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八小说网 > 历史电子书 > 顺明(完结) >

第66章

顺明(完结)-第66章

小说: 顺明(完结)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虽说这是明摆着骗人,不过各级衙门也只能是捏着鼻子认了,一来李孟这边所做,都有剿匪锄盗的名义,并且有各种证据做背景,更加重要的是在李孟身后的那位大人,谁也得罪不起。
    战利品到还好说,毕竟没有人觉得分钱很烦人,而是平度州向南的这些土豪乡绅们,根本不管年关将近,纷纷的朝着逢猛镇赶来。
    不是要收成吗?不是要抽调亲眷子弟吗?李大人您说的是过完年,我们今年就跟您送来了,免得您还操心。而且我们觉得这点钱和人,是不是太瞧不起咱们莱州府的乡亲了,再加点,再加点,我们不嫌多。
    谁也不敢嫌多,嫌多的两家是莱州府最大的两家,都已经是被胶州营连根拔起,按理说,一名守备就算是很富裕,再克扣军饷狠一点,撑死也就是养个一百亲兵家丁,但即便是有这一百精锐,也打不过那五六百的马队,上千的步卒不是。
    越想不明白,这些人就越发的害怕,就越发不敢怠慢,钱粮民壮都是争先恐后的送了过来。
    半个莱州府的地主乡绅的子弟和粮草,有很多按照李孟的标准是下等的地主,是三四家凑出十个亲眷子弟,再赶着几辆大车带着粮草。来到逢猛镇,而且那些上档次地中等和上等的人家,则是声势浩大。
    除了自己家的子弟外,家里的头面人物少不得要过来送一份年节重礼,然后拉拉关系,这真是热闹非凡。
    本来在忙碌过年的李家庄园只得是全力应付这个局面,胶州城内的巡检宅院和灵山卫所的盐场和盐田都是抽调了人手过来,各家的亲眷子弟差不多有九百人左右。专门在庄园里面划出了原来地营房给他们居住。
    而且李孟迅速的安排了一百九十名盐丁到这些由地方上的豪强子弟组成的队伍之中去,安排的这些盐丁士兵都是灵山卫所出身的老底子,而不是第二第三次招兵招来的那些地方殷实之家的子弟。搜书网
    李孟,赵能这两位连续七八天,都是和莱州府各处的乡绅地主交流,这些人也算是地方上地名望,总要出面接待才是,其实沟通倒是不需要太多,这些地方上的土皇帝在李孟面前可都是战战兢兢。只求胶州营的士兵不去剿到他们头上,谁家没有不法之事,真要是查。总归是有把柄可以查出来,胶州营过境那真是破家灭门啊,来这边都是乞求道,李大人有什么要求,地方上就是有困难,也一定是尽力满足,只求不要在做雷霆之怒了。
    杀鸡儆猴和练兵地目的达到,李孟当然不会再出兵,而且半个莱州府,值得打的大贼还真就是丘家和彭家两户。其余的都是小股外来草寇,派驻在外地的盐丁去动手就可以了。所以他的态度真是和颜悦色,让地方贤达们都是松了一口气。
    腊月二十,快要过小年的时候,本以为可以过个安生年的莱州登州有名望的人物。又是被请到了胶州城,邀请的理由却比较奇怪,说是观礼,大过年地,真是不知道有什么礼可以观。
    亭口镇的丘家和古城集的彭家。一共是两百多名直系和近支的族人。都是被押到了胶州城外,对于李孟抄家所得的那些证据。山东巡抚和布政使司衙门都是震怒异常,天下间局势不稳,对于这等有谋反迹象或者可能地乡下土豪,朝廷从来不会手软,省府衙门难得的体现了高效率,处置的文书很快下到了胶州…………斩首示众。
    李孟给各处大撒帖子,青州,莱州,登州三府的人被邀请了很多,有亲近他的,更多地是那些没有打过什么交道地人,本来一个胶州守备负责的范围不过是南莱州府一带,不在辖区之内地人,除非是在私盐上的生意往来,要不然真是和李孟没有什么交道可打。
