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八小说网 > 穿越电子书 > 大明官 >

第143章

大明官-第143章

小说: 大明官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王德愣了片刻,也不得不承认方应物提了个看起来不错的建议。可是这个建议却跑题了。他不置可否,又把话绕了回来:“还是说说瑜姐儿的事情,不知你作何想?”

    方应物坦然道:“兰姐儿时常独自在家,未免有些孤单。瑜姐儿可以与兰姐儿相伴做个姐妹。”

    王大户又听出来了,王兰是小妾身份,那么让自己女儿与王兰做姐妹,意思岂不是说也叫自己女儿来做偏房小妾?这个答案,也在他的预料之中。

    三年前,一年前,现在,王大户悲哀的发现,女儿在方应物身边的地位貌似是越来越低了。这是方应物越飞越高的原因么?

    不知怎的,王大户发现自己现在虽然不愿意如此,不甘心答应,可是也没有勇气拒绝。

    王魁看出了族兄的难处。便打圆场道:“方相公的心意我二人晓得,待回了家,我二人再问问瑜姐儿的意思。”

    “好!”方应物点头道。不再多言。王德招呼了女儿出来,向方应物作别。

    一路无言。回到家中,王德对王小娘子询问道:“方应物说。叫你与那王兰做个姐妹,你看如何是好?”

    王小娘子低着头,小声答道:“女儿愿意。”

    王德不能相信的瞪大了眼睛,“方家如今虽然门第很高,但我王家女儿也不该是做妾的啊。”

    王瑜嗫喏道:“不是女儿不自重,也不是秋哥儿无情无义。可秋哥儿也有难言苦衷的。。。。。。”

    这下连王魁也十分惊异,与王德面面相觑,不知道方应物给瑜姐儿灌了什么**汤。。。。。。

    王小娘子轻轻叹口气,将淡淡的哀愁吐出来,“方才在里面时,兰姐对女儿我偷偷说了,有京城大学士宰相家相中了秋哥儿,想要招秋哥儿为婿。

    虽然秋哥儿心里极其不愿,怎奈对方权势滔天,根本无法相抗。何况秋哥儿父亲在朝为官,更是不能得罪宰相家。不说秋哥儿,我们王家又如何能得罪得起宰相家?

    所以秋哥儿内心苦楚,却无可奈何,只能低头屈服,如此与女儿我便是有缘无份了。我又怎么能责怪秋哥儿?”

    王德和王魁惊讶无比,他们两个虽然近一年来长了不少眼界,但宰相大学士对他们而言仍然是高不可及的、很玄幻的存在。

    这样的巨人,竟然看中了方应物?!

    说到这里,王小娘子忍不住流下了几滴清泪,泣声道:“这都是女儿的命,若是计较名分,那就要与秋哥儿错失终身。

    可如果不能和秋哥儿厮守,那是女儿更不愿意的!只要秋哥儿心里有我,我就认命了,名分之事便不想它。”

    王德苦笑不已,方应物给出的这个理由。。。。。。很强大。

    刚才他还有点痛恨方应物的无情,但猛然知道了中间还夹杂着这么一回事后,却恨不起来了。应该不是骗人的罢?任是谁遇到宰相家主动说亲,也不敢轻易拒绝啊。

    但王大户可以确定,方应物绝对是故意先对他隐瞒了此事,表现的冷血无情叫他愤恨,然后又故意从女儿这边透露出苦衷。这样一起一伏,自己的情绪就比较缓和了。好心计!

    王魁却暗暗吃惊,他已经自认对方应物足够了解了,但没想到今天又叫他大吃一惊。这方应物究竟还有多少底牌深藏不露?他是怎么在短短数年里就做到这个地步的?

    却说方应物送走了王家人,又听兰姐儿禀报过,知道已经将意思传达过去,便叹口气,想着自己的心事。

    此时王英又前来禀报:“花魁袁娘子打发人来传话,约请明日会面,并问是她来寻老爷你,还是老爷你去找她?”

