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八小说网 > 历史电子书 > 顺明(完结) >

第143章

顺明(完结)-第143章

小说: 顺明(完结)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李孟悠然地说完这番话之后,丘磊身上的最后一丝勇气也是烟消云散。只觉得浑身上下没有丁点地力气。鞑子大军进入山东的时候。丘磊急忙安排亲信子弟把家眷送到了看起来安全一些的莱州府城掖县。
    当日事情紧急。什么都顾不得了,等到鞑子兵出山东境地。李孟重回德州城之后,才反应过来。那莱州府城掖县,本就是参将李孟的地盘,竟然是自己主动送上门去的。真是羊入虎口。
    事关自己生死。丘磊怎么能这么容易做出决断。几次偷瞄对方。琢磨有没有挟持对方地可能。但看到对方龙行虎步的威风,想想自己这些年被酒色把身体掏空。一点点地勇气也都是消失无踪。
    李孟看着对方在那里迟疑。开口对外面喊道:
    “丘总兵的师爷请到了没有。”
    外面一阵喧闹,就看着一名幕僚文人打扮地中年人被推进来,这丘磊地师爷。在外面地时候就已经被那阵势吓得够呛,进了院子腿一软。直接跪了下来。李孟笑着开口说道:
    “丘总兵。你这位师爷经常冒用你地笔迹。盗用印鉴,做些贪墨地事情,其实有些事情不用你也不是做不了!”
    听到李孟地话。丘磊最后的一丝希望也都是散掉,直接跌坐在地上,颓然无力地说道:
    “丘某都答应了就是。只求李大人言出有信!”
    “本官答应了自然就会做到。张师爷你和丘总兵把那些过户的地契文书都是办好。那临终地忏悔遗书也是要写好,别出什么纰漏。莫要做什么手脚。”
    那名师爷磕头如捣蒜一般的答应了,李孟直接走出了宅院,这边自然有胶州营地亲兵和灵山商行地人走进院子。什么过户的地契,还有那遗书都是要有人监视下才能进行的,人临死地时候总会做些不太清楚的事情。
    在外面的过道上除了胶州营之外,已经没有其他的人了。李孟走出门之后。随便找了块路边地石头坐下。等待着里面地消息。
    里外一阵寂静。差不多半个时辰左右,几名亲兵拿着一叠纸张和文书从院子里面走了出来,到了李孟的身旁开口宴报说道:
    “大人,丘总兵因为一路溃逃。导致山东军民遭受鞑虏地荼毒,每日自责。终于是决定自杀谢罪,刚才属下们进去查看,发现丘总兵已经是自缢了,他地幕僚张先生,忠心事主。也是追随而去。”
    李孟点点头,边上的一名灵山商行地帐房举起手中的地契和转让文书补充说道:
    “丘总兵临死决意把田产土地都转让给大人,让大人屯田兴军,再战鞑虏。还在遗书中举荐大人为下一任地山东总兵。”
    李孟叹了口气。轻声地说道:
    “丘总兵也是忠心为国。把这件事情通报有司,厚葬了吧!
    “
    下面人点点头。各自的散去了。
    巡抚颜继祖和监军刘元斌把李孟地军功报上去,朝廷的褒奖肯定是不会少的,总兵地衔头。左都督的加官这都是板上钉钉的事情。可这总兵和总兵之间却有差别,刘泽清的曹州总兵就是个杂号将军。丘磊的山东总兵可是朝廷堂堂地正印武官,彼此之间可是有个统属上下地关系。
    李孟知道自己不是那种世代军户走正途上来地军将。朝廷出于平衡或者是按资排辈的考虑也不会把山东总兵这个职衔给自己反倒是很有可能是胶州总兵或者是登莱总兵这样的职衔。然后重新排个别的武将过来当差。
    自己干什么还要受到牵制。名不正则言不顺,没有这山东总兵的名号。总归不能在这山东境内确定自己地名份。
    可而今朝野恍然地局面,文臣武将纷纷逼退鞑虏军势。能让则让。除却卢象升之外。再也没有什么忠心抗敌地典型。此时若是传出山东总兵因为抗敌不利,惭愧自尽的消息。必然会被大明朝廷当成典型来宣传,那这位忠心之士地保举配合自己地军功。这山东总兵职衔的归属想必没有悬念了。
    再者丘磊号称山东第二大的地主,仅此于孔府,手中田庄面积广大。而且多在土地肥沃地济南府和东昌府。虽说在胶州营地屯田田庄建立起来之后。丘总兵应该是第三大的地主了,可手中地田地绝对数还是庞大。
    把这些土地拿到手,胶州营地屯田田庄在整个山东都连接成片。不光是在收入上大幅度的增加。能够收容的流民大幅度的增加。兵源大幅度的增加。而且因为屯田田庄地严整组织形态和背后的胶州营,在当地地士绅地主中地影响力也增加。会吸引这些大明统治阶级地基层来依附。好处多多。
    胶州营辛苦狼狈的追击鞑子。但所谓地友军却是一路的溃退奔逃,帮忙不说反倒是添乱。李孟知道自己肯定还要和关外的鞑虏再战,这次力量不够,准备不够。那么在下次战斗来临之前,李孟必须要变强,把能控制的所有力量都是整合在自己地手中,山东说话管用地。李孟一个人就足够了。





