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八小说网 > 其他电子书 > 水乡人家 >

第450章

水乡人家-第450章

小说: 水乡人家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严暮阳笑道:“是巧儿妹妹给我的灵感。”

    巧儿懒得和他计较了,反正他今儿就不停夸她。

    随后,巧儿穿了各式各样的衣服,让严暮阳点评。

    严暮阳十分尽职尽责,仔细“观赏”,用心提议,亲自帮巧儿选首饰、腰带、鞋子和衣服配色,最后还帮巧儿描了眉。

    巧儿被他弄得脸红艳艳的,心如擂鼓。

    她强烈怀疑这人以公谋私,可是看他专注用心、又写又画,改了一张又一张图,又不好说出来,怕人家以为自己多心。

    半天过去,桌上积累了厚厚一摞图纸。

    巧儿翻看了看,终于欣喜地笑了,“多谢暮阳哥哥。”

    就在这时候,方初和清哑回来了。

    方初一回来,就召集众兄弟在外书房商议大事。

    他坐在书案后,清哑坐在他旁边,将适哥儿揽在怀里;众兄弟都坐在下首,溜溜排了两行;巧儿和严暮阳也来了,坐在最下方。

    方初肃然端坐,正容安排:接下来全力准备服装展和画展,以及奉州赈灾事项,这两件事是关联的,其实只是一件事。

    这件事对方家至关重要。

    首先,服装展和画展是清哑最先提出来的,不仅要展现从古至今丝织业和棉纺织的发展演变过程、历朝历代服饰变化轨迹,更要通过这次展示,将这些文献资料传承下去,供后人研习。

    此事办成,有助于提高郭织女的声望!

    众兄弟纷纷附和,都表示要全力以赴。

    方刚郑重道:“三哥放心,三嫂如今是方氏媳妇,是方家的织女,三嫂的名望就是方家的名望,弟弟们绝不敢懈怠。”

    方制道:“弟弟都画了好些图了。”

    方初点头,继续安排下一步行动。

    其次,他要通过这次展示带动和完成奉州赈灾。

    他冷笑道:“我要让冯尚书仔细瞧瞧:何为奸商!”

    一面将他和冯尚书打赌的事简要说了一遍。

    众兄弟都生气,方刚怒道:“他居然骂方家是奸商?哼,就凭我方氏的实力,拼着不赚钱,也要把奉州赈灾这事办成。看是他这个当朝尚书厉害,还是三哥这个布衣尚书厉害!”

    方初严正道:“你错了!”

    方刚一怔,忙问:“怎么错了?”

    众兄弟也都跟他一个心思,也都要不惜一切代价将赈灾做好,让冯尚书狠狠丢脸,因此都不解方初话意。

    方初锐利地盯着他们,道:“咱们是商人,经商为的是赚钱;不赚钱,就要被人说邀名。这正应了冯尚书的话,别有所图。”

    方刚有些迟疑:“赈灾还赚钱?”

    这会不会被人骂黑心?

    方初傲然道:“你们记住:真正有能力的商人,是自己赚钱,同时让对方也赚钱,还能让那一方的百姓也得利,如此才算圆满。”

    方刚忙问:“是。可是奉州情形特殊,要如何做?”

    方初道:“这一次,咱们方家不能独立行事,有钱也不能随便乱施舍,以免被人说‘沽名钓誉’。一方面要请太皇太后出面,以皇家的名义行事;另一方面咱们要联合韩家、严家、沈家等锦商,动用一切实力,运用商业手段召集各行各业的商家,不仅要解决奉州今年的赈灾银两和米粮物资,还要带动奉州未来经济。

    “这,才是我真正的目的!

    “我要将奉州变得和湖州一样繁荣昌盛!

    “我要将奉州变成京城附近首屈一指的大州!

    “我还要让朝中那些大臣看到商品物流对一地经济的巨大影响,让革新派意识到自己的鼠目寸光,永远不敢再提革新!”

    方刚等人这才明白,且激动不已——

    操纵影响一地经济,方家有这样的实力!

