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八小说网 > 恐怖电子书 > 末日之无限兑换 >

第235章

末日之无限兑换-第235章

小说: 末日之无限兑换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李阳点点头,科多兽的威力不用牧场主多说,他是见识过的,李阳问道:“我记得阿丽跟我上报的时候说过,她弄回来的科多兽成年的有一千八百头左右,我看这里成年的不到二百头,科多兽都哪里去了?”

    “回领袖,主要是我们人类前一段时间还不会饲养科多兽,堕落者怕这东西引起乱子不好收场,这东西横冲直撞的,谁也驾驭不了,就先弄过来百十来头,等我们牧场有把握饲养更多了,他们在送过来,大部分的科多兽都在新义州区域放养呢,那里鱼类资源丰富,我们这也送过去不少牧草,据说那里现在大小科多兽足足有五千头,壮观的很。”

    李阳皱着眉,五千,这里小科多兽也有三四百之众了,这种东西就是一个吃粮大户,一个科多兽日常牧草的消耗要比三十匹马还要多,如果有三十个龙骑兵,轻轻松松放倒一个科多兽,而且科多兽的机动力实际上不高,对公路破坏大,作战时对地形要求很高,这种东西,如果大规模饲养,根本没有必要。

    “这种东西太过消耗牧草了,我们秋收才收了多少牧草?不如更多的用来给牛羊过冬,还能多收些牛奶、羊毛。”

    牧场主神色有些失望,毕竟他是科多兽的牧场主,科多兽养的越多,他的权力越大。

    但是李阳的命令,谁也不敢违背,他就点点头说道:“那您说,多大规模合适?”

    李阳摸着下巴说道:“大小加在一起,维持在万只以下就可以,科多兽这种东西,使用起来局限性很大,不适宜大规模养殖。”

    万只科多兽,他还是能维持的了的。

    看过科多兽饲养区,就去了奶牛饲养区,看着那一排一排的砖瓦牛舍,笑着说道:“这些牛住的比人都好。”

    这个奶牛场的牧场主是当初警卫连的老兵,现在据说心肺得到重创,现在不能干力气活,就算这么过日子,也只能挺五七年的光景,没有仪器,他的病就是绝症了。

    但是他过的自在,认为就应该跟袍泽们死在战场上,能活下来,就好好替领袖养两天牛,也算报答恩情了。

    所以说话很随意的样子:“没办法,奶牛都太金贵,现在青林城里每天制作大量的奶酪、黄油、酸奶、鲜奶、鲜奶油,这东西现在平阳需求量很大,养活不少老弱妇孺呢。”

    那个据说有工人过万的奶制品厂子李阳是知道的,那也是专门安置军属的地方,基本家里的有亲人在战场上战死,会得到一笔可观的抚恤,以及安置一名直属亲人工作。

    但是这种工作都不会是太好,大都是各地的工厂,这种奶制品厂,工作简单,虽然时间长,但是还不算累,安置的就多了。

    他进了一个牛舍,里面大量的人在那里挤牛奶,虽然手套很干净,但是穿着很破旧,几个人在厂里巡逻,五十几个人不断地挤牛奶,挤满一通后,就有人拎着送到储存区,在那里做好运输前的准备。

    “这些人不是军属吧?”

    “当然不是,每一个农场里的活又多又累,而且又不能付太高的薪酬,否则就没利润了,他们都是奴籍在身的人,大都是朝鲜人,我们去三角湾买来的,只要管吃管住,任劳任怨,还是不错的。”

    李阳点了点头,在几个牛舍里走了一圈,看着这个奶牛场大约有一千头成年奶牛,还有两千头小牛犊子,奴隶却达到了惊人的三百人,看来奴籍有好有坏。

    “不要太苛刻的对待奴隶,每一个奴籍的人死亡都要上报,如果惹出乱子,你们也很麻烦。”

    李阳走之前嘱咐了一下。

    看着一眼望不到头,一个挨着一个牧场,有肉牛场、奶牛场、绵羊场、马场、小鸡孵化场、还有搭建的狮鹫场,这一片一片的牧区,让李阳感觉心情极好。

    这些活物,别的地方不说没有,但是成规模,也只有着青林一地,广阔无垠的平原就是一个天然的牧区。

    东北地区就是一个天然的牧场,当然,如果有朝一日能突破东堤一族的封锁,进入草原省,那时候才是一个无拘无束的养殖圣地,就现在看来,青林一地牛马羊总数都在四十万只以上了,如果不是在其他地方今年大量的种植了牧草,都未必够了。

