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八小说网 > 穿越电子书 > 大明官 >

第381章

大明官-第381章

小说: 大明官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方应物一边说,目光一边在徐溥刘健等几个人身上来回打转,其中含义不言而喻。所谓陛下身边之人,除了这几个还能是谁?而所谓蒙蔽圣听之人,除了这几个还有谁?

    我靠!徐溥刘健等人的怒气一下提上来了,这方应物简直不按理出牌!进谗言也就罢了,但哪有这样当面说的?这样明目张胆的攻讦,还要不要清流一派的脸面了?

    关于这个问题,徐溥刘健这些人还是有几分心虚的。方应物能想得到,他们当然也想得到,但是他们并不愿尽快召回被贬大臣。

    他们盘算的是,等他们掌控了朝廷,换句话说,尽可能先把自己人安排好了之后,再慢慢召回被贬大臣不迟。免得大批德高望重大臣迅速回京后,与他们这些从龙之臣抢位置。

    抱着这种小心思,徐学士等人自然没有向天子进言召回在外大臣的动力。至于别人,不愿为这点小事冒犯注定会入阁的徐学士等人,所以也就闭口不谈。也就方应物,才会野蛮的突然闯进近臣领域,打破了这种默契。

    可是徐学士等人心虚归心虚,但也万万不能容忍方应物借题发挥,在天子面前肆意污蔑!故而徐溥运气厉声喝道:“一派胡言!”

    方应物仿佛被徐学士吓住了,愣了愣后连忙主动认错道:“那就是我错了,不该胡言乱语,也并没有人蒙蔽圣听!”

    正当众人为方应物突如其来的服软态度感到奇怪的时候,方应物又道:“就是不知为何无人向陛下进言,如此简单的主意,不可能没人想到,难道是昏庸无能的缘故?”

    不肯承认蒙蔽圣听,就要承担昏庸无能的指责?这根本就是两种倒霉的选择,没有完美的答案!登时将徐学士等人臊得一佛出世二佛升天,他们实在没想到方应物竟然抓住了这点大做文章,真有股防不胜防的感觉。

    天子瞧出了徐学士等人的尴尬,暗暗叹口气,人非圣人,都有私心,天子只能表示一定程度上的理解。便解围道:“就事论事,休要再说多余的。”

    “陛下,这并非是臣故意挑起事端!而是看到不平之事,实在不吐不快!”方应物叫道,末了他又补充道:

    “臣就是这么耿直的汉子!前些年,就因为如此耿直,故而屡屡触犯权贵,最终被困在慈仁寺才得以自保!时至今日,臣依然还会如此,绝不畏惧一切新旧权贵!”(未完待续……)

求月票!!

    无力四更了,已然尽力,今天也就三章了。求月票啦,1000大洋也是爱啊,再不投就晚了!!……(未完待续……)

第七百八十章 耿直的汉子(中)

    文华殿里突然冷场了,因为别人听了方应物的话后,实在不知道该如何接口。难道要骂方应物自吹自擂?可是天子刚才金口玉言的说过“方应物还是如此耿直”,总不能公然否定天子所言罢?

    在冷场中,徐溥刘健等人继续难堪,这种难堪是从未体验过的,尤其是近段时间他们炙手可热,更没人会给他们难堪。

    别人没有资格这样公开冷嘲热讽他们这批从龙之臣,有资格的也未必有胆量,谁愿触犯即将崛起的新贵?

    但方应物却有这个资格,因为方家同样算从龙之臣,而且付出代价更大,比他们更硬气——比惨的话,他们真比不过方家。偏偏方应物也具备这样的胆量,敢指着己方鼻子讥讽,不在乎他们能否下台。

    不能在这样下去,否则就变成了方应物一言堂!于是徐溥身后另外有人出列,向天子奏道:“方应物此人惯用虚言妄语,陛下不可不察。”

    方应物瞥了那人一眼,根本不屑置辩,只向天子道:“也正因为臣生性耿直,容易得罪人,故而总是遭受攻讦。当年次辅刘珝曾如此,首辅万安亦曾如此,不想今日又能亲眼目睹一次!”

