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八小说网 > 穿越电子书 > 兴唐 >

第302章

兴唐-第302章

小说: 兴唐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可这一战不但大败吐蕃人而且几乎使吐谷浑伪政权差点灭国。不亡国也剩不了多少人。

    至于之所以能战胜是吐蕃人打不下去被迫撤出主力部队,却是无人理会的。那也是败败给了唐朝的国力。

    雍王府死气沉沉。

    使阴谋好阳谋罢可在绝对的实力面前什么技巧也是等于零的。

    张大安说道:“李先生你的计策似乎成效过几天王德真有可能会被罢相。只如……”

    段夫庆此时正在傻眼一个很聪明的人就没有想到青海这么快溃败。

    不但青海一败百姓大量迁移他的家人还在吐谷浑王城不知道会不会唐军攻克下来。心乱如麻不由自主地问了一句:“怎么太子与党项人联手?”

    “这是早几年的事很早时候太子就曾提出拉拢吐蕃的一部分部落比如党项或者苏毗、多弥、羊同、象雄。未必会成功可能使他们产生二心吐蕃人就没有了凝聚力。然后到了青海秘密找到党项人成功地策反。去年秋天太子夺下九曲军城、洪济桥实际上出动的兵力不多皆是暗中从党项各部抽出来的。”

    “原来如此”段夫庆低声道。

    唐朝大约走的道路论钦陵计算出来可十分佩服是如何瞒过党项人,或者自己的人这很有本事的。后来产生一个想法认为给了党项人好处,于是党项人打了掩然甲这时候不能计较的,撕破了脸皮,有可能彻底将几十万党项人拱手送给唐朝于是隐忍不提。可这还是很有本事的。绝没有想到,自去年起,党项人就这么快“变节”。

    张大安不知道他身份太子越得势雍王位置越危险还指望这个奇人再想什么高招呢。因此一五一十地将知道的说出来问道:“难道李先生对军事谋略也善长?”

    知道自己失了态说道:“不长不长不过了解越多我的策略会越完善。相公接着说。”

    “后来太子与论钦陵一晤也是迷惑了这个吐蕃大论。真垩实企图是移民,以及利用党项人内外夹攻。吐蕃大论没有想到。实际土去年太子突围时,他的属下就带来了一张太子画的蓝图。”

    “什么蓝图?”

    “这是一张草图是机密放在兵部。上面是太子的三步设想第一步是夺下九曲第二步是夺下党项,以大积石山为长城构筑关卡这样黄河以西青海之地,尽归我朝囊下。又可以得到党项数万精兵这些士兵不怕高寒,原来松散吐蕃鄙视所以一直没有形成战斗力。实际上原来我朝的做法以及吐蕃的做法皆是错误的。”

    “是”段夫秀心中苦瑟之极又问道:“第三步呢?”

    “第三步是夺下白兰羌。

    “白兰羌?为什么不要青海吗?”

    “当时我也不懂虽然太子碍了殿下的将来可不得不承认他的眼光很长远”张大为了对付太子他将自己所知道的一切皆向眼前这个奇人透露出来。

    喝了一口茶还将思绪整理了一下才说的:“虽然这一次太子大获全胜可没有办法将所有吐谷浑的百姓迁到灵州。”

    “是这个原因不用张大安解释段夫庆也能知道。时间不能长一长了兵力一分散大论一旦返回头来悄悄率领一部大军这一支唐军散在青海四面八方那可就凶险了。所以唐太子说了一月之限。不给大论找机会的。

    但一个月就是大非川与海北唐朝也休想清空。百姓愿意,可各个贵族愿意么?到灵州送死去啊!

    “因为这仇恨青海余部更加对我朝仇视。再说对诺曷钵仁至义尽真将所有吐谷浑百姓移到灵州怎么安置仅是供给朝廷也付不起。所以还有大批的百姓留在原境。一旦入驻内有内争疆域又广高地作战对我朝又不利。所以先将青海丢一丢。”

    “那么为什么攻打白兰羌?”