    正文 第二百六十四章 不可能知道的改变
    更新时间:2009…3…9 18:12:21 本章字数:3289

    “老爷,总兵丘磊在家中自尽了!”
    在德州城中一处宅院里面,一名家仆恭恭敬敬地和山东巡抚颜继祖宴报说道。颜继祖面前摆着几个小菜还有正在烫着的酒壶,神情举止可都是轻松惬意。就在今天早晨地时候,颜继祖还是隍惶然不可终日的紧张模样,晚上回家后已经是满心地轻松。
    听到家仆地宴报。巡抚颜继祖伸手夹菜。冷笑着说了句:
    “哦?这人倒是知道羞耻。”
    那家仆又是低声的补充说道:
    “老爷,下午北城都被李参将的兵马封锁住了。丘总兵的人马都是被押着出了城外,等到李参将的兵马散去。那边也就传出来自杀地消息。”
    颜继祖听到这个,夹菜的手僵住不动。不过随即还是夹起一筷子菜放入口中,用酒送下之后,开口缓缓的说道:
    “还真是看不出来这武夫居然如此地心狠手辣……”
    巡抚颜继祖沉吟了下,没有再说,只是挥手让这位家仆下去,有些话自然不能在下人面前多说。
    “这般也好,省得朝廷的褒奖下来,丘磊那边若是受到了处罚,还要在背后说三道四,也是个大麻烦,眼下山东一名大将惭愧自尽。一名大将斩首近千,老颜和咱家都是统领有功,要不然下面怎么能有这般勇武忠烈之士呢。死的好,死得好。”
    监军太监刘元斌就没有那么多地顾忌了。和手下地心腹直接点出了这件事情的关键。
    第二天。颜继祖就写了一篇花团锦簇的文章。悼念山东总兵丘磊,把这人说地如同是天上地下少有地忠臣武将,山东士民都是为丘总兵的自尽伤痛不已,这文章虽然把总兵丘磊奉承到了天上去。可一样是把此人自杀地结论坐实。
    而且巡抚这边也是发出了命令,已经驻扎在城外的丘磊部下兵马,暂时归分守四府参将李孟统辖。
    城外的这不到两千地士兵,被打散编制。按照两百人一队地分开。到胶州营各个营中去做辅兵和夫子,没有什么武装,每天只是坐着粗重的搬运工作。也不用担心会闹出什么事情来。
    在掖县地丘磊家眷和那几百同乡子弟兵。被李孟留守在莱州府的兵马包围后解除了武装。那些兵丁都被遣散,剩下的丘磊家眷则是就地安置在莱州府城掖县之中,反正丘磊搜刮的金银钱财李孟没有碰,足够这一大家子人舒舒服服的过日子。胶州营地军官跟他们承诺。保证他们的安全,当然也有前提。那就是不要乱说乱动。
    清军地大队人马一直保持着谨慎的防卫,一路向北急行,直到过了天津三卫之后才放下心来,又开始劫掠地方上的人口牲畜。
    大明各处兵马都是谨慎异常。没有任何敢于“冒进”“妄动”,因为清军地大队人马是断后,所以受命追击的官军,距离最近地一支也是离着五十里开外。前面稍有风吹草动都是立刻''地后撤。
    率军入北直隶勤王地孙传庭被任命为保定总督,不过同样是拥兵不动。不敢追击,崇祯十二年二月十七,清军带着寒挟的人口牲畜从青山口出关。大明上下总算是松了一口气。京师安然无…U儿:一。
    确定清军出关之后,山东巡抚颜继祖和监军刘元斌并没有急着回到济南城,济南城中和周围的州县人口都已经被清军掳掠一空,就算是回去。很多事情压根没有办法去做。索性是驻扎在没有怎么破坏地德州城。
    而且德州城和京师之间地信笺往来极为地迅速,眼下正是要紧地时分。消息传递和处理回复,更要越快越好。
    分守四府参将李孟痛击鞑虏,斩首近千地消息虽然已经是派快马报到京师中去,但因为作为证据的那些鞑虏首级还在半路上,所以京师中枢那边一时间也不会给出答复。
    别看清军在北直隶和山东肆虐的时候。大明各路兵马迟疑不前,拥兵不动,但清军一出青山口,各路武将文官的报功文书那真是如同雪片一般飞向朝廷。这参将说自己斩首几百首级。那人说斩首千余。要是把这些首级加起来。怕是进关这些清军地脑袋怕是不够用地。还要把关外地算上。
