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八小说网 > 其他电子书 > 水乡人家 >

第180章

水乡人家-第180章

小说: 水乡人家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很熟悉的曲子,先是《花非花》:花非花,雾非雾……

    这是他自己根据诗词谱的曲。方初听过很多遍。

    一曲毕又奏一曲。乃是《迢迢牵牛星》:金风玉露一相逢,便胜却,人间无数……

    这是郭清哑演绎的曲风,方初同样很熟悉。

    韩希夷吹奏的比任何时候都投入,方初立即被带入,随着他的心境起伏、悲喜;又感怀曾经的过往,亦真亦幻,分不清过去现在。

    一曲毕。二人什么也不说,再次举杯。

    其实。什么都不用说,他们各自知道对方的心思,说什么都是多余的、无用的,不如保留。

    圆儿站在一旁,见他们一杯接一杯地喝,忧心忡忡。

    他不断帮二人搛菜、舀汤,唯恐他们喝伤了胃。

    清园的冬夜,竹林清寒,江水清寒,唯有烟雨阁的书房内气息火热,一对少年用美酒演绎难明的友情,喝得酩酊大醉。

    醉后的两个人终于打破沉默,相对大笑。

    然后互相嘲笑、互相指责。

    再然后相对流泪、相对哭泣。

    圆儿不敢再留下,很知趣地退了出去。

    他二人折腾的累了,就在书房卧榻歪倒,胡乱安歇。

    一夜无话,次日二人睡到午时才起床,圆儿已经往郭家给刘心送药材等物去了,仿佛昨晚的事他一概不知。

    韩希夷洗漱后,方初陪着用了饭,便提出告辞。

    方初没有挽留,送他上船。

    韩希夷上船后,转回头望着岸边的方初,“不管怎样,你都不该如此对她。这一点,我永不会原谅你!”

    方初静静地看着他不语。

    等船慢慢离岸,他才道:“我没做错。不需要人原谅!”

    轻轻的声音,坚如寒冰,一字不落送到韩希夷耳中。

    说完微微一笑,云淡风轻。

    韩希夷能来看他,他很知足了。

    至于认同,那太过强求。

    便是曾经的好朋友,他也不会奢望。

    他只要问心无愧,便能坦然面对一切。

    韩希夷默然,早知这是不能谈论的,果然不错。

    船渐渐行远,两人在对方眼中模糊。

    方初回到作坊,向所有人宣布:年底和大家一起做事,一起过年,一起欢庆,年终月银翻倍……从管事到匠人到家眷都兴奋不已,一扫沉闷的忙碌局面,既振奋又欢实。

    午后,方初站在山上看清园山水,心情格外明朗。

    他将从这里开始,创造另一段人生!

    次日,黑石从城里传来消息:夏流星归途遇袭,翻船,未伤亡。不知何人所为。

    方初看后沉思。

    将所有可能的人都过了一遍,最后脑海里浮现一张面孔。

    他写了几个字,放飞了信鸽。

    夏流星被袭击,夏织造怒火可想而知,然他却没有任何行动。京城传来消息,他被御史和众多官员弹劾,单逼迫郭织女为长子妾一事就遭遇强烈抨击,说他“妄图控制织女,居心叵测”。

    天子震怒,严厉叱责。

    至于鲍长史,被湖州按察使司查出许多不法之事,再也回不来了。这还是他身上牵连太广太深,自有人保他,否则下场不可想象。

    因此,年关前后湖州官场和商场出奇安静。

    当然,私底下暗流汹涌那是不用说的了!

    郭家轰轰烈烈打了夏织造脸面后,并没有遭遇强烈报复,又因为御赐牌坊的缘故。这个年比以往任何一年都要喜庆隆重。

    郭守业向村里宣告:从腊月二十八开始,至正月初三止,郭家请来城里戏班子。还有杂耍的,说书的,来村里演戏说书,任街坊邻居观看。

    消息传出,绿湾村人都乐疯了。

    有些人家更是接了亲戚来看戏。

    此是后话,暂且不提。

    且说圆儿给刘心送东西,终被清哑碰上给认了出来。

    “是你!”她想起卫晗的话。难道是方初让他来的?心中这样想,面色就有些迟疑,“昨天你也来了。怎么改了样子?”

