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八小说网 > 其他电子书 > 伏藏师 >

第244章

伏藏师-第244章

小说: 伏藏师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那是一项细致而复杂的工作,总要花费数天才能完成。

    “古洛死了,什么都没留下。”林轩走过去,慢慢地告诉空沙。

    “是吗?不用管它了,我们有更重要的事来做,你看——”空沙把一只巨大的望远镜递过来。

    那望远镜的侧面标着瑞士专有的“拜戈120”的编号,一看就知道是军方使用的东西,而望远镜中出现的画面则是异常奇怪,冰层深处,似乎有着无数影影绰绰的壁画。

    “还有多久,才能打开这隧道?”空沙大声问。

    一个小头目抬头回答:“我们至少还需要十五个小时才能将隧道清理干净。”

    空沙挥手:“注意保护壁画,好好干!”

    在这种极寒环境中工作,人的体能消耗极快,所以接下来的大半天里,凿冰的速度越来越慢。

    在已经暴露出的石壁上,林轩发现了一些年代相当久远的壁画,使用的是炭笔作画,笔触粗糙之极,笔法古拙淳朴,一看就知道是没经过特殊训练的普通人画出来的。

    林轩经过仔细的辨认,发现其中一幅类似于《夸父追日》的故事。

    “这里果然处处充满玄机——”他不禁苦笑。假如原先生在场,一定能从这些笔画笨拙的炭笔画中获得更重要的启示,可惜,斯人已逝,随石窟一起灰飞烟灭了。

    到了最后,空沙的手下累了,再怎么驱赶,都已经无力工作,全都横七竖八地躺倒在地。

    林轩走到工作现场的最前端,举起望远镜,向冰层最深处望着。由于冰层对光线的反射、折射作用,所以林轩费了很大力气,才看清冰层最深处有什么。

    那是一块平坦的石壁,尺寸应该是在三米高、一米半宽,似乎是一扇大门。大门上也有影子一样的花纹,只是相隔太远,实在看不分明。

    林轩抚摸着冰冷的石壁,渐渐陷入了沉思。

    前方只要有门,就能穿门而过,进入另外一个世界。林轩对这脚下的世界并不熟悉,对于即将展开的另一个世界,也是一无所知。那么,他凭什么才能击败众多对手,获得那扇门里的秘密呢?

    生存还是毁灭,这是个大问题,必须得好好考虑考虑。

第二百三十二章 天问

    那隧道是一个倒置的喇叭口形,目测最宽处为十五米,最高处越九米,逐步向后收紧,内部完全被坚冰塞满。目前清理出来的部分仅仅是喇叭口的外围,要想完全打通隧道,只怕是件非常困难的事。

    “喂,兄弟。”林轩转向靠着冰壁休息的小头目,“除了微量爆破,还有其它办法吗?”

    那小头目有着阿拉伯人的标准五官,两颊和下巴上的络腮胡须虽然被剃光,但青色的胡茬仍在。

    “没有好办法,冰层太坚固,冻结的时间超长。”小头目回答。

    林轩捡起一块碎冰,迎着光观察它的纹理。的确,冰层内部呈现出无规则的螺旋状纹路,就像藏区老百姓常说的“冰疙瘩”一样,无法用震碎、剖解等常用方法大面积破坏,只能一点一点凿进。

    “先生,我觉得有一点非常奇怪。”小头目压低了嗓音,“从这种冰块的特点看,冰块是从隧道深处‘拱’出来的,最先的凝结点是在最里面,然后步步向外漫延。那么,我们就算到达了能看到的那扇门,随即而来的,是更坚固、更低温的冰核,再前进半步都不可能。”

