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八小说网 > 武侠电子书 > 悟道天龙 >

第434章

悟道天龙-第434章

小说: 悟道天龙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不由暗叹:“人无千日好,花无百日红!”
  心想李嬷嬷挑选太仔细,原本连牙齿都不放过。现在知道自己这主人一向懒得刷牙,既知有多不好看,自然不好再那么挑剔。不然这赵小丫的出身最好,李嬷嬷也看不上。
  考虑了一会,这次再没烧掉卖身契,也没自己留下,转手把它们都交给了李嬷嬷。没再像以前那样说上一大堆人人平等的话,也没再许下三个月内都可自由来往的承诺。
  过去那些做法确实太不合时宜,不如改换成实际的好处:一道有钱都买不到的北冥真气,一两白花花的银子。
  这是否也是被这封建社会给同化?
  同化不同化,药铺里都开始充满欢声笑语,丫环们个个变得干劲十足。都觉得遇上了个特别好的主子,从此脱离了苦难。秦朝不再像以前那样,越费劲解释越吃力不讨好。
  对自由,不由又多了一层感悟:心里想的自由未必是自由,嘴里说的自由未必是自由,行动上的自由未必是自由。自由能拥有多种选择,自由能选择自己喜欢的。她们不喜欢的自由,我给她们最多也只是我的自由,而不是她们的自由。她们喜欢的自由,给的再少也能让她们开心。她们不喜欢的自由,我给的再多也是在浪费,彼此都不快乐。
  第二天中午,慕容阿碧、苏晓晓不早不晚地到了。
  苏晓晓弄了块‘养生堂’的大匾,字是她自己所写。
  秦朝在大门口树了两根双人合抱的大石柱,挥手在上面刻下:
  穷者一日一免先病先医,
  富者一月一个不死不医。
  众多官府的手续都没办,江湖上的同道都没理,‘养生堂’便直接开张营业。
  接连几天不见有一个客人,既不见江湖上的人来闹事,也不见半个官府中人上门,秦朝却毫不在乎,除了拿出些时间背医书和炼丹外,仍过着与在苏州时相仿的生活。(未完待续。。)


