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八小说网 > 其他电子书 > 伏藏师 >

第308章

伏藏师-第308章

小说: 伏藏师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富的世俗生活融入了作品中。

    之所以新寨玛尼堆能进入吉尼斯世界纪录而藏地其它玛尼堆没有这种殊荣,就是因为其历史悠久,包容了各个历史时期的文化,兼收并蓄,如同海纳百川一样。

    林轩用心看了几分钟,心头越来越迷惑:“为什么这里的玛尼石墙看起来跟新寨玛尼堆如此相似?总不会是——”

    他想到了藏传佛教中一种近乎神话的功夫,但那是早就失传的神功,现代人只听过名字,从未有人掌握过。

    那种功夫,全名叫做“沧海桑田斗转星动乾坤大挪移神功”。

第三百六十四章 只求真相

    如果有那种功夫,瞬间将新寨的玛尼堆转移到地球的任何一个角落都不是问题。

    “你看懂了?”僧人问。

    林轩拿起一块颜色陈旧的玛尼石,看着上面刻着的一尊八臂护法金刚。线条缝隙之中,泛着淡淡的碧光,那是天长日久留下的干苔藓痕迹,完全是天然形成,无法作假。他把玛尼石放在鼻子下,使劲闻了几次,确信这石头是来自新寨玛尼堆的。而且不出意料的话,是来自七十年前的那个古旧玛尼堆。

    那时候,藏地仍然处于半封闭状态,没有这么多的公路、铁路、机场,生活节奏缓慢,就像这些长了几百年的苔藓一样,仿佛游离于时间之外,成为雪山上的世外桃源。

    玛尼石上的独特味道能让人的心情变得无比安详,尤其是历史悠久的石头,用手指轻轻摩挲时,似乎立刻闻见了百年前将它放在玛尼堆上的人手心里的汗味。

    “你好厉害。”林轩由衷地说。

    “你能看懂,也不简单。”僧人说。

    林轩看不出把玛尼堆挪移到此地有什么意义,毕竟纳粹党魁罪不可赦,必须要被盟军送上断头台,才能平息天下人的愤怒。

    “你保他?”林轩问。

    僧人摇摇头,目光幽远,没有立即回答。

    按照普通人的善恶观念,纳粹党魁犯了罪,就必须以命抵罪,因为奥斯维辛集中营创造了人类前所未有的种族屠杀记录。

    那个地方有“死亡工厂”之称,建造于1940年4月27日,由纳粹德国亲卫队领导人希姆莱亲自督建。纳粹德国在1942年1月20日举行的万湖会议通过“犹太人问题最终解决方案”,估计约有110万人在奥斯维辛集中营被杀。所以,纳粹犯下的罪罄竹难书,任何企图帮助他们的人,都是人类的公敌。

    林轩面对一个懂得“乾坤大挪移”的敌人,实在不敢掉以轻心。

    “你不保他,所为何来?”林轩又问。

    “这是一盘很大的棋,以河流为经纬,以山川为棋子,雪山为白子,秃山为黑子,你看得透吗?”那僧人问。

    很久之前,林轩就知道“藏地山河一局棋”的传言了,如今再从僧人嘴里说出来,让他心里一惊。

    “下棋,必须选择得失。看懂得失,才能从容。”僧人低声补充。

    这些道理如果说给苏联克格勃去听,恐怕没人有耐心听下去,因为几公里之外的战壕里伏着的,都是跃跃欲试活捉纳粹党魁的特种兵精英。只有林轩愿意听,也极力想听懂僧人话里的深邃含义。