    林轩检查那碎冰的原因,正是基于同样的判断,一旦遭遇冰核,必将无功而返。

    林轩抛开碎冰,再次靠近冰层,向隧道尽头远眺。

    那小头目也学着林轩的样子,身子趴在冰层上,眼睛贴近冰面。

    “你觉得,这隧道有多长?”林轩再问。

    他一直都相信“三人行必有我师”的真理,这小头目既然被空沙选中带队,必有其高明之处。

    “一公里甚至更长,我用望远镜观察过,除去冰层的折射、反射等干扰因素,隧道的长度可能在八百米到一千三百米之间。”小头目回答。

    林轩苦笑,小头目的判断跟自己想的完全一样。那么,现在面临一个巨大的难题,要想一点点凿穿这么长的冰洞,比登天还难,不如趁早放弃。

    “聊什么呢?”萨曼莎大步走过来。

    小头目立刻退开,不打扰林轩跟萨曼莎。

    “我们在聊一个不可能完成的任务。”林轩长叹。

    萨曼莎把脸贴在冰块上,默默地观察了一阵,忽然长叹:“林轩,**公从昏迷中醒来后曾有十几分钟的清醒时间,并告诉我一些事。”

    林轩并未感到惊讶或生气,只是随口回应:“是吗?我猜那一定是很重要的事。”

    萨曼莎转过头,神情迷惘,好像根本没听到林轩的话。

    “他说了什么?”林轩继续问。

    “镜面中的世界,镜面中的宇宙——反之亦然,宇宙中的镜面,世界中的镜面,千千万,千万万的镜面,无尽循环,层层叠叠,永生不息……那就是生命的真谛。”萨曼莎换了另外一种声音,听得出,她是在极力模仿**公的说话方式,“人类永远不能回溯其祖先,因为人类根本没有祖先。科学家、生物学家、史学家们无论经过多少实验,都只能研究到精子、卵子的结合孕育了胚胎,却始终不能再回溯一步,谁能知道精子、卵子、雌雄同体、雌雄异体的分类是怎样拟定出来的?即使在类人猿、猿类、海洋生物类的逆向进化推论过程中,又有谁反思过,人类的起始点究竟在何处?”

    林轩静静地倾听着,脑中浮现出**公的样子。

    “这些是天问,但人类如果不发出‘天问’,又如何能反证自己的存在是天的旨意?我活着,那石窟中所有的智者也活着,无时无刻、每时每刻都发出天问。我们集合了全人类数千年历史中绝顶智慧、最高精神力量,向那隧道中的世界发出‘天问’。那世界,就是一切问题的终结点。”萨曼莎说——实际上是**公在“说”。

    实际上,接下来萨曼莎还复述了**公说的很多话,但林轩记住的只有“天问”二字。

    天问,即中国文学史上的奇作《天问》,是中国最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屈原的代表作,收录于西汉刘向编辑的《楚辞》中,全诗373句,1560字,多为四言,兼有三言、五言、六言、七言,偶有八言,起伏跌宕,错落有致。该作品全文自始至终,完全以问句构成,一口气对天、对地、对自然、对社会、对历史、对人生提出173个问题,被誉为是“千古万古至奇之作”。

    萨曼莎的声音停了,四周的空气如凝固了一般,充满了冷肃、悲哀、凄凉、绝望的感觉。

    既然是“天问”,他们的未来已经成了无解的谜题。

    “**公是俄罗斯最强大的智者,据我们研发的超级间谍系统‘红眼皇后’测算,他的智商等同于爱因斯坦,而行动力则直逼昔日的亚历山大大帝。我们的总统非常忌惮他,所以才设计了一系列的骗局,将他变相地驱逐出境,发配到这大雪山。没想到,正是这种驱离,才真正成就了他的人生。”萨曼莎又说。

    自古以来,太聪明的人总是没有好结果的,**公如此,中国历史上也有无数人如此,包括发出《天问》的屈原。

    史料中记载,屈原生活于公元前342年至公元前278年之间,名正则,字灵均,一名平,字原,楚武王熊通之子屈瑕的后代,汉族,东周战国时期楚国丹阳人。他是一个黄老之学的传播者,也是继吴起之后楚国另一个主张变法的政治家就。昔时,他作为楚国贵族,曾任三闾大夫、左徒,兼管内政外交大事,主张推举贤能、修明法度、联齐抗秦,后因遭贵族排挤,被流放沅、湘流域,最终在汨罗江怀石自杀。

