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八小说网 > 穿越电子书 > 大明官 >

第196章

大明官-第196章

小说: 大明官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天子亲手拆开,扫了一眼,只见上面写道:“臣身受冤屈陷于天牢,顾及陛下脸面,实有苦难言一筹莫展,故而老庆云侯托梦赠功相救也。东厂尚铭深知其故,陛下可密询之。”

    天子不动声色的将“密奏”合上,收回自己怀中。其他事情都是以后的,眼下当务之急是怎么处置方应物?

    选择有两个,一是自打耳光,赦免方应物罪名;二是无视方应物的对太后的恩德,继续维持原来旨意,将方应物贬为知县,借口也不是没有,比如方应物刚才大闹朝堂不成体统。

    不过都不合适,很不合适。。。。。。

    方应物也安静下来,他知道决定自己命运的时候到了,是走是留,在此一举。

    这时候,从角落里站出一个大臣,对天子奏道:“臣听闻,宛平县知县任职到期,可让方应物接任。”

    一干君臣听到这个提议,都有眼前一亮的感觉,因为这个提议实在太妥帖了!

    宛平县是京县,还与大兴县一样是京城附郭县,品级比外地知县高。让方应物去当宛平县知县,也算是把方应物贬为知县,保全了天子君无戏言的脸面,不至于让天子下不了台。

    同时,宛平知县乃是正六品京官,让本该七品的方应物去转任这个知县,也能看作是皇家酬恩提拔了;而且宛平县又是京城附郭县,方应物不必长途跋涉的离京远去,也不委屈他。

    所以这个提议,真是照顾各方周全,两全其美的好建议!除此之外,绝对没有更好的办法了!

    只有方应物苦着一张脸,京县知县,特别还是宛平知县是那么好做的么?

    老百姓都知道,三生不幸,知县附郭;三生作恶,附郭省城;恶贯满盈,附郭京城——那是几辈子恶贯满盈才被惩罚做京县知县啊!

    而且还有一个歇后语是,宛平的知县——一年一换,就是说宛平知县不好当,都是干一年便到头!(未完待续。。)

名次已经不能再低!打滚求月票!!

昨晚写一半不幸睡着,凌晨3点才醒来补上,今天有思路,而且没有太多杂事,还会继续冲刺多写点!

    只求诸君手里的月票加油鼓劲!分类前六月票可以多拿1000大洋稿费!可以每天早晨加一个茶叶蛋!

    养家糊口不容易,恳请大家把票票砸过来,让俺也能成为吃得起茶叶蛋的土豪吧!!!

    一切拜托了!方应物新的副本即将开启,好戏在后头!

    。

    。(未完待续。。)

第三百六十三章 三座大山

    当然,方应物的苦恼对天子而言是不存在的,皇帝要你小命都是“赐”死,更别说送你一个官做。既然能将一个大难题完美的解决掉,天子便很欣然纳谏,点头道:“准奏!”

    天子一锤定音,方应物的命运再次发生了转移,吏部尚书尹旻又一次出列领旨,只等回衙门办手续。这回轻便许多,办好告身文书叫方应物自己来拿就行了,不必监督者礼送出京。

    如此彻底无事,天子起身走人,他还有不少疑问要问一问母后,并且还打算按照方应物的“密奏”召见尚铭,彻底弄清楚其中缘故。

    而殿上大臣也三三两两的散去了,却说上殿大臣都是久经宦海、见多识广,此刻也没什么太特殊的感觉,只当看了一场不错的反转戏。这场戏的结果,方应物貌似成了一个大赢家,大体上是名利双收,一天官也没当便直接晋身六品京职。

    唯有万首辅脸色不甚痛快,阴沉沉的吓人,按说他没什么实际损失,只是脸面稍稍挂不住。

    还有倪御史,仍然瘫倒在地面上,可能是被方应物殴打得起不来,或者可能是别的什么缘故。不过他被大家有意无意的忽略了,确实没必要关注他了,谁去安慰他谁就是傻货。

    不知是出于避嫌还是什么原因,没有人招呼方应物,让方应物正好图得一个清静。

    深思熟虑之后,方应物长吁短叹的为自己的前途命运唏嘘起来,京县知县的位置不好做。特别是宛平知县的位置更不好做!

