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八小说网 > 历史电子书 > 顺明(完结) >

第43章

顺明(完结)-第43章

小说: 顺明(完结)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凡是见到周举人如此恭谨的对待李孟,凡是见到这一幕的盐丁心里的感觉又有些不同,李孟在他们心里的形象更加的高大。
    周举人要是做官。最起码也是八品起步,和李孟这种军户出身的盐政九品巡检身份天差地别,如此主动和客气,倒是让李孟有些措手不及,双方在台阶上互相见礼。然后让进了屋中。
    进屋之后。一名盐丁端着茶盘走进来,茶壶茶碗还有几样点心。放在茶几上自己走了出去。
    李孟站起来拿起茶壶,给周举人倒了一杯茶,虽说身份差异,可毕竟是主客之别,这周扬开始以为,这么有钱有人的李二郎,总归是会有个丫鬟小厮的,谁想到进来地是穿着短襟打扮的盐丁。
    在院子里面的观察,和进入这正堂所看到地,都是比较简单的装饰,周举人也是胶州城的大户人家,见过知州衙门里面的小吏家中也有的比这个要好些。李二郎地名声可是好大,传闻也是极为地多,比如说月入万金之类的。但是吃穿用度如此地简单,而且从每个人很自然的态度上能看出来不是矫揉做作,这就有些奇怪了。
    相比于这些奇怪,李孟军户出身不知道礼节,自己给客人倒茶的怪异举动,周举人却早有耳闻了。
    “周某早就料到和李兄会有这次相邀,只是这日子比周某想的晚了些。”
    放下茶碗,先开口的却是这位周举人,听着对方从容淡定的说出这句话,李孟倒是愣住了,原本要说的话都是咽了回去,迟疑了下开口问道:
    “不知道周兄怎么讲?”
    “周某在胶州城中也是土著,在莱州府和山东也颇有些亲朋故旧,从天启年开始,也见过不少人物,像是李兄这般志向远大的却是仅见。”
    “周先生说笑了,李某是盐运司下面的一个巡检,查缉私盐整顿盐务罢了,谈不上什么远大。”
    “养精锐两千,月入万金却清贫自守,有横行之能却急公好义,为善乡里,求势大,求善名,若是安心做巡检,以往几位巡检都是做个富家翁,若是不安心,以往还有几位都是为恶一方,最后不是被人拿了,就是暴毙横死,比如说遭遇贼人的牟巡检。”
    这些话当真是说到了李孟的心底去,甚至还点了些隐秘之事,李孟所做的只是端起茶杯抿了口茶,这还真是不知道如何回答对方,而且他对突然开始这个话题完全没有准备,不过那周扬看见他的反应,顿时是来了兴致,话匣子被打开一般,又开始说起来:
    “这天下一天天的衰颓,眼见的都是末世的模样,有心人都是早作筹备。李兄也是这有心人之一吧!”
    周扬句句诛心,李孟沉默了半天,终于是开口说道:
    “圣天子在位,周兄是圣人门徒,怎么能说这样大逆不道的话,李某在巡检这个位置上,又是武人出身,多招募些人手,弄点手段,也是大明子民的本份,今日请先生来……”
    话还没有说完,又被这位周举人打断,这位周老爷情绪已经是高昂起来,侃侃而谈道:
    “这天下已然是动荡起来了,历朝历代,可曾见到有首辅大臣轮换这么频繁,可曾见到三品以上的大臣这么多掉了脑袋,陕西之乱民已达近百万之众,天下人稍微有些头脑的,就已经看出来不对。”
    李孟很是有些无奈的把手在额头上拍了拍,今天请这位周举人来,可不是要谈这些的,看来古代人也不是所谓的浑浑噩噩,这些脑筋清醒能看到天下局势的读书人,也都看出陕西乱民已然不可制,朝政混乱不堪,天灾不断。不过这时候,李孟却终于有些现代人的自豪,你们的见识再高,也比不上自己这个知道结果的人,不是朝政混乱,不是陕西乱民,真正毁灭掉天下的是东虏女真,所谓的疥癣之疾。
    等等,灭明的严格来说是李自成,灭掉汉家法统的才是满清,想到这里,李孟也有些走神,顺嘴说道周举人一进来说的都是满门抄斩大逆不道的话语,李孟那边老神在在的闲扯,他那里也有些心慌,说话间已经是在拿捏分寸了,李孟回答这句话之后,周举人心里才算是松了口气,继续说道:
    “我在济南会试的时候,听到其他人议论传闻,督抚即便是有王命也要求告将官总兵,要不然指挥不动,这分明是元末,宋末,唐末的格局……”
    叫周举人来,李孟不是要畅谈天下大势,可被对方这么一谈,无时无刻不在的那种紧张和焦躁感又是涌上心头,李孟不再靠在椅背上,带点郑重的说道:
    “看到乱象能如何,天下大势,我这几千人好像是水中的气泡,水流稍微大些,就是破碎,能有什么用处,不过是安自己的心罢了。”
    “李兄过谦,你那两千盐丁,据我所见,直比边军精锐,就算是比那些总兵亲兵家丁也不逊色,这如今,谁家的人马不是几百几十亲兵,带着几千几万的青壮……”
    周举人的声音渐渐的高起来,显见是纵论天下大势已然是兴奋起来,这种精神状态李孟却也见过,在现代时候,年轻人谈论军事政治就是这般模样,常说我要如何,我能如何,各个是英雄了得,不过那些看似高深的话语在有从军经验的李孟耳中,实在是有些浅薄可笑。看着周举人的模样,也是类似。
    不过相差几百年的军事政治爱好者,所看到和了解的东西自然不一样,李孟可以说从一开始就是憋在逢猛镇这个小地方自己闷头发展,不知道自己有什么问题,也许面前这个明代的军史爱好者会给他答案。
    当下,李孟清清嗓子肃声说道:
    “那请问周先生,你看李某和手下的盐丁眼下可有什么不对的地方,请不吝赐教!“
    生活中,周举人这样的人可不少啊,呵呵,想想明代虽有锦衣卫,可那些文人的八卦精神,出来这样的人也不是什么异类