    方应物又叹口气,女人果然是麻烦。(未完待续。。)

    ps:  理顺思路,准备开搞,尼玛还差好多字才够本月合同字数啊。

第二百五十四章 得意忘形

    方应物考虑了一会儿,便决定明天自己去见袁花魁。毕竟花魁娘子比较醒目,在这个绯闻满天飞的情况下,让她来找自己太招人注意。

    一夜无话,次日方应物出门向城中天香楼而去。路过按察使司时,方应物想起当初与花魁娘子的约定,便又进衙门去找按察使朱绅。

    当初谈的很好,他帮花魁娘子找归宿,花魁娘子帮他扬名,各取所需、钱货两讫。

    花魁想找个归宿自然不是随便找的,她也曾提出过身份、年纪、品性的约法三章。那时候方应物还觉得帮花魁娘子找个够上条件的夫家或许不容易,但也不会太难。

    毕竟杭州城作为大省省城,官员数目并不算少,又加上他这巡抚便宜外孙的身份,总能找到既卖他面子又符合条件的人。

    应该说方应物不是言而无信的人,既然答应就要去做。可是在实际中,方应物却发现没那么容易,从按察使朱大人以下,他找机会试探了几人几次都没有结果。

    方应物想来想去,大概是因为花魁名头太响亮,纳花魁娘子做妾室太高调了,对本城的官员们不见得是好事,更何况在任职地方纳妾本来就容易遭到非议。

    总而言之,杭州城里这些官员唯恐影响官声和前途,同时对方应物不大放心,所以避之不及,于是堂堂的花魁娘子居然推销不出去了。

    结果导致乡试完了后,方应物一直没有去见袁花魁,承诺过后却迟迟不能兑现。那是很没面子的事情。。。。。。

    这次在朱大人面前,新科小方举人又一次化身媒婆嘴脸。敦敦诱惑道:“在下前次所言,廉访老大人可曾想好了?花魁娘子貌美如花又兼私囊丰厚。这人财两得的好事情,朱大人还有什么可纠结的?”

    朱绅满脸犹疑的看着方应物,“坦诚而言,老夫不能相信你的话。莫不是你和那花魁闹出了什么上不得台面的事情,要找老夫做挡风墙?”

    这位被方应物骚扰最迫切的按察使大人产生了若干丰富的联想——方应物大概是想找接盘侠罢。

    方应物拉皮条再次失败,无奈退出按察使衙署。又半个时辰后,他便来到天香楼,进了花魁娘子那不轻易对外人开放的香闺。

    袁凤萧见了方应物,一边道喜一边催问道:“方公子如今可是越发春风得意了。不知道还记得当初的承诺否?”

    “自然是记得。。。。。。”此时方应物也只能说“记得”了。又打着哈哈道:“听说袁娘子最近也同样是春风得意,竟能惹得解元公倾心爱慕。有此良配,又何须在下节外生枝啊。”

    袁花魁笑吟吟答道:“依照妾身那三个条件,李解元算不得良配,这次是他周围一群朋友胡闹而已。”

    方应物疑惑道:“这是怎么回事?”

    原来李旻作为钱塘本地大户人家出身,朋友也很是有一群的。这次李旻独占鳌头,朋友们便筹划着乡榜第一和花国第一强强联合的美事,以此来庆贺李旻高中解元。

    同时,未尝没有与方应物别一别苗头的意思。方应物抢了李解元的风头。别人或许无所谓,但李解元的朋友们能服气就怪了。

    再说自方应物到省城以来,本地先有邵小公子,后有李解元。都被方应物这从偏远山村来的人“欺负”了,优越感十足的省城人又如何能满意?潜意识里还是想削他一次面子。

    方应物知道这个内情后也只能无奈,无论在什么社会体系下。上升渠道总是有限的。只要你还想“天天向上”,那总会引起另外一些人不满。这是无可避免的现象。

    不过事情应该不仅仅是这样,花魁娘子说话未必就是说完整了。。。。。。方应物觉得其中颇可玩味:“常言道一个巴掌拍不响。若只有李解元那边一头热,事情如何炒弄的起来?以我看来,只怕凤萧姑娘你也没少借题发挥,从中推波助澜罢?”