    京城东半部属于大兴县,而西半部才属于宛平县。京城的中轴线就是两个县的交界处。开句玩笑说,天子朝会时坐在金銮殿宝座上。右半边身体在宛平县,左半边在大兴县。

    人人都知道,京城的格局大体上是东富西贵,至于北酸南贱便不赘述了。外地人士和富商大多住在东城,因为从东城去通州和运河码头方向比较近,这就是所谓的东富。里面油水不小,只盖商铺出租,就能赚钱赚到手软,可惜属于大兴县辖境;

    而各种达官贵人多住在西城。也就是在宛平县辖境内,这就是所谓的西贵。换句话就是说,大明朝的各种公侯伯和文武大员、勋戚显贵几乎扎堆住在宛平县(包括某清流方家),随便从天上掉下块砖头,就能砸到个贵人或者贵人家属。

    这帮人连带他们的家人,能是个个善良无害并讲道理的么?所以京县刁钻难治,宛平县比起大兴县尤甚。。。。。。

    即便除去上面这些不提,只从公事上说,宛平县地处天子脚下。朝廷各种差役浩繁如牛毛,除去征发的京营军士以外,大多数都要落在京县特别是宛平县头上,应付这些差事更是足以使人心力憔悴!

    方应物站在殿门口的值班官军身边。胡思乱想半天也没动地方。那锦衣卫官看着方应物,很不明所以并小心翼翼的问道:“方大人还有何贵干?”

    方应物下意识的问道:“你不带我走?”锦衣卫官干笑几声,“方大人说笑了。天子已然将你放了出来,谁敢再擅自拿你?”

    “哦哦!”方应物醒悟过来。自己现在是自由身了!呼吸的都是自由的空气!

    这段时间不是在这家监狱就是在那家监狱,要么就是在从这家监狱去那家监狱的路上。已经习惯了跟着押送官军窜来窜去。

    猛然彻底解放了,居然还有点小小不适应,莫非这就是传说中的斯德哥尔摩综合症?

    方应物从文华殿出左顺门,又穿过午门端门承天门长安右门,便出了皇城,正式踏上宛平县辖境。他深深的吸了一口气,以后这里就是自己的管理范围了!

    方应物高举双手仰望蓝天白云,高呼一声年轻没有失败,我的地盘我做主,让暴风雨来的更猛烈一些罢!

    附近路人看到这一幕,不是指指点点就是嘀嘀咕咕。旁边一道水沟波光粼粼、春波涌动,倒映出一位披头散发、满面灰土、衣衫褴褛的。。。。。。知县老爷。

    靠!方应物老脸一红,掩面而走。现在当务之急是要先回家去,痛痛快快洗个澡再换衣服。

    方家门子对着方应物辨识了半天,才认出是小老爷,并开了门放进去。此时大老爷方清之不在家里,很恪尽职守的在衙门里为国效力,不是每个朝臣都像刘棉花这样天天中午就下班回家休息。

    如此也好,方应物便省去了孝子向父亲问安问起居问饮食的磨蹭功夫,直奔自己的西院而去。

    王兰和王瑜两个小妾已经得到了消息,都从房中出来,提着裙角迈着小碎步去迎接夫君。方应物远远看去,就能看到两女哭的有如梨花带雨,一边哭一边迎上来。

    “兰姐儿瑜姐儿!”方应物伸开双臂,高声招呼道。“夫君!”两女轻呼一声,冲着方应物扑过去。

    不过距离还有两尺远时,两女不约而同的齐齐急刹车,一左一右闪了闪身子,让方应物抱了个空。。。。。。原因你懂的。

    等方应物在小妾的侍候下沐浴更衣完毕,顺便放了一炮。坐着说话时,两女又开始掉眼泪,方应物安抚道:“不用哭!为夫这不是好好地回来了么?再说天子不是杀人的性子,为夫没什么危险。”

