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八小说网 > 穿越电子书 > 大明官 >

第246章

大明官-第246章

小说: 大明官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的一群学生都进了司礼监负责批红,那你不当阁老都不好意思跟人打招呼。

    就拿当朝大学士来说,首辅万安、次辅刘珝都当过内书堂教习。只有刘棉花是修书出身,他位置屈居万安、刘珝之下,很难说与这个没有关系。

    正因为内书堂教习这个差事非常敏感,一般情况下是属于资深翰林的,所以方应物才担心汪芷胡来,生怕汪芷给自己带来不可预测的大麻烦!自己毕竟资历还浅,就连自己父亲方清之只怕资历也不够!

    而且方应物还听到过传言,翰林院老板凳李东阳有意要争取内书堂教习的差事。。。。。。这可是自己的进士科房师。素来相处关系还不错,犯不上为此得罪将来可能当首辅的李东阳。

    故而方应物连忙打情骂俏、上下其手。打消汪芷的念头。一通乱战、云收雨散后,汪芷渐渐醒了酒。脑子恢复了清明。

    她一只小手指头在方应物胸口画着圈圈,同时责问:“你骂次辅刘珝也就罢了,为何还要连御马监太监梁芳一起捎带上?这才是真正惹了麻烦,我对你说过不要去惹皇爷身边的近幸之人,否则防不胜防。”

    方应物此时懒洋洋的,随口答道:“这不还有你在么,有堂堂的东厂提督撑腰,我怕什么梁芳!你若不主事东厂,我还惧他几分。可你都做上东厂提督了,那我怕他何来!

    再说那梁芳与你也不算和睦罢,他当初为了做御马监掌印太监,曾联合尚铭、万通等人驱逐你。”

    啪!汪芷不满的拍了方应物一巴掌,“你若惹上梁芳,我只给你善后也很麻烦!”

    啪!方应物反过手来,也拍了汪芷一巴掌,“也好叫你晓得,我给你善后更麻烦!前两年帮你躲过祸事。结果你又按下葫芦浮起瓢,天知道几年后该怎么办。。。。。。”

    汪芷一赌气,背过身子不说话。方应物挨挨擦擦的凑过去,在汪芷耳边吹了一口气。“不用过于担心,我自有分寸。”

    汪芷虽然没有答话,但方应物知道她肯定正在听着。便继续说:“你猜猜,我把刘珝牵扯了进来。天子心中是不是乐见其成?会不会对我有点小欣赏?”

    汪芷蹙起眉头,方应物这话仿佛有点道理。。。。。。本来阉贼梁芳、妖僧继晓是众矢之的。天子承受很大压力。

    但方应物跳出来连带刘珝一起大骂,成了一时的焦点,倒是帮天子分担走不少压力。方应物逃进庙里耍赖,天子为何轻易放他一马,大概就有这个因素在内。

    不过汪芷还是觉得很忧心,转过身来正色道:“那你如何应付次辅刘珝?你这行径总像是站在悬崖边跳舞,稍有不慎就掉下去粉骨碎身。”

    方应物神秘一笑,“岂不闻吉人自有天相。”汪芷吐槽道:“你又掐指一算了?这回少了几年寿命?”

    方应物开解道:“你先别担忧我了,我自保不成问题。倒是你听我一句劝,在宫里时可悄悄去西苑,结交一下废后吴氏,以为日后保身之道。”

    汪芷有点茫然,“废后吴氏?好像听宫中老人提到过几句。”

    方应物叹口气,汪芷毕竟是年轻,对宫中老掌故了解不多,想那吴氏被废都是遥远的二十年前之事了。他耐着性子,简单解释了几句。

    汪芷惊奇道:“这种宫闱秘事,你却了解如此详尽,你究竟是怎么知道的?”方应物避而不答,只说:“别跑题,你照我说去做。”

    汪芷怜悯的摸了摸方应物的脸,“还是少掐指一算?这么算下去,你还能活到三十么?”

