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八小说网 > 历史电子书 > 顺明(完结) >

第182章

顺明(完结)-第182章

小说: 顺明(完结)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等到大军走完,很多人都是情不自禁的长吐了口气,河南巡抚轻声对身边地一人说道:

    “看到这兵,方知道什么才是强兵劲卒,这山东如何练得这些兵马……”

    边上那人摇摇头,李仙风本就是自言自语,低声说道:

    “有这兵马,天下乱局,何愁不平啊!”等所有的兵马走过,李孟又是拨转马身,下马躬身施礼,口中扬声说道:

    “山东总兵李孟,给王爷千岁、巡抚大人见礼,并问安好。”

    安静异常的城头因为李孟的这句问话一下子恢复正常,周王放下千里镜,琢磨了琢磨,提气喊道:

    “有劳将军,军中伤亡大小?家中可还好?”

    河南省和开封府的大小官员都是扭头看着周王,心想这话太古怪了,那是个王爷说出来的话,城下那将军听到之后,恐怕要有火大。

    不过出乎他们意料的是,那位威风凛凛的山东将军李孟还是大声地回答说道:

    “有劳王爷千岁挂念,末将家中一切都好。”

    周王点点头,方才还是全神贯注地看着,突然间兴趣全无的转过身来,掏出个手帕擦拭下眼角,埋怨道:

    “方才城下兵马经过,好大地尘土,沙子都进眼里了,看也看了,本王有些疲惫,这就回府歇息了。”

    说完之后,直接的在下人的簇拥下离开了城头,河南巡抚盯着周王的背影,有些奇怪的摇摇头,回身和几名官员叮嘱道:

    “各处城门都要小心戒备,等这山东兵马离开之后方可开门,切记要小心谨慎。”

    走到城下的周王却有些感怀,他的手帕上可没有什么灰尘污渍,只有水迹,从方才的应答中,得到自己女儿一切都好的消息,心中积累的思念一时间有些控制不住,周王也是淌了几滴眼泪,不过也多少放下心来。

    方才城头观看的时候。周王的自言自语说的颇有意思:“这小子到还是有些大将地气度”“相貌还算是端正”……。,基本上是老丈人看女婿,也是看得有趣。

    天下间虽然是乱局纷纷。不过京师重地还算是太平,各处酒楼茶肆还是生意兴隆,靠近崇文门这处有不少的上好酒楼,毕竟这边是收税的地方,税司相关都是肥地流油,自然也带动大片生意。

    翠华楼以烤羊肉注明,据说那厨子都是鞑靼部给那颜做饭的,在会吃的京师富贵人之中颇有名声,不过这地方相对偏僻,寻常人还真找不到。也算是个情景地方。

    这翠华楼说是楼,实际上是几个宅院连在一起,客人们吃饭的时候,由厨子烧烤好之后送到宅院里面去。这种环境特别适合谈事情,京师的豪商和勋贵们都愿意来这边小聚商谈,文人们则是觉得此处腥膻之气太重,等闲不愿意前来。

    五月中旬的时候,天气渐渐热起来,这烤羊肉的生意也淡了下来,中午一般没什么客人上门了。

    不过这翠华楼正当门的大院子里,今日中午却还是烟火缭绕,一名厨子拿着蒲扇和铁钎在那里烤着大块的羊肉,看这份量。人倒不会太多,也就是两个人的样子。

    在最里面地那个宅院。一名穿着锦袍的中年人端坐在屋中,他这打扮看起来像是个商人,可若是仔细观察,这中年的手指骨节都是比常人要粗大些,显然是拿刀动枪的武人。

    临近饭点,听到院门吱嘎一声响,一名番子打扮地汉子举步走了进来,一进院子见到那中年人。脸色顿时是有些变化。急忙的回身关上院门,小步跑到屋内。埋怨着说道:

    “我还以为谁来找我,居然是你老成,你胆子可真是不小,你身上的案子还没消呢,海捕文书还在各处的班头手中拿着,你就敢回来,不怕折在这里!?”