    正打算再次进一步深入交流沟通,忽然有下人禀报,那项成贤项大公子来串门子了。方应物无奈,只得打起精神出屋去迎接。

    话说科举结束后,侥幸中了三甲的项成贤还没选到官,一直在观政。由于未来不确定,所以还寄居在方应物这里等待明朗化。近水楼台先得月,故而得到消息快,来得也快。

    项成贤站在院首处,急哄哄的大呼小叫道:“方贤弟!你现在可算安然出来了,身子无恙乎?”

    方应物将项大公子请进堂中,落座后项成贤又问道:“方才只听说你回了家,不知你究竟怎么出来的?是天子开恩赦免,还是另有发落?还能不能留在翰林院?”

    “另有发落,叫我做这宛平地界的父母。。。。。。知县。”方应物本来想习惯性的说父母官,但再一想,这宛平县境内能当自己父母官的人多了去了,自己又何德何能敢自称父母官,还是老老实实称知县罢。

    “呃,这个官位。。。。。。”项成贤也不是一丝不懂的人,但他听到宛平知县几个字,也不知该如何评价方应物的遭遇了。京城附郭县这是典型的事多权少,责大位小的官职。。。。。。

    当然这“多少大小”都是拿知县跟朝廷显贵大佬比较而言的,从绝对值上而言,初入官场便能任京县知县,还是很显亮的。

    作为好兄弟,项大公子决定安慰一下方应物,“也无妨,你是以翰林编修身份贬为京县知县,也算是以翰林起家的人了,长远前途应当不受阻碍,小心做几年就可以另谋高就!”

    方应物叹口气道:“说得轻巧,天子脚下的知县哪有那么容易?任期满时不获罪就可以烧高香了。”

    项成贤笑道:“但请放心,别人可能做不好,你肯定不会做不好,你毕竟与众不同!”

    方应物看项成贤似乎有点想法,便问道:“说来听听,我有什么不同?”项成贤答道:“因为你身后有三座大山!”

    方应物对项大公子的用词吐槽不能,幸亏不是头顶上有三座大山,那叫做靠山好不好?

    只听得项大公子指点江山道:“你这是当局者迷,今日为兄我就旁观者清一次!第一座大山,就是你的名声,也包括令尊的名声,合起来就是你们方家的清名。名声也是实力,有名声在,别人对你就要小心尊重几分,你行事自然也就更如意。

    俗话说,万事开头难,现在你刚从天牢里辗转出狱,正是名声响亮的时候,这个时候入宛平县衙,一般人谁敢触霉头?所以当前十分有利于你开局,开局好了,接下来也就顺当得多!

    第二座大山,就是你即将与文渊阁大学士刘阁老家结亲!老泰山不只是泰山,还是靠山!有这样的岳家支持,自然是底气十足,至少在官面上不用畏惧别人。

    没多少不怕死的官员会因为县里头芝麻绿豆大的小事与你过不去罢?更不会有那些官员亲眷家奴仗势欺辱你的事情罢?

    更何况朝中有阁老鼎力扶持,那么县衙承担的朝廷杂务差役也会消停不少,清静无为做不到,但至少清闲许多。

    至于第三座大山,为兄我看你与汪公仿佛有几分人情?那西厂又是何等衙门,汪公又是监军,足以慑服各路牛鬼蛇神宵小和不法官军!只要能在关键时刻搬用西厂撑腰,那必将所向披靡!

    有这三座靠山,你自己又是聪明机智的人,哪里有做不好京县知县的道理?还什么可忧虑的?我看你忧心忡忡,都是杞人忧天,但请宽心就是,做几年京县知县死不了人!”