    根本不是为了你的“耿直”而攻击你!那人还要说什么,却见天子摆了摆手,下旨道:“不必再争吵,传诏中外,凡因言获罪者,皆可赦免,在外者回京铨叙。”

    徐溥出于自己的政治目的,很想劝阻这个旨意。但是方应物在旁边虎视眈眈,叫他如何敢开这个口?只能叹一口气。听之从之了。

    再仔细想去,方应物的便宜外祖父王恕在南京历任都御史和两部尚书。资历浑厚无比,又有声望加成。回京后担任尚书毫无问题,而且还不能是刑部工部这种地位略低的尚书;

    而方应物父亲方清之更不用说,回京后肯定是四品清流位置,不然舆论都不答应,说不定直接接替刘健当少詹事了。

    这样两人回来后,方应物更是如虎添翼想至此处,徐学士暗暗感慨,亲自直面方应物的时候,才知道他有多么难缠。难怪当年次辅刘珝斗不过他。难怪万安在他手里屡屡受挫。

    此乃天子口谕,司礼监太监领了旨意,下去后要与内阁会合草诏。然后却见方应物忽的扑倒在地,高呼道:“谢陛下隆恩!”

    周围众人不免又一愣,这是哪一出?不过随即便想到了,方应物本人不就是现成一个“因言获罪”的例子么?天子刚说了“赦免”,方应物凑上来谢恩似乎也不算突兀。

    当然也有以小人之心度君子之腹的聪明人暗暗吐槽,方应物这句谢恩,明摆着就是暗示天子给他加官进爵!他刚才口口声声说不为自己官职。现在解决了父亲和外祖父回京问题,立刻就开始为自己牟利了!

    不过徐学士等人心塞的不想说话,因为阻拦方应物起复是不可能的。按照一切规矩,方应物都应该起复。与其做无用功,所以干脆只冷眼旁观算了。

    天子并不介意,对方应物问道:“你胸中志向何在?想去什么衙门?”众人哗然。不免羡慕嫉妒恨一番,天子对方应物真是格外施恩。竟然还允许方应物自己挑位置!

    其实要论起亲密程度,方应物拍马也赶不上徐溥刘健这些东宫老人。方清之只怕也差了很多,但是政治不能这么看。既然方家父子当初为太子付出了惨重代价,那么今日天子必须要刻意表现殊恩,这才叫公正,不然何以服众?

    方应物早有腹稿的奏对道:“臣别无所求,惟愿服侍圣君左右!”

    耿直,耿直的让人无语众人无言以对。圣君左右就是天子近臣,而天子近臣全都是最清流的官职,翰林坊局中书这些,无不是超凡脱俗的官位——方应物就差点名索要这些官职了。

    此时又有人看不过眼了,开口说:“方应物愿服侍圣君左右,听说司礼监尚有空缺,方应物可愿补上?”

    估计是徐学士那边的人被方应物气到了,忍不住讥讽贬低几句,还有几个人很配合的低声哄笑出来。

    方应物面无表情的转过头去,盯着那人好一会儿,才接话道:“你自以为讲了个很好笑的笑话?我方家两代忠良,在你眼里就是个笑话?天子赏罚分明,在你眼里就是个笑话?

    圣主面前,你也敢毫无庄重,出言鄙俗,戏谑功臣,尚还无廉无耻的轻狂笑出,真不知你有什么脸面站在这里?圣贤书都被你吃了?”

    徐溥心里暗骂党羽猪队友,但也无奈,只能出来阻挡道:“戏言几句而已,不必当真,你何必反应过激。”

    方应物目光转到徐溥这儿,忽然闪了几闪,变得无比幽怨。没错,就是幽怨,这让徐学士打了个激灵,又预感不妙,感到自己不该张嘴。

    方应物幽幽叹了一声,“虽然在下是徐学士的会试门生,但徐学士你却从未将我当学生,不说师长提挈学生之恩德,反而处处与学生我为难。

    可是在下从来不曾怪过徐学士,毕竟人各有际遇。顾及师生关系,在下从不敢攻讦徐学士你,以全师生伦常,可是徐学士为何动辄偏帮别人?难道在下在你眼中就如此不堪?到底要在下怎样做,徐学士你才肯满意?”