    那被叫做老成的哈哈一笑,拍拍桌子,笑着说道:

    “周兄弟,可别吓我了,顺天府这案子早就是无头公案,去年不就销底了吗?”

    姓周的锦衣卫脸上青白不定,显然不知道对方知道这个消息,老成看到他这个模样,呵呵的笑了出声,开口说道:

    “那五千两银子,我成海不要了,全送给周兄弟又如何,周兄弟也是有家小的人,日子紧张。”

    当年成海和这周姓锦衣卫却有些利益的牵扯,两人合伙做了个案子,可成海却被官府盯上,只能是亡命逃出京师,那笔作案的银子却留在这周姓锦衣卫地手里,这周番子本来想着成海回不来,自己独吞了这笔钱,谁想到这成海又回来。而且居然不要这笔银子,事情越发的透着蹊跷。

    但周姓锦衣卫确实是得罪不起这个成海,成海当年就是京师有名地亡命徒,又有身好武艺,而且方才亲切的提到他的家小,以这个成海凶戾狡猾的性子,鬼知道会不会有同伙一起。

    那五千两银子周番子早就是花了个干净,想还也根本还不上,不过听这成海说的如此慷慨,这周姓锦衣卫心中却更加的忐忑不安,心想哪有这等送上门的便宜,何况对方当日为这些银子亡命出京五年。

    谁想到接下来的话,更是有大便宜,成海笑着说道:

    “咱们兄弟好久不见,哥哥这次来,不光是和你叙旧,还有桩富贵要送给兄弟呢?”

    越说越是让人害怕,周姓锦衣卫却还要挤出个笑容,问道:

    “不知道成大哥到底有什么富贵,要和小弟分享。”

    成海高深莫测地摇摇头,故作神秘地小声说道:

    “你是看守诏狱的班头,保定总督孙传庭现下是在狱中被押着吧!”

    周姓锦衣卫一时间没有反应过来,只是随意地点点头,这消息全天下的人都知道,也不是什么秘闻,那成海端起酒碗喝了一大口,动作却是愈发的鬼祟,用更小的声音问道:

    “哥哥我想拜托兄弟你个事情,能不能把孙传庭从诏狱里面弄出来!?”

    “成大哥的事情,小弟当……”

    周番子刚笑着客气。猛然反应过来,好像是屁股被刀扎了一样,从椅子上跳了起来。身体一个趔趄,差点摔倒在地上,结结巴巴的说道:

    “成……成大哥,这,这可开不得玩笑。”

    成海端坐在椅子上,拈起根酥炸的肉条放入嘴中,咀嚼几下之后用酒送了下去,笑着说道:

    “老弟,你成老哥是开玩笑的人吗?”

    这周姓地锦衣卫手都已经放在了腰间的刀柄上,上身弓起。但依旧是惊慌无比的模样,口中嘶声说道:

    “诏狱那是朝廷关押钦犯地地方,那孙传庭更是万岁爷下旨关押的,成海你吃了豹子胆。居然敢打这个主意。”

    成海嘿嘿笑着,也不理会对方马上就要暴走的状态,轻松的说道:

    “周老弟,你这刀拔出来,咱么可不讲什么兄弟情分了,你还是小心点的好啊!”

    说话间,那周姓的锦衣卫突然听到身后有脚步声响,回头一看,却是一人端着个火铳正在瞄着这边,火器的威力再怎么小。二十步的距离也足够造成杀伤了,而这成海的武技更不是他能抵挡。

    想都这里。浑身的那股硬气立刻都散了,低头跟成海恳求道:

    “成大哥,兄弟当年对不起你,这五千两银子现在砸锅卖铁,我给你凑出来,这事情就不要让扯上小弟了吧,小弟现在就走,今天没见过大哥。行不行。”

    说完看着成海地神色不像是要阻拦。这锦衣卫转身朝着屋外就走,那名拿着火铳的人却也不阻拦。等待着成海发布命令。

    “周兄弟,弟妹和侄子侄女,方才已经是接出城外了。”

    周番子脚步一停,随即晃晃脑袋,继续朝着门外走去。

    “这次事成,现银五千两,保你全家平安。”

    脚步依旧不停。

    “六千两。”

    宅院不大,可这番子出门后还没有出院子,成海也不着急,在身后喊道:

    “八千两!”