    正文 第九十二章 错对错 不尴尬
    更新时间:2008…12…9 22:23:44 本章字数:3276

    这话一说,周举人精神又是足了几分,看起来倒是考虑过,立刻回答道:
    “无名无份,九品巡检,职责唯有查缉私盐而已,若真是有什么大事,盐丁虽精,你拿什么来调动指挥,若是他人有大义名份,这盐丁是谁家的还未可知;无根无基,李兄你目前粮饷优渥,但这贩盐养兵之法,只能在将乱未乱的年景钻个空子罢了,真要是天下乱起,只求饱腹,谁去理会淡咸。“
    这理论李孟倒是理解的比较快,历次革命战争都提到了根据地的重要性,有了根据地才能有不断的供给和兵源,才能有持续的战争能力,没有根据地的军队就是浮萍,压根经不起风吹雨打。
    “哦?周先生的意思是根据地?”
    “根据地?李兄果然大才,根本所据之地,正是如此!”
    “在这胶东不可吗?”
    李孟的这句话问出来,周扬周举人先是愣住,接着哈哈大笑起来,开口说道:
    “莫说是胶东,这齐鲁之地太平年景还罢了,乱世养匪还可,养兵那是死路一条,齐鲁除却济南,兖州几处,余下皆是贫瘠丘陵之地,四下无高山天堑以为险要,三面环海,处处皆是死地。“
    说到这个份上,李孟就应该是站起来深深一揖,口称“先生可愿助我图王霸之事乎”,那周举人拿把羽毛扇轻摇做矜持状,那就完美了,明朝的士人,虽说口头上对《三国演义》这样的市井小说不屑一顾,实际上都是看得滚瓜烂熟,士人们对于刘玄德三顾茅庐,诸葛孔明羽扇纶巾。都是津津乐道,想着自己什么时候能得遇明主。如蛟龙入大海一般,大展所为,周举人也不免俗,估计正在盼望李孟起身呢。
    眼见到了午饭时分,院子里面的操练到了休息的时候,十几名头目次第的高喊:
    “齐队!!肃立!!”
    听到外面脚步声急促响起,然后又有次第的大喊:
    “数。”
    一个个盐丁地声音大声响起,这是在整队之后点验人数,人人中气十足。大声的呐喊。此起彼伏地声音一时间把屋内正在高谈阔论的两个人打断,听着外面的口令和操练,随着一声“散,一个时辰后聚”说完之后。方才是安静下来。
    话题中断,要想重提却不那么容易,周举人平静下来之后,顿时醒过神,方才所说的东西,随便泄露出那句话,都是杀头抄家灭九族的大罪,怎么今天如此的不自持,全都说了呢?唯一能宽慰自己的就是面前这李二郎在市井之中一贯有铁骨铮铮,侠义无双的名声。应该不会去泄露什么。
    可即便是这么想,周举人的后背还是被冷汗湿透了,看着对面地李孟神色漠然的端起茶杯喝茶。周举人更是埋怨自己的多话和妄言,越安静越发的尴尬,总要说句话才行。
    李孟地感觉不比周举人好多少,可他也不知道应该说什么才好,方才对方说的话。确实是解释了自己的几个疑问。只是这些疑问和他的本来目的这么早被人知道,并不是什么好事。而且不管怎么说。此时自己也就是雄踞莱州南部的地方豪强,放在天下,如同蝼蚁,还需要成长和自强。
    不过,自己这番心思,周举人能看明白,比这周举人老辣深沉的,想必也能看明白,之所以没有人理会,如果不是天下和自己一样的人太多,要不就是大家都懒得管,还有一种可能李孟不敢去想,那就是有人注意到了,而且准备管。
    屋子里,尴尬的平静被李孟的开口打破,李孟缓声说道:
    “今天请周先生来,是想要周先生替李某做媒去提亲地……”
    又是安静了半天,周扬干笑了几声,回答道:
    “却不知道李兄对谁家的姑娘有意?”
    “颜知州的千金小姐颜若然。”
    此时地对话比起刚才的纵论天下其实还要尴尬,婚姻大事,在这个时代讲究个父母之命,媒妁之言,即便是李孟父母双亡,也应该找几位长辈来说合,自己这么大马金刀的坐在那里谈论,委实是有些古怪。
