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八小说网 > 穿越电子书 > 大明官 >

第215章

大明官-第215章

小说: 大明官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ps:  今天又被几个作者朋友批评最近节奏不太好,略干,过于追求细节转折,建议来点水润滑烘托一下,问题是。。。咋个水法?写书这么长时间了,一直学不会稳定的灌水啊啊啊啊。

第四百零三章 家事(上)

    把永平伯案子处理完毕,方应物的知县生活就渐渐走上了正轨。娄天化坐镇承发房,协助处理县衙事务;王英因为粗通文墨,便负责保管知县大印及掌管用印;方应石则在外为保镖护卫,在内为把门的门官。三人各司其职,一切井井有条。

    至于其他人里,张贵张班头虽然也有掉链子时候,但可圈可点之处亦不少。方知县直接造出一个“总班头”名号,让张贵去坐了这个位置,并掌管所有衙役,算是论功行赏。

    本来方应物是想命名为“总捕头”的,小说里都这么叫,但张贵坚决要改成总班头,他说这个叫法更高大上。

    至于其他人。。。。。。方应物将娄天化叫来,“户部来文,要本县出动差役三十人,押运京银去边镇。”

    娄天化莫名其妙,这件事务没什么特殊的,照旧例办理就是,为何要将他叫过来特意交代?然后又听到方知县吩咐道:“我看就让钱县丞带队去罢!然后从县衙里找一批不省事的派此差遣,若人数不足再从户口中征发。”

    如此娄天化恍然大悟,押运物资赶赴边境是苦差事,这明显就是要敲打前一段时间很不安分的钱县丞了。

    娄师爷对此毫无异议,前段时间东主位置不稳固时,钱县丞做了什么,衙门上下都看在眼里,若东主不有点表示,岂不显得过于软弱?于是他便遵照命令下去执行了。

    却说没过多久,钱县丞怒气冲冲的来到二堂,要见方知县。不过被方应石挡着不准进。不过钱县丞很不体面的怒吼几声,惹来别人远远看热闹后。便被放进去了。

    钱县丞忍着火对方知县质问道:“本县从未有过县丞亲自押送前往的旧例,不知县尊此举是何用意?”

    方应物和颜悦色的答道:“啊。这件工作关系到边境军心,非常重要,为了表示县衙的重视,只好辛苦钱县丞一趟了。”

    钱县丞显然是不领这个“情”,又道:“押运银两物资去边镇,只需一二公人即可,何须在下前往?”

    方知县很语重心长,“正因为此事重要,必须要派可信可靠之人。放眼县衙。唯有钱大人品格最叫本官信任,所以本官才将这等重任托付啊,还望钱大人不要辜负本官的期待。”

    看着一个二十不到的毛头小子与自己打官腔说套话,钱县丞简直要抓狂,气冲冲的说:“在下好歹也是七品朝廷命官,怎能做这贩夫走卒之事!”

    方应物拍案,高声训斥道:“这叫什么话?你既然是朝廷命官,做得就是为国效力、为君分忧的事,怎么能见到差事就怕苦怕累、推三阻四?圣贤书是这样教你的么?若不愿做事。大可上疏辞官,回归田园有的是逍遥自在!”

    钱县丞几欲吐血,无奈而出。方知县冷笑几声,说了几句上辈子看官场小说学来的话。还挺好用。也难怪领导们都爱这么说话,官腔的存在也是具有现实意义的。

    及到次日,全体胥吏排衙参拜知县时。刚刚荣升总班头的张贵要积极表现他作为知县心腹的风采。便排众而出,禀道:“大老爷已经上任多时。家眷什物等仍未跟随搬到,小的近日无事。自愿效力帮办!”

    方知县沉吟片刻,拒绝道:“本官住在县衙,一切皆仰仗于公库,此皆民脂民膏也,若将家眷迁来,又要多些用度、耗费公帑!何况本家所在不远,来去便利,便不必多事了。”

    此后方应物又道:“后衙只有本官居住,用不到许多差役服侍,可点计人数,多余之人尽都遣散了!”