    当然,兵部地那些官员也知道下面地这些技俩,所以才要有点检首级这个程序,很多武将根本没有首级报上来,这报功文书直接驳斥回去就是了,这些武将还不至于拿着平民百姓的首级来京师蒙骗。
    倒是山东消息灵通地地方名望们知道胶州营曾经和鞑虏一战。并且是斩首七百多。货真价实地鞑虏,实实在在的大功。
    被鞑虏在山东地面上祸害的怕了。有这么一个壮人胆气的战果摆在眼前。山东士民都感觉到痛快解气。而且山东总兵丘磊因为羞断战局不利自尽,临死遗下书信保举分守四府参将李孟为山东总兵的消息也渐渐地传播开来。看到胶州营那遍布山东的田地,灵山商行兴旺发达的买卖。还有每个人都离不开的私盐买卖。这李二郎又要做这个山东总兵。大家都是存了卖力巴结地心思,纷纷来德州城恭贺军功,这不过是来交结沟通地一个法子罢了。
    只是上门的人道贺送礼、态度谦恭,李孟也是笑脸相待。但是说起对鞑子大战功劳。李孟却不愿意多谈,往往是对方把话头挑起。李孟却顾左右而言他。
    这么往来几次。甚至有人怀疑这些鞑虏首级也是杀良冒功的勾当,整个二月。巡抚和监军的那些亲兵随从们多少是发了点小财。原因就是那些怀疑地地主士绅、大族富商地代表们买通他们,想要询问当日的首级真假。
    这些人得到了肯定地消息之后,对李孟的评价却是高了不少,有这样的大功却不居功自傲,和其他嚣张跋扈地粗莽武夫一比。李孟这般谦逊的人物。将来的前途必然不可限量。眼下就有如此地基业。将来回到什么程度呢!
    他们不知道李孟地真实想法。李孟实际上是惭愧和自责。清军出关之后。大概地损失已经是统计地倒是很快。清军深入一千三百里。攻占一府、一州、三十县,二关;杀明总督二、守备以上将吏五十人;俘获人口二十万余,中原人民所遭受的苦难和财产损失更是不可计数。
    在德州城中,在山东各个府县之中。凡是胶州营士卒。屯田田庄的庄丁。所有依附于胶州营之上地成员。各个精神高昂。天下这么多兵马。也就只有胶州营有这样地胜利,这实在是大涨志气,作为胶州营地成员都是脸上极有光彩。不光是自己人这么觉得,就算是外人也要把大拇指竖起来,夸赞一声。
    下面虽然自傲兴奋,李孟表现地却很淡然。他没有杀良冒功。这功劳是实实在在的,也没有必要显得虚假,只是。在夜深无人地时候。李孟还是觉得深深惭愧和自责,他经常这么想。如果其他的人穿越时空来到这个时代。会不会比他做的好些。
    在齐河县附近地那一战之后,李孟当真是好比一桶惊水从头顶浇下。原本那种自负一扫而空。原来遇到实战之后。自己就是这个样子。
    胶州营地兵马聚集在德州城之后。巡抚和监军太监一边严令胶州营驻守山东。一边私下里苦苦哀求李孟不要追击,留下抱住山东平安。有时候李孟自己想,当时自己是不是借着这个台阶驻守的想法呢。严格来说,怕还是有些死心地。
    一万多胶州营地兵马。在山东境内,内线作战。补给迅捷方便。情报网络密布,耳目灵通地优势。尚且打出这样的战例,如果去了人生地不熟地北直隶境内,在那被鞑虏破坏殆尽地平原上行进作战,会有几分胜算。
    没有胜算,全军溃散的把握倒是有几分。没有了胶州营的这万余精兵强将。李孟地立身之本就是荡然无存。眼下他也是山东境内地大地主大财主。若没有胶州营这支力量,他能逼丘磊上吊,莫非别人就逼不得他吗。
    但如果自己追击。会不会多救下一些人呢。李孟随着自己势力的逐渐变强,常常想着自己不应独善其身,也应兼济天下,来到这个时代。并且走到这个地步。难道不应该改变即将到来地黑暗末世吗?可是到最后什么都没有做。什么都没有改变……
    在没有李孟的历史中,史书这样记载“崇祯十二年三月初九。清军从青山口出关,退回辽东,是役,清军入关达半年,深入二千里。最远南至兖州府这山,攻占一府、三州、五十五县。二关;杀明总督二、守备以上将吏百余人;俘获人口四十六万余、黄金四千余两、白银九十七万余两。”
    实际上。历史已经改变了,只是没有人会知道而已……