    而且颜知州的女儿,闺名都是女孩的私密之事,哪能这么随意说出口地,周扬即便是听见也觉得失礼,好在李孟说这些话地时候,显得坦坦荡荡。
    只是李孟和颜知州家的门庭实在是太不相配,周扬已经是恢复平静,迟疑了下开口说道:
    “也不怕李兄不喜,这桩亲事委实是把握不大,周某说句不见外地话,莱州府孙家和徐家都是大族,和他们联姻,必然大有臂助啊,而且他们都是地方上的士绅,也是门庭相配的人家。”
    李孟笑着站起来,避过了周扬的这个话头,庄重的冲着周举人施了一礼,开口说道:
    “李某在这胶州城内委实是找不到肯去说合的德高望重之人,也就是想着周举人您急公好义,或许肯帮这个忙,拜托了。”
    看到李孟态度,周举人连忙的站起,脸上虽有为难的神色,可还是笑着回答:
    “也罢,周某去试试就是,拼得吃知州的挂落。”
    双方有意在回避刚才的那个话题,特别是浑身冷汗的周举人,觉得自己方才真是热血上头,对方没有说话,怎么自己先说了那么多,句句都有抄家灭族的罪过啊!
    接下来又是扯了几句闲话,周举人也不愿意多呆,起身就和李孟告辞,临出门前突然和李孟开口说道:
    “今日来贵处,你我只谈论跟知州家提亲之事,可是如此?”
    李孟一愣,随后就笑了出来,他当然明白对方的意思,连忙点头确认,听到李孟这么说,周举人顿时是有种如释重负的感觉,不过也是有些失望的感觉在其中,方才慷慨激昂的说了那么多,真是媚眼作给瞎子看了。
    王海在前面引领着周举人出府,才走了几步,猛听得李孟在身后朗声说道:
    “今日和周举人谈天说地,委实是心中畅快,今后若有机会,还请先生上门饮酒品茶。”
    一听的这话,周举人浑身震动了下,脸色顿时变得潮红,转过身有些激动的深深一揖,然后大步走出去。
    第二天消息就在胶州城流传开来,本州新晋举人周扬拜访盐政巡检李孟,态度颇为的恭谨客气,双方相谈甚欢,李二郎的名声顿时是在本地有上了一层,还有些官府的小道消息,说是周举人来拜访颜知州,知州很是客气的请举人进内堂谈话,不过没有过太久,一向是温文尔雅的颜知州居然是咆哮了起来。
    尽管衙役们都是被赶开,但是愤怒的喊声还是传到了每个人的耳朵里,听不清细节,就是那句“不行”大家听得明白,不久后周举人满脸尴尬的告辞,这消息流传的不广,也就是在衙门有关的人中。
    周举人没有亲自来告诉李孟结果,只是让家人捎信来,上面四个字“有负所托”。面对这个结果,李孟能做的也只有苦笑了。
    事情总是让人感觉很蹊跷,得到这个消息的第二天,衙门的班头却客客气气的上门,开口说道:
    “知州老爷请李老爷去衙门议事。”
    知州是民政,巡检是盐政,除每月为了行方便送的银子之外,也没有什么交集。不过这次情况却有些奇怪,先是用了个“请”字,而且派出的是衙门的班头而不是家人,这就说明请过去商议公事。
    李孟想来想去,也就是前天委托人过去上门提亲,其余还真没有联系,不过在这胶州城中他不需要担心,知州衙门这些官员,每个人每天到底在做什么,李孟心里都是大概有数,这次去肯定不会有危险。
    上午相邀,下午李孟领着几个亲信的护卫就来到了衙门,虽想在门口就是遇到了熟人,是盐丁们的骑术教头张林,现在是春耕的时候,张林请假说是回去忙农活,今天却在知州这里遇到,那只有一种解释了。
    张林在李孟面前可是没有盐丁们那么恭谨,远远的扯着嗓门喊道:
    “李二郎,老汉今天陪着苏大人进城,早饭还未曾用过,快给我们这帮老弟兄安排个去处。”
    站在衙门外面的还有七八人,除了张林之外,还有几个四十多岁的人,其余的都是精壮的汉子,都是一样的穿着战袄,这衣服还算是整洁。李孟知道,所谓的苏大人就是灵山卫所的指挥使苏臣,这些老人和壮丁想必就是苏指挥使的亲兵和护卫了,李孟在灵山卫所做出那么多事情来,不管是当管的千户还是指挥使,都是不闻不问。





