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八小说网 > 穿越电子书 > 大明帝国日不落 >

第367章

大明帝国日不落-第367章

小说: 大明帝国日不落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朱慈道:“你们听听,南王是何等实力,本王顺从天意拥戴南王继皇帝位乃是为天下苍生计,再说南王也不算外人,他毕竟还有大明驸马爷的身份。”

    范景文反驳道:“殿下此言差矣,大明江山哪里能够交与外姓,南王原是大明臣子,现在又是大明驸马,殿下可以向南王借兵、借钱粮夺回京师重振江山社稷。”

    真的是站着说话不腰疼,成大事、徐文爵、曹化淳等等都如同瞧傻子般瞧着振振有词的范景文,心道:“这小子是不是读书读傻了吧!”

    连朱慈都觉得这小老头很傻、很天真,知道如果自己靠着这种单纯得近乎幼稚的人来争江山保证会死得很快。

    朱慈决定不和这些清流铮臣磨嘴皮,他道:“诸位无需多言,本王主意已定,劝南王登基称帝利国利民也有利于宗室。”

    范景文、倪元璐等人还想再劝,谁知朱慈根本不愿意跟这些腐儒多说一句,直接拂袖而去。

    后来太子邀请文官武将见面时根本没人通知以倪元璐、范景文为首的反对派,悲催的结果出现了,背判朱明皇室请南王登基的文官武将成为朱慈的座上宾,依旧准备为大明全节尽忠的大臣被边缘化。

    大明太子阐明了立场,亲自出面联络劝进的文官武将,顿时增加了许多支持劝进的文武,反对者越来越少,最后只剩下了十几个食古不化之人。

    黄家湾岛是黄胜经营了二十年的根据地,这里的居民不仅仅文化程度高,而且对黄胜敬若神明,街谈巷议的内容都是大明群臣试图劝南王成为大明皇帝,听到这样的好消息,上到官员下到普通居民都激动万分。

    后来有好事者打探出了有十几位大明大臣坚决反对南王成为大明皇帝,整个黄家湾岛的军民官吏都愤怒了,这是一个法度健全的文明之地,没有人去做违法之事,但是采取冷暴力不可以吗?

    没多久倪元璐、范景文等等大臣的家丁就觉得自家老爷太自不量力,有些人已经在考虑是不是重新作出选择,他们有武艺自认为很能打,“南明”的工作机会太多,哪怕被选拔为乡勇也能够奔个前程。

    为什么这些家丁会生出这些心思?因为被冷暴力伤的不轻。

    整个黄家湾岛的人都不待见他们,看见他们都怒目而视,最后发展到倪元璐、范景文等等大臣的家丁拿银币都买不着东西,饭店干脆不让他们进门。

    他们跟别人讲理还说不过人家,连一个普普通通的卖馄饨的汉子都质问他们为什么反对南王做皇帝,然何就如数家珍般讲南王如何如何好,讲在南王治理下老百姓日子过得如何……

第八百二十九章:人心向背

    大明文武百官汇聚黄家湾岛,超过九成人共议的话题是如何劝南王早日登基。

    他们都在期盼统一的新大明收复京畿,都咬牙切齿发狠要逮住闯贼千刀万剐。

    这些文武对闯贼的仇恨真的发自肺腑,他们中有许多人就是直接受害者,被杀了父母妻儿的不在少数。

    也不是所有的文武都是为了谄媚屁股决定脑袋,许多人是发现“南明”政通人和百姓富裕而心向往之。

    有些文武是因为对大明军队极度失望,才一心一意选择南王,他们都有亲人死于闯贼毒手,胸中埋藏着仇恨的怒火,都知道唯有“战神”子弟兵出手才有机会打垮闯贼为亲人报仇雪恨。

    刘国正和黎喜汉这段时间没露面,他们一直跟崇祯、王承恩同吃同住。

    黄家湾岛是个宜居的自由贸易岛,这里气候宜人干净整洁,南来北往的客商造就了这里的繁华,由于各地富贾都有,因此南北菜系在这里都能够品尝到。

    刘国正有意给崇祯留下难忘的记忆,连伙食这样的细节也考虑得周全,黄家湾岛上知名饭店的厨子带着班底轮流来王府提供服务,果然让以前根本没时间、没心情享受美食的崇祯胃口大开。