    袁花魁的脸色拉了下来,方应物猜的丝毫不差,叫袁凤萧有点不痛快。与聪明人说话,省心归省心,但是这种心底**随随便便就被点明戳破的感觉真不爽。

    心事动辄被当面揭露拆穿这种遭遇,任是谁也不愿受到的。。。。。。花魁娘子不禁赌气道:“是又如何?那又怎样?”

    方应物点点头,很感同身受的说:“你们花魁名妓都是靠名气吃饭的,只要能提升名气和身价,无论怎么做都是理所应当的,在下对此十分理解。”

    方应物的语气虽然诚恳厚道宽容坦率,但听在袁花魁耳朵里,总觉得有浓浓的讽刺味道。这不就是“婊子无情戏子无义”的委婉说法么?

    方应物对袁凤萧的心情仿佛毫无觉察,又开口询问道:“对了,你今日邀我见面,有何贵干?”

    花魁娘子没好气道:“无事!”

    “哦,没事就好。”方应物恳请道:“不过我倒是有事,你看,最近这传言闹得叫我不好下台,我要是稍有示弱了,只怕那边嘲讽劈头盖脸的就来了。袁娘子须得帮我一把才好,将李解元那边反击回去!”

    妾身犯贱么?凭什么要帮你?上次的约定,你方公子赖到现在都没有兑现!袁花魁心里虽然嘀咕,但嘴上仍然问道:“你说怎么帮?”

    “我听说钱塘、余杭两个省城附郭县的士子准备为新科举人办一场秋游雅集,李解元也会参加。时间就定在后日,已经下了帖子邀请你相伴?是也不是?”

    袁花魁面无表情道:“此事是有的。”

    方应物与袁花魁相反,兴致勃勃的说:“那可真巧了!后日也有我们严州府几个县的新科举人聚会,我也请花魁娘子赏光!只要你拒了那边,应了我们这边,就落了他们的面子,涨了我的面子!”

    袁花魁很无语,不知道说什么好。

    首先,这做法也太幼稚了,像是小孩子过家家,不过幼稚归幼稚,只要有效就是好办法,再幼稚的做法也能忽悠若干群体。

    可是更重要的是,自己这次凭什么一定要答应他?给个理由先?为什么要在完全没有好处的情况下,得罪省城士子去帮方应物长脸?

    这方应物虽然心眼多,但总体而言还是比较明白事的那种,情商并不差。怎么今天表现的像个中二少年?

    若是以前,方应物即便有这种幼稚的请求,那也必然是提出相应的条件进行交换,但今天却摆出一副“让你吃亏是看得起你”的样子。

    她从来没发现方应物是如此浅薄的人,难道是中举之后得意忘形,于是暴露了真实面目么?

    正在花魁娘子左思右想时,方应物一锤定音,大手一挥道:“既然你默认,那就这么说定了!到了后日我亲自来请你,事后必有厚报!”

    袁花魁继续无语。。。。。。小方老爷这是商请来了还是下命令来了?(未完待续。。)

    ps:  写了一半忽然想起个更好的段子,于是大修。。。。。。

第二百五十五章 莫欺少年穷!

    九月秋高气爽,这几天又正逢晴日,是难得的出游佳时。对众举人而言,又赶上乡榜提名,若不举行几场集会就简直对不起这良辰美景。今日就有这么两场集会,一场是严州府士子的,一场是省城本地士子的。

    在乡试后,杭州城里已经办了无数场宴饮集会,堪称严重审美疲劳。但今天这两场却还能引人注目,因为一边的核心人物是无冕之王方应物,而另一边的核心人物是有冕之王解元公。

    更何况两人中间还夹杂着杭州城花魁袁娘子,更是足以让所有八卦众擦亮眼睛、提起耳朵的关注。或者说花魁娘子只是个小彩头,但也是个很有趣的彩头。

    两场集会不但很凑巧的都选在今日,而且还很凑巧的都选在西湖上举行,更凑巧的是两边集合地点都在钱塘门外码头上,最凑巧的是两边竟然连集合时间都一样。这么多凑巧扎了堆,那就不是凑巧了,实在是意味深长。

    项成贤站在方应物身边,忍不住吐槽道:“我们这边忒寒碜了,你是怎么想的?”