    他们的三哥,方初有这个能力!

    ********

    晚上加更,票票鼓励吧(*^__^*)(未完待续。)

第958章 先下手为强(月票400+)

    清哑心中也激情澎拜。

    她比方刚等人更能理解方初所说的话,因为在她前世那个世界,整天喊招商引资。一个贫穷落后的省份,若能吸引投资方落户,发展当地的特色经济,会获得共赢的局面。

    方初,正在做这样的事!

    方刚道:“三哥,弟弟明白了。但详细计划……”

    他有些惭愧,还不知要如何做。

    方初道:“我在赈灾计划里有一条:要让奉州百姓学织混纺布,然后卖给我们,工钱就用米粮来支付;西北军工织造局也要建在那里。

    “你们三嫂还没将混纺布公开,接下来就要在奉州率先公开,你三嫂要亲自过去教授百姓织布,还要展示混纺布设计的衣裳。你们想,这样情况下,我们收的混纺布还愁卖不出去吗?

    “既然不愁卖,咱们还怕赚不到银子?

    “既然不愁卖,还怕不能带动奉州经济?

    “奉州百姓还怕没有出头日子?

    “奉州一旦成为棉纺织中心,还怕别的商家不去?

    “等各地商家云集奉州,还怕奉州经济不繁荣起来?”

    众人怔怔听完,后来一齐大笑鼓掌。

    方刚道:“善哉!奉州前景可期!”

    方初道:“正是。奉州前景可期,咱们要先下手为强,先一步将方家的铺子和作坊开过去。现在去,地价低,房价低,制作织机的木材成本低,培养织工的成本低……”

    众人不等他数完,一齐疯嚷“开过去!开过去!”

    方刚怪叫“弟弟看见白花花的银子对我招手!”

    清哑和方初对视一眼,忍不住都笑了。

    方家在奉州城也有铺子,也只是有铺子而已,眼下却要在那边投入些本钱,建立完善的混纺布基地,扎根经营。

    巧儿也兴奋极了,眼前白花花、黄灿灿的金银乱飞。

    严暮阳一见她神情,不用问也知道她想什么,因咳嗽一声,心想“妹妹你就要嫁人了,将来跟着我走,不能和他们比。”

    说笑一阵,方刚盯上了清哑,故意请问:“三嫂可有什么示下?”

    方创忙道:“对,对。老太太可是遗命三嫂有权管咱们。”

    众兄弟便都笑嘻嘻地看着清哑,看她怎么说。

    方初见他们一幅等着看好戏的样子,虽然知道他们并非嘲笑清哑,而是觉得清哑秉性安静,素来以研究纺织为要,不大管理人事,心中也很不爽快,觉得他们把清哑看扁了。

    他瞅了他们一眼,道:“当然有示下。”

    又朝清哑道:“你就给他们说说吧。”

    那神情,仿佛事先和清哑商量好的一样。

    众兄弟一见,更加期待了——

    郭织女发号施令的模样,他们还没见过呢。

    他们除了在方初清哑成亲,还有老太太寿辰时见过清哑,只觉她特别安静,少有威仪;只有方制领教过清哑的厉害,因此很规矩地等着清哑,觉得清哑肯定能说出一番道理。

    清哑没有忸怩,觉得身为方家织女,是该说点什么。

    她放开适哥儿,黑眸似琉璃,安静的目光从众人脸上滑过。

    不由自主的,大家都挺了挺胸膛,屏息凝神。

    适哥儿也收起嬉笑的神色,严肃地站在清哑身边。

    就听清哑道:“你们知道人家为什么看不起商人吗?因为他们觉得商人不劳而获,就知道赚钱,骗人骗钱。

    “‘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济天下’。

    “富到一定程度,财富就成了数字。

    “你不能一天吃六顿饭,也不会睡两张床。吃多了会生病,半夜挪地方也睡不好。银子多了根本没用,还有小偷惦记。

    “我们要有理想、有追求,要做一番事业。

    “就像方初说的那样,用我们的能力带动奉州经济发展,让奉州的百姓富起来,向皇上和大臣们证明我们的能力。

    “这次是奉州,下次是别的州。

    “我们要向天下人证明:商人不但自己赚钱,还能带动那一地的经济,为国家做出巨大贡献。像冯尚书那样的观念,太小家子气,大靖真要那样改革,百姓只会越过越穷。”

    众人全都怔住,都呆呆地看着清哑。

    半响,方刚才赞道:“没想到三嫂竟有这样大襟怀和远见!”

