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八小说网 > 其他电子书 > 武家萝莉好种田 >

第54章

武家萝莉好种田-第54章

小说: 武家萝莉好种田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度)求取了利用火的热能作为蒸发方式来进行生产的熬糖法,从而加快的制糖的生产周期。

    沙糖由于其色泽为白色霜状物,又称为‘霜糖’。现代砂糖有白砂糖与赤砂糖之分,从制作工艺上来说,白砂糖远比赤砂糖复杂,然而唐代的蔗糖已被冠以‘霜’名,色泽多为白色或接近白色,便知此时的制糖工匠已经掌握了一整套的蔗糖提纯及脱色工艺。

    武暖冬对比了下,唐代与现代的生产流程竟是相去不远。‘霜糖’的生产关键是脱色,据《新唐书》载,唐高宗李治时期,制糖工匠发明了‘滴漏法’为蔗糖脱色,其法是将蔗汁熬至相当浓度后倒入一个叫‘瓦溜’的漏斗形陶器之中,从上淋入黄泥浆,以现代技术观点而言是把黄泥浆作为吸附式脱色剂来制取白糖。

    如今的制糖法收藏在少数商家之手,比如皇商梁家、大商徐家等寥寥几户。

    而且此时的沙糖并不等同于现代的细砂糖,它们颗粒较粗大,不好融化,像是凉拌菜、糕点等一些食材中并不适用,也导致很多美味因这些限制不能制作出来。

    武暖冬要做的就是细砂糖和绵白糖,同时也等于开辟了很多新品种美食的出路,让盛唐的饮食更近现代一步。一想到很多久违的美味,武暖冬干劲更是十足了。

    甘蔗已经成熟了,制糖工具便不能忽视的提上日程。

    现阶段制糖还是需要保密,她一家获得制糖新法对于市场冲击不大,若是太多人熟知,大批新糖入市,不但对武家有损,那几户大商之家也不干哪!

    到时倒霉的无疑会是他们武家。

    所以武暖冬在打造制糖工具时,很是谨慎,也多了几分麻烦。

    大件,如铁桶一类的,在钦州城附近的小镇打造,而复杂零碎的关键零件则由钦州城的打铁大师来锻造。

    之后到别的镇子交叉着拼装,装好了,其他铁匠也猜不出是做什么的,即便猜出用途,某些精细零件也是他们打造不出来的。

    就这样反复折腾,不合格的重新打回修改,等到全部到位又过了半个月,那百亩甘蔗又熟了一茬,下人们几乎快忙不过来了,田地收成太好,不光是甘蔗还有草药和粮食,****夜夜,终于在十天后都收入大库房和空余的下人房里。

    药材炮制由药农一家负责,药农东老带了几个下人小娃为徒,用的是井水和武家‘炼药秘方’,罗掌柜收了两回,次次满意而归。

    药材和果蔬在村里的轰动不算大,毕竟他们不懂种植也就不觉得有甚稀奇,倒是水稻的种植方法引起村里人的注目。

    这鸭、鹅往洼地里赶也就算了,它们粪便能肥田,怎得连些鱼蟹也住进了田间里。(未完待续。)

第一百二十三章、上门

    程子境归家时,正好赶上武家预订的大批水生动物到了货。

    膛目结舌的看着武暖冬指挥下人和她爹将这些活蹦乱跳的活物倒入灌满水的洼地里,瞬间长得绿油油的高苗间流动着鱼蟹,好不热闹。

    “这……这放在一起,还不大鱼吃小鱼小鱼吃小蟹吗?”站在田垄上,程子境有些心急的说:“暖暖,把它们捞上来吧!要不你家的苗苗全毁了!”