 第九章 补元丹汤远吴知

  慕容阿碧只一间绣房都忙得不亦乐乎,音乐、歌舞,医学、武学全不能放下。
  苏晓晓不忙也担心忙不过来,于是,‘养生堂’又多了个新成员——向问闲。
  一天,苏轼带了个重病难医的老家仆上门拜访,秦朝传了道北冥真气给那老仆,附送一颗由苏晓晓自观自学炼制的‘补元丹’,那老仆立即变得生龙活虎,让苏轼又惊又喜。
  第二天,鸡还未叫,店门未开,病人就接二连三到来。大半过不了向问闲那一关,过了还有苏晓晓把关,医完后介绍了个体质最虚的给秦朝,免费传北冥真气一道,‘补元丹’一颗。
  一颗‘补元丹’的成本,少说都值半两白银。一道北冥真气,少说也抵得上普通人修炼好几个月。如此舍得下本钱,效果若还不比一般情况好上许多,那才叫神奇无比。
  ‘养生堂’之名经苏轼,一传十,十传百,传播飞快。
  闻风而来的病人愈来越多,敢治疗的却不多,因为这儿的规矩是:病得越轻,收费越贵,一级一倍;病得越重,不但收费越轻,而且越有可能遇上一天一次免费的机会。
  如此反其道而行,虽然在京中鹤立鸡群,但谁都知道那是在大做亏本买卖。其它药铺既没谁有那能力跟风,也没几个愿意相信‘养生堂’能做得长久,纷纷等着看笑话。
  这不包括那些知道内情的人,却不见有谁公开。
  或许有,只是还没等传开便被有心人封杀掉。
  还是继续偷着乐好了……
  因苏晓晓、向问闲两大美女而来的男病人愈来愈多,‘养生堂’不得不再定下一条新规矩:‘七岁以上,五十七岁以下’的男病人收费增加一倍。
  立了新规矩后,‘养生堂’的名气仍在快速上升,病人的数量却渐转正常。
  一天,苏晓晓坐堂的时候。一队彪悍的镖师突然闯入,整齐地站作两排。
  不久远扬镖局的少镖头汤远大步从中走入,趾高气扬,大声道:“若某人一天赚的钱别人十辈子都赚不到,算不算富?若这人每天都需要用上等人参吊命,算不算不死?你们养生堂‘富者一月一个不死不医’算不算话?行不行?不行就早说,治死人可得用命来陪,别怪咱远扬镖局不讲理。”争着看热闹的人一大堆,却没一个人挺身而出。
  苏晓晓慢吞吞地喝着茶,漫不经心道:“想治不死病就先把病人带来。治不治得看我家主人的心情。死不死去找阎王老大评理,‘养生堂’从来都不是讲道理的地方。”
  一满脸络腮胡的中年镖师小声嘀咕道:“早就听说‘养生堂’是黑医、黑店,不能相信,少镖头偏偏不信,现在她自己都说‘养生堂’不讲道理,这还不是黑医、黑店是什么?”
  汤远听了苏晓晓的话不怒反喜,听了那中年镖师的话,脸色顿时沉了下来,喝道:“你懂什么?这世上还有谁敢说能治不死病?就连‘阎王敌’薛神医都不能。可薛神医的医术谁人不服?他不也是未经官府认可的黑医、黑店吗?‘养生堂’不讲道理算什么?黑医、黑店算什么?只要治好爹的不死病。就是华佗、张仲景,就是神医。不,比神医还厉害。”
  苏晓晓一脸不耐烦,很不客气道:“神医之名。我家主人本就不在乎。你爹是谁,我都用不着在乎。想治就早些带来,若被人抢了先,可别想破了这一月一个的规矩。”
  汤远微笑着点了点头。转身就走,心道:“好一个不死不医,鬼才信!嘿嘿。有你家主人倒霉的时候,有你这小娘们好看的时候。爹一走,我就是‘天下第一大镖头’。绝不会亏待你们这些医术如神的‘功臣’,总得在众人面前为爹报仇雪恨,把你们这些黑医全用药撑死,再多烧几家黑店。像小娘子这样的美人,可不能死得这么便宜,暴殄天物。”
  忽然感到很难狠下心,暗道:“千万别怪我无情,现在让你再多活几天,这情还不够大吗?唉!无毒不丈夫。哪一个成大事的人不心狠手辣?我这人还是心太软了。”
  走出养生堂,众镖师一齐大松一口气。
  若不是少镖头喜欢讲捧场,若不是‘天下第一大镖局’的名头不能丝毫有损,众镖师都不愿在养生堂大耍威风。虽然刚才并没有耍多少威风,也没说什么特别难听的话。
