去的一年里实在是发生了太多糟糕的事情,首先是万皇帝和泰昌皇帝短短三个月间相继驾崩,其次是接连爆发了红丸大案和移宫大案,然后是朝堂上纷乱的党争。

    李宏宇知道,大明在经了两百年后已经日薄西山,其衰败不可避免,而泰昌帝的英年早逝无疑加速了大明的灭亡,使得大明接连出现两位少年天子,进而导致了臣权对君权压制和牵制。

    在他看来,如果想要挽救大明于水火之中,首先要解决土地的问题,两百多年来皇族、勋贵、官员、有功名的士人以及军户占据了大量不用交税收的土地,民间豪族大户也在拼命地兼并土地并且想方设法地逃税,这才是大明灭亡的根源。

    毕竟,古代社会是农业社会,要想使得国家政权稳定必须要保证土地合理分配,避免土地集中在某些特定阶层手里,否者肯定会出现动乱。

    很显然,经了两百多年风雨后,大明的土地占有情况已经达到了足以使得社会崩溃的边缘,可各权贵阶层却展露出了贪得无厌的丑恶,还在拼命地兼并土地,丝毫也不管这样做带来的巨大危险。

    后世之人一说大明灭亡就会提到满清,认为是勇武凶悍的八旗兵灭了大明,不过李宏宇认为大明亡在了土地上,使得拥有土地和失去土地的贫苦百姓承受了沉重的负担,而那些占有大量土地的权贵阶层则轻松惬意。

    如果按照正统的说法,大明亡于大顺,当李自成率领大顺军进入北京城,崇祯皇帝自缢身亡后,大明帝国实际上已经亡了。

    南明不过是流亡的大明皇族建立起来的政权而已,满清灭亡的是南明,与大明帝国不能混淆一体。

    李宏宇正是知道大明积重难返,如果不解决土地的问题无法挽大明于水火之中,可土地作为古代最为重要的财富,李宏宇要想打它的主意谈何容易,恐怕届时会受到朝堂权贵的围攻。

    大厦将倾独木难支,李宏宇现在所能做的事情就是顺应史的潮流静待大明灭亡之日的来临,全力扩张势力以求将来自保。

    故而,李宏宇对京城的这些变化看得非常淡然,心境可谓波澜不惊。

    值得一提的是,天启帝在年前下发了圣旨,不仅认同了章盛的调查结果,而且还因为其母受过李太后的“虐待”而停了李太后的“太后”封号,让其在郑氏太皇太后的调教下悔过。

    与此同时,乐安公主朱徽交由“东李”抚养,搬去清宁宫居住。

    面对这个结果,已经看淡了人生功名利禄的李太后显得非常淡然,没有表露出丝毫的愤怒,她知道这并非天启帝的本意,如果她的名誉能帮上天启帝的话她并不介意。

    不过,当朱徽从慈宁宫被魏忠贤带走的时候,望着哭得梨花带雨的朱徽李太后禁不住落下了眼泪,现在在这个世上唯一能令她牵挂的就是朱徽。

    李太后自然想把朱徽留在自己身边,可很显然朱徽住在清宁宫比在慈宁宫能受到更好的照顾和教育,因此只能忍痛让她离开。

    离开之前,李太后担心朱徽嫉恨天启帝,于是告诉她自己的下场是咎由自取,至于事情的真相如何朱徽长大后自然会知晓。

    李太后自然不会想到,就在短短数年后她的名誉就被天启帝平反,进而得以跟朱徽再在一起。

    如果说在过去的一年里有什么值得李宏宇开心的事情,那么无疑是后金的内乱了,事件的主角是努尔哈赤次子、被封为大贝勒的代善和努尔哈赤的大妃阿巴亥,也称为“大妃事件”。

    与大明不同,由于后金生活环境恶劣,为了延续后代故而有收继婚习俗,也就是说父亲死后,儿子可以娶父亲除了母亲以外的所有女人。

    因此,年事已高的努尔哈赤考虑死后由大贝勒代善继娶阿巴亥,由于努尔哈赤的这一想法并不是什么秘密,故而不仅代善和阿巴亥知道,很多人也都清楚。

    万四十八年,也就是后金天命五年,阿巴亥的两个贴身侍女因一点小事发生了争吵并互相对骂放荡不羁,红杏出墙。

    此事恰巧让努尔哈赤小妃德因泽知晓,因此她就将此事向努尔哈赤进行了告发,认为有**宫廷的危险。

    于是,努尔哈赤命大臣调查此事,结果发现阿巴亥曾经同意其中一个侍女将一匹翠蓝布送给了其情人。

    努尔哈赤曾经制定过一条严格的禁令,所有的嫔妃不经其同意而给其他女人一匹布、一块缎子就是有意欺骗,如果是给男人布匹就是倾心于那个男人。

    这个侍女将一匹翠蓝布送给了其情人明显违反了努尔哈赤的禁令,因此,努尔哈赤下令处死了这个侍女的情人。

    原本,阿巴亥怜惜她的侍女赏给其一匹布送给情人只是一桩小事,可谁成想德因泽又进一步举报,说大妃阿巴亥曾两次备佳肴送给大贝勒,大贝勒接受后食之,而且还曾备佳肴送给四贝勒但四贝勒受而未食。

    除此之外,德因泽还煞她还揭发阿巴亥每天二三次派人去大贝勒家似乎商议要事,还有两三次甚至深夜出宫。

    努尔哈赤得知德因泽的举报后十分恼怒,认为大妃阿巴亥为了日后的地位与他属意的后金继承人代善幽会偷情,给他戴上一顶绿帽子!