    张贵虽然为了不能帮着办私事而遗憾,但仍很应景的送上马屁:“大老爷真乃大公无私也!”

    等方应物回转二堂,却见有家人在等待着,见方应物便禀告道:“家中大老爷命小的来传话,道是夫人要生了。”

    方应物闻喝彩言:“这倒是喜事!”当下也不办公了,带着方应石微服出行,从后门出了县衙,然后回到家中。

    进了家门,便见里里外外喜气洋洋,人人面有喜色的张灯结彩,门子对方应物叫道:“小老爷!夫人刚刚生了一个小公子!”

    方应物看到父亲坐在堂上,施施然上前祝贺道:“恭喜父亲老来得子,啊不,多子多福!”

    方清之习惯性的训斥道:“你现在是一县之父母、百里之表率,浑然也没个正形,如何能教化百姓?”

    方应物低头道:“是,父亲教训的是。”

    方清之难得觉得自己有点过分,大喜的日子里说这些不大好听,便缓了缓口气道:“这是方家的喜事,也是你的喜事。日后务必要兄友弟恭,上下和睦,你这当兄长的要多多爱护相让。”

    方应物虽然没得到允许,但很主动的自行找个把椅子坐下,懒洋洋的说:“父亲你担心的是什么,儿子我明白的很。不过父亲大人尽管放心,别人家或许闹出兄弟不和的笑话,但在我方家是断断不会出现的!”

    方清之很欣慰的点点头,“你有这个话就好,但愿你能记住今日之言。”

    方应物忽然笑嘻嘻的说:“嗯,别人家兄弟纷争,八成都是为了争夺家产基业。可是在咱方家,我说句大逆不道的话,父亲大人你能留下什么家产?你箱笼里能有几个铜板?老家几亩山村土地又有什么可争得?

    即便将来父亲大人前途似锦,能恩荫子孙,无非也就是个国子监名额,谁爱要就要,儿子我堂堂一个会元很稀罕这个么?

    所以父亲大人放心好了,儿子我才不会做出死乞白赖的笑话事!那自然家庭和睦,岁岁平安!”

    方清之对着儿子瞪了又瞪,这话怎么就听着这么别扭呢?当父亲的奋斗结果,完全被儿子看不上,这是怎样的一种悲哀?前几日见到了同年杨廷和的父亲杨春,想必他也是这种心情罢,真是同病相怜!

    方应物站起来告辞道:“今天内院肯定忙乱,我便不去探视弟弟了,明日等诸事理顺再见也不迟。父亲大人也要保重,不要喜极伤身。”(未完待续。。)

    ps:  埋头攒稿忘了更新。。。下一更是双倍月票开启后的凌晨零点,发几章要看我攒稿情况。

第四百零四章 家事(下)

    告辞了父亲,方应物当然是回到自己的小天地。在县衙这段时间,过得简直就像是和尚一样素,佛也要有火,何况是个血气方刚的少年人。

    进了西院大门,方应物见院中无人,掀起门帘登堂入室,却看到王兰王瑜两房小妾都坐在堂屋中,面面相对神态萧索,很是郁郁寡欢。

    方应物打趣道:“这是怎么的?为夫不过才离家上任几日,你们就相思成这样子了?”

    瑜姐儿白了方应物一眼,不过没有说话,依旧手托下巴愁眉苦脸,兰姐儿也是不停的长吁短叹。

    方应物念头一转,便猜到了几分,指着外面说:“莫不是看到那边生了一个,你们眼热了?”

    两女异口同声道:“老爷你知道就好!偏生每次到了紧要时候动辄拔将出来,也不知是什么怪毛病!别人不明内情,只怕还以为是我们不下蛋!”

    方应物拍拍胸脯道:“为夫这不是爱惜你们么?两位娘子勿恼,命里有时终会有!不要担心,为夫我自会加倍努力,争取早日开花结果、子孙满堂。对了,我看现在就是个良辰吉时。。。。。。”

    方应物边说边摩拳擦掌,裤带才解开一半,忽然听到院首有人高声喊道:“小老爷!大老爷叫你再过去,说是有客人来访,定要你去会客!”