    很多人接到帖子之后,都没有来,他们也要忙碌过年,当然,也有人过来看看热闹,有钱人自然就悠闲些。
    三百多人在胶州城外一天内斩首示众,胶州城内的刽子手甚至不够用,还要李孟抽调自己的新丁过来,胶州营倒有心把刽子手全换成自己的人,新丁不沾血,不杀人,根本形不成战斗力。
    来看的人不比被砍头的人少,也都是见过市面的角色,什么打死自家下人或者是做什么不法之事的人更是不少,可都是被这天的杀戮吓住了。大部分人直接就吐了出来,还有被吓昏过去的。
    胶州城内的官吏们的情况也好不到什么地方去,凡是出城看热闹的胶州城居民都是后悔了,结果就是临近过年,胶州城内足有几天没有嬉闹欢乐的气氛,而是异常的安静。
    过来观看行刑的各地人士,回去之后少不得要跟亲戚和同乡讲述这次的血腥和残酷,还有说起胶州营那两次战斗的经过。
    无论如何,崇祯八年的腊月,李孟的行动除了达到练兵的效果,收获了大批的战利品,还有一个最意想不到的好处…………立威。
    至此之后,不光是私盐系统和相关的人对李孟服从,青州,莱州和登州三府的地方也是对李孟感觉到了敬畏。
    也许是因为杀头和作战的气氛太过紧张,就连逢猛镇和灵山卫所那边也是显得非常压抑,整个庄园里面,唯一不受影响的应该就是郡主大人了,缠着李孟给她调拨了一辆大车,四五名下人,在盐丁的护卫下去海边看海。
    李孟则是回到了胶州城中,临近年关,胶州知州衙门的上下官员,还是要有些年节礼品,名义上的上级,登莱参将那边也要去送钱,还有济宁州的盐运使衙门,这都是要打点银子的地方,谁该送多少,谁多送谁少送,这都是需要懂行的人来做,比如说宁师爷就是门清。
    在宅院里面现在可是忙碌非常,接到李孟的名单之后,宁师爷拟出来该送什么礼物,报给李孟,只要是李孟那边同意,立刻是吩咐下去,宅院里面的人员就开始搭配准备,在济南府和济宁州已经是采购了大批的礼物。
    “同知吴文颂,纹银两百两,猪羊各两口。”
    这已经是很不错的礼物,宁师爷念完之后,李孟琢磨了下,开口说道:
    “吴同知是咱们自己人,再加两百两吧!”
    宁师爷那边笑着点点头,拿起笔在礼品单子上勾了几下,这宁乾贵也是觉得心下舒坦,从前那牟阎王手下干活的时候,每年送礼都是抠搜的很,自己这个筹备礼单的都是两面不讨好,花钱多了牟阎王骂,可花钱少了,收礼的那边也没有什么好脸色给。
    眼下这个主人在银钱上从来不吝惜,该花的一分不少花,可这银子却是越赚越多,自己做事也痛快。
    这个礼单商定,宁乾贵就拿起给边上的书办,书办紧张抄录一份之后,急忙的跑到偏厅,那边自有下人家仆把各色礼物搭配包装。
    那边刚要读下一个礼单,李孟突然开口问道:
    “京师的礼物已经送到了吗,这几天可有回执的消息。”
    “算计着时间,咱们的礼物应该是到了,回程也是快马,还请大人放心,不会有什么差池。”
    这些常例的礼物里面送给京师的刘太监的礼物自然是要最着紧的,结交了这么一位大佬之后,李孟的行为做事,都是方便了许多,毕竟有这么一位中枢的大佬关照下来,谁都是要小心翼翼。
    宁师爷这边刚说完,就听到外面有人高声通传:
    “胶州同知吴大人到!”
    李孟和宁乾贵相视一笑,李孟开口调侃说道:
    “这样也好,那些礼物直接让他带回去就是了。”
    看见李孟开玩笑,宁师爷也是跟着凑趣说道:
    “每到年关,这些官手头紧,心里发慌,总归是要见到礼物才放心!”