  别说养生堂的主人据说是位修炼至返老还童的绝世高手,日日耗费真气给平民百姓治病兼养生,内功当真深不可测!就算养生堂主只是个普通的名医,众镖师也不想轻易得罪。
  在江湖上行走的人,最怎么自负武功了得,也极少有人真以为自己能打遍天下无敌手。就算真以为自己当世武功第一,也难保不生病受伤。能交好一位名医,便可说多了条命。能交好一位神医,不只多了条命,还多了条死里逃生的生路。但神医最厉害也治不了死人,如果养生堂的主人比神医还厉害,连不死病都能医治,那更是不能得罪。
  至于这位是不是那武林第一人,薛神医的师叔,大家心知肚明即可,别多说。说多了,多半项上人头不保,再多交十位百位神医都不管用。现官不如现管,天大地大不如官大。
  不过官做得最大也怕得罪医师,不然便不用诛三族杀鸡警猴,连苏轼都不敢劝。
  前些日子,苏轼的病越治越重,便有人怀疑:多半不是那李大名医的医术不行,而是‘东坡居士’不小心得罪了他,自己不知道,结果险些因此而送了性命,幸亏苏老也精于医术。
  听闻‘东坡居士’都在大力结交养生堂的主人,皇上都几次在朝会中谈到养生堂。平民百姓之中,养生堂的善举已深入人心。听说现在京城百姓都不怕生病,只怕病不够重。
  以往是谈病色变,现在虽然还是谈病色变,却是喜色居多。多一道真气,至少多了个获得内功真传的机会。事实上机会远不止一个,多的是门派想收,多的是帮派想要。
  不管从哪个角度讲都得罪不起养生堂,若非身后有‘天下第一大镖局’远扬镖局撑着,众镖师恨不得立即转身去道歉。
  “养生堂之主不是大慈大悲大善人吗?若他还斤斤计较这些,不是欺世盗名是什么?”之前在养生堂内说话的中年镖师再次开口,只是他脸色同样不好,使他的话说服力大减。
  众镖师沉默不语,只年纪最小的那位沉不住气,出言反击道:“高师兄是高太后的族人,当然不用担心这些。但现在,官府中人谁猜不到皇上和太后都对养生堂另眼相看?养生堂或许能不计较这些,皇上和太后呢?就说总镖头这病,恐怕也是上面的意思居多,想试探一下那位的医术深浅。人最高贵也只有一条命。谁也不想死,都还想多活几年。”
  这话不但让那高师兄脸色大变,汤远亦不由脸色大变。过了片刻,汤远脸色渐渐恢复正常,紧咬牙关,一字一顿道:“吴师哥,下次知道什么早点说。”脸色越说越难看。
  那姓吴的镖师名叫吴知,年纪虽然在众镖师中最小,但他是汤远的远房表叔。汤远从小就不喜欢叫他表叔,经常直呼“你”或“姓吴的”,被他爹狠狠教训了几次,才改称“吴师哥”。
  但也因此一直怀恨在心。
  吴知苦笑道:“这些话都是猜测,怎好乱说!”
  汤远顿时气不打一处来,咬牙道:“吴师兄难道真是如名字那样无知。就不会私下里和我说吗?难道你以为我很多嘴,不知轻重?”
  高师兄阴阳怪气地道:“吴兄真是厉害!难怪总镖头这么看重!我和少镖头都毫不知情,只有你早就猜测出来,只是不敢说。心思果然巧,胆量果然大。”
  吴知脸色一青,怒道:“高进,你这小人,就会挑拨是非。我知道些你们不知道的算什么,你们不也知道许多我不知道的事情吗?难道你们有什么想法都会跟我说?”
  那高师兄名叫高进,虽然是高太后的族人,但并未因此而得到太多优待。高太后以崇尚节俭,办事公正特别是注意约束外戚和严守封建妇德而著名。她汲取五代时期封建伦理道德的沦丧,权臣武将跋扈横行甚至弑上篡位的教训,在加强中央集权的同时,特别注重宣扬儒家的封建礼教伦常观念。社会上也形成了一种‘存天理、灭人欲’的思潮。
  神宗时几次要为高氏家族修建豪华的宅第,高太后都不答应,最后由朝廷赏赐了一片空地,自己出钱建造了房屋,没用国库一文钱。
  高太后的两个侄子高公绘、高公纪都该升观察使,但她坚持不允。哲宗一再请求,才升了一级。一次高公绘呈上一篇奏章,请朝廷尊崇哲宗生母朱太妃和高太后的家族。高太后见奏召来公绘问道:“你文化水平不高,怎么能写出这样的奏章?”公绘说出了这是邢恕的主意并代为起草的,高太后不但不允所请,还把邢恕逐出了朝廷。(未完待续。。)