    说完话,汪芷与方应物前后脚离开了何娘子酒店,各回各家。

    之后几天,朝堂上的风暴仍旧在持续着,只不过风头有点不同。次辅刘珝以退为进,上了辞官奏疏后,真回家闭门谢客了。

    而与此同时,一波舆论攻势开始配合着刘次辅的动作出现了,至少有十几封奏疏弹劾方应物妄议朝政、诽谤大臣、该当问罪!

    还有指责方应物人品败坏、沽名钓誉,居心叵测的搅混水泄私愤!甚至有更明确的谏言,请求将方应物直接逐出京师,远放边僻州县以儆效尤!

    面对这波攻势,方应物的父亲方清之也没有半点动作,完全没有表现出袒护自家儿子的意思,不过大概是为了避嫌。

    而受到瞩目的方应物上了一封辩白疏,自称忠心为国、天地可鉴。又说如果因为自己弹劾几句次辅,就被肆意围攻污蔑,那今后还有谁敢进言?

    然后又有人抨击方应物,说风闻言事乃是言官之责,方应物只是一地知县却也敢风闻言事,实属违规。

    常言道,双拳难敌四手、好汉不敌人多。方应物纵然个人实力很强,但单枪匹马面对有组织有计划的围攻,显得弱势许多。

    可是不知道为什么,他又不肯勾连同党来帮腔,一味的自己独自论战,显然在声势上落下风。在明眼人看来,孤军奋战的方应物如同狂风暴雨中的一叶扁舟,被朝廷处置也就是迟早的事了。

    在成化二十年新年即将到来之际,朝廷各大衙门封印休假的前一天,独自抗争次辅势力的方应物终于绷不住了。。。。。。不等朝廷处置下来,他也要辞官了!(未完待续。。)

    ps:  今天还有!

第四百七十三章 惊变

    承天门外御道西侧,通政司。在这各衙门准备封印过年的时候,通政司作为朝廷文牍往来的中枢衙门,也渐渐的闲了下来,这时候奏疏已经不多了。不过由于通政司衙门的特点,肯定是要坚持到最后的。

    通政使张老大人悠哉悠哉的坐在公房里喝着热茶,琢磨着今天看什么书打发时间。

    他刚从书架上随意拿下一本,还没来得及看封皮,便听到门外传来慌慌张张的脚步声。然后有书吏叫道:“大老爷!宛平县知县方应物亲自来送奏疏!”

    方应物可是最近的重点关注对象,张老大人便吩咐道:“将方知县带进来,本官亲自见上一见。”

    不多时,方应物被带到通政使大堂上,亲手将奏疏递交上去。张老大人展开奏疏迅速浏览了几下,这内容很简单,就是上疏辞官。

    忍不住叹口气,张通政使劝道:“方知县静静等待朝廷处置即可,何至于辞官?即便被发配外地州县,那也不失为一种磨砺,你还是少年人,多点磨难不见得是坏事。

    如果辞官归去,那功名就没了,之前所作所为岂不前功尽弃?须知留得青山在,不怕没柴烧,你还是将辞官奏疏拿回去罢!”

    张老大人倒是好心,他还有潜台词没说出口:那刘次辅闹辞官,你方应物也跟着闹辞官,但你分量差远了。刘次辅肯定是真戏假做,你方应物估计要弄假成真,和刘次辅这样顶牛没有意义。

    方应物神色悲愤。慷慨而道:“吾羞与国蠹同列于朝廷!虽势单力孤,但何惜自身!明知不可为而为之。虽千万人吾往矣!”

    张老大人再次叹道:“君能言人所不能言,吾辈羞愧!但粉骨碎身物有何益哉。尚请深思!”

    方应物答道:“下官已然三思,无所变也!”此后不收回奏疏,直接转身离开。

    张通政使目送方应物走出大堂门外,又听到他高歌道:“不恨生平误,惟期报国恩。四海如可靖,此身何须论!”

