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八小说网 > 其他电子书 > 水乡人家 >

第20章

水乡人家-第20章

小说: 水乡人家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唉,为了这篓炭,他可真不容易!

    原来他上次去郭家,见清哑惧冷,就暗自盘算这事。

    住在水乡的人,柴火也不太缺,有棉花秆、稻草、麦秆,甚至竹枝等,凑合着一年到头烧煮也够了。只是冬天取暖就成了问题,烧炭更是奢侈,和住在山里的人没法比。一般人家都是在煮饭后,将灶洞里的热灰弄出来取暖。虽然也能管些用,但很容易就冷了。

    江明辉见清哑常一坐半天不动,就想买炭给她取暖。

    镇上买炭倒容易,可怎么弄去渡口却让他发愁了。

    他不是富贵公子,为了一篓炭特地叫个脚力相送,也不划算,况且雪天也难找到人;再者少年爱俏,又是去见心上人,当然要换一身清爽衣裳,穿得斯斯文文、整整齐齐的出门,若扛上一篓子炭,委实不大雅观,且会弄脏他的衣裳。

    可这炭虽然黑不溜秋的,却是他对清哑的一番情义。

    所以,他断不能嫌弃而不抗!

    想来想去也没想到一个妥善的法子,只能咬咬牙,找了件旧衣裳搭在肩背上,把包袱斜背着,再将竹篓扛上肩,就往渡口来了,对路人眼光一概视而不见。

    如今炭上船了,他心定了,才有闲心听人说话。

    绿湾村也不是家家都有船的,有船的人家非必要也不愿摇船出来,尤其是这样大雪天,花一文钱搭顺风船来往还便宜呢。因此,一会工夫,王老爹船上已经挤了十几个人,连带货物,舱内满满当当。

    见王老爹还不肯开船,有人喊道:“老爹,走了!人家江掌柜的特地早关了铺子来这,就是想早些到郭家,还能赶上让郭婶子杀鸡。你老捱着不走,回头到家都吃晚饭了,杀鸡也来不及了,那不是害他么!”

    人们哄一声笑了起来,都嚷嚷叫快走,别耽误杀鸡。

    又有人问江明辉,他到郭家,郭家会不会杀鸡。

    江明辉脱口道:“每回都杀。”

    说完自己也觉得不好意思——

    这都去了十来回了,郭家多少鸡为他超生了?

    众人既惊叹又羡慕,都说郭家日子富裕。

    说话间,王老爹和儿子果然撑开船,离开渡口。

    门帘一放,船舱内温暖又嘈杂,说话嗡嗡的。

    大家还不肯放过江明辉,依然追着他问这问那。

    说笑间不免提到郭家和张家过去的亲事,总算庄稼人厚道,且顾忌后果,没说格外难听的。然虽未贬一方抬一方,言词却感叹不已,觉得世事无常。

    江明辉尴尬,再不肯搭腔。

    船上还有个人也不好受,便是张福田。

    他来的早,坐在最里边,又戴着帽子,低着头,所以人不留心。江明辉来后,他更不愿出声了。他私心觉得江明辉定是在街上看见了他,所以才特地买了炭赶来,要在人前使他难堪。因此,他从帽檐下斜瞅他,心中怨愤不已。

    江明辉却只知张福田其人,并不认得他。

    因不想跟人说话,又等得心急,且船舱内气味难闻,他便使劲往门口靠,一面将那垂帘掀开一丝缝隙对外看。

    谁知这一会工夫,外面又下起雪来。

    王老爹父子披蓑戴笠站在船头,一摇一荡,船儿在雪中穿行,如同穿行在天河,四周是无边无际的青冥。

    江明辉看得恍惚,不禁想起清哑。

    他便望眼欲穿,期盼快些到郭家,那下雪也好,下雨也好,都成为一道风景,为他和清哑说话做事平添乐趣和兴致,甚至激发灵感。

    这么看着、想着,他渐忘记身处的环境。

    直到一阵嘈杂的招呼,伴随着搬货下船的剧烈摇晃,以及人走空后舱内蓦然寒冷的感觉传来,他才发现,不知什么时候已经到绿湾坝渡口了。

    他忙朝外喊道:“老爹,我带了炭,不好拿……”