    “傻二二,你看,鱼有鱼道、蟹有蟹路,我并没有放到一起。我这里养的全是河鲜,和你家的海鲜大为不同,各有风味,以后给你家泰和楼添新菜。”武暖冬笑眯眯的拍了拍他的胳臂,“它们还小,为了防止它们争斗,暂时先分开养。洼地里的浮游生物够它们食用的,它们的排泄物是酸性的,能中和田里的咸碱性,荒田慢慢会变成肥田。”

    “它们啃嫩苗怎办?”程子境还是忧心忡忡,他是根本没听过此法,若是不行,武家还不赔大了。赔了不怕,泰和楼最近火热,程家布坊的妆花缎布料也将面市,赚到的钱足够缓解武家的危机,就怕武家人埋怨暖暖,让暖暖失望伤心。

    “苗扎根深又长了一些和野草不同,鱼蟹能分辨,况且田里浮游生物滋生,有肉谁还吃素哪!”武暖冬丝毫不担心,“等到鱼长到一斤以上,它们便能混居了,这样螃蟹能将新生的小杂草剪碎,自己吃不完的鱼吃。省去人工除草的时间。”

    “不对,不对!”程子境想到什么赶忙摇头,“还有一种草不行。那草太硬,螃蟹剪不碎。我家每年除草都要费不少的功夫。”

    虽是不懂浮游生物是什么,但是能肥田和除草他是明白的。只是程家水塘有一种草很顽固,似乎螃蟹也无可奈何。“叫什么来着!”程子境很少上田间,一时想不起来,还是后面的程管家提醒。

    “少爷,是稗草。”

    “这种草长得像是水稻。实则是最害粮食的,是不?”武暖冬哪里能不做全功课,小手一指。颇有气势的横扫一片,“那些鸭仔鹅仔的,就是为了对付它们。”这种草小时和水稻一样,等到长成。杆也老了。而且它们生长极快,易活,通常会抢夺水稻的营养。等鱼蟹认出来为时已晚,因为咬不动它了。但是鸭鹅不同,若不是附近没有卖大雁的,养些大雁也不错。到时矮草鸭子吃,高草鹅吃,粪便照样肥田。一举多得。

    武暖冬跟程子境细细讲着,遇上程子境这种五谷不识的主。纯属是想多听听暖暖说话、陪陪她而已,倒是程管家一双老眼越发的亮了,自是明白其中道理。

    在两人闲聊完,不甚好意思的磨蹭了过来,平素很是爽快的人这时有些磨叽,武暖冬一笑,善解人意的解了围,“程伯是想把程家田也改良成这样吧?”

    “对,对!”程管家毫不犹豫的点头,随即略显惭愧的说:“这该是姑娘独家之法,老奴不该强求的!”

    “我说,便是不打算保留,只要村里人来讨要,也不会吝啬,更何况是程家。”武暖冬调皮的眨眨眼,“哪里是强求,明明是我主动告诉你们的。再者程家帮我们颇多,还需说这些客套话。”

    本来对程子境********卖铺子的事情,程管家多少有些埋怨武暖冬,可是想到这一切是自家少爷过于癫狂重情,跟人家小姑娘半分关系都没有,除了暗自唏嘘着急也没别的办法,后来武姑娘送了那些个好菜方和染布织布的法子,程管家更是什么怨怼都没了,感激还来不及呢!

    这下更是激动的泪眼汪汪,一个劲的说:“谢谢姑娘,谢谢姑娘!”

    程子境不甘愿的瞥了眼老管家,咬咬唇。是不是他又欠了暖暖一笔,这么下去,还怎么变成让暖暖可以依赖的男子汉,这不是成了那些传记里提到的小白脸了么!

    武暖冬种水稻的方式过于新鲜,在村里扬起一阵轩然大波,少数几户是看热闹的,指指点点没冒出好话,但是经过这段日子的相处,还是有不少邻里很是好心的劝阻着武家长辈。

    怪就怪在,武家人太宠溺女娃娃,连田地上的事情都由女娃娃做主,这可是糊口的大事,哪里能让娃闹着玩,几乎所有村里人都不太看好武家的收成。

    当然有几家除外,村长、宋家兄弟、虎子婶一家和离武家最近的铁叔夫妻。这四户在武家放了鱼蟹的第一天便找上了门。

    老村长开门见山,问起这里面的门道。

    “您不找我,我也想找您呢!只不过我是想等种出成绩才去找您。”武暖冬笑盈盈的把几人迎入主楼门厅,武老爷子和武天德也在。

    下人上了茶,宋家兄弟是武家常客,还准备长期入住武家,方便勤学武艺也方便孝敬师父,已经习惯下人在身边忙碌穿梭。另外两人不行,见着穿戴干净整洁的下人们立刻坐的规规矩矩,身板不自觉的挺了起来,怕被下人笑话瞧不起。