    “李先生还没有想明白?道理很简单白兰羌不如原来我朝又筑关城可进可退一些不怕高寒的将士以及党项将士可拉可压数年后小小的白兰羌要么诚服要么灭亡。那么再筑关城筑到紫山口。阻住吐蕃大军去路将战役放在紫山东麓的羌地上作战,地势低我朝将士适应又有许多高山险岭我们唐朝守城武器远远超过吐蕃人的器械。攻是攻不下来不攻吐蕃人一阻吐谷浑的残部在诺曷钵率领族人回归时只好投降。青海彻底属于我朝。而且穷困之下可以再次拉拢多弥、苏毗等部独立。十几年或者二十几年吐蕃人自己会自动瓦解。

    这厮不但说了还怕段夫秀听不明白做了详细的讲解!

    P:看到有人说松赞干布兼并党项更名弭药使两族更加亲近。松赞五位五妃中有一位就是当时弭药王之女茹雍妃洁莫尊。这篇论文我没有下载毕竟这些专业性论文很冷门下载大多数要花费人民币的。但是老午很是不解党项各部组织很松散何来一个药弭王?就是当时拓跋赤辞为党项所有人当中的翘首也不敢自称为党项王。再看后来,原来吐谷浑境内有大量的党项人不然不可能有三万党项人入侵凉州难道从积石山越过九曲越过河谨入侵有这个战斗力与长途跋涉的能力么?后来因为境况凄惨全部迁移到积石山一带。然后再一逼几乎举族迁到了灵州夏州与六胡州一带。这就是所谓的亲密?

    再有一件事许多人说吐蕃抵抗了大食东上。我看的专业性书籍不少,虽然是囫囵吞枣似地可只看到吐蕃大多数时间与大食默契性地抵消唐朝在西域的震慑力即使磨擦只是鸡皮蒜皮。倒是高仙芝真刀实枪地来了一战。再说大食有这个能力从高原陆地经过一万多里将实力投放到安西或者青海?为什么这么多奇怪的说法,不懂。H

    ┏━━━━━━━━━━━━━━━━━━━━━━━━━┓

    ┃�网�������������������┃

    ┃�������������������������┃

    ┃��┃

    ┃�������������������������┃

    ┗━━━━━━━━━━━━━━━━━━━━━━━━━┛

    【……第四百三十七章 抱铜仙(二) 文字更新最快……】@!!

第四百三十八章 抱铜仙(三)

    “果然好毒……高明的计策……段失庆将毒辣忍了回去改成了高明。

    未必会有唐太子想的那么乐观,失去了白兰羌,还有东女羌、迷桑、春桑等部阻隔,这些部族地形复杂,部族众多,就是吐蕃也只能佞靖而己,想要它们全部臣服不大可能的,想斩尽杀绝更不可能的。也不要打吐蕃了,就是这些羌人,也将唐朝国力消耗一空。

    难道从多弥部攻打吐蕃,上了吐蕃高原,那才真正会有唐朝人所说的气彝。

    不过一旦得逞,青海是丢了,西域也丢了,或者从大小勃律国向吐火罗、筒失蜜、健驮罗(今克什米尔、阿富汗、巴基斯坦一带)。那也是一场灾难,吐蕃出西域四道,勃律国就是一道,这一条道很不好走的,大雪山(喜马拉雅山)、葱岭、昆仑山几条大山脉的源头所在,道路艰险可想而知。第二条路是从顺着察察岭山谷,经过门山(略喇昆仑山与昆仑山交际的山口),第三条路是从拉达克(印控克什米尔地区)直过昆仑山,最后到达朱俱波(叶城)。这两条路同样不大好走。其实经营西域,甚至商贸主要还是后一条道路,青海道!

