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八小说网 > 穿越电子书 > 兴唐 >

第476章

兴唐-第476章

小说: 兴唐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主要是为了催毁文明的并不是为了地盘。甚至到现在,阿瓦尔人向唐朝表示诚服李威都没有将阿瓦尔人地盘标在疆域图上。兵战之地,又是苦寒之所,根本无法管理,要之何益!

    这份诏书还是有人反对的。

    多年下来,或多或少明白陛下的用意,比如在波斯,一和很聪明的打法。兵少了我就战一战,兵多了,我退回来,利用城墙与犀利的武器防守。大食都内『乱』成这和地步,不可能长期驻扎大量军队,你一走,我再打。

    是实战练兵的。

    早先还能得到一大笔财富,可多年的战争下来,信德也成了一片废墟,战争所获,勉强能维持一下军需的消耗罢了。但得到了大量精兵猛将,许多将领就是这样一步步成长起来的。对国内影响也不大,所以反对的声音不烈。

    然而这一次去得太远了。法兰克,在什么地方?

    也有人感到高兴,『奶』『奶』的,我们国家的军队都打到法兰克了;这是自古未有的盛事啊……

    可很古怪,几位敢于进谏的相公,居然没有一个人反对。

    李威回到内宫,喊来香黛,说道:“将李洋与李茜喊来。”。

    “喏。”。

    一会儿两个洋娃娃带了上来,亲热的喊道:“耶耶。”,然后跑到李威膝上撒棒。

    这是李威与香黛的两个,女儿,混血儿,头发也变成了粟『色』,皮肤同样不象香黛那和白『色』,变得柔和起来,只是小眼睛还是碧绿的。也许因为是混血的和,长得特漂亮。

    当初武则天很厌恶,你弄革新俐也罢了,收了一个党项女子也就罢了,怎么弄了一个西夷的女子为后字妃子。难怪我侄儿要她做妾,你不同意。探望过数次,更不喜欢李茜与李洋。

    后来长大了几岁,越发漂亮。而且两个小家伙特乖,特腻人,说话『奶』声『奶』气,可嘴巴很甜。后宫上下大约觉得稀奇,又粘人,便一起喜欢起来。最后连武则天都改变了态度。

    李威数子当中,最喜欢的是长子李璐,『奶』『奶』喜欢长剁,武则天同样不例外。而且李游跟她呆在一起时间最长,多少有感情。然后就到这两个混血儿。

    “洋儿,茜儿,跟耶耶一起去大明宫。”

    “好啊,好啊。”

    香黛只是笑,在宫中呆久了,对上帝也不似那么忠心了。倒是很关心起两个女儿的成长。

    来到了大明宫。

    武则天也老了。先是赌气,五岳玩了一遍后,真提出又看一看一些著名的佛山道洞。花了朝廷不少钱。李威在朝廷国库经济很紧张的情况下,依然如了武则天的心愿。

    玩了五年后,不想再玩了。

    无论以前发生了什么事,做儿子的,做到这份上了,武则天还能说什么呢?

    坐下来后,武则天逗弄了一下李洋李茜,然后让内侍拿出精制的甜点给她们吃,李威才说道:“母后,听到儿臣下的新诏书吧。”。

    “嗯,为什么对那么遥远的地方感兴趣。”

    “母后,儿臣画的那张世界地图你看到了吧,儿臣又说大地是圆的。为什么没有将它画完呢?其实己画完了,但那个美洲与欧罗巴洲之间的大洋,儿臣刻意没有画出来。从欧罗巴洲到美洪很近,一旦地图流传到外面,必然让他们知晓。

    可是离我们太远,没有几百年的经营,是没有办法在上面发展势力了。这是留给子羽人口大肆繁衍,无法安顿时,一个美好的大后方。因此儿臣将这份真正的地图封存在内宫,并且说明,美洲大陆上没有五百万以上的移民,不准将它打开。这是做预防的。另外就是此次的安排,催毁他们的文明,让它们停下来发展的脚步。减少未来的一个强敌。”。