    周姓锦衣卫的肩膀颤了颤,脚步却放慢了许多,但仍没有回头,成海笑了出来,在后面喊道:

    “一万两!”

    周姓锦衣卫的身子一震,这时候院子地门被推开,这翠华楼的伙计唱着菜名“客官,您的烤肉上来了”,这周姓锦衣卫愣怔了下,突然是笑着转过身,开口说道:

    “成大哥,咱们兄弟可是好久不见了,今天一定要好好喝几杯。”

    成海,天启年为御马监四大营小旗,素以骁勇著称,崇祯七年在京师做下大案,孤身潜逃出京,在山东登州府落草。

    崇祯十年,自带马匹投胶州营,被选入马队,崇祯十二年被统领招入山东盐帮。

    在京师的一家小商铺里面,柜台后面的掌柜翻看的账本上面没有什么数字,却是这样的介绍。

    这名掌柜一口的莱州土话,人也是干干瘦瘦的,不过坐在他对面的成海,可没有在翠华楼那时候地嚣张,很是恭谨的半边屁股坐在椅子上。

    成海也算是胶州营地老兵,来之前听上司说过,京师灵山商行分号的掌柜,当年是李大帅百名盐竿子起家时候的成员,年纪大了,本来是要去屯田田庄做个庄头的,但这掌柜不愿意去管民政,又是心思缜密,头脑灵活的人,被黄平和侯山选中,安排到京师来。

    当然,对于黄平和灵山商行这边,京师虽然是天下要地,却没有需要太多关注的地方,老掌柜过来也算是养老休闲。

    “这件事是老太爷吩咐下来的,内账房那边也都是核准了,你这里可千万要慎重,莫要出了漏子。”

    听到那老掌柜说话,成海连忙的站起来,客气地回答道:

    “有劳姜掌柜费心,在下晓得厉害,临来地时候,副统领那边交待过,这非同小可,来的兄弟都是咱们胶州地老弟兄,绝对可靠。”

    “确实是不好做,小心为先,要是出了问题,千万不要留下什么痕迹。”

    成海听到这话,也是慎重起来,沉声说道:

    “姜掌柜说的有道理,来的弟兄们心里面都是有数。”

    接下来,成海有些拿不准的补充说道:

    “老太爷也说了,在京城里面,只要把银子花下去,什么事情都能办成。”

正文 第二百九十九章 步步连环 后继有人

南京镇守太监卢九德在京师风光过几年,但被御马监推荐给皇帝,带兵去湖广一带支援剿贼之后,军旅生涯确实是辛苦异常,而且还要受督师文臣的指使,友军那些武将军头的跋扈,日子过得很不舒服。

    直到莫名其妙的坐上了南京镇守太监的位置,这日子一下子从地下变到了天上,卢九德尽管不知道其中的关窍,可毕竟是好事。

    在南京镇守太监的位置上坐了不到三天,就派人给京师司礼监的大太监王承恩送了一笔重礼,这差不多把他这几年的积蓄花掉了八成。

    本来大太监王承恩是为了拿下刘福来临时找了卢九德这样一个人选,司礼监和御马监一文一武,彼此之间还是有些矛盾在的,不过这笔重礼送过来,王承恩发现这卢九德倒也是知趣,索性是留他在位置上了。

    不过卢九德也是不亏,在南京镇守太监的位置上两个月,花出去的银子就全部回到了自己的手中,而且还多了几成。

    南直隶的确是太平,凤阳中都、庐州府、安庆府那边驻扎大军,北面是山东兵马,南面是浙江地,环绕之下,这边根本不会有什么兵戈事,平日里也是清闲的很,在这江南繁华之地享受便是了。