    一旦青海一丢,吐蕃不一定会灭国,但将会被彻底打回原来的一穷二白的原形。那样,也不用唐朝人动手了,吐蕃的各个贵族会抢着拼着,将噶尔兄弟的人头,送到唐朝长安,或者洛阳来。

    “是啊所以我现在有些头痛……”,张大安说着,还揉了特脑袋。

    这就头痛了……旦段夫庆的身份曝光,他的头才会真正头痛。

    “别要急,让我好好想一想。”说完了,就在想。

    吐蕃局势很危险了。唐朝做法很简单,很不要脸。大军来了,我就龟缩在一个个城堡里,让你们吐蕃人攻,大约接受了李敬玄这一次亏,估计使用什么反间计,唐朝军队,也不会主动出击。

    吐蕃军队一走,南可以骚扰白兰羌,甚至向东南,对付迷桑、向东女羌报复。这些个两面羌,到时候一定又会反过来投降唐朝的。至少表面上投降。或者再向青海继续洗掠。

    政策很野蛮,可这些百姓掳来,全部送给了唐朝大户人家做了部曲,他们皆是唐朝的精英。对他们有好处,自然没有一个人作声。如没有奇迹,真有可能这个未来上演。

    现在汇报,到青海,是不行了,到处都是唐军,有可能会活捉起来。只有回逻些城,找到大论,又得最少要三四个月,也没有多大作用。那时候唐太子,恐怕早对白兰羌施了手,其实汇不汇报,都起不到什么作用。一旦出手,自己就不打小报告,以大论的智慧,也能猜想出来。

    这样说来,自己就失职了。

    没有接近则罢,接近了,还接触到唐朝的最高层,居然没有得到这条消息,是自己失误啊。

    还有家人,生死未卜,这样一想,心思就乱了。

    “李先责,也没有好的办法?”张大安看到他沉默了好一会儿,问道。

    让段夫庆回过魂来,不能乱,不过原来一些想法,要做一些修改。本来是想再放出风声,说太子与皇后勾连,想举兵,强迫唐朝皇帝退位的。现在大约不行,青海大局已定,那样的话,只能将太子逼回京城。可青海唐朝一片好局形成,换一个稳重的将领镇守,就不会出现大的砒漏道:“让我想一想。”

    又想了半天,说道:“还有一个办法,太子风头正劲,非是殿下所能抵挡的。

    这一段时间需避一避。”

    “是这样。”

    “但不是不动。我说过,太子成了亢龙有悔之势,飞到天顶了不能再飞了……”,但心里在想,那也未必,象赤杰曲巴祖师(笨教的创世神,相当于盘古)创造了天与地,地有十几层地,天有十几层天,只要有能力,飞上一层天,还能再飞上另外一层天。屁的亢龙。这时候,他从小读的《易经》也让他诋毁起来。

    前面是忽怒的,后面才是正文,道:“可是皇天智慧天下无双。”

    李贤在一旁冷哼一声,段夫庆心中在冷笑,你这个傻王爷,一生最大的错误,就是钻了牛角尖,得学习你大哥,争一争,让一让,不让你母亲反感。让你母亲反感,才是真正可怕的事情。不会说,难道他真想扶持这个主做皇帝不成,也没有那资格。继续道:“得让他们内斗。不是朝中各个宰相,而是两个人,这才是太子与天后的核心。”

    “那两个人?”

    “秋仁杰与周国公武承嗣。武承嗣此人胸无大志,又是从岭南回来,小人得志,会做下一些不好的事情。你们派人暗中打听着,挑严重的,然后暗中投意,让苦主找到秋仁杰,上诉武承嗣。此人是外威最重要的人物,为了太子将来登基平安,相信秋仁杰一定很想再度将他放出外州做一个刺史的。而且前一段时间,放了一些风声,天皇一定会听到。他也不想天后党与太子党绞在一起,不符合他的平衡之道。必然会让秋仁杰得意,矛盾便有了。鹃蚌相争,那一个得利?笑到最后的一个人,未必是最强大的人,而是最能沉着气的人。当年天皇登基前,谁能想得到?”