    纹枰论道,讲究的是“大局观”。高手从不拘泥于一子一地的得失,始终放眼全局,才能最终求胜。

    林轩懂棋,但又看不穿纳粹党魁在这局棋里的角色,额头渐渐地渗出细密的汗珠来。

    “我带他走,结束这里的事。”僧人说。

    “带他去哪里?”林轩问。

    “你知道。”僧人回答。

    林轩当然知道,这里发生的事是起因,而远在蜂巢宇宙、多维空间里的才是结局。

    “我知道已经自己知道的,但我想知道自己不知道的。”林轩说。

    “知道那些是没有意义的。”僧人的话仍旧是奥妙难测。

    突然间,就在他们的右侧,一小队苏联士兵弓着身子扇面形杀出来,一场冲突迸发在即。

    林轩一闪,挡在僧人前面。

    潜意识中,他是战士,任何时候都不惧怕战争冲突,必须要保护平民的安全。

    “不用担心,他们进不了这里。”僧人长叹。

    果然,那队人马只前进了不到一百米,就茫然停步,不知道该往哪里去了。

    关于柏林之战,历史资料中如此描述:

    纳粹党魁自杀后,苏军攻占国会大厦的战斗还在地进行着,第3突击集团军第150步兵师是最接近国会大厦的部队。1945年 4月30日下午6时,苏军再次向国会大厦发起冲击,与2000名德军展开战斗,争夺每一个楼层和每一个角落,逐渐粉碎了德军的抵抗,一层楼一层楼地与德军搏斗。21时50分,苏联英雄米哈伊尔。耶果罗夫中士和麦利唐。坎塔里亚下士将苏联的红旗插上了国会大厦主楼的圆顶。

    这种战斗状态中,防守一方会占很大便宜,纳粹的战斗力应该高于苏联红军,所以红军方面的损失相当大。

    在苏联国内的二战史里,详细记载着伤亡情况,通向胜利的道路几乎就是由士兵的尸体堆成的。

    林轩最不愿看到的就是这样血肉横飞的一幕,毕竟在冷战时期很少有大规模的地面部队交锋,大部分都是通过空中轰炸来解决问题。

    他记得,一度德军试图派遣官员出来谈判,但被苏军领袖严词拒绝了,具体时间应该是30日深夜,德军通过广播请求临时停火,要求与苏军进行谈判。5月1日凌晨3时55分,德国陆军总参谋长克莱勃斯将军打着白旗钻出帝国办公厅的地下掩蔽部,前往苏近卫第8集团军的前线指挥所谈判,要求苏军先停战,然后等到德国组成新的政府后再进行谈判。崔可夫立即用电话将情况向朱可夫做了报告。十几分钟后,斯大林从莫斯科发来了最高指令——“德军只能无条件投降,不进行任何谈判,不同克莱勃斯谈,也不同任何其他法西斯分子谈”。

    二战中,苏联领袖斯大林的火爆脾气是人所共知的,他发起火来,任何人都劝阻不住。

    所以,彼时德军如果执意谈判,将会遭到毁灭性打击,连举手投降的机会都没有。

    战争让人失去了人性,让士兵变成了豺狼,这是人类的最大悲哀。

    资料中,9时45分,朱可夫根据斯大林的指示精神,代表苏军向柏林德军发出最后通牒:德军必须彻底投降,否则苏军将在10时40分对德军实施最后强攻。崔可夫让克莱勃斯把这份通牒带回给戈培尔等人,戈培尔见到通牒后,知道没有任何讨价还价的余地了,傍晚便与妻子及六个孩子自杀了。1945年5月2日7时,苏联红军在德国国会大厦前欢呼胜利苏联红军在德国国会大厦前欢呼胜利,司令官魏德林上将前往崔可夫的前沿指挥所,签署了投降令。至中午时分,柏林剩余守军约15万人全部投降。

    林轩是战士,但他憎恶战争,深爱和平。

    人类只有一个地球,一旦开始了对同类的大规模屠戮,将会让自己同时陷入阿鼻地狱之中,饱受灵魂折磨。

    那么,他忽然想到:“如果僧人所做的一切都是为了化解这场战争的话,岂不也是好事?那样一来,牺牲于柏林之围的双方士兵将会更少,无数家庭将会获得团圆。”

    他是聪明人,一旦发现了解决问题的途径,立刻融会贯通,想明白了一切问题。

    “最大的一盘棋”可以代表激战,也可以代表和平,但只要僧人的出发点是好的,那就会得到他的支持。

    苏德战争最后一次决战——柏林会战中,苏军共歼灭德军80万人,俘虏48余万人,摧毁和缴获坦克和自行火炮100余辆,摧毁和缴获飞机600余架,摧毁和缴获各种火炮5门。当然,为了攻克柏林,苏军也付出了30万人伤亡的代价。

    林轩抬起头来,看着僧人的脸。

    假如对方能施展“乾坤大挪移”的手段,拯救这30万人的性命,将是举世无双的善事,也是最漂亮、最完美、最和谐的“一局棋”。但是,僧人能做到吗?