    靠!方应物心里骂了一声,重新将裤带绑上,狠狠的在两女身上各自掏摸一把过了干瘾。然后悻悻的出了院子,到东院正堂去见客。

    这次来的不是别人。正是方应物的大舅哥,也就是刘棉花家的大公子。单名一个枫字。刘家作为方家的亲家,刘公子得到了消息。自然应该登门道喜,再说此时刘府没有别人了,他这代表不来不行。

    方应物进了堂屋,却见父亲有点小局促,正不明所以时,却见父亲对自己吩咐道:“你这刘世兄来访,仔细招待些!”随后又见父亲对刘大舅哥点点头,然后“溜”了出去。

    方清之不走不行,实在太尴尬了。这位刘枫刘公子的岁数居然与他方清之一样。但辈分资历却比自己矮了一辈。。。。。。

    面对刘棉花,方清之可以潇洒自如,以官场礼节相见,还算自在。但面对刘棉花这个没什么功名的儿子,方清之就纠结了,实在是无礼可依。尊也不好,卑也不好,相处时完全不知道该怎么说话,只能把儿子叫出来应付。

    方应物则毫无压力。他虽然年纪不大,但整天端着大人架子与三四五六十岁的人打交道,早就习惯了,抱拳见礼道:“大兄到访。寒舍蓬荜生辉。”

    刘枫摆摆手道:“都是自家人,无须多礼。我今日到此除了贺喜之外,还是为寻你而来。当初父亲离京之前。说是叫我到你那县衙里历练,我看可以成行了。”

    方应物笑道:“大兄有意。我自然扫榻相迎,不过老泰山临走前有所交待。大兄这七七四十九日尚未守满?”

    刘枫叹口气道:“在府中枯燥无趣,不如早日出来历练。”

    大舅哥着急,方应物知道自己拦不住,只是不明白为何如此猴急猴急的。按道理说,宰辅人家的公子哥应该压根瞧不上区区县衙,千般不愿万般不肯,甚至阳奉阴违死活不去。

    沉吟片刻后,方应物只能点头道:“既然如此,早来助我一臂之力也好。”

    两人之间名为大舅哥与妹夫,但没见过几次,也并不熟悉,寒暄几句就没甚话可说。刘大舅哥沉默半晌,忽然开口道:“愚兄久在乡中,虽然到京师住过几次,但未曾见识过花国风物,听说方贤弟风流倜傥,可否引我一游?”

    方应物愕然,没话找话也别谈这些啊,大家还没这么熟,话题直奔下三路也太难为情了,再说你可是大舅哥,与妹夫谈这些真的好么?难道是被老泰山管教拘束的太久,现在得到解放,终于压抑不住本性了?

    亦或是故意考验自己?想至此处,方应物便正色严词道:“大兄这是哪里话?小弟我洁身自好,莫要相信谣言!”

    这时候,又从外面闪出一人,高声道:“恭喜恭喜!”方应物看去,原来是项成贤进来了。

    这项大公子正式官职尚未定下,所以一直寄居在方应物这里没搬走。今日他从衙门观政回来,听说了喜事,便过来道贺了。

    恭喜完后,项成贤左顾右看,见方清之不在屋内,只有另外一个人坐在旁边,抱拳为礼道:“阁下面生的很,不知是何方高士?”

    方应物心有顾虑,一时没想好如何在大舅哥和项成贤之间介绍,这完全是两个圈子的人,混在一起未必是好事。便含糊说:“这不是外人。”

    项成贤闻言放了心,嘿嘿一笑道:“坊司胡同虽好虽妙,但地方却在东城,吾辈来去不甚便利,不过听说近日教坊司在西城新开了分司,占据了两条胡同,推出了许多新鲜人。这可是你的地面,你作为东道主,不请为兄去参观么?想必那些楼馆都要卖你的面子!”

    大舅哥当面,方应物脸色很不好看,闷声道:“胡闹,吾辈读书人岂可自甘堕落、留恋烟花?”