    两个人哈哈一笑,也没有继续说下去,宁乾贵冲着外面的护卫喊道:
    “李大人有令,快请进来吧。”
    而今同知吴文颂和李孟的地位可不是从前,就算是从前,吴同知也都是客气异常,态度恭敬,何况是现在。李孟头疼的也是这件事,吴同知是标准的官场中人,面对李孟,不论公私都比他的地位高。每次见面的时候,都是把礼节做的十足,磕头行礼问安,让李孟是不厌其烦。





    正文 第一百三十四章 五万两
    更新时间:2008…12…24 22:22:06 本章字数:3341

    宁乾贵和吴同知也是熟识,本来没有回避的意思,谁想到吴同知进门的时候,身边还跟着一位,而且吴同知的态度明显这跟着的人地位比较高,偏偏这生人还不是胶州城内的官员,宁师爷立刻是告退回避。
    见到有外人,李孟心中有些纳闷,不过吴同知也算是自己人,当下是笑着站起来,开口说道:
    “贵客登门啊,快里面请。”
    话是这么说,李孟身子不动,这就是身份地位高低不同,他也逐渐的适应这种规矩,不过出乎他意料的是,吴同知却闪开半步,让身边的人上前,开口说道:
    “李大人,今日确有贵客啊,这位是刘公公府上官家刘迁刘大哥,昨天下午才到的胶州城,今天就过来了。”
    京师内的大太监往往在城内有自己的宅院,有道是宰相门前七品官,实际上权臣权阉的门房,就算是三四品的官员也要笑脸相待,司礼监秉笔的总管,那也是了不得的人物了,怪不得吴同知如此的毕恭毕敬。
    只是临近年关,按理说,在京师之中,这等高官大户的总管应该是最忙碌的一个,为什么要来胶州,若是夏天漕运通畅的时候还罢了,到了冬天,运河封冻,只能是依靠陆路,而今兵荒马乱的,可风险不小。脑中转着弯,李孟脸上堆起了笑容,快步的走下去,开口说道:
    “这真是稀客,稀客,不知道刘公公在京师一切可好?”
    那刘迁身上穿得虽然是体面,不过却是一副老农的模样。看见李孟迎下来,他却是不敢怠慢,连忙抢前几步,双膝跪在地上,磕了个头,恭恭敬敬的说道:
    “侄少爷说这话真是折杀奴才了,我家刘老爷问侄少爷,身体可好。这职位是否合心?”
    边上的吴同知吓了一跳,看着刘迁的态度,这李孟和京师刘公公的关系要比他想象地还要近许多,当下用十二万分的恭谨态度说道:
    “李大人,你们自家人有要紧事要谈,下官这就告退。”
    “吴大人去找下宁师爷,我这边还有些土特产奉上。”
    李孟随口说了一句,打发走了眉开眼笑的吴同知,一边伸手搀扶起来跪在地上的刘迁。搜书网刘迁一进院子的态度就非常的恭谨,倒真是让李孟有些吃不准到底要干什么。当下把人请进屋子。
    也许刘迁在京师确实是威风八面,不过在这边却是恪守下人的本份。一进屋子先拿着桌上的茶壶给李孟斟满了热茶,然后束手站在一边,场面有些安静,过了会,还是李孟笑着开口道:
    “这到底是怎么回事,一来我不知道如何称呼,二来你这般我也是浑身不自在,咱们既然是自家人,那也不必遮掩了,直说就是。”
    李孟笑呵呵地说完。那刘迁也是跟着笑了,陪笑着说道:
    “老爷闲暇时候就念叨侄少爷您,说您说话快人快语,贴心实在,今日看果然如此。下人就是下人还要什么称呼,少爷您叫我老刘就是。”
    “老刘,我那伯父身体可好,我托人带去的毡子和皮褥都收到了没有,这天气可不暖和。老人家一定要注意着才是。”
    因为陕西甘肃一带兵火硝烟。原本出产的皮货在京城也有些紧俏,因为东虏女真闹事。蒙古人和汉人的大规模贸易几乎是停止了,上等的货色基本过不来,李孟因为青盐的生意却可以有些进项。
    李孟朝着京师那边送的礼品里面就有上好的毛毡和皮褥,虽说到了刘福来这个地位不缺,可也算是很厚重的心意。听到李孟问起,刘迁笑着回答说道:
    “老爷地腿脚在年轻时候落下了风寒,有少爷您送去的毛毡和皮褥暖和的很呢!”