    “你又是如何知道的?”,武则天显然来了兴趣。

    “是儿臣昔日在民间,一位海外异士驭遍游世界各地发现的。被人们视为邪说,于是没有说。恰巧儿臣遇到了他,他又有和和古怪的法门,于是做了攀谈,又通过思考验证,才渐渐确认这是可靠的说法。”

    武则天不大相信。

    然而又怎么解释呢?难道真是上天赐予他的知识?但儿子不肯说,也就没有再问。

    李威又说道:“昔日儿臣纳香黛为妃,这一次母后应当明晓儿臣心意了吧。”

    不纳,有何名义攻打法兰克呢?至于胜败,李威不大管的,甚至吩咐了真正领军的主帅郭元振与唐休壕,以催毁为己任,形势不利,保存实力也是己任。主要是消耗法兰克与阿瓦尔人的实力,不要真傻呼呼的出征法兰克讨公道。

    “原来如此。”

    “母后,勿要担心。此次出征胜败对我朝影响不大,同时还是有意放出的烟幕,主要还是青海啊。”

    “说来听听。”

    李威将计划大约的说了一下。但没禄氏的事,还没有说出来。

    “对军事本宫不懂,出不了好主意。”

    “嗯,但儿臣前来,对母后想说一件事。儿臣启航年号用了十年,因此明年想改年号。”

    “改什么牟号?”

    “万寿。”

    李世民终其一生,没有改年号,但李治却喜欢改年号。这亦无不可,然而听到万寿二字,武则天却呆住了。因为明年正月正是她的七十大寿。

    李威又说道:“这些年儿臣一直住在太极宫,可是地汽『潮』湿。儿臣想搬来大明宫居住,不知道,会不会打扰了母后?”(未完待续)

第一百七十五章 合(三)

    青

    儿子的小心眼,武则天知道的。

    无非孙子都大了,几个后宫的女子又称职。就是他出了什么事,国家大政也不会落在自己手中了。所以生生到了现在,才搬来大明宫居住。'搜索最新更新尽在'

    心中卒些气苦。

    但往好的一面想一想,为自己改年号,恭祝长寿万年,也算是尽了一份孝心。

    再说,一大家子住在一起,也能凑一个热闹。

    这些年,儿子为了怕自己寂寞,经常将孙子孙女往大明宫打发,走得近。若是住展一起,自己倒真不会着急了。

    道:“行,你看着办吧。”

    呷了一口茶,说道:“弘儿,东宫的事,你也贾考虑考虑了。”

    “母后,也有大臣进谏过,非是儿臣不考虑,几位皇儿除了潞儿外,都未长大成人,心『性』不稳定。东宫乃国家之未来储君,事关江山社稷大事。儿臣不得不慎重。再过十年吧,那时能看到他们成熟的心『性』与才能,并且还能看到几位皇孙这样就能勉强的考察两代人。其实儿臣以前与狄卿说过,二十年后,我就会主动退出来禅让,能保国家权利平稳交接,又能指导几年。国家就能平稳过渡了。或者儿臣若是身体不好,也会提前做安排。母后,你想一想,自从东汉以来,几乎每一代新君即位,都是血雨腥风。甚至象南北朝,正是因为此,国家迅速走向灭亡。为害远胜过陈胜吴广之流。”

    武则天不能作声了。

    十年前说出这番话,武则天不相信的。可十年后说出这番话,不由得武则天不相信。

    李威说道:“那么儿臣回太极宫了。”

    “好,你去吧。”

    七月的青海是美丽的草长莺飞,麦子半黄。

    可因为王助担任了青海道大总管后,青海发生了一系不好的事。

    这件事还要从九年前说起,吐蕃太后没禄氏经过了一系列“痛苦”的交谈,让李威做出了让步。两国重新和好,争议地区搁置不议,和平相处。唐朝与吐蕃不得向对方无故起兵,另外就是开放商道与盐路。