    圆儿回道:“我听见姑娘大喜,就想来瞧个热闹。又怕少爷不让,我就偷偷求了刘大夫带我来。这不怕老爷太太认出来么,就改了样子。幸亏来了。好热闹!我长这么大头一回见钦差大臣呢。还有那牌坊。我往常都没见过。还有,姑娘昨天好风采!”

    他一面说,眼中闪着喜悦的光芒,倒比清哑还荣耀。

    清哑笑了,觉得这理由还算充分,他也真诚。

    圆儿又道:“郭姑娘,我们又在编你第六幅画了。我想前面有的镶了屏风,有的做了壁画。但不知姑娘还想要些什么样的,说给我回去叫他们做去。省得做了姑娘不中意的东西。白费了好画。”

    清哑想了想,道:“你就拿画来,我想什么自己叫人做。”

    圆儿道:“这样也好。”

    清哑见他笑嘻嘻的还望着自己,觉得有必要问候一声他主子伤势,看他怎么说,因此问:“你家少爷还好?”

    圆儿急忙点头道:“好,好的很!手上伤好多了。”

    又主动道:“少爷说他现在不是少爷了。每天忙这忙那,天不亮就起来锻炼身子骨。还练书法,画画,就是不能弹琴了。他厉害的很,管一整个的清园还闲呢,就派了管事出去,往好几个地方去开铺子,样样规划齐整。少爷说他要从头做起,祖宗能创下一份家业,他也能够。他说不管别人说什么,只要做好自己的事就对了。人活着,有些东西一定要坚持……”

    人活着,有些东西一定要坚持!

    清哑有些意外,不知他坚持的是什么。

    她也不好再问,请他进屋去坐。

    圆儿忙道:“不了,我要回去了。我不是真的刘大夫的小徒弟,在这帮不上忙,还碍手碍脚的。再说,就要过年了,家里事情也多。”

    清哑见他很知眼色,且没有提及别话,放下心来。

    她也不挽留,叫细妹装些刚做的点心给他路上吃。

    “是我做给严暮阳吃的。”她道。

    圆儿欢喜地接了,“多谢姑娘!那我走了。”

    遂告辞。

    这点心他一块没吃,全拿给方初了。

    “郭姑娘做的呢,少爷尝尝。”

    放下碟子就走了。

    方初闻见一股奶香,忽然肚子就饿了。

    再说严暮阳,在郭家养伤,郭勤每天都来陪他,巧儿也不像以前那样躲避他,时常来看“暮阳哥哥”,因此十分惬意。

    小孩子们在一起无话不说,严暮阳便发现:巧儿真的很聪明,认得许多字不说,还跟郭姑姑学绘画、织布、针线、厨艺,甚至还跟细腰学武功,都学的像模像样,很令他吃惊。

    照这样下去,严家嫡长孙媳妇她绝对可以胜任。

    他甚至担心:她太过出色了,将来会不会看不上他。

    不行,他得努力了!

    别忙来忙去,到头来却鸡飞蛋打一场空。

    腊月二十九,郭守业、郭大全两口子、郭大贵两口子将城里作坊事务交给仇一监管,回绿湾村过年。

    严纪鹏同行,他是来接孙子的,再给郭家送年礼。

    年礼有南北土物、干鲜果品、山珍海味,以及严家自产的各类织锦绸缎等,足有半船。在绿湾坝卸载换小船,装了七八条小船才完。

    郭守业看得咂舌,道:“严老爷,这回礼我回不起呀!”