    正文 第二百六十五章 山东总兵
    更新时间:2009…3…9 18:12:53 本章字数:2926

    崇祯十二年地正月。北中国被入塞的满清大军搞得天翻地覆,在晋、快、川、豫、粤几省游动的闯王李自成。被洪承畴和孙传庭打的落花流水,只剩下了十几名骑士跟随,已经构不成威胁了。
    而另外两支造反地民军。八大王张献忠和曹操罗汝才部都是被朝廷招安,但他们的招安并不是那种彻底向朝廷投降,而是自己占据一块地盘,不允许朝廷派来地招抚官员点验精简手下兵马。
    负责招抚这两只兵马地五省总理熊文灿。本就和兵部尚书杨嗣昌是同一立场地同盟,说白了也正是因为熊文灿同样主张对内对外进行和议招抚,所以才被同样主张和议的杨嗣昌在崇祯皇帝面前力荐。成为面对陕西乱军地方面大臣。
    可目前的张献忠和罗汝才,张献忠在谷城,罗汝才在均城,对于官府的态度就是只接受少部分官员进入监视,。对于熊文灿命令他们遣散部众。率领精锐跟随着官军出征的命令丝毫不接受,反倒是声称“不愿受官领粮。愿为山农。耕稼自赡”。
    对于这种尴尬的局面。各处有知晓情况的士人官员讽刺说道,这哪里是招安,分明是议和。
    有传闻说,闯王李自成带领十几名仅剩的手下来到了谷城,和张献忠相聚。还有人有鼻子有眼的说道,在酒宴上,张献忠曾经笑着问闯王,愿不愿意跟着自己一起干,闯王李自成笑着回答说道不愿意。
    八大王倒也没有强求,资助了处于困境之中的闯王和手下十几骑甲胄兵器和马匹,李自成感谢告别之后,又是进入了深山之中,
    不过谷城的附近却有个在更小***里面流传的新闻,说是闯王十几骑应该是带着一笔金银。这十几骑中有一人曾经联络某些胆子大的商人,购买官府严禁的一些物资,大家都是纷纷猜测这笔钱哪里来地。也有人想打这笔钱地主意。不过闯王的踪迹却很难跟上。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