    因此,努尔哈赤是勃然大怒,让心腹大臣对这起不伦事件展开秘密的调查。

    大贝勒代善是努尔哈赤的结发之妻佟佳氏所生,后金的四大贝勒之首,四大贝勒相当于后世的四大亲王,但又比亲王有权,由此可见代善地位的尊贵。

    身为努尔哈赤的次子,代善不仅经常代努尔哈赤南征北战,立下了赫赫战功,而且性格宽柔,可谓深孚众望。

    故而努尔哈赤让代善统帅正红和镶红两旗,是后金除了努尔哈赤之外拥有兵力最多之人。

    努尔哈赤曾经说过,“俟我百年之后,我的诸子和大福晋都要交给大阿哥收养。”有意传位给代善,故而每当他出征或不在朝中的时候一些重大的军机要事都要先呈报代善。

    经过一番秘密调查,那名心腹大臣得出的结果是德因泽举报的事情全部属实。

    不仅如此,阿巴亥与代善之间还有更惊人的私密之情,据阿巴亥身边的女侍阿济根告密,阿巴亥曾经在家宴上打扮得花枝招展频频与代善眉来眼去。

    努尔哈赤闻之这个结果后勃然大怒,但一个是自己的大妃,另外一个是自己中意的继承人,事情一旦闹大影响甚重。

    故而,努尔哈赤还是忍了下来,毕竟家丑不可外扬,事情传出去的话对爱新觉罗家族和后金都大为不利。

    经过一番权衡后,努尔哈赤赏了德因泽,并且提升阿济根为小妃,让两人严格保密此事。

    为了惩罚阿巴亥对自己的背叛,努尔哈赤命令心腹大臣额尔德尼前去搜查阿巴亥私藏的钱物,在阿巴亥儿子阿济格家中搜出三百匹缎子等物。

    于是,努尔哈赤乃以大福晋窃藏绸缎、蟒缎、金、银财务甚多,定其罪,将阿巴亥赶出了王宫。

    此次大妃事件的真相如何已经没人知晓,使得后人对此是议论纷纷,产生了两大主流猜测。

    有一种观点认为,阿巴亥由于知道了努尔哈赤有了自己百年之后将其托付给代善的打算,这才与代善有了暧昧之情,想要找个靠山。

    另外一种观点认为,德因泽之所以告发阿巴亥是受到了皇太极的利用,以达到排挤代善并打击阿巴亥的目的,这样的话可谓一箭双雕,既使得代善在努尔哈赤那里失宠,同时也赶走了未来汗位的有力争夺者多尔衮兄弟。

    就这样,努尔哈赤一直宠爱的大妃阿巴亥黯然离开了后金的王宫,带着十五岁的阿济格、八岁的多尔衮和六岁的多铎开始了沉默而凄凉的生活。

    不过,努尔哈赤对风姿绰约的阿巴亥还是有感情的,同时也说明了阿巴亥有着很高明的手腕使得努尔哈赤念念不忘。

    冷静下来后的努尔哈赤意识到仅凭额尔德尼查出来的东西还不足以给阿巴亥定下与代善私通的罪名,意识到阿巴亥和代善很可能是遭到他人刻意的陷害,故而心中生有悔意。

    因此,天命六年,努尔哈赤在占领辽阳后召回了被赶走了一年的阿巴亥,将其复立为大妃。

    此次大妃事件,表明了后金内部为了争夺未来的汗位在进行一场激烈的争斗,这对大明而言自然是一个好消息。

    而对于李宏宇来说,则是趁机在后金内部布局的大好时机,他派出去的卧底正好趁着这个千载难逢的机会潜伏下来,伺机而动。(未完待续。。)

第四百六十六章 选后

    新年过后,虽然朝堂上东林党和齐楚浙三党的纷争不断,不过李宏宇的视线落在了另外一件事情上:天启帝的大婚。

    虽然古人究竟二十而冠,即二十岁的男子才算成年,行冠礼,得以取“字”,像李宏宇就由于年龄不足只有“名”而无“字”,是士人的一个象征。

    天子自然跟普通百姓不同,需要尽早册立太子稳固国本、安定民心,故而少年天子通常十六岁即可成亲,万皇帝就是十六岁娶了皇后。

    自从泰昌帝驾崩的那一刻起,给天启帝选后的事情就已经按照既有的流程有条不紊地进行,从大明两京十三省那些身家清白、容貌秀丽的少女中选取皇后。

    与此同时,天下间的婚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