    在这段历史中,林轩并未看到玛尼石墙的作用,而历史中也从未提及这些,只在野史中提到了地下室里藏族僧人尸体。

    那么,事情后来是如何演变的呢?僧人到底起了什么作用?

    “告诉我一切真相。”林轩说。

    僧人摇摇头:“我说过,真相是没有意义的,世界的表面五光十色,而背后却是黑暗丑陋,何必要看到那些呢?”

    林轩突然弯腰前冲,突破了僧人的阻隔,闯入了静悄悄的地下室。

    蓦地,他闻到了刺鼻的血腥味,仿佛冲入了一个刚刚结束工作的屠宰场一般。里面没有任何声音,只有令人恐惧不安的死寂。

第三百六十五章 杀人地下室

    “不要去。”那僧人在背后叫着。

    林轩不管,飞速前进。他在2008年的时候曾经参观过这个地下室,相隔七十年,地下室的结构并没有什么不同,只不过此刻多了满地尸体和墙上各种尺寸的作战地图。

    他没有停步察看尸体,而是以眼角余光判断分析,所有尸体都是被一刀割喉而亡,下手准确,高手所为。

    “是那僧人下的手吗?不可能,藏传佛教以慈悲为怀,极少有人大开杀戒。况且,僧人是来救人的,绝对不会暴虐出手杀人。那么,谁杀了他们?”林轩脑中高速运转着,脚下越来越快,迅速抵达地下室的第三层阶梯转弯处。

    他很清楚,再向前,一串葫芦形的连环起居室的最后一间,就是纳粹党魁极其情人所居之处。

    “你是谁?你、是、谁——”一阵撕心裂肺的嚎叫声从里面传来,令林轩浑身一震。

    那种声音如同丧家野狗的惨嚎,只有那些大独裁者到了生命的最后一刻,才会发出这种丧心病狂、绝望无助的哀号。

    历史上不乏这种先例,之前林轩浏览二次海湾战争绝密录像时看到,传说中的“红龙”在上绞刑架之前也曾发出这种声音。

    那是大罪犯即将坠入十八层地狱时才会发出的,比鬼叫更阴森恐怖。

    林轩俯身,抄起旁边尸体手中的短枪,凭枪的重量判断,子*里压满了子弹,一颗都不缺。这也证明,杀人者动作极快,卫兵们根本来不及扣动扳机,就已经命丧当场。

    按照常识,林轩判断杀人者是盟军方面派来的刺杀高手。

    历史资料显示,从二战爆发开始,盟军就一直寻找机会刺杀纳粹党魁、意大利墨索里尼以及日本的东条英机。盟军总参谋部的所有高官都相信,只要刺杀邪恶轴心国的三大领袖,那么轴心国就会不攻自破,世界恢复和平。

    刺杀,是最快速、最经济地解决战争的好办法。

    欧洲人虽然不知道中国古人“射人先射马,擒贼先擒王”的名言,但人类战争的精粹都是共通的,完全发自于天性,无须通过语言释义。

    可惜的是,盟军的刺杀行动次次都是徒劳无功,反而损兵折将。

    很多唯心主义的史学家就将这种“贼枭不死”的怪现象归结为“天意”——天不绝贼,必有后患。

    同理,1930年至1945年的中国战场上,国民党政府也曾数百次派出“抗日铁血团”,在各地战场上寻机刺杀日酋高官,成功者寥寥无几。泱泱大国,高明杀手何止万人?但纵观东北、华北、西北、华南战场,真正有意义的刺杀行动万中无一,唯有南疆大炼蛊师玉罗刹在“雪风号”上的“蛊杀惊天一战”获得了实质性的胜利,其余全都乏善可陈。

    林轩贴着地下甬道右侧的墙无声地前进,穿过葫芦形起居室的第一间,便听到了另外一个声音。

    那声音是如此邪恶,但似乎又非常熟悉,一传入他耳中,立刻令他想到:“咦?这是谁在说话?一定是熟人,我在很多地方听过这个声音!”