    每天习惯了忙忙碌碌的崇祯变成无所事事还真的不适应在黄家湾岛的清闲日子,还好黄胜曾经在这里住过几年,书房里的书籍足够多,根本没有经史子集,大多数是科学类书籍,一部分是兵书战策,这些书很对崇祯胃口。

    住在这里的三个半男人在二十几位侍女的殷勤伺候下,每日的生活很有规律,清晨闻鸡起舞,刘国正、黎喜汉陪着崇祯舞剑跑操,然后洗澡用早膳,接下来四人在书房各自挑选自己爱看的书阅读……

    刘国正没有把皇帝当成笼中鸟看管,他们隔三差五就会化妆去逛大街、下馆子、听听市井之言,瞧瞧芸芸众生。

    崇祯每一次出门都心情大好,他瞧什么都觉得有趣,有时候一个卖糖人的摊子都能够吸引他停下脚步看得津津有味。

    虽然没有了前呼后拥的皇帝排场,但是多了微服出行的自由,深入街市巷弄看到了不加掩饰的市井风光,看到了升斗小民快乐的工作,崇祯觉得无比新鲜,因此乐此不疲。

    他和王承恩最喜欢去黄家湾岛大剧院看戏,也喜欢去望海楼休闲中心享受桑拿,从来没有获得过如此休闲惬意的生活,崇祯不免有些由恐是梦中的茫然。

    崇祯以前约等于是笼中鸟,来到黄家湾岛闲住,最爱的氛围就是没有人认得自己,能够自由自在逛街,可以和普普通通的路人聊天,可以在浴池里跟前来休闲的商贾谈谈生意经。

    来到黄家湾岛没几日,刘国正告诉崇祯一些好消息,英国公保卫太子成功杀出京城,已经安然来到天津卫,皇后和几位皇子已经启程离开“新杭州”返回大明,用不了多久一家人就能够在岛上重聚。

    遭逢如此劫难,一家人居然都平平安安,崇祯不由得暗自祈祷上苍,他心情更加放松了,以前经常失眠的毛病也好了太多。

    失去过才懂得珍惜,经历过风雨才知道人情冷暖,崇祯这一刻觉得没有什么比一家人都活着还重要。

    他不担心南王会对自己如何,因为他经过观察,发现刘国正和黎喜汉不亢不卑对自己没有丝毫恶意,恰恰相反,貌似他们还有一些歉意。

    这不奇怪,刘国正两个自作主张扣下了大明皇帝跟南王布置的任务完成后火速送皇帝见面大大不相符。

    他们从来没有违背过黄胜的意图,扣下了崇祯总觉得心里怪怪的,不用说这位是大明皇帝,单讲讲这位是南王的老丈人,他们也不能亏待了。

    这一天崇祯带着王承恩又要出门去繁华的大街上逛逛后去看戏,因为昨天他们瞧见黄家湾岛大剧院张贴的海报了,知道今天又有一部新戏上演,“平定辽东”的戏名很吸引崇祯。

    刘国正连忙阻止了他们,因为有太多大明文官武将得知南王即将到来,纷纷赶到了黄家湾岛,许多酒楼茶肆都有这些人在大谈劝南王登基之事。

    出门逛逛已经是崇祯最爱,“平定辽东”这部大戏让他心痒难耐,他知道南王已经把建奴灭国,建奴余孽远遁万里之外,现在辽东、高丽都是“南明”地盘。

    很明显这部戏就是讲述如何打败建奴夺回辽东,如何追杀建奴万里之遥,崇祯当然想先睹为快。

    要出门的崇祯忽然被一直陪伴的刘国正阻止有些奇怪,他问道:“刘将军这是为何?黄家湾岛安定富庶民风淳朴朕不需人陪同也不会有事。”

    刘国正解释道:“陛下,不是安全问题,是因为这几天来到岛上等待南王的大明文武逐渐增加,下官担心陛下被认出来引起不必要的麻烦。”