    经项大公子宽慰,方应物豁然开朗,顿生拨云见雾之感,确实是旁观者清,当局者迷啊。

    要玩白道,自己本身清流世家;要玩灰的,有未来大学士老泰山撑腰;要玩黑的,可以暗中勾结汪芷。三座大山摆在身后,这京县知县有什么做不好的?熬上三年就换个位置,应当不成问题!(未完待续。。)

第三百六十四章 生存智慧

    项成贤虽然性子大大咧咧但并非不懂事的人,他知道方应物刚出狱必然杂事多,所以并没有坐太久,略略谈了谈话也就起身告辞,并约定明日接风洗尘。

    送走项大公子,方应物在屋中踱步几个来回,仔细想了想自己眼下的情况,并在默默把自己的三座大山摸排了一遍。

    宛平知县这个职位,自己现在身不由己,是上也得上,不上也得上了,没有任何选择余地。

    虽然京县知县的逼格比起其他知县较高,但终究还是亲民官,主要以实质**务为主,日常打交道的多是底层人物,比如贩夫走卒和豪门家奴之流。

    在这种状况下,自家的清流名声只怕中看不中用,说是绣花枕头也不为过,实际用场实在说不准,那些小人物谁在乎清流不清流?

    而汪芷那边,虽然这次联手做出了几篇文章,也搞出了比较深的交情,论起关系能托她办点事了。

    但问题在于,这次自己已经被怀疑过与汪芷勾结了,亏得自己异想天开能说会道,把事情圆得还不错。在未来,这方面还是要注意一下影响。

    若被人注意到与汪芷往来过密,那就有损自己辛辛苦苦建立起来的清名了,这种利器不可轻用。再说以汪芷和西厂的做派,恐怕只会搞破坏,请他们败事坏事还有可能,做事成事就有点不足了。

    而且,怎么把孙小娘子现在是孙诰命夫人早点领进家门,也是个发愁事。别真被想吃诰命夫人天鹅肉的人捷足先登了。前几次一提起来,汪芷就顾左右而言他。十分无可奈何。

    所以总结下来,所谓三座大山里。目前和今后一段时间里,最有用处的还是未来老泰山。想至此处,方应物忽然又想起一个人来,那就是自己的会试座师李东阳。

    这李老师虽然号称湖广茶陵人,但祖孙三代都居住在京城,他本人去没去过茶陵都不知道,就说到科举考试也是在京师考的。这么看来,李老师算是地地道道的京城土著了。

    那李宅每日门户大开招待宾客,方应物据此分析。李老师在京师这一亩三分地上,路子应该很野。。。。。。既然要当京县知县,那得空时该去找李老师走动走动,保不齐日后有用得到的时候。

    看了看日头,已经是下午未时,方应物感到时间紧迫,便打算出门去刘府拜访。想必那刘棉花早就回了家,不像自己父亲,基本每天都很认真刻板的按规定时间上下班。

    出狱当天就登门拜访。这才显得自己殷勤厚道,另外婚事日期临近,还得看看需要准备什么。

    想到就做到,方应物立刻出屋招呼随从。正经能算他的长随有两个。一个是兰姐儿的兄长王英,另外一个就是族兄方应石。此时只见到王英站在阶下垂手听候吩咐,方应石却不见了踪迹。

    王英关心的问道:“秋哥儿要出门?今天才从天牢回家。这就又出去,会不会太过于操劳?”

    方应物伸了个懒腰答道:“在牢中一天到晚躺着。闲的蛋疼!出来了后,正该多活动活动!应石老哥去了哪里?”

    正说话间。却看到有个模样端正的小婢女在院门处探头探脑,方应物眼角瞥见,喝道:“外面是谁?进来说话!”

    这小婢女便怯怯的走了进来,对方应物行个礼道:“见过小老爷。”

    方应物打量了一眼,却认了出来,此女应该是东院那边的人,身份是从王家随后母陪嫁过来的婢女,仿佛叫王芍药。而且这王芍药与方应石是一对相好,当初方应物还帮着方应石出过馊主意。

    既然并非外人,方应物和颜悦色的问道:“你到此作甚?应石老兄眼下不在。”

    王芍药噗通的跪在方应物面前,泪光点点的求道:“应石哥哥太不地道,求小老爷为小婢做主!”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