    老村长看了看跟他进来的虎子娘和铁子,赞赏的点点头。看见大户没有蹑手蹑脚的,挺好,不像是没见识没胆量的。

    “不用不用,你这娃娃本事大呢!若没有几分能耐当初能起了这大院大宅吗?我呀!活了大半辈子看人没走过眼。”老村长抚着长须,恐怕接受武家落户是他做过最为自豪的决定。哪个小村能有一富户买房置地,村长不跟烧高香般伺候着,唯恐人家看不上跑了。他呢,不但不费吹灰之力还等于是在武家落魄时帮了几个小娃一把,这是高门村的时也幸也。

    “您老直说自己眼光好不就得了!”一旁的武行义哈哈笑着,刚要插嘴闲谈几句,眼尖的看到大厅门外有道绿影鬼鬼祟祟的趴着门似乎在偷听。他皱皱眉,跟客人道了个歉出门拦住了来者。

    听说武家有两个徒弟是贺州城大户人家的女儿,不远百里的前来拜师学艺,很是漂亮懂事。几人虽是有些好奇,但人家的事不该多问的就不要多问,故此皆是视而不见。(未完待续。)

第一百二十四章、均田

    老村长经常到武家和老爷子切磋棋艺,一来二去对武家下人也不陌生,端茶闻了闻,跟奉茶的绾棋说:“这是那什么普洱?”

    “是的,这是我家姑娘新养出来的,常人通常可养不活这般娇贵之物呢!”绾棋很是骄傲,两根树种,姑娘亲自种了一根,她们好奇跟着种了一根,明明是一样的种、一样的地,她们种的长势极慢,还蔫哒哒的,远不及姑娘种的那支生龙活虎,没多久便长成了。

    武暖冬才不会告诉她们,她用的可是纯净的灵水,一壶浇下去,差点第二天就一人高。

    为了种田方便,田头新挖了一口井,武暖冬不想作物长势过于妖孽,往新井里兑的灵水是宅院里的一半纯度,这才将粮食等的生长速度控制了起来。

    “姑娘,这……今天……田里……”虎子娘说话吞吞吐吐很是不好意思,心里猫抓似的着急,可老村长半天不说正题实在让人难耐。

    武暖冬会心一笑,“还是让我爹爹跟虎子婶和铁叔还有村长爷爷讲讲吧!我是个小娃,坐不住的。”

    看她那副可爱卖萌的样子,几人善意笑起,有些疏离的气氛瞬间化解了。

    武天德把从武暖冬那里学到的知识一一道来,全讲完,老村长放下茶盏,看向另外两户,“你们咋想的,直说,人家已经全盘托出,还需顾及什么?痛快些,别连个娃都不如。”

    虎子娘抿唇笑道:“武叔、武兄弟。我家有几十亩荒田,全是官府分发的,不能变卖。就白白凉在那里。我……我们能用你家的法子耕种不?”

    武暖冬了然,大唐有均田制,凡十五岁以上男子可以分到四十亩荒田,女子二十亩,老人残疾人三十亩,所售之田不许买卖,身死后送还官府。凡迁途及贫无以葬者得以出卖分田。

    高门村地大,荒田也多,每家每户得了不少。这也是为什么很多人家有劳动力却还是吃不上饭的原因。

    “能!”武天德回答的相当肯定,“我家会出些指导,我们还会免费提供特意培育的良种,用不用随你们。但有一点。乡里乡亲的我得把丑话提前说明白!”

    常下田的农户哪里不懂行情,武家用的种子各个饱满,比起自家留的良种不知好了多少,加上有武家在旁指导,避免了他们邯郸学步的乱模仿,顿时二人笑得跟中了彩票般,频频点头。

    铁子赶紧说:“武兄弟你说,有什么要求条件不。我们听着!”

    “没要求也没条件,只有一点。如果收成不大好或者不如我家好,不能借故找武家麻烦,毕竟田间的事除了靠着咱们自己努力还要看老天爷的!”