    崇祯已经从刘国正口中得知京师传出的消息,闯贼的伪“大顺”朝已经宣布自己和王承恩吊死煤山,还有自己亲笔书写的遗书为凭。

    刘国正的解释是采用金蝉脱壳之计麻痹闯贼,目的是为了保卫他更加容易脱离险境。

    瞒天过海确实卓有成效,情报表明闯贼对于自己已经自杀殉国深信不疑,从京城传出的消息都是贼兵到处搜捕大明文武勋贵,目的只有一个拷饷,没有人询问皇帝的踪迹。

    有自己的遗书为凭,天下人已知大明皇帝殉国好像顺理成章,崇祯认为没有什么不妥。如果不是“南明”出手,这就是自己的宿命。

    现在老天爷开眼,让他有了重生的机会,崇祯觉得不能浪费这大好光阴,为了避免大明群臣认出成天躲着多没劲。

    崇祯跟刘国正协商道:“刘将军,朕相当好奇大明文武百官知道大明天子殉国后的一言一行,朕想去酒楼茶肆一探究竟,将军有没有什么好主意。”

    王承恩也相当好奇那许多道貌岸然的文官武将在大明面临国破家亡的危急时刻是什么言行,也帮腔道:“刘将军,陛下想从侧面分辨大明文武百官的忠奸,咱家还请您成全。”

    刘国正为难道:“这,下官以为眼不见为净,陛下还是不看不听最好。”

    崇祯笑道:“朕已经历过生死,还有什么看不开?大明文武多半向着南王,朕早就心知肚明,此时恐怕都在争先恐后投奔南王。没关系,朕有心理准备,刘将军无需顾虑,尽管安排。”

    刘国正想了想,让大明皇帝设身处地看看人心向背善莫大焉,可行,但是要约法三章才能陪着崇祯混入大明官僚圈子。

第八百三十章:眼光冰冷

    刘国正表情很严肃,他道:“陛下执意要去瞧一瞧大明文武的议论下官可以安排,但是为了稳妥起见必须遵守下官安排才能成行。”

    见刘国正答应了自己的要求,崇祯喜出望外,赶紧趁热打铁道:“朕保证听从将军安排,将军请讲。”

    “陛下只听不开口辩论能够做到吗?”

    “没问题,朕知道一旦开口恐怕难以瞒住相熟之大臣,将军接着讲。”

    “陛下现在的易容还不够,还要下官麾下高手来为陛下化妆才能瞒住别人。”

    “这更加可行,将军马上可以安排人来。”

    “众说纷纭,那帮文武出言不逊也是正常,言语大逆不道也会有之,陛下要以平常心去看去听,不可以过于敏感,更加不能义愤填膺。”

    崇祯沉默了片刻,道:“意料之中尔,已经从鬼门关走了一遭,太多事情都看开了,处变不惊朕做得到。将军大可放心。”

    刘国正定睛瞧着崇祯脸露笑意调侃道:“未必吧!陛下见到太子殿下也能够做到无动于衷吗?”

    自从救下崇祯后,刘国正给予他起码的尊重,但不是以君臣之礼对待,况且在平时跟南王相处之时,如刘国正这些心腹爱将说话就比较随意,从来就不懂什么叫做唯唯诺诺战战兢兢。

    因此刘国正跟崇祯的相处和交谈一直都是平等的,劫后余生的崇祯也改变了许多,不再以高高在上的口气跟刘国正、黎喜汉、王承恩交流。

    谈到太子,崇祯不由得笑了起来,道:“哈哈,能够再次瞧见儿朕已经心花怒放,暂时不相认也没什么关系。”

    这确实是崇祯的肺腑之言,他最担心的就是太子的安慰,能够亲眼瞧见他好好地活着比什么都强。

    崇祯如此配合,刘国正当然会竭力安排,让大明皇帝设身处地亲眼看看人心向背大有好处,如果大明群臣发现自己的一言一行早就被死里逃生的崇祯瞧得真真切切,恐怕这些大臣反而开弓没有回头箭。