 第十章 大成后大难不死

  由于高太后廉洁自奉,处事公正,所以她垂帘听政期间,朝政比较清明,她因此也被称为女中尧舜。高太后的族人虽然都以她为荣,却不怎么感激她,对她更多是怨愤和恐惧。
  高进心里对高太后有不少怨愤和恐惧,在外人面前却从不敢表露半分,一直以高太后族人为荣。吴知能看到更深一层,已是少见。大多数只看表面,比高进还不如。
  秦朝当然不会也只看表面,即便是一样地所见所闻,想的也更多。但要想看得更长远,想得更深入,却也不容易。一样要耗费不少时间,不少心血。
  高进见吴知一个外人对高太后的心思都如此理解,而自己这个族人却丝毫不知,心里不痛快之极,听吴知骂自己小人,不由勃然大怒,大骂道:“无知小人!伶牙俐齿,我确实说不过你。可我全是一片忠心,而你呢?知道这么大的事情,却不和少镖头说,在一旁看着大家出丑。刚才我们没在养生堂顺势大闹一番,你心里是不是觉得很失望?”
  两人大吵大闹,言语越来越激烈,直到汤远黑着脸说:“回镖局再说。”才怵然惊醒,知道不能在大街上让人看笑话,不能丢少镖头的脸,不能给远扬镖局抹黑。
  第二天上午,远扬镖局大队人马的护送下,总镖头汤城亲往养生堂拜访,‘东坡居士’苏轼被邀请同行。路上遇见正在散步的盗王,三人皆早就相识,却已有多年没这么坐在一起。
  特殊打造的豪华马车内甚是宽敞,里面还有十五名美女在旁边侍候。其中三名是负责保护的女镖师,另外十三名来自全国各地,一方水土养一方人,各有特色,难分高下。
  盗王是‘天下第一大盗’。无名无姓。
  三人以前见面都是在落难之时,交情说深不深,说浅不浅。
  此时相见,三人皆有不同风光,都感触良多,话不由也跟着多了。
  谈着谈着,盗王突然指着汤城那比孕妇还大许多的大肚子,说道:“以前说你的体型是重量级,是有富之相,现在你的体型至少是以前的两倍。连有富之相都不足以形容。”
  汤城脸上既有得意也有苦色,微微摇头道:“小弟当初不该贪功冒进,现在后悔莫及。”就算他说话的动作很轻很轻,说出来仍然是声如洪钟,很符合盗王所说‘重量级’。
  苏轼面露疑色。
  盗王虽然不知道汤城具体在说什么,但猜测他说的十有**是修炼武功时贪功冒进,努力回想那些最不好盗的武功秘笈,很快便从中挑出三种。
  思考片刻,缓缓说道:“如果你只修炼‘八卦紫金刀’。问题倒不大。不等‘八卦紫金刀’圆满,就兼修‘七星夺命剑’,问题还不算特别大。你不该又兼修‘**杨家枪’,不该把三样武功都练至大成。你现在拥有的财富不在我之下。拥有的美女不是我能比,但你已经半只脚踏入棺材,财富最多、美女最多,能有什么用?”
  汤城瞪大眼细细打量了盗王一番。叹道:“能说出这番话,你武功能低到哪里去。以前我自认武功比你高,现在我还是这么看。但更看好你将来。别像我,早就听说这三门武功不能兼修,却当那都是屁话。一直受声名所累,不到黄河心不死。现在亲身体验一番,真相自知,转变成死也不肯到黄河。现在只想问一句,这不死病到底治不治得好?”
  他这话叫盗王极不舒服,却也看出了诚意难得,也知道自己武功不如。更知道自己的耳力远胜过他,第二是轻功,打不过不怕跑不掉。不去争天下第一的话,如此足以!
  念头一转,答道:“这我还真不知道,但八月中秋那一战绝无弄虚作假,事实不用再怀疑。那位武功和见识皆远在我之上,若连他都不能治,你还是早点到黄河比较好。”
  还有些话不好直接说,意思却很好明白——是叫汤城早点死心,别再强撑着,浪费上好的人参。也别再糟蹋上好的美女,每一个越是大有来历,越是得罪人。
  对那些美女的来历,盗王本不感兴趣,但要想瞒过他这双眼睛,实在是难之又难。虽然自知眼力远不如耳力,却也远非常人可比。听多了,见多了,自然就知道多了。
  盗王十分不喜这排场,看不惯汤城的奢侈,心想:“都是人,怎么差距那么大?都争武林第一人,看那位,不但把大把的钱都用在救苦救难上,还不惜浪费自己的大量真气,对穷苦百姓更是关照有加,自己的享受却不及你万一。我不用跟他去比,但比你大肆浪费,越多越对百姓无利,越多越对国家无用,越多越对民族无益,只知自己享乐……”
  耳边传来苏轼的声音道:“我虽然外行,却也知天无二日。三门一样厉害的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