    “这些咱们懂得!农户哪个不看天吃饭。”铁子豪爽一笑,“你家出良种本就是照顾我们,更不用说还会指导,我家只是出个人力,还有啥要埋怨的,那也太不懂事了,武兄弟,你看咱是那不懂事的人家不?”

    “就是就是,这法子本就是你家的,我们得了,怎好在奢望别的,你家是大义,不像是咱们邻村那孙家,在镇上开了个小铺子对他们村里人谁都不愿再搭理,这是瞧不起我们乡下人了!”虎子娘感慨不已,“况且地是荒地,不用也浪费着,别说是长势不好,能长出东西我们就烧高香喽!即便长不出东西,那鱼呀蟹呀死了也能自家嚼用。”

    这是还不相信荒田能种出东西来,武暖冬很是理解,养鱼蟹肥田是经历多少专家的心血汇聚而成,期间又有多少农户失败了重来再失败再重来,人力物力的浪费了不少,才成就了之后的经验。

    “别瞎咧咧,人家村那是人家的事!武家大义,但是武家的教你们的法子要嘴紧些,别随意的散了出去,知道不?”老村长面色紧绷,眼里却弥漫着笑意。他是没看错,武家是好样的。

    “其实散出去不怕,这是帮助他人的好事,怕就怕光用此法不能家家都大获丰收,生了埋怨和嫉恨。因为田和田不同,还有种和种不同,适应咱们的,不见得适用他们。到时反倒给咱村里人惹了麻烦!”武老爷子将话挑明,武家田被暖暖用药水滋润了好长时间,这药水可不是能轻易拿出的,即便武家出了种子想是收成也不如武家,还是提前打个防备稳妥。

    这世道不讲理的人不少,自己偷着种了,不成功反而赖上无辜人便不美了,方法是好方法,弄得乌烟瘴气的毁了去,便是很多人的损失了。

    铁子和虎子娘想了想,还真是这种道理,他们那好田也有丰饶的几亩和不争气的几亩,同样的伺候,结的种却大不相同,可不就是地不同的缘故吗!

    武暖冬甘愿免费提供育种就是为了避免其他农户和武家收成相差太大生了埋怨,用了玉府出产的种子,加上鱼蟹同养的方法,即便有差距也不会太大,总归都是让荒田重新有了活力,武家在村里也不会太扎眼了。

    几人商定了开地的时间,碍着武家太忙,老村长阻止了虎子娘想要闲聊的意思带人走了,始终没出声的宋家当然和老村长他们不同,他们的地有六十亩,已经听了暖暖的主意跟着武家种甘蔗,种是暖暖提供的,地也是暖暖帮着肥的,成熟的果实直接被武家收购。

    武暖冬正在和爹爹、爷爷商量提供多少种给老村长三户时,田大柱和其他短工走了进来,面色皆是有些紧张,局促的开口,“武兄弟,我们几家也想效仿武家种水稻的法子种那些荒地,只是……只是……”

    “哎呀田叔你吞吞吐吐的好急人!”孙花枝是个利落姑娘,性子也麻利,她扬着笑,语气里尽是雀跃,“武爷爷,您家那水稻我们种时就觉得不一般,鱼蟹下洼地更是稀奇,我们几家短工都想跟着学。”话到此,连爽快的孙花枝也很是不好意思,咬咬牙,痛快的全部倒出,“我们几家家境不好,拿的出买种的钱却拿不出买鱼蟹的钱……”

    武暖冬挑眉,接口道:“鱼蟹的钱也想我家先出了?”(未完待续。)

第一百二十五章、制糖

    “不是不是,是拿工钱抵可不可以?”孙花枝脸都红了,一年未到却要透支全部月银,可不就是人武家替他们先出钱。

    “你们几家有多少亩地呀?”武暖冬盘算的倒是另外一件事,趁机正好问清楚。这几家人为人不错,和气憨厚没什么坏心眼,干活还特别卖力气,武暖冬本就有帮他们一手的想法,他们自己有心那就更好了。

    “我家五十亩!”孙花枝说。

    “我家人口多,得了一百五十亩。”秦家大叔叹口气。

    “你家那不算多了!”田大柱咂摸了下嘴,“我家俩小子满十五时,又分了八十亩,总共一百七十亩了,马上三小子也要十五岁了,再分下来便有二百多亩。”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