    同时还争来了一个更大的好处,李威将王助的长孙女收为新和公主,下嫁吐蕃赞普。这件事都没有隐瞒公开了王氏的身份。太原王家的女子,不是公主,也是公主了。

    仅让太原王家嫁女,背后的……无人得知。

    唐朝下嫁公主,尽管是假公主,也做得很隆重,陪嫁了大量的布帛、丝绸、茶叶、瓷器还有经书,命银。就是没有工匠,没禄氏在欢好时讨要,李威都没有同意。再要俺就系裤子。

    并且振振有词,怕了你们吐蕃人了。当初文成公主下嫁时,陪嫁了多少工匠,教你们吐蕃人耕种纺织冶炼,制作。结果呢,这些工匠给你们吐蕃带来翻天复地的变化后,却成了地位卑贱的工奴过着人不象人,鬼不象鬼的生活。咱不同意,要想你们吐蕃真正过好日子,得真正受我们唐朝节制,而不是眼下这种局面。

    让没禄氏无比幽怨。

    但此次出使使没禄氏赢得了巨大的声典。

    王勃付出了牺牲,也赢来了官场飞黄腾达的机会一路左迁,四年前拜为中书门下三品。

    然而他写得一手好文章,政务却欠却了一些。犯了一个错,让言官看到后,弹劾了。于是贬为青海道大总管。

    应当来说,这项任命也没有错的。

    两个和议以后,唐朝不断的出击,不是青海南,而是持续的屯兵,或者迁移游牧民,去了海北。屯的田很少,主要是为了放牧的。青海马好,是青海湖四周特殊的天气飞地理环境与水土,这才出好马的。放在河东,饲养战马效果打了七折还不止。

    反正河西已经成了一片荒芜,吐蕃国内环境很不好,唐朝却在不停的发展,变得越来越强威。吐蕃人不敢再次侵犯了。其实几年后,两国基本上搭成了一个默契,赤海以北,到伏俟城以东,也就是青海湖的东侧与北侧,成了唐朝的天下。青海湖的南侧,包括伏罗川与大非川,则是吐蕃人的地盘。

    但不代表着没有危机。

    这样一来,得到了大量的牧场,却变得无险可守。因此这数年来,青海大总管之职,皆是一时的良将担任的,从黑齿常之开始,到王方翼,再到郭元振、唐休璟,然后到骆务整。

    吐蕃主和蒸与亲唐派逐渐占据上风后,多少年安然无事,两国都有些放松了。王助不是武将,但他孙女是吐蕃的赞蒙,某种意义上来说,他前去青海,更能有效的处理两国事务。

    但是李威也疏忽了一点。

    王锄是顶级世家子弟,王方翼也是,可世间能有几个王方翼?到了青海后,很看不起一些蕃人,包括渐渐汉化的党项人。因此执事时,处理很不公平。又自做主张,改了税务。于是数月下来,积来了许多矛盾。

    危机终于来了。

    唐朝依然不觉。此时李威下了一份诌书,引起了轩然大波。

    新罗与倭国打来打去,或者请求唐朝帮助。李威也做了慎重的调解,甚至派了庞大的使者团前去倭国,进行了谈判。让倭国与新罗各退一步,新罗将东南角划出来,赔偿给倭国。倭国也从汉江口往回撤,腾出占领的一半地盘。

    结果呢,新罗人不愿意,我干嘛割土赔地。况且东南角那是我新罗人的老家,说什么也不能够让给倭国。倭国也不同意,当初我们可是谈好的,我们两国谁占到了,就归谁管,天可汗哪,你可不能改变主意。

    招待很丰威,结果使者团没有调解成功却在倭国兜了一个大圈子,看了看倭国许多地方的风景与人情后,回国了。其实已得到了第一手情报。而且这一行,户部员外郎杜丞却给唐朝带来了一个大大的惊喜。

    倭国面水稻!