    他为自己有这种念头而倍感困惑,毕竟这是在七十年前的欧洲,他不可能听到某些熟悉的人声。

    “杀了你,是结束,更是新的开始。”那声音说,“以你的能力,根本不足以率领日耳曼战车碾碎盟军的包围圈。你做不了的,我来做;你完成不了的,我来完成。欧洲,需要新主人来开天辟地,打开新局面。”

    林轩对面的墙上挂着一面仪容镜,他在镜中清楚地看到了自己的脸以及脸上亮晶晶的汗珠。

    镜中,他的表情变得非常紧张,一切都是因为那个声音。

    “我已经决定了,结束这一切,让柏林城中的德国年轻人能活下去,不至于全国皆灭。如果你是丘吉尔、罗斯福或者斯大林派来的,可以回去复命了,我们投降,大家和平解决柏林之战。”这是之前发出惨叫的那个人说的。

    如果林轩没猜错的,那就是七十年前的纳粹党魁。

    人之将死,其言也善。到了生命的最后一刻,连昔日嚣张跋扈、睥睨天下的党魁也终于垂首示弱了。

    其实,斯大林等人岂能不想和平解决柏林之战,但他们只接受“无条件投降”这唯一的一条。如果纳粹这边有任何异动,苏联红军必将全面压上,摧枯拉朽一般消灭纳粹余党。

    在这一点上,任何大军事家、大政治家的观点都惊人的一致——“宜将剩勇追穷寇,不可沽名学霸王”。如果不能彻底消灭纳粹,假以时日,星星之火又将燎原,那么二战的战火就永远无法扑灭了。

    当然,兵临城下之后,看清形势的纳粹应该明白,除了举手投降,已经没有任何其它选择了。

    “你错了。”那声音说。

    “什么意思?”党魁问。

    “我不杀你,也不放你,更不会去找什么人复命。我想要的,就是你,哈哈哈哈……”这句话充满了狡诈阴险,以至于他最后的笑声变得如夜鸦乱叫,刺耳到极点。

    林轩也不禁在心里问:“要他?什么意思?”

    “接下来,我就是你,横扫欧洲的纳粹党魁。在我率领下,日耳曼战车将会重新启动,正面出击,碾轧苏军防线,清理柏林内城。接着,我们就要杀出去,扫荡外围,让旗帜插满欧洲的每一个城。”那人说。

    林轩听懂了,那应该是一个完全针对党魁的更大的阴谋。

    他向前滑步,手枪举起,缓缓地随着角度变换,搜索着在两个房间之外对话的两个人。

    刚刚,林轩在镜中无意间看到自己的脸,心里咯噔一下子,似乎那是某种极为不祥的预兆。他心里立刻堵住,越来越不舒服。

    十几秒钟后,他窥见了说话那人的侧面。

    那人的右手里握着一把手枪,左手则在五指缝里捏着四枚两寸长的刀片,外面那些死人应该就是被这种刀片所杀。

    林轩举枪,指向那人的左侧太阳穴,然后慢慢调整呼吸,做好了格杀对方的准备。

    “他回过脸来会是什么样子?他是谁?是我认识的某个熟人吗?”林轩脑子里一直在紧张地这么想。

    “哈哈,你说得好极了,就像我年轻时讲过的那样。不过,我最后还是屈服于命运,当初的很多理想也都破灭了。年轻人,不如咱们各自退后十步,你走,我绝不叫人难为你。你想一个人主导这场战争,那不可能。”党魁说。

    那人突然跨上一步,刀片锋刃上寒光一闪,便架在了党魁的喉结上。

    “出来吧。”那人一边叫,一边转过身来,看着林轩的藏身之处。

    林轩由墙角走出去,与那人面对面,相隔五步远,随即便发现了一个天塌地陷般的事实——那人的脸跟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