    王老爹不等他说完就笑道:“晓得,晓得。我送你到郭家。”

    江明辉这才放心,再次称谢。

    待到郭家门前,他迫不及待地望向坡上。

    只见一大二小三个身影蹲在菜园里摘菜。

    他一眼认出,那个大的正是清哑。

    她穿着红衣,带着他送的竹斗笠,在雪中十分显眼。

    两个小的应该是郭巧和郭俭。

    忽然他笑出声来。

    因为两小也带着竹斗笠,也是他送的。他因为送清哑斗笠,不好漏了晚辈,便特地选了三顶小的,十分精致玲珑,送给郭勤三兄妹。眼前这光景,两小不像出来摘菜的,倒像在雪中显摆新得的斗笠来了。

    不然,他们丁点大,能摘什么菜?

    “小妹!”

    他再忍不住,扬声喊。

    清哑直起腰,看向水中。

    一艘乌篷船正行来,船头站着系深青斗篷的少年,正对她灿笑。笑容如清风朗月,眼中流淌着思恋和爱意,纯洁、澄净。绵绵密密的雪花在他身周飞舞斜织,衬得他身形有些单薄,十分“冻人”。

    她也笑了,心中忽有些欢喜和雀跃。

    “明辉叔叔!”

    郭巧努力后仰小脑袋,一手扶着斗笠,大声喊。

    跟着郭俭也大喊。

    两娃儿欢喜地奔向水边,要看他带了什么好东西来。

    这是习惯,谁让江明辉每次来都不空手呢。

第30章 女婿

    郭家人听见声音,都出门来看。

    江明辉忙喊道:“大贵,快来帮忙!”

    郭大贵便光着头跑下来,笑问:“什么好东西?”

    王老爹笑道:“怎么不是好东西,一篓子炭呢!”

    声音满满都是羡慕。

    说话间,已经和江明辉搭手将竹篓搬上岸。

    清哑已经下坡来了,蹲在跳板上洗菠菜。

    江明辉便迫不及待地和他说话。

    这时,郭大全也来了,十分感谢王老爹将妹婿送到门口。

    王老爹忙说应该的,寒暄两句才摇着船走了。

    郭家兄弟便抬起那篓炭上坡往家去。

    江明辉等清哑洗好了菜,才和她一手一个,牵着郭俭和郭巧回去。

    因见清哑看他,他度其心意,应该是疑惑他怎来得这样早,便解释道:“我买了炭,走晚了怕搭不上船,我才早早关了门来了。”说着又拍了拍斜背的包袱,小声道:“我还给你买了好东西呢。”

    却不说是什么东西。

    清哑目光在他脸上一溜。

    他就笑道:“等进去拿给你瞧。”

    说完又问她:“你挑菠菜,怎么你今天做饭?”

    清哑点点头。

    郭大全兄弟已经到了廊下,放下竹篓,其他人都围过来看,只不见阮氏和郭勤。

    见江明辉和清哑走来,吴氏又笑又埋怨道:“这炭好贵吧?乱花银子!你开铺子一天还赚不了这么多钱呢,倒买这个。回头一个月算账,没的钱赚,看你怎么跟家里说!”

    郭守业则问:“怎么来这么早?”

    江明辉道:“今天晌午就关门了。”

    郭守业训道:“这不是胡闹吗!做生意,怎么能随便关门呢?你来这不要紧,总要等晚些时候,街上人少了再关铺子。又不是没船回来,一天好几趟船呢。你急什么?”

    江明辉尴尬道:“今儿有炭。往常我都是坐最后一趟船的。”

    吴氏忙劝道:“来都来了,还说那些干什么。”

    因回头对郭大全吩咐道:“大全,去逮只鸡杀了。”

    江明辉急忙阻止道:“别逮鸡!我买了肉的。”

    一面说,一面随大家进了屋,解下包袱放在桌子上。

    打开包袱,他先拿出一个比盘子只大一圈的单手柄平底铁锅递给清哑,“这是你要的锅。做的好不好?”