    逗得众人哈哈大笑。

    严纪鹏笑道:“不用回。这我送郭姑娘的。”

    他这会儿恨不能和郭家把亲事定下来,只可惜郭家忒不讲究规矩了,孙女把他孙子裤子都扯了,还扛着不定亲。

    郭守业心里也赞成这亲事,不仅因为严暮阳这孩子不错,还为了孙女的名誉——他当然不是不讲究规矩的,不过是没法子罢了。

    因此,到家后,他让郭勤带着巧儿和郭俭出来给严纪鹏见礼。巧儿学了不少礼数的,人前十分乖巧,嘴巴又甜,人又聪明机灵,几句问答下来,把严纪鹏哄得心花怒放。

    又见严暮阳和郭家小兄妹相处十分融洽,更高兴。

    他忍不住不厚道地想:这羊一脚踩得好啊!

    因对郭守业夸道:“郭老哥,你这孙女好,我喜欢!”

    郭守业听了满面荣光,谦虚道:“就是淘气!你别瞧她这会子乖,淘气起来也磨人呢。”他这是他有心素:先给垫个底,回头有什么差错也好圆说;若一味自吹自擂,便容不得一点差错了。

    严纪鹏笑道:“她才多大!再淘也比不过我家未央!”

    严未央听了嗔道:“爹!”

    清哑也笑,这些日子她听严未央说了好些小时候的事。

    说笑一阵,用过饭后严纪鹏带着女儿孙子告了叨扰,回家过年。郭家也给严家准备了许多回礼,虽比不上严家来的,也是一番心意。

    下午,郭家父子叫了清哑算年终账。

    这次郭守业带回来八万现银。

    “各处来的使用费有三万。有些还没开张,要年后才有。这是将近二十家的,有些几百银子,有些几千,合计三万多。”

    郭大全将各项收入一一说给清哑听,一面叫郭勤计算。

    使用费,是指郭家棉布专利使用费。

    因为江明辉一案的影响,这项计划推行缓慢,到九月中才陆续和选定的商家签订合同。但就算这样,年终结算收益也很可观。

    清哑都看过后,点头确认。

    又有宫里和官用的货款十几万,也都核对了。

    她问道:“怎么弄这么多现银回来?”

    郭大全解释道:“咱们现在这一摊子可不小,家里不存现银可不成。说一声用起来,要是拿不出来怎办?银号也不是一定准的,也有脱拉的时候。那些世家谁不是存几十万的银根,防止急用。”

    清哑这才明白。

    那边,郭守业问郭勤:“十一月有多少?”

    郭勤瞄一眼算盘,道:“十二万九千三百五十五两!”

    郭守业点头“嗯”,再道:“把城里和家里分开算一算。”

    郭勤就又忙起来,两眼在账本和算盘间扫来扫去。

    清哑发现,他对数字超常的敏锐,几乎看一眼就记住了;计算也特别快,简单的计算不等手在算盘上拨拉出来,心里已经算出结果。

    她十分怀疑,他是被银子刺激的。

    因为这娃看银子的目光贼亮!

    她不放心,问大哥:“勤儿还小,叫他做这个怕耽误读书。”

    郭大全道:“还小!你没问严姑娘,他们哪不是从小就跟着长辈历练的,不然怎么十几岁就做少东掌管买卖?家里除了你就他认得字多,再不逼他,这账谁算?他也能算过来。瞧,这不算的蛮好!”

    郭守业也道:“该学了。等两年巧儿也要来!”

    难怪爹和大哥特别叫郭勤来帮手。

    清哑没话说了。

    少东是这么培养出来的,她差远了!

    所有账目郭勤都算了一遍,然后银子入库。

    他更来劲了,指挥下人按序摆放,十分有主见。

    ******

    抱歉朋友们,又晚了!要是哪天超过十点更新,大家就别等了,第二天再看。女孩子,别熬夜!(未完待续。。)

第340章 进香(二合一求月票)

    郭大全忙道:“留些放在那屋里。待会要发月钱、过年赏银。要是只进不出,那不发财了呢。哪有那么好的事!”

    郭勤听了忙和管事核对数目安排。

    清哑趁空对爹和大哥道:“爹,这个专利我们要当心。”

    她不知怎么说,因为清楚家里人对挣钱的执着,这个专利使用费看起来收钱容易,怕他们为了银子就忘乎所以了,特别提醒一句。

    郭守业忙道:“爹晓得。”

    郭大全也笑道:“大哥不会钻钱眼的!”