    此时码头两边各有一支人马,省城本地士子那边只见得管弦笙歌齐备,童仆如云,美人点缀,各种家什堆积如山,岸边几艘画舫也都是雕栏画栋极尽奢华;而严州府这边的光景就寒酸得多,大有空手而来空手而归的模样。

    隐隐约约听到对面传来嘲笑和议论声,项成贤极其不服气,又对方应物抱怨道:“怎的不叫与你相熟的王大户来帮办?他不缺这几个银子罢。这下可将我浙西的脸面丢完了。”

    旁边有位举人笑道:“项同年着相了,身外之物不必看得太重。豪奢从来不是美德,正所谓安贫乐道也。再说。我们这边不是还有花魁娘子压阵么?那可是方同年的老交情了。”

    方应物神情如常,低头对项成贤耳语几句,项成贤听了后面露惊讶之色,不过并没有说什么。

    不多时,却见一顶彩轿从城门口出来,有人轻呼道:“袁娘子来了!”

    众人又眼见这打扮齐整的花魁娘子下了轿子,转向方应物走来,叫同在这边的严州府士子喜笑颜开、与有荣焉,仿佛占了上风。

    其实花魁娘子在这些新科举人心目中不见得是必需品。但却是一个象征,关系到脸面问题,不由他们不兴奋。

    凤萧姑娘到了方应物身前,福了一福,低声道:“方公子恕罪,妾身今日不能侍候左右了。。。。。。”

    周围众人齐齐吃了一惊,花魁娘子这是什么意思?他们一直以为袁花魁与方应物有旧情,今天肯定捧这边的场。

    方应物眉头微皱,抬手指着省城士子人群。沉声道:“你的意思,是打算去那边?”

    袁花魁解释道:“妾身也是本地人氏,他们盛情相邀,低头不见抬头见的委实拒绝不得。。。。。。”

    “不必解释了!”方应物打断了袁凤萧的话。“道路都是自己选的,每个人都会有充分的理由,听不听无关紧要。所以你没有必要解释什么,但愿你将来不会后悔。”

    众人目送袁花魁在侍女陪同下。一步一步的走到了对面,与省城士子们汇合。登时从那边爆出一阵得意洋洋的欢呼声。听在这边人的耳朵里,十分刺耳。

    项成贤突然冲了过去,站在几步外的地方,对着袁花魁高声道:“在下有句老话要送给袁娘子!有道是莫欺少年穷,袁娘子谨记好!”

    方应物叹口气,对着周围拱了拱手,萧然道:“今日在下游兴全无,请诸君恕罪,失陪了。”

    随后转身向城中迈步离开,口中胡乱高声道:“人生若只如初见,何事西风悲画扇,等闲抛却故人心,却道故人心易变!”

    花魁娘子倒向李解元,顿时八卦就传开了,惹得士林议论纷纷。大多数人都很吃惊,本来在此之前都比较看好方应物。

    毕竟李解元是后来者,是主动出击要横刀夺爱的一方。防守应该比进攻轻松,以方应物的能耐,守住应当不成问题,最差的结果也是打成拉锯战而已。

    但众闲人却没想到,方应物居然输的如此干脆利落,如此不拖泥带水。

    若比喻成两军交战,方应物只能用全军覆没式的惨败来形容。别说面子里子,输的内裤都没了,纵然念出几句很有意境的词句,那又有什么实际意义?

    名人就是名人,稍有点风吹草动就能惹得舆论沸然。在议论中,众人忍不住将李解元和方应物两个风云人物全方位的比较起来——

    比才华,李旻号称博览群书博闻强记,是有才之人,但方应物诗词风流、佳作频出,何况能得到朝廷嘉许,才气自然也是不凡,故而这项勉强算是平手。

    比功名,一个是今科乡试解元,一个是第三,虽然名次有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