    项成贤愣了愣,嘲笑道:“啧啧,做了父母官儿就是不一样了,当初你可不是如此说道的。。。。。。那杭州城花魁袁凤萧,还有京城里杜香琴都还对你望眼欲穿。

    如今成了知县,就开始拿腔捏调了,一张官帽儿当真能扭曲人性,叫为兄好生唏嘘,世人当引以为戒乎!”

    方应物此刻恨不能把项成贤的嘴巴缝起来,回头一定要送他一张牌匾,上面写道“大嘴达人”四个大字!在自己正房妻室的哥哥面前大谈自己的风月历史,这真是孰可忍孰不可忍!

    他忍不住回头去看了几眼刘枫,却见这位大舅哥没有恼怒,反而是饶有兴趣,一脸艳羡向往的表情。

    对此方应物暗暗思忖,莫非此人真是个没经历过欢场的温室公子?倒是可以看出老泰山家教不错。。。。。。

    可老泰山把他丢在自己身边历练,到底是个什么意思啊?不怕被自己“带坏”么?(未完待续。。)

第四百零五章 朝廷新动向

    虽然大舅哥没有表现出应该有的“恼怒”,但方应物也不想大谈风月了,他与项成贤比较熟,话头也容易找,很随意的问道:“项兄如今在哪个衙门观政历事?选官有结果了么?”

    项成贤满不在乎的说:“在太仆寺跑腿打杂,没甚可说的。如今已经挂在吏部排号选官了,不过三甲功名只怕选不出什么好果子,我又不是杨廷和那样的少年天才。

    故而我没什么太高期待,有个中上知县或者府推官便上任去也。要说在下的事情,那实在乏善可陈,不过朝廷最近很是有热闹,方贤弟可否知道内情么?”

    “我最近在县衙全力履新,不知朝廷有什么事?”方应物问道。

    项成贤嗤声道:“你又装相!是装不知道罢?你的老泰山丁忧去职,内阁有了空缺,势必要补上,难道是不值得关心的大事么?”

    方应物恍然,内阁人数无一定之规,但自从三杨辅政后,这二三十年来渐渐稳定为三个,有时候四个。不过无论如何也不能只有两人,刘棉花丁忧去职,内阁肯定至少要补充一个人。

    这阁老号称宰辅,地位权势尊贵无比,出现了空缺确实是一件大事。但方应物想了想,没有什么头绪,于是便做出不在意的样子答道:“吹皱一池春水,干卿底事?朝廷阁老人选,你我又有何干?”

    项大公子很好奇的问道:“你不是向来消息灵通、深知内幕么?今天怎的如此迟钝?”

    方应物没好气的说:“那是因为有我那老泰山在,从内阁大学士嘴里当然能获知很多消息。现如今老泰山已经回乡,我又能从哪里知道内幕?”当然。方应物没说出口的消息来源还有汪太监。。。。。。反正现在也派不上用场了。

    再说在真实历史上,根本就没有刘棉花丁忧这回事。也就更谈不上有谁能在成化十七年补入内阁,方应物自然无从说起。

    因而方应物对眼下这个状况差不多也算是一无所知。更别说爆内幕了。不过倒是有个参考,按照真实历史轨迹,过几年次辅刘珝会被排挤并罢官,然后有尹直、彭时入阁,听说此二人都是万安的党羽。

    项成贤又想起什么说:“还有一件大事,兵部尚书陈大人上疏请辞致仕了!听说天子不会强留,只怕兵部尚书的位置也要空缺出来。朝廷居然同时空缺一名阁老和一位尚书,这可是不多见。”

    兵部尚书陈钺乃是著名的汪芷党羽,他现在要致仕退休。是很好理解的。如今汪芷眼看似乎已经失去帝心,处在风雨飘摇的倒台前夜,所以这陈尚书急流勇退,抢先辞官回乡,总比日后被当成汪芷党羽被收拾好。

    一位正二品尚书只要回了老家,也就没人会追究什么了,也算是政治斗争的潜规则。听到此事,联想起汪太监,方应物只能深深叹口气。这历史轨迹有变的有没变的,惯性依旧强大。

    方应物又对项成贤劝道:“如今朝廷正是多事之秋,你就老老实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