    徐学士愕然,这话叫他怎么答?他也曾设想过,面对方应物时大打师生牌,以此来挤兑方应物。不过这要到关键时刻用才好,平常没必要打这个主意。

    可是万万没料到,方应物居然抢先打出了师生牌,只是打法与自己几乎相反,甚至是一种变相的卖悲情方应物确实没直接攻击过自己,都是间接下黑手,而且也确实是自己先出手的,不免底气不足。

    观战半晌的李东阳摇摇头,比起应变能力,徐溥还不如万安刘珝之流,对方应物制约力更小。这还没几个回合,徐溥就已经屡屡哑口无言了。(想知道《大明官》更多精彩动态吗?现在就开启微信,点击右上方“+”号,选择添加朋友中添加公众号,搜索“Qidianzhongwenwang”,关注公众号,再也不会错过每次更新!)(未完待续……)

第七百八十一章 耿直的汉子(下)

    别人隐性求官或许被视为自不可量力,但方应物如此却是理所当然的。无论如何,方应物这样出过死力的功臣不可能不赏。

    天子稍加思索,便痛快利索的下旨封授道:“朕记得你先前为左中允?如今可升为左谕德兼中书舍人。”

    这道授官看着平淡,其实包含几层意思。左中允是正六品,左谕德是从五品,从品级上升了一级。词臣品级普遍不高,升一级对于清流而言是相当值钱的,外朝升一两品也比不上清流一级。

    其次,左谕德是詹事府官员,名义上的东宫大臣,可是目前连太子都没有,东宫大臣肯定只能是名义上的摆设虚职,故而天子让方应物兼中书舍人才是实职。

    中书舍人分为两类,一类是常侍天子左右备咨询顾问的,上朝时和司礼监太监一样站在天子身边,乃是极其清要位置,一般称为中书科中书舍人;另一类中书舍人就是在内阁里跑腿打杂的,只能视为有品级的高级吏员而已,称不上清流。

    授给方应物的这个中书舍人显然是第一类,不可能是后面这种,不然就等若是对方应物的羞辱了。但话说回来,中书舍人虽然要害,但也只是七品而已,故而天子又给方应物加上了左谕德官衔拔高品级。

    第三,方应物父亲方清之在贬谪之前,官衔就是詹事府左春坊左谕德,如今天子却把方应物也提拔为左谕德。那么就说明,方清之回朝后肯定不只是官复原职。哪有父子同官的道理,他一样有升赏。

    方应物除了大喜还是大喜。中书科中书舍人这样的官职也正是他需要的。想要加强对天子的影响力,还有什么位置比中书舍人更便利的?就连上朝时。中书舍人距离天子也就几步远,比大学士翰林什么的还要近!

    最重要的是,这说明天子心里对自己还是比较欣赏的!不然即便授官,也大可打发得远远,何必留在身边充当侍从大臣?看来天子还是挺欣赏自己的“耿直”,当然前提是不要对天子本人“耿直”。

    而词臣与外朝官员不同,升授皆由天子一言而决,一般不需要再通过吏部铨叙和内外廷推,所以自己的任命基本上就算生效了。

    如此方应物谢过隆恩。便熟门熟路的站进了旁边侍从大臣人群里,像模像样的就地开始“备顾问”。有些人不爽,具体不点名了;也有些不爽之外的人像是找到了新核心,也不点名了。

    天子坐殿,并与近侍大臣会面,当然不仅仅是为了召见方应物,这只是今天诸多事情中的一件而已。见方应物的程序结束后,君臣就开始议论其它事情。

    有人奏道:“臣听闻,东厂以命案为由头。将贵妃万家的万达、万牛儿等人下狱。臣以为,此乃汪直有意逢迎谄媚之举,陛下不可受其迷惑。”