    清哑见二人听进去了,才放心。

    管理还得他们来,她可没本事管。

    当下事了回屋,和沈寒梅二嫂整理年货。

    这一年的热闹自不必说,耳根就没有清静的。

    清哑和家人共度新年,心情很好,像个孩子似的放开了玩。这情形等过了年三十就变了,从初一开始,各路亲友上门拜年不计其数。拜年还在其次,求亲才是主要。长辈们找各种机会见她,想各种说辞要打动她。

    清哑嫌烦,只得再次投入钻研工作,房门也不出。

    吴氏便为她谢绝一切来访,才清静了。

    清哑沉入研究便忘记了身周的一切,结果这个正月她比往年都忙。一直到二月中,她设计完成两幅织锦,集中的热情和灵感才消退。然后她感到一阵疲惫,再也不想摸纸笔了。出门看见柳枝吐露鹅黄嫩芽,田间地头石缝里到处冒头的浅绿小草。心便按捺不住了。

    郭守业和郭大全等人在正月初五就去了城里。

    没让清哑跟去,这是规避夏家的意思。

    因此绿湾村家里就剩吴氏、郭大有两口子和巧儿郭俭。

    清哑便对吴氏说,她想坐船出去逛。

    因郭大有没空。吴氏不放心她独自出去,想了想道:“二月十九有庙会。要不你跟娘去五桥观音庙上香好不好?娘早说要去给你二嫂求个签的,上个香,许个愿,一直没得空。”

    清哑忙抱住她胳膊,用力点头,眼睛笑弯了。

    吴氏便知道她这是喜欢了。想去呢。

    就笑道:“那我们明天去。你也求个签。”

    说完心里升起期盼:这样也好,带闺女去了,顺便向观音菩萨求个好姻缘。闺女这样心善。观音菩萨一定会保佑她嫁得如意郎君。

    清哑点点头,还是看着她。

    吴氏就说这五桥观音庙多灵验,谁家媳妇求了生儿子了,又有谁家老娘生病大夫都看不好。去庙里求了一道符化水喝了就好了。又有谁家求姻缘等等,“一到庙会的时候,人挤不动。那个大树上挂满了红绸子。”

    清哑含笑听着这些民间传闻轶事。

    她之所以一听“五桥观音庙”就动心,不是为了去庙里进香,而是听娘和嫂子们说起过几回观音庙的情况,对那环境感兴趣。

    五桥村在景江上游,离乌油镇还有十几里。原名吴桥,因为村中水网交错。有五座石桥,久而久之。人们便称呼为五桥村了。

    五桥村头有个观音庙,庙前有棵银杏树,几人合抱粗。

    清哑第一次听见这个地方,脑海中就浮现一副图画:

    一棵古老的银杏树,张开庞大的树冠,稠密的枝叶间系满了红绸纸签;一座古老的庙宇,并不轩昂壮观,青石路缝隙和青砖墙面上布满苍苔,斑驳脱落;善男信女从水陆各道赶来,满脸虔诚地或围在树下磕头,或一步三拜地拜向庙里……

    这情景给她一种奇妙的感觉。

    今天吴氏一提,她便答应要去。

    当晚便收拾东西,准备第二天起大早走。

    巧儿也要去,被吴氏哄住了,让她在家陪娘、带弟弟。

    次日凌晨,清哑带着细腰细妹,吴氏带着杨安平家的和两个媳妇,另有阮秀带四个少年护院驾船,一行人往五桥赶去。

    且说五桥村,村尾有个老篾匠赵大爷。

    正月初四那天,赵大爷家来了两个青年汉子,他对邻居说是他远房表侄,因家里没得过才来投奔他。兄弟俩都是一脸络腮胡子,头发蓬乱,一身拖泥带水的衣裳,袖子拖老长,看着有些邋遢,好在一个体格健壮魁伟,一个身材修长挺拔,才没那么显落魄。

    兄弟俩撑一条小船,在水上打鱼讨生活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