    正文 第九十三章 夏庄有请
    更新时间:2008…12…10 11:36:06 本章字数:3233

    李孟对他们也没有什么好恶,不过马罡的父亲给自己搞了总旗的身份,也是这苏指挥使的情分,还是给了面子的。张林和一帮老军也是帮着盐竿子操练,可以说给了很多方便,当然,这也和李孟几乎是养活了灵山卫所的闲散人员,还有迅速膨胀的势力有关。
    说起来,灵山卫所,从百户向上一直到指挥使,据李孟的了解,年纪都明显是偏大,张林五十出头,和几个千户一比已经算是年轻人了。这等太平地方的卫所没什么事情,就是种田吃粮,大家都是养老罢了。
    张林那边开口,李孟自然不会拒绝,笑着打过招呼之后,让随行的一名盐丁去安排他们吃饭,在衙门衙役的引导下,来到了后堂。
    在书房中,穿着官府的颜知州和须发花白的苏指挥使都是在这里,胶州城外的那一营兵马年末的时候已经是调拨到东昌府防御,所以这也算是胶州身份最高的军民首脑了,当然,真实实力对比,他们还真都比不上李孟这个九品巡检。
    实力是一回事,不过官面上的身份又是另外一回事,李孟也知道该做的要做足,进门就是恭谨的要行礼问安。
    颜知州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