    屈原开创了“忠臣殉国”的先例,后代许多忠臣,都在国家社稷大厦倾倒时自尽而亡,以保全自己的节操。

    中国的文官历史,正是这样一部“文死谏、武死战”的英雄史。

    林轩感叹:“遗憾的是,出师未捷身先死,**公那样的人,本来可以为推动整个社会的进步作出更大贡献,却深埋山底,虚度半生。”

    萨曼莎目光闪动,意味深长地回应:“也许……他的人生并不灰暗,因为并不是每个人都有机会与那么多所谓的‘古代人’在一起砥砺智慧、畅想未来,做真正的地球历史的推动者。”

    林轩惊觉:“是不是**公还说了什么?”

    萨曼莎点头:“天机。”

第二百三十三章 天机

    天机不可泄露,而林轩相信,以**公的智慧,必定会留下很多令人震惊的遗言。

    “林轩,我们这边,很希望你能加入,成为我们阵营中的一员。这件事,你会不会认真考虑?”萨曼莎问。

    林轩一笑,缓缓摇头。

    忠臣不事二主,况且作为一名华裔高手,他不想服务于任何别国机构。能够为亚洲谋福利、谋和平,已经是他此生坚定不移的目标。

    萨曼莎失望地长叹一声,没有再问下去。

    “萨曼莎,我们也许会在这里待比较长的一段时间,江湖险恶,多保重。”林轩好意叮嘱。

    他从来都不相信空沙,即使是对方刚刚抵达雄巴村的那段和平时间。面由心生,空沙的面相、眼神就带着一股说不出的妖邪之色,使林轩无法放心与之交往。

    “你的意思是,空沙不是好人?”萨曼莎问。

    “江湖上没有一个好人,只有永远的利益,没有永远的朋友。”林轩回答,“这句话既可以用在商场,也可以用在战场甚至于人生的任何一个领域。”

    无数朋友为利益反目成仇的例子,已经明白无误地证明了这句话,它也成了人类社会中颠扑不破的真理之一。

    “林轩,我……我告诉你**公说的话。”萨曼莎有些犹豫,但最终还是开了口。

    林轩并不感到意外,毕竟此时此刻,他与萨曼莎是唯一可能结盟的人。假如不能结盟联手,仅仅凭着个人的力量,很快就要被空沙吃掉。

    “嗯。”林轩点头。

    “喂,什么好消息,要背着人说?不妨当面说出来,大家都听听,好不好?”萨曼莎还没开口,空沙已经出现,并且倒背着手,一副唯我独尊、尽在掌控的得意模样。

    很可惜,他事实上并没有完全取得胜利,隧道被坚冰塞满,不知要费多大力气才能疏通完毕。退一步说,就算隧道清理完毕,那扇门后面又藏着什么?会不会是更多、更坚硬的冰层也未可知。

    萨曼莎冷笑:“这是我和林轩之间的秘密。”

    空沙阴沉沉地笑了几声,然后死盯住萨曼莎,一字一句地说:“你没有选择,马上交出来。否则,埃及人的逼供手段一定会让你后悔为什么要跟我作对。”

    萨曼莎沉吟了一阵,才迟疑地点头:“好吧,我说出来,但你必须要相信我说的是真话,因为**公遗言中说的,一定是确确实实的真话。人之将死,其言也善;鸟之将亡,其鸣也哀。我百分之百相信,他不会骗我。”

    空沙只是阴笑,静等着萨曼莎重述**公的话。

    “巴比伦和反面的气候下的土地,血流成河。陆地上、海中、大气中,看不见正常的天空,诸派饥馑王国恶疫混沌。”萨曼莎低沉地叙述了这样一段话。

    林轩、空沙都是饱学之士,虽然听了这段没头没脑的话有些愕然,但还是第一时间反应过来,那是著名的预言诗集《诸世纪》里的一段。

    “**公说了这个?真的是……”空沙满腹狐疑地问。

    萨曼莎点点头:“后面还有一段,但两段话的意义并无明显的逻辑关系,所以我先背诵这一段。”