    方初挑眉,反问:“不然你以为呢?”

    方刚讪讪道:“我以为……”

    方初打断他,道:“你以为什么?你又没见过你三嫂在锦绣堂的样子。哼,你三嫂在锦绣堂的风采,你们是没见识过。你们当她只会织布?必定女子有魄力,一定要像严表妹那样声色俱厉,或者像谢吟月那样有心机和谋略?哼,你三嫂是真人不露相!”

    方刚赔笑道:“是,是。弟弟浅薄无知,小瞧了三嫂。”

    众人哄笑,看向清哑的目光满是崇敬和佩服。

    清哑倒不好意思了,对方初道:“别自卖自夸。”

    方初道:“我没有自卖自夸。”

    方制忙道:“大哥没有自夸,大嫂最厉害。”

    清哑也没太矫情,又对众人道:“冯尚书那些人瞧不起商人,我们越要做出成绩。要让他们看清楚:他们做不到的事,我们做到了。总之我们要加油!气死冯尚书。”

    方刚忙问:“气死冯尚书当然要。加油是什么?”

    清哑醒悟,这里好像没有加油的说法。

    她目光一扫,看见书桌上精美的玻璃荷花灯,急中生智,忙指着那灯道:“这灯要是没油了,就会熄,加了油才能继续发光。加油,是鼓励你们,要不断提高自己、充实自己。”

    众人恍然大悟,立即接受这一说法,轰然叫道“加油!”

    方初却知道,这是清哑前世的说法。

    他也不多嘴,待大家安静下来,又道:“你们要全力以赴应付这次赈灾。我会给父亲和二弟传信,等事情结束,就从你们中间选定一人留在奉州主持方家买卖。”

    方刚道:“那肯定是弟弟留下。”

    他想奉州挨着京城,这可是个好地方,比起北方西边好多了。

    其他兄弟都道:“你当我们是死人吗?”

    他们也想留下。

    方初示意他们别争,道:“这个要看湖州那边安排。先努力吧。”

    又将他们分派一番,各自都领了一项任务。

    严暮阳趁机将之前和巧儿商议的办法说了。

    ********

    三更送上,看完洗白白睡去吧!我还要接着码字呢,这不是主要的,最主要的是俺今天有点卡文呐,使劲揪头发!(未完待续。)

第959章 捞过界了!

    原来他出主意,让京城的贵女们主动来给幽篁馆做“模特”,这样面对气质不同的真人,容易激发灵感,设计出更多的服饰。

    方初沉喝道:“好!正要拉多些人进来,免得咱们做出成绩来招人嫉妒。人多了,到时候革新派想找茬,这些人就不饶他。”

    严暮阳笑道:“免费为她们设计新衣服,她们准愿意来;再者,这可是为赈灾出力的,说出去她们也能向宫中卖好。”

    清哑道:“她们是大户人家女儿,不在乎钱,只在乎名声,恐怕不愿意来。我们要开一些优惠条件,吸引她们来。”

    巧儿快嘴道:“这个我想好了:按谁的身材设计出来的衣服,就承诺让她先穿一季。等几个月后,再推广公开。”

    她是女孩子,深知女孩子的心理:最希望自己的衣服独一无二。

    众人听了都说这个妙。

    商议定,方制忽然问:“这岂不是说,过年不回去了?”