    消息传出,闻者无不唏嘘感慨。方应物因为弹劾次辅遭到持续围攻,一直抵抗到今天,在官府封印前的最后一天终于被迫上疏辞官。这无异于是鸡蛋碰石头的下场,可也有几分悲壮色彩。

    之后随着新年假日到来,各大衙门纷纷封印,朝廷基本停止运转,除了相关礼仪事务,一切政务都被冻结。总而言之,过完年再说,那起码是正月十五以后了。

    但几乎可以肯定,一旦过完年。方应物的官职也就当到头了。次辅和宛平县知县两个辞官奏疏摆在面前,朝廷肯定要挽留次辅。

    方应物上辞官奏疏的事情并没有让县衙里知道,免得多生事端,连奏疏也是亲自送到通政使司的。

    他从通政司回来后就封了知县大印。宣布县衙放假。回到家里拜见父亲,却听父亲方清之道:“你说出风头就是出这个风头?不过也好,没有丢我方家的脸面。宁为玉碎不为瓦全么。。。。。。”

    方应物心里无语。父亲大人你不会安慰人就别安慰了,听着好别扭。什么宁为玉碎不为瓦全的。。。。。。儿子我承受得住这种打击。

    又过了几日,就到了成化二十年正月初一。按惯例,在这天要举行元旦大朝,文武官员齐齐进宫朝觐拜贺,包括方应物这样被处罚过“免朝参”的。

    方应物跟着父亲进了皇城,来到奉天门这里,等待着朝会开始。方清之作为翰林官,先上了奉天殿侍候圣驾,方应物就只能继续在外面等着。

    如果不出意外的话,这大概就是方应物最后一次朝会了,看在熟人眼里未免有几分同情。

    掌院都御史李裕走到方应物身前,摇摇头叹口气,拍了拍方应物肩膀;兵部尚书张鹏走到方应物身前,摇摇头叹口气,拍了拍方应物肩膀;

    都察院副都御史屠滽走到方应物身前,摇摇头叹口气,拍了拍方应物肩膀;刑部郎中洪廷臣走到方应物身前,摇摇头叹口气,拍了拍方应物肩膀;

    都察院御史项成贤走到方应物身前,摇摇头叹口气,拍了拍。。。。。。啪!方应物打掉了项成贤的手,鄙夷道:“你装什么大辈!”

    项成贤低声道:“你一直拒绝别人帮忙,被修理的灰头土脸,究竟打着什么主意?是不是今日有什么埋伏和绝地大反击?”

    方应物坦然道:“你猜的大错特错,今天我就是上朝拜贺来了,别的什么也没有。”

    “我不信。。。。。。”项成贤发自内心的说。在他心里,如果这么消停,那就不是方应物了。

    但这次项大公子真猜错了,今天方应物什么也没做,一直到朝会结束也是平平静静的。对此项大公子感到十分迷茫,难道方应物真厌倦了做官,打算回家休养去?

    正月初一过去,就是正月初二,这天没有官方活动,朝廷诸公纷纷忙着拜年,京师再次进入了名片满天飞的时间。

    方应物站在自家前庭,负手而立悠然远眺,神态说不清道不明。。。。。。项成贤站在旁边,死缠烂打的问道:“方贤弟,你究竟想什么?你不说明白,为兄我就不走了。”

    方应物嫌他刮噪,伸出食指,优雅的对着项成贤“嘘”了一声。

    装逼要被雷劈!项成贤正要再次张口,忽然间不知从哪里传来“轰隆隆”的闷响,仿佛是雷声但又不是雷声。

    项成贤吓了一跳,难道真打雷了?随后他感觉脚下大地突然抖动了几下,身子不由自主的晃了几晃。

    不止项大公子如此,但凡京城里的人都感觉到了。有经验的人迅速判断出,这是地震了,而且是京师地方地震了!

    反应过来后,项大公子满脸都是震惊与骇然!他望着淡定自若的方应物,就像是看到了半仙光环笼罩在他身上!这方应物难道是身负天命之人吗!

    在这年头,地震与天变都是重大异象,根据天人感应理论,这被看做上天对天子和朝廷的警告,更别说是发生在京师地区的地震,发生在正月佳节时候的地震!