    可卢九德这太平日子也没有过几天,崇祯十三年六月十三,南京镇守衙门接到急报,说是有流寇从河南归德府方向突入南直隶,沿路告急。

    这消息被传信的亲兵报上来的时候,卢九德正在宅邸里面听曲品酒,南京城内几个职司太监一旁作陪,听到这个消息。卢九德呆呆的立在那里,手上的酒杯掉在地上摔碎都没有发觉。

    南直隶的兵马除却镇守南京、中都凤阳以及长江几个要点地之外,其余的都在湖广和河南南阳府与南直隶的边境部署。

    当日间张献忠率乱军突入中都凤阳,烧皇陵,饮酒狂欢三日,结果南直隶各级文武官员。监军太监等人,大批被砍头和撤职。后来者当然不愿意重蹈覆辙,结果现在的南直隶西部,屯驻重兵,层层防御。

    尽管张献忠现在是在四川狼狈逃窜。可随时有可能窜回湖广,所以南直隶的防御重心就是放在凤阳、庐州、安庆三府。特别是庐州和安庆,更是有所侧重。

    反倒是在河南、山东、南直隶三省交界的地方。防御并不是那么严密,因为那边从来没有什么乱贼突入,徐州那边因为是枢纽。素来都是驻扎重兵,加上那边地防护,山东和河南的兵马也有职责,所以卢九德一向不太注意那边。

    但今日急报突至,南京镇守太监卢九德才反应过来,徐州兵前段时间被打的伤筋动骨,河南据说兵力全部集中在豫南豫西一带,而那山东总兵李孟。又是从来不理会外面事情的。明明是驻扎重兵的地方,现下居然是最空虚地。

    这天接到急报的。可不光是这镇守衙门,南京守备和南京兵部尚书自然也都是接到了徐州那边传信。

    大概地情势终于是搞明白了,说是大股的流寇从开封府地方向沿着黄河边一路南来,归德府一共官兵才有五百人,都是龟缩在府城之内不敢出来,在归德府却偏离了黄河的方向,在永城一带进入南直隶。

    在南京城内凡是看到这个消息的武将都是大骂,这伙流寇那来那么好地运气,居然从凤阳府和徐州两处的空隙穿过,凤阳府的大兵仓促间调拨不上去。

    而徐州兵马因为遭受过失败,眼下保护徐州这个水陆运输的枢纽,兵力就已经很紧张,也不敢分兵南下,万一被对方断了后路,漕运受到影响,那事情就越发的大了。

    兵部尚书、守备和镇守太监三人合议之后,加上在南京城中的诸位大将的意见,得出结论,说是这伙流寇乃是饥民流民,为求食而来,肯定是要朝着富裕地方走来,凤阳府、徐州和淮安府都不会是他们停驻的目标,江北能去地地方,特别是在南直隶之中地范围,也就是扬州府是目标了。

    当下的目地就是派兵把流民堵在凤阳府的北面,南京和凤阳中都两处各出兵马,合力堵截,彻底消灭。

    对于这支流寇部队的战斗力,卢九德和南京城内的军方大将都没怎么高看,南直隶的兵马灭掉这股流贼,那还是轻松之极的。

    南京三人合议之后,可以直接调拨南直隶各处兵马,事后和京师请旨即可,当即一道道军命文书发了出去,城内的带兵勋贵和城外的军将,都是整理兵马,急忙的出城渡江,前往扬州府和凤阳府交界。

    但调兵的文书发了五天之后,徐州又有信使快马送信来,这次的消息让南京城内的诸人又是目瞪口呆,大股的流民经过徐州之后,没有南下,反倒是朝着东边大海而去,去往淮安府北面了。

    按照这信笺消息往来需要花费的时间,搞不好这些流民现在已经是过了宿迁,他们去那里做什么?

    这不是大问题,真正的问题,大军都在赶往扬州府西边,都在泗州,盱眙一带集结,再调兵恐怕时间会来不及,怕是等待应对之策拿出来,这边已经要进淮安府北面了。

    不过着急归着急,但却不如前面那段时间慌张了,东面的大海乃是死地,淮安府北面又是民风强悍之地,大族的家丁和私兵也会给流寇们造成不少的阻力,而且那边还有驻扎在淮北的山东兵马。

    一个个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