    方初沉声道:“不回去。赈灾一事非同小可,江南有二弟和爹主持,京城这边也需要有人接应。所以,我们今年在京城过年。”

    适哥儿大叫道:“妹妹怎么办?嗓子要哭哑了。”

    他第一反应,脑海里出现方无悔嚎天嚎地的哭。

    方初显然也料到这点,紧抿着嘴,心情很纠结。

    清哑也担心,问他道:“等回家,无莫和无悔会不会不理咱们了?”

    这是很有可能的,方初更加纠结了。

    刚叫大家散去,就有人来回:湖州那边送货来了。

    方初命他请赵总管去,按清单接收,那人答应去了。

    清哑问:“什么货?锦还是竹丝画?”

    方初道:“都不是。”

    一面收拾了桌面,对她道:“去瞧瞧。”

    两人便带着适哥儿到院子里瞧,清哑看见四五辆一丈长、半丈宽高的装运活鱼的大水车,才知道送的是土产。

    除了鲜鱼,还有大虾、泥鳅黄鳝等江南水产,各种干鲜果品、干菜、菱藕、精致稻米,还有清园养的鸡鸭、鸽子等活禽和腊味,野味反而没有,因为京城地处西北,多山,野味只会比江南更好。

    总共有几十车货物。

    赵管事吩咐有些收进库房,活物除了鱼,都原车送去城外庄子养着,每天同送菜的车一道按量送来幽篁馆。

    清哑轻声对方初道:“这也太耗费了。”

    方初解释道:“并不多花费。就说这活鱼,从市面上买的也大多是从江南运过来的。咱家既有,我们又在这过年,何不直接送来呢。不然他们还要费心变卖处置,这里咱们还要另花银子买。”

    小方氏江南好几处庄子,年底都要清缴年物和银钱。

    他一说,清哑便明白了,问:“可是这也太多了?”

    方初轻声道:“我特叫他们多运些,可以送人情。”

    说罢吩咐赵管事:“这鱼送一车去玄武王府。”想了想,又道:“再送一车去崔府,半车送给林二表妹那边。其他的东西你看着添补。”

    赵管事忙答应了,遂去理单子。

    适哥儿对清哑道:“母亲,咱们晚上吃鱼头豆腐汤。”

    清哑微笑道:“好。”

    她也忍不住口齿生津,想那鱼头汤的味道了。

    晚饭的时候,桌上不但有鱼头汤,还有道清炒黄瓜花。

    这可不是一般的蔬菜,是顶端带黄花的小黄瓜,小黄瓜才两寸长,花儿也鲜艳,青色小瓜和黄花相映成趣,看着就喜人。

    因为太鲜嫩了,不适合精烹,只需焯水后淋上调料,或者将葱姜爆香后,下锅滚一遍即可,这才不失鲜嫩和爽口。

    这是在清园时,黄瓜开花时节,清哑去菜园见了,想起前世吃的一道菜,便说小黄瓜结得太密了,叫人摘些下来,以便剩下的能充分生长。摘下来的黄瓜花,她清炒或者做上汤黄瓜花。

    那时,适哥儿才两岁多,特别喜欢吃。

    后来,莫哥儿和无悔也一样喜欢。

    这道菜便和藕带、莼菜一起,成为家里受欢迎的时令菜。

    此后每年方初都叫多种黄瓜,冬天暖房里也种。每到开花时候,专门摘这个花吃。可是眼下他们在京城,又没有暖房,这哪来的?

    方初见清哑惊喜,适哥儿兴奋,微笑道:“庄子上送来的。我让他们搭了玻璃暖房。也没多少日子,这黄瓜花就能吃了。”

    早年他便命赵管事在京城附近置办了个小庄子,也不为别的,只为了主子们偶然来京城,有新鲜的菜蔬可以吃。这次进京前,他就命赵管事在庄子里建暖房、种蔬菜,就怕妻儿来京城不适应。

    他对清哑柔声道:“多吃些。你都瘦了。”

    适哥儿已经吃上了,连声夸好鲜嫩。

    清哑吃到久违的味道,也十分高兴。

    因问一旁的紫竹:“这个还有吗?”

    紫竹笑嘻嘻回道:“听送来的人说,总共才摘了半斤多,炒了一碗,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