    这下朝廷官员谁也没心思拜年了,稍有政治敏感性的人都明白其中意义,现在哪还是过年的时候?几乎所有大臣不约而同的齐聚衙门,等待进一步消息。

    成化天子本就迷信神佛,此时也仓皇失措,被上天示警给吓住了。立刻下旨停止了一切宫中庆贺新年的活动,等待着外面的奏报。

    随后各方急报纷纷传递到京师,整体情况也被统计出来了。当日京师至宣府诸路俱地震,天寿山、密云、居庸关、古北口一带最严重,城垣墩台驿堡倒裂不可胜计,陵寝也被惊扰,百姓有被压死者。

    朝廷拨发太仓钱粮、京营军士救灾是题中应有之义,有条不紊的进行着。。。。。。但所有人都知道,最重要的事情是,这次地震该怎么解释?上天为了什么而示警?谁要为这次示警负责?

    想要研究这个问题,那就要把时间倒回去,看看最近朝廷发生了什么事情。。。。。。无非是刑部员外郎林俊冒死弹劾梁芳、继晓,下狱待斩;宛平县知县方应物弹劾刘珝误国,即将被罢官而已。(未完待续。。)

    ps:  成功在睡着之前写完了!不过还是有点晚,送大家400字当补偿好了!

第四百七十四章 天威难测

    话说这次地震发生之后,天子立刻下诏要群臣谏言。本来天象、天变这种敏感事情,是钦天监的专业领域,一般情况下只允许钦天监密奏议论,其他大臣不敢擅自议论天机。

    但这回成化天子吓坏了,除了钦天监之外,便广开言路让群臣进言,也好“兼听则明”。

    群臣上疏进谏,大部分内容无非是请求赦免林俊死罪,驱逐阉贼梁芳、妖僧继晓等佞幸小人——这是主战场;还有上疏请天子慰留方应物,以嘉勉忠直,涵养天下士气。

    闲话不提,却说方应物上辈子搞明史研究时,确实记住了成化末年的三次天变时间,这倒不是因为他智商超群,事无巨细都能记在脑子里。

    而是因为成化末年天变时间实在太特殊,连续两年都发生在正月新年佳节时候,将成化天子吓个半死。只要仔细看过这段资料的,嘀笑皆非之余,大概都会有很深印象。

    其实方应物谨慎怀疑,成化末年是不是因为有这几次天变,才能维持住一股人心和正气,暂时震慑住了天子和妖邪?

    不然那些奸邪小人、僧道方士、佞幸太监只会更加肆无忌惮,人心士气只会更加败坏。若真如此,到了弘治朝时即便想激浊扬清又谈何容易?

    在地震之后的纷纷扰扰中,方应物也回到了宛平县衙,承办朝廷交待分派下来的各项事务。

    他的心思很平静,没有太多想法。天大地大,是元月这个敏感的时间。又是京师这个敏感的地方,发生地震这样敏感的变异。下面顺其自然就足够了。

    方应物并不担心自己被看成妖孽,在他前面。还有关在诏狱里的林俊林大人。

    在真实历史上,这次天变最大的受益者是这位林大人。本来因为死谏,林大人已经天子判了死刑,脑袋差点落地。

    结果因为发生天变才捡回一条命,改判为贬谪外地,博得了好大名望,后来林大人这份老本一直吃到了嘉靖朝,当上了尚书。

    而在本时空,他方应物只不过是未卜先知。跟在林大人后面捞一口汤喝而已,不过也很知足了!

    但方应物却忘了一件事。。。。。。诚然林俊林大人是高光人士,本次天变的最大风向标,他只是大树底下好乘凉和闷声发大财,可是在目前,林大人仍然被关押在诏狱。

    也就是说,朝廷里任何人都接触不到林大人,而另一个小风向标方应物却是可以触手可及的。

    于是乎,宛平县县衙再一次热闹起来。怀着各种心思的人纷至沓来,几乎踏破了县衙大门。

    瞬间变得炙手可热的方应物连呼吃不消,离开了县衙回到家里。可是同样访客盈门烦不胜烦,搞得父亲方清之脸色很差。

    无可奈何。方应物只好又从自家后门逃出去,悄悄回到县衙这边,不过并没有进去。而是藏身与县衙对面的何娘子酒店。

    如此东躲西藏之后,方大知县才得到了几分清静。当然只是几分清静。并不是绝对的清静,还是有人能骚扰到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