    关于《诸世纪》,近十年来才受到人们的广泛关注,它的书名又译作《百诗集》,是法国大预言家诺查丹玛斯预言未来的长篇四行诗。全书分成十二卷,各卷都收录了一百篇四句诗,每一篇诗都是预言,预言未来世界将会发生可怕的事件。现在,全球范围内仅存两部《诸世纪》原版,分别放在法国国家图书馆及大英博物馆。

    全球各国都有很多哲学家在研究预言诗句与现实事件的匹配问题,并且取得了相当大的进展。近百年来发生的很多国际大事件,都能在《诸世纪》中找到相当契合的文字描述。

    “这又能代表什么呢?”空沙再次冷笑。

    林轩笑不出来,因为之前在香港时,他花费过很长时间系统地研究过《诸世纪》这本书。如果**公临终前的遗言中包括《诸世纪》里的语言,那么一定有其特殊意义。

    以上那段话衍生出的比较令人信服的解释如下——“巴比伦”代表伊拉克,战争使得地面血流成河;“陆地上、海中、大气中”是指盟军的军事力量,即陆地上的战车、海中的航母、大气中的军事卫星;“看不见正常的天空”是描述爆炸后的浓烟滚滚,当然天空中也是充满了各种来无影去无踪的*、无人侦察机;“诸派”是指派系林立,例如逊叶派、什叶派、库尔德人、亲西方人士、外国武装分子、地方军阀、各国盟军等;“饥馑”指的是指各国粮食危机的到来;“恶疫”是指卫生条件、气候环境的恶化带来大量的疾病。于是,陷入战火的伊拉克国内到处可见混乱与死亡,而邻国、沿波斯湾各国、亲美派和倒美派各国也都被牵扯其中。

    “他为什么要说这些?”林轩与萨曼莎的沉默令空沙有些烦躁,轻轻跺着脚,仿佛脚掌已经被冰天雪地冻透了。

    “那不是已经发生过的事,而是眼睛里看到的事。眼睛的力量只被开发使用了不足万分之一,如果能令其全部发挥作用,将能穿越一切障碍,看清极尽世界万物之变化。”萨曼莎继续说,“偌大亚洲,没有一个人的智慧超过**公,他所想到的、看到的,正是战火飘摇的亚洲大陆的未来。”

    空沙一愕,随即一笑:“那岂不就是说,他看到了未来第三次世界大战的恐怖景象?”

    一战、二战结束后,各国首脑已经对世界范围内的大战争深感头痛,所以才签订了冷战协议,约定以联合国为纽带,增进各国间的政治与经贸关系,互惠互利,共同富强,并且永不互相攻讦。

    可惜,任何一个民族的政党、史学家都知道,人类历史是一个循环怪圈,谁都跳不出去,而传说中的三战必将在未来某一时刻突然爆发。

    那,就是《诸世纪》中的末日。

第二百三十四章 多面间谍

    “末日从何而来?眼睛的力量又该如何开启?”良久,空沙才沙哑着嗓子问。

    “以上这些话,也是**公说的。他从昏迷中苏醒后,变了一个人似的,突然成了行将就木的老朽模样,记忆也出现了大问题,他甚至忘记了我是谁,也忘记了身在何处,竟然以为自己身在红场克宫之中,更是把我当成了昔日的……”萨曼莎突然住口,应当是发现了自己不知不觉中失言,急速挽救,已经晚了。

    “你是——”空沙盯着萨曼莎。

    “我是谁并不重要,关键是,我们现在已经陷入大危机,某种真正的威胁正在迫近。接下来他背诵的是《诸世纪》上另外一段话,即预言家最感兴趣的‘天秤座之厄’。”萨曼莎立刻分辩,并且想引开空沙的注意力。

    林轩很了解“天秤座之厄”那段,随即复述:“不管迟与早,诸位将会看见,大异变在发生,血和冷冻的恐怖,然后复仇。月就如此被天使引导,天就临近天秤座。”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