    从三国年间倭国就出现了水稻,产量也未必很好,可它在倭国逐渐改良后,却适应了倭国那种寒冷的天气。并且稻谷产量永远超过麦票的。河北与河东地区依然不能引种,毕竟稻谷的生长,是寄托在大量水源上的。可是辽东却不乏水源,有众多的河流每年冬天又会落下大量的积雪,春天一来,江河融山川冰雪融化,保证了水源。

    这也是李威想方设法,改良粮食种子的产物。满世界的在找优良的作物和子,进行改良。所以连带着官员都变得很慎重起来。于是倭国耐寒的水稻种子不知提前了多少年,进入了唐朝。

    这为开发大辽东计划打平了基础。

    已经在辽东沿涣地区试种,每亩地一年只能收一次,但产量接近了二石半。也足够了,再改进一下,三石同样不是梦想。可无人领倭国的情,这些年,倭国从唐朝得到了多少好东西?

    调解不成李威大怒准备全国征四十万大军,建造一千艘战船,踏平新罗与倭国这两个可恶的国家。

    诌书一下,全国哗然。

    打新罗人好理解也似三能成功,然而打倭国,需要跨海的。四十万军队跨越大海?言官与老百姓、学子大儒的上书,迅速将三省堆满。

    还是做一次试探,看看民意。

    狄仁杰找到了李威摇了摇头,不行啊驸下。

    这份诌书别当真……但将来攻打倭国时,就是没有四十万军队,也要有二十万三十万的军队,这样才能起到震慑作用,否则人少了,会陷入泥潭里。知道内情的人不多,李威也压着这些劾书不报。于是议论声更大。

    这也是李威自找的。

    朕欢迎进谏,那怕是一个平民百姓,只要有能力,有才干,提一个好建议,我会给你奖励。说不定我还能看到你才干后,给你一个官职做做。因此,这些年上书的人多。不过这与武周时,开密报之风却是两样的。当然,大多数是老生空谈,可中间也偶有几条好的建议,一一采纳。

    反正皇帝也不怪罪,说不定过段时间醒悟后,能给我们奖励,于是上书的人更多。结果没有说服皇上,也迫使此事拖了下来不决。但有的聪明人,却能嗅到一丝不寻常的气息。

    唐朝鼎威到无以复加的地步。西边居然都达到了马克兰,其实已经无法治理了。若是文官上路,就是现在修了大道,没有一年,也到不了任所。快马将马克兰的消息反馈回来,就是跑死了十匹马,没有四个月时间,都无法将消息送到长安。还是风和日丽的日子,一旦遇到冬天冰雪刿门,那个时间最少得推迟两三个月。没有办法治理了!有这个能力拓展疆土,治理却约束了拓展的空间。

    南边都是热带雨林,也由着海客在折腾,东边是大海。北方到了小海后,更是苦寒之所。只有东北这一块,还有吐蕃这一块。吐蕃高原,没有办法上。东北却是可以拓展的。因此,唐朝皇帝将重心放在了辽东。

    细封镰珠看着哥哥,说道:“大哥,那个总管怎么说?”

    细刿觥摇头,道:“他不同意。”

    这是细封部最早一批抵达岭西的部族,而且所居的地方十分靠前,再往前去就是赤海。专门替朝廷养马的,因为担负着风险,所以免征所有税务,饲养好战马后,朝廷按市价收购。

    正是因为这条措施,这几年,青海为朝廷源源不断的提供了大量战马。一些来到赤岭以西的党项人与汉人生活也变得好起来。陆续的有一些集镇草市重新在岭西出现。

    然而自从王助来到青海,改变了政策,正式征税。想法是好的,唐朝国库每年收入在缓慢增涨,然开支也在增加,百姓多了,官员数量也多了,其一。各项工程又花了许多钱,每一年国库都在喊吃紧。不采到青海罢了,来到青海看到这些百姓如此富裕,为什么不能征一些税务?

    这一来,有的人就不服了。特别是象细封部这个分支,顶在最前线,也是承担着巨大风险的。咱每一天都拎着脑袋在放牧,容易么?于是闹,闹了又不起作用。

    细刮镰珠又说道:“不是我们写一封信给细刿雷将军吧。”

    “不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