    清哑接过去一看,正是她要的式样,遂点点头。

    江明辉一笑,又掏出一个粗瓷手炉来,柔声对她道:“这个是我买给你捂手的。瞧,这有个盖子,热炭放在里面,能管好长时候不得冷,炭灰也不得洒出来。我本来想编一个篾的套子在外面,又怕编好了套不上。我想还不如你做一个布套子,套在上面又好看,拿着又不烫手,又干净,还能拆下来洗,我就没做了。”

    清哑放下锅,又接过那带盖的小手炉观看。

    江明辉见她眼睛亮了几分,便知她喜欢,自己也就喜欢了。跟着又拿了一小包麻糖出来,递给郭巧,“和弟弟分去。”

    郭巧欢喜道:“嗳!明辉叔叔。”

    最后,江明辉拿出一块废纸包的猪肉来。

    吴氏一直在旁看着,满眼喜悦,嘴里却不住埋怨。

    她怕女婿花太多钱,无法向家里交代。

    郭大贵笑道:“哎呀娘,你别说了。这也是明辉一番心意。往常他来了咱们不也杀鸡的。他买一回肉给咱们吃,也是应该的。”又转向蔡氏,“大嫂,晚上用肉烧干笋子。”

    江明辉忙道:“就是。我都不敢来了,鸡它们看见我就跑。”

    众人轰然大笑,连郭守业也绷不住笑了。

    清哑见蔡氏拿了肉往外走,忙上前拦住。

    她前两天让郭大有帮忙做了个木锤子,这时拿了出来,又将肉洗净擦干水,将肥肉切下来,单留瘦肉,切成几条,放在一块石板上,让三哥郭大贵用力捶砸,直到砸烂为止。

    众人都奇怪,问干嘛这样费事。

    唯有蔡氏想,清哑肯定是要做什么新鲜吃食,且让她做去,自己正好乐得不用煮饭,还能吃到好的。想罢对郭大贵道:“小妹叫砸,三叔你就砸吧。小妹肯定要做好吃的,不然大冷天的能叫三叔砸肉玩?”

    众人一想可不是,清哑每回做的新花样都很好吃。

    吴氏忙一叠声叫小儿子“大贵你就听妹妹的,快砸去。”

    蔡氏又殷切对清哑道:“小妹,嫂子帮你打下手。你要嫂子干什么只管说。”

    清哑道:“挖芹菜。”

    蔡氏顿时笑容一僵。

    原来,这芹菜可不是普通芹菜,乃是秋天种下的,入冬以后,再用土将其完全掩埋起来,连芹菜顶端也护住。芹菜有泥土保护,就冻不死,在土中慢慢褪去青色,变得又白又嫩。等寒冬腊月里挖出来,炒了吃又脆又甜。

    菜是好吃,就是难得弄。

    挖出来的芹菜带有许多泥,需用水仔细洗干净。

    冬天水冰冷刺骨,这活计可想而知有多痛苦。

    蔡氏放出话来了,无法再推脱躲懒。

    再说,婆婆在跟前,她也不敢。

    若不去,难道指使小姑自己去弄?

    那婆婆非骂死她不可!

    想推到阮氏身上,阮氏一直在屋里织布,根本就没出来凑热闹。不像她,听见声音就迫不及待地跑出来了。她最是坐不住的,宁愿煮饭,也不愿坐在织机前几个时辰做同一件事;煮饭能跑来跑去,要松泛许多。

    没法子,她只得找了篮子和锄头去了菜园子里。

    这里,清哑也没闲着,动手将肥肉切了,下锅炼油。

    一面又请吴氏烧了个柴炉子,摆在厨房门口;她将面粉和鸡蛋搅和了,撒上些细葱,搬了个小板凳坐在炉子跟前,用刚买的平底锅摊薄饼。

    这也是个细致的活计,要不紧不慢地操作。

    圆圆的饼,每一张只有茶杯口那么大。

    清哑摊了一张又一张,全摞在竹碟子里。

    郭巧和郭俭蹲在小姑身边,眼不眨地盯着看。

    “小姑,我想吃一块。”

    郭俭见清哑没像以前一样叫他们尝,忍不住小声恳求,神情可怜兮兮的,还咽了一口口水。

    “还没好。”清哑道。

    郭俭纳闷,明明已经摊好了,怎么说没好?