    听到这个回答,李孟笑着点点头,端起茶碗喝了一口,客套半天,应该是进入正题了,果然,刘迁先是微微躬身,从怀中掏出一封信笺,递给了李孟,开口说道:
    “这是我家老爷要交给少爷地信笺。”
    信笺?李孟皱眉看了看反问道:
    “老刘,你不知道上面说什么吗?”
    “老爷只说让我把信笺交给少爷,不管少爷如何答复,我知道按照少爷的安排做就是了,老刘也不识字,看不懂的?”
    事情还真是有些玄乎了,李孟有些糊涂的接过信笺,信笺是用火漆封装,看着封口处的火漆,应该没有人碰过,这么郑重其事,却又不说明白。
    撕开信封,抽出信纸,信纸却有两张,李孟展开第一张却是吓了一跳,这张纸根本不是信笺,上面只是在当中写了几行字,上面写着:今欠胶州李孟纹银五万两。这是一张欠条,而且下面还有刘福来的签名,并且加盖了印鉴,这印鉴一般在司礼监正式公文里面使用,证明到底是谁经手的文书,有这个亲笔写就,加盖印鉴的借条在,这借条就算是抵赖也抵赖不了。
    五万两在这个时代当真是一笔巨款,即便是京师高官一年也未必捞取这么多,何况是刘福来这种刚刚上位不到一年的秉笔太监,李孟疑惑着拿起第二张信纸,这就是信笺了,上面除了互相的问候之外,只是说司礼监事务愈发地繁重,让人心力憔悴,客套几句之后,直接说道,他在京师有大事要做,急需这五万两银子。
    不过话语说的也是有很多余地,这事虽大不做亦可,这银两的数目确实是太大,拿得出固然好,拿不出也无所谓。
    李孟看完信之后,脸上没有表情波动,只是笑着说道:
    “老刘你这一路来也辛苦了,先去后院休息,有什么需要尽管和院子里面的人说,信上的事情我要考虑一下。”
    等到刘福来下去,李孟拿着信回到了自己地书房,这是私密空间,布置的比较舒服,也有士兵护卫着,是李孟独处的地方。
    且不说对方要做什么大事,李孟需要判断这五万两银子是否值得花,萍水相逢,仗义出手交结的这名太监,彼此之间照应很多,双方也都是当作亲戚来来往,不过一方是地方的官员,一方是朝廷中枢内地秉笔太监,相处地关系根本不可能会单纯。
    李孟目前所作所为和他将来的打算,都是需要有这么一位上位者给他保驾护航,要不然做事肯定是会遇到很多牵制。比如说是这次地出兵剿匪,虽说罪证确凿,但在程序上会被人抓住的痛脚太多。
    可事情办完,各处全是叫好之声,没有一点的问题,这就是上面有人保驾护航的好处,虽说信上刘福来说的很是豁达,有钱无钱都可以,只是问讯下,不过李孟估计,既然是把管家都派到自己这边来,而且以老太监从前的交游,估计也就是自己这边能提供,或者说是是最有希望借出这笔钱的。
    眼下的扩军练兵方方面面都是需要花钱,真是有些难以取舍……
    晚饭时分,李孟派人把宁乾贵请到自己书房过来,直接开口问道:
    “现在我们手中能动用的现银一共有多少?”
    帐目都是宁师爷经手,每天这数目都是烂熟在心,当即回答说道:
    “扣除年节送礼和下个月要发下去的饷银费用,咱们手中还有五万五千两现银,主要是打彭家和丘家的战利品。”
    李孟微微沉吟了下,沉声的说道:
    “明天你和小海一起,去李家庄园银库提五万两出来,用木箱和皮子蒙好。”
    虽然李孟没有说用途,不过宁师爷惊讶过后,却马上是着急起来,急忙说道:
    “李大人,手中没有现银周转,咱们这边的花销就怕顶不住啊,因为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