    “是啊,此计甚妙。”李贤抚掌说道。

    反正事已至此,也不急。

    抚完掌后,双手合起,在一个铜佛像面前念念有词,说了一些祈祷感谢的话。

    在他心中,却将这个段夫友,当作了神仙派来,前来相助他的。

    派人监视着武承嗣。

    随后好消息源源不断地向洛阳涌来,果如刘仁轨所料,开始有收获了,大量的金银珠宝,开始送向洛阳。不一定会有五百万一千万氓钱那么多,但不会少能让空虚的国库缓上一缓。不然,朝廷也要开始熬苦日子过。

    还有大量的牲畜也在向中原运送,这也是朝廷所需要的。隋唐战乱太苦,剩下的牲畜不多几十年过去依然有许多百姓用人力在拉犁耕地。还有部曲。当然,史书记载此事,皆是一略而过。

    然后李治举行了大朝会,说了一件事,前段时间因为太子下落不明,自己生病,所以任用了多名宰辅。是多了些达到了十人。因此,将王德真又罢为相王府长史。

    从数字上看,是一道合理的罢免。不过各个不知道内情的大臣都在猜测,皇上又要搞什么活动?

    这几年反反复复的搞活动,搞得下面诸臣全部人心惶惶。

    就在这时,秋仁杰持着牙笼站了出来,说道:“臣有一奏。”

    “奏来。”

    “臣弹劾周国公。思顺坊赵文芦有一未婚娘子章氏,长相艳丽被周国公看到后,不顾她有婚约在身,强抢进了国公府。”

    前天下值让这个赵生拦住,上了状告的。

    他说的秋仁杰也未必听,于是做了一下调查,果有其事,还有其他的一些恶劣行为,也不算过份。又挑了两三件严重的,一起作为证供,弹劾出来。

    李治一听有些火,你不大省事……度让联都下不了台,到下面呆了一段时间,按理说,回来要老实一点。嗯要美人,内外教坊绝色的美人还少嘛?为什么要强占人家有夫之妇。当年太宗还因为此事,将两美人退出皇宫呢。

    同道:“武卿,可有此事?”

    武承嗣脸上一脸茫然,装得挺逼真的,说道:“臣不知,前些时间是看重了一个章氏,将她买回来做了小妾。不相信,秋侍郎可以派人查一查,我给了钱帛。”周国公,当真?章氏有婚约在身,敢欺骗你?还有,章家见女儿被你强占回府,于走到赵家退亲,赵家不肯,你为什么还派了家中仆役对他恐吓,这才将亲事退成。”

    “这个我不知道了。难道是章氏她不好向某说出来,可又怕给某带来麻烦,让仆役替她办理此事的。陛下,不管怎么说,是臣错了,臣下值后,立即将章氏送回。”

    反正一个劲地推。

    李涛也不是傻子,也知道。生气地闷哼。

    秋仁杰也不满意,说道:“陛下,周国公知错不改,又想蒙骗圣上,请圣上派人查处此案。”

    武则天在帘后十分生气,这倒了一个不够,还想来个哥俩好?

    可是她政治嗅觉,十分灵敏的。

    王德真不倒便罢,再加上秋仁杰盯上了武承嗣,又想到了坊间的那些谣传,觉得事情不是那么偶然。不可能一件事未了,又一件事发生,无论怎么合理,集中在一起爆发,就不是合理。

    看了一下群臣,张大安是没有这个水平的。裴炎有这个能耐,却不会这么做,倒自己的人,对他没有利。要么倒向长子的几位宰相,戴张郝李刘五人,有的人倒有这个水平,可这五人是不是君子难说,但皆自诩自己为君子,散布谣传,不屑为之。

    想到这里,从帘中拽了一下李治的衣袖,说道:“陛下,此事没有秋卿所说的那么简单。不如散朝,臣妾与秋卿一叙。”

    以丈夫的内心,倒是很想借这个机会,再削一削自己的力量,不然次子永无抬头之日。要让次子抬一下头,才好平衡一下。更不想自己的手下与长子的手下绞合在一起。真一查,秋仁杰协助一下,自己这个侄子,说不定又要下放了。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