    接下来的日子颇为奇特,崇祯下巴刮得干干净净身穿“南明”从四平武官服饰,带着身穿文士袍下巴粘贴着几缕长须的王承恩混迹于酒楼茶肆。

    他们也经常去望海楼大酒店参加文武聚会,当然刘国正和黎喜汉一直不离左右,周围布置的特种兵也有几十个。

    这段日子,黄家湾岛变成了大明政治中心,街谈巷议都是劝进,也偶然有大臣谈起先帝崇祯,都是摇头叹息一番就作罢。

    没几天,崇祯就在望海楼大酒店宴会厅见到了坐在主位的太子朱慈。

    虽然只不过分别了半个多月,但是崇祯已经有了恍如隔世的感觉,瞧着自己的长子,一时间泪眼模糊……

    刘国正早有心理准备,他和黎喜汉、王承恩假装站起来叙话不露痕迹地用身体遮挡住崇祯。

    他们知道崇祯应该是情不自禁,让他发泄过后就应该能够淡然处之。

    大明文官武将没有注意到崇祯,即便有人注意了也不会认出这位下巴刮得干干净净的年轻人就是已经作古的大明皇帝。

    大明朝根本没有人刮胡子,讲究“身体发肤,受之父母,不敢毁伤,孝之始也。”

    黄胜想不出为什么刮胡子会和孝道扯上关系,不理那些荒谬的言论,该刮胡子照样刮,现在“南明”许多文官武将效仿南王不留胡须,战士们留胡子的很少。

    崇祯这段时间由于生活有规律,精神头不错,这辈子第一次刮干净了胡须照镜子时几乎认不出,感觉镜子里的那个帅小伙不是自己。

    连崇祯自己都认为跟以前判若两人,那些以前只不过远远地瞧见皇帝的大臣当然更加看不出,况且一个低调的“南明”中低级武官不开口哪里会引人注意。

    王承恩确实被许多大明文武熟悉,可是谁会联想到如今长须飘然的一介书生居然是已经死掉的司礼监秉笔太监,王承恩知道自己打死都不能在外人面前开口,否则自己特有的尖嗓子马上会吸引太多人注意。

    在望海楼聚会的原大明文官武将品级不低,他们毫无顾忌谈论大明、“南明”合二为一,都在憧憬这个即将诞生的超级大国。

    旷古绝今的大国、强国当然需要一个强悍的帝王,大家一致认为必须请南王登基才能够治国平天下,大家纷纷表态见到南王后一同跪请他奉天承运,不达目的誓不罢休。

    本来以为崇祯瞧见那些说得天花乱坠的大明文武,听见这些议论会怒不可遏,谁知连生死都看淡了的崇祯以旁观者的心境默默的看着,只不过瞧那些大臣的眼光渐渐的冰冷。

    回到住处,王承恩见陛下已经许久不发一言安慰道:“陛下,人往高处走水往低处流乃是人之常情,那些文武都以为您已经宾天才会为大明选择一位明君,纵观天下谁能够有这个担当唯南王也。”

    王承恩跟皇帝经历过同生共死,两人之间亲密了许多,王承恩说话时也基本上做到直言不讳。

    崇祯听了王承恩这番话也没觉着刺耳,他道:

    “王伴伴,朕不是认为他们选择南王为帝错了,恰恰相反,如果朕来选择,以天下安危百姓生计为己任,南王坐拥天下善莫大焉。只不过朕觉得群臣无情至斯心里凄凉而已。”

    王承恩没想到皇上会这样说,他其实也不知道自己究竟是什么立场,只是想着:陛下落魄如此完全靠南王保护才能够活到今天,能够拿什么去跟如日中天的南王争天下?

    他早就想劝劝固执的崇祯退一步海阔天空,现在从话音里听出貌似皇上并不排斥南王坐拥天下心里反而感到莫名的舒畅。

    他继续宽崇祯心,道:“陛下,这没什么,天下攘攘只为利往,只要他们不选择降贼就够了。”

    崇祯叹气摇头道:“时穷节乃现,可惜朕以前不辨忠奸,想不到诸多大臣居然投降闯贼,可悲可叹!”

第八百三十一章:劫后重逢

    瞧着皇上愤愤不平的样子,王承恩觉得有必要把听来的一些投降闯贼的大明高官的下场回禀,他道:

    “陛下没听他们议论吗?首辅魏大人投降闯贼反而落得个脑浆崩裂而死,襄城伯李国桢带领京营几千人投降被逼得上吊自杀,家里的男子都死于非命,女眷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