    “要包菜吃。”清哑又道。

    “我晓得了。”郭巧恍然道,“菜还没炒。”

    清哑看了她一眼,点点头。

    郭巧就很得意,就按自己理解的告诉郭俭:等炒了菜,像包饺子一样包在这摊好的饼里,在锅里煮了吃。

    “噢,吃饺子!”郭俭也懂了。

    清哑被误解,也不解释,反正等吃的时候就知道了。

    外面,郭大贵挥动锤子锤肉,郭家兄弟围在旁看稀奇。

    江明辉看了一会觉得无味,跑到清哑身边。

    “小妹。”他甜蜜地叫。

    清哑看了他一眼,继续摊饼。

    江明辉含笑在她身边蹲下来。

    看着她做任何事,他都觉得有滋味。

    她不说话,他也不觉得烦闷。

    “煎饼吃?”他看着那一摞薄饼问。

    “还要包馅儿,跟饺子一样煮。”郭巧替小姑回答,一面蹬蹬跑开,一会端了个小凳子来,放在江明辉屁股后头,“明辉叔叔坐。”

    江明辉忙往后退一步,坐了,夸道:“巧儿真懂事。”

    郭巧抿嘴笑了,蹲下来继续盯着小姑摊饼。

    江明辉四下看了看,忽然问:“勤娃子呢?”

    大伙儿忙得热火朝天弄吃的,独不见郭勤,这太奇怪了。要是以往,他准上窜下跳,比任何人都活跃。

    清哑没吭声,反正她不说也有人答。

    然郭巧偷偷看了她一眼,也装没听见,一副鬼精的小模样。

    江明辉未察觉,又问郭俭:“你哥哥呢?”

    郭俭老实地回道:“跪着。”

    江明辉疑惑道:“跪着?”

    郭俭道:“嗯,跪搓衣板。”

    江明辉失笑道:“这皮猴子,干了什么好事?”

    清哑依然没有说话,一心摊饼。

    郭巧实在憋不住了,她想反正弟弟已经说了,不是她先说的,因此脆声揭发道:“他骂小姑!爷爷奶奶生气了,大伯罚他跪,晌午没给饭吃。”

    江明辉惊愕地问:“他骂……你?”

    最后一个字看着清哑问的。

    郭俭接道:“哥哥骂小姑‘哑巴子’。”

    这下江明辉不止惊愕,还生气了,问“他做什么骂小姑?”

    “他作死!这些日子没收拾他皮痒了!”

    吴氏走过来,沉着脸恨恨道。

    这事要从清哑教侄儿侄女识字说起。

    清哑不会教学生,不是个好老师。

    前世,她因为天生哑巴,爸妈对她的教育可谓费尽心机,根本不可能按学校的系统教程来进行,只能从身边环境着手,引导她直观地认识人事。

    因此,清哑对郭勤等人教育也是这样开始的。

    先教他们认自己的名字,然后是家人的名字;然后是所处村庄、集镇、县、府、州的名字;再然后是身边的一切物事:鸡、鸭、鹅、牛、各种菜、各种庄稼,用的碗筷、穿的衣裳、坐的桌椅、睡的床、划的船等等,这么逐渐扩大范围,再辅以简单的诗词背诵。

    先教他们念,再教他们写。

    以她不善言辞的性子,不可能反复详尽地教导和解说,通常都是念一遍,再写给他们看,然后让他们学着抄写,她自去忙自己的事。等有空了,再回来考问他们之前所学的。

    我是不是很勤快?求推荐收藏!(*^__^*)嘻嘻……

第31章 惩罚

    今天又有加更呢,朋友们请收藏推荐支持原野。

    郭巧和郭俭年纪小,又爱新鲜,学得很认真。

    所谓适者生存,生物都能为了适应大自然而生成一些习性,更何况人了。他们先也有依赖,忘了就去问清哑。可清哑寡言,每问她时,不是忙得没空,就是一心沉入设计,回答简短。几次下来,两小也不指望她了,也不耐烦老是去问,因此每学一个字,都用心记诵,唯恐忘了。

    那郭勤已经七岁了,正是人嫌狗厌的淘气年纪。开始学还能用心,时间一长便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