    听到死对头万家倒霉,天子虽然心里不可避免的略有快意。但是为了人君风度,只能面无表情的听着。

    接班党能排到二三号的大佬刘健站出来发表意见说:“汪直此举极为不妥,外人或许会以为受陛下指使。最后只怕要陷君上于不义。让天下人以为陛下心胸狭隘、不能容人。”

    天子若有所思的点点头。方应物见此暗暗擦汗,幸亏自己今天混进文华殿了。不然汪太监若是在这儿被坑了,事后又要另费一番大力气补救。

    于是方应物果断履行了职责。出列奏道:“汪直捉拿万家余孽,此乃人臣之本分,又是循法行事,有何不妥?至于最后如何处置万家人,全操之于陛下之手,吾辈又何必多余置喙?

    再说刘前辈号称足智多谋,看问题就是如此一根筋?岂不闻一面两看的道理,这又何尝不是陛下彰示宽厚的机会?若万家人确实没有触犯国法,陛下大可再放掉人,亦会成仁厚美谈;若万家人确实触犯了国法,也是罪有应得!”

    唔天子又点点头,还是方应物说的更符合自己心思,也更有可操作性。别人讲大道理甚多,却说不出个具体行事的章法。

    刘健瞥了方应物一眼,没多说什么便退回去了。此后侍从大臣之首徐溥徐学士又出场了,对天子奏道:“关于先皇实录编纂之事,臣拟定编纂官名录在此,奏请陛下圣裁。”

    实录?方应物听到这两个字,立刻竖起了耳朵,集中精神细听,因为实录具有极其重要的政治意义。

    前文里也介绍过,在朝廷里编书修书可不同于后世,那都是重大政治事务。更别说修实录了,绝对是朝廷里最顶尖最高端的工作。

    所谓实录,不必赘言介绍,稍有了解的都知道意味着什么,反正每个皇帝登基后都要给先皇修实录。而且在大明朝有个特点,不重修史但却重视实录,历代皇帝实录在大明具有特殊的意义。

    更通俗的说,修实录就是词臣清流最镀金的资历,一个学士修完实录就能进内阁,一个普通编修参加修实录就能当学士至于外朝官员,是别想插手这么高大上工作的,实录编纂基本是要被翰苑词臣垄断。

    如果看看大明内阁大学士的履历,凡是曾经经历过新旧交替时期,那几乎没有不参加修实录的。从这个意义来说,修实录也是一种对入阁候补资格的承认。

    方应物在心里默默盘算,成化天子朱见深在位二十三年,算是比较长了,实录肯定也短不了,至少要修个几年才能结束。

    自己太年轻,声望虽然大但也不是学问方面的声望,大概没资格参与修实录,但自己的父亲却完全具备这个资格,甚至还可以比普通编纂官更高一点。

    如果自己父亲方清之参与修实录,几年之后修完,正好平平安安、顺理成章高速升迁一次。最起码也是六部堂官起步了,运气逆天了入阁也不是没可能。

    总而言之,这次实录编纂机会,绝对不容错过,除非父亲放弃入阁的梦想。想至此处,方应物抬起头来,望向天子手里的名录。这份名单是徐溥拟定进奏的,里面会不会有父亲的名字?(未完待续……)

    PS:晚上再继续写,不定几点发。求月票啊,忽然很伤感啊,求一次少一次啊……这本书不知道还能求几次。

第七百八十二章 功名的路口

    方应物再一次庆幸,亏得今天强力插进了文华殿,不然可能就丧失了机会,关于纂修实录人选的议论也将与他无关。

    如果徐溥进奏给天子的那份名单里有父亲的名字,方应物倒要佩服一声徐学士的心胸气量;如果没有父亲的名字但有谢迁,方应物就要“呵呵呵”了。

    方应物知道,实录纂修的总裁官一般由首辅担任,副总裁一般是大学士或者特别资深的词臣担任,估计这两种是轮不到自家父亲的。

    其余纂修人选皆从词臣里选,选拔条件就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