    现在普通人家大都养的是好活的鸡鸭鹅,有些人家最多也就养猪羊这种以肉食为主的牲畜,像牛马,这种东西,几年内还是以公家为主了。

    青林县是李阳的生态区,现在治下最大的牲畜区,最大的淡水鱼产地,最大的植树区以及果树区都在青林,这里的县长一支是邹文佐兼任,邹文佐已经被戏称为农场主了。

    李阳在青林转了一圈,在奶制品场的门口,吃了一碗双皮奶,笑着跟邹文佐交谈:“你这两年做的不错,生管厅这一摊子还离不了你,你做的也越来越顺手了,等狮鹫的养殖也步入正轨,这一摊子都完事了,你就去三角湾去给我当市长去,民生这一摊子你已经再熟悉不过了,再去当两年经济舵手,以后会有大用的。”

    邹文佐听这话差点没哭出来,他一直以为他不受李阳重视,别说升迁,他有很多次都想他这生管厅厅长的位置都随时不保的,毕竟他常年累月都待在青林,跟那些在李阳眼皮子低下干活的人比不了,现在看来,李阳果然是一个值得让人效忠的领袖,从来不忘记有功之人。

    等邹文佐感激完了,才说道:“陈昂跟温晟两个人正在搞辽西移民,届时将有大量的农民会用银行的贷款来你这里买牛羊什么的,你准备一下,别到时候措手不及,青林这集中式牧场早晚要取缔的,什么时候全东北到处都是牛羊马匹,人类才是真正的活过来。”

    邹文佐点点头,说道:“这个我已经得到陈总理的传文,有所准备了。”

    李阳点点头,他从辽城回来后先跑了一趟青林,等回到平阳,他就要专心涅槃军改编东北军的事宜了,再一次的大规模征兵,又要开始了。

    等开春要全线对抗恶魔,到时候,说不定战线要绵延多长,因为兵力不足被恶魔突破,李阳的脸面可挂不住。

第571章 移民潮(一)

    陈宝山是常发镇上的一个农民,他不是那种在天水围难民营等着分地的农民,他是一个有着一等户籍的农民,他曾经在平阳的生管厅当过一个副科长,因为在任上,知道当时平阳的境况,所以就毅然决然的在今年分地的时候,辞职,带着大量的财富,当了一名农民。

    当时,他一口气承包了一百五十亩地,还自己掏钱盖了一个羊圈,他种了一百亩的粮食,五十亩的烟叶,他散养了过百只的鸡,他现在大小羊羔有七十只是常发镇上第一农民,也是唯一一个拥有五匹马的农民,自家有两辆牛车和一辆双驾马车,吊的不行。

    当奴隶制跟移民计划公布后,陈宝山更是舍得全部身家,在滨海市包了一个三百二十公顷的地方,那里有山有水,有一个小水库,还有一片天然牧区,他一个人承包的土地,要比一个中等以上的村子还要大。

    这不,在亲自确认了三次承包的土地以后,他就带着他的全部身家踏上了移民的路途。

    这一次,陈宝山所在的刚坪村有五十几户跟银行贷了款,参加了这次的大移民计划,但是敢于承包一个中等村落那么大的地方,只有陈宝山一个,其他人,承包个二十公顷,已经是胆大包天了,要知道,承包土地有一定的产量规定的,到时候叫不出粮食,是要罚钱的,一个弄不好,说不定就要破产的。

    陈宝山披着他的熊皮大氅,骑在马上,对着身后的人群说道:“都快一点,那边朝鲜族的,我老子雇用你们,你们手里的鞭子是摆设么!”

    陈宝山光棍一个,他现在的排场极大,他不仅一口气买了三百个朝鲜奴隶,还买了二百个从南方来的华夏族奴隶,同时,为了管理这些奴隶,他雇佣了三十个延春市朝鲜族的人,还有二十个老兵当监工,再算上这些人的家人,加上那买的牛羊,鸡鸭鹅什么的,在公路上浩浩荡荡的好不壮观。

    已经在风雪里走了几天,他们终于从平阳附近的常发镇,来到了林口市东部的一个叫做红叶乡的地方。

    这个地方现在除了一个营的保部队驻军,只有少数的一些办公人员,对于土地的分配,都是一个镇,一个乡的分派,所以,陈宝山到达红叶乡,这里就全是人,他们都是从平阳治下各地赶来想当地主的家伙,一个个相互攀谈,遇到同村的就相互递烟攀交情。

    “你也在郑家坪?我也是啊,我在那有二十倾,我准备种亚麻,今年的但凡是衣料,那都是供不应求,明年怎么也能卖个好价钱。”

    “我包了三十公顷的沙地,我准备种西瓜,这几年,水果的行情才是好。”

    一个承包了八十公顷的膀大腰圆的汉子,看着陈宝山阵势挺大,就过来递了一个酒壶过来,说道:“兄弟这家当不少啊,好几百人,兄弟这是包了多少地啊?我叫魏大根,包了靠山屯八十公顷,且得忙活一震子,我去三角湾去晚了,没买着多少会说汉语的奴隶,兄弟如果人有多的,不如卖几个给我。”

    陈宝山皮笑肉不笑的接过酒壶,喝了一口,说道:“高粱酒?味道还算不错,不是市面上流通的,这是你自家酿的吧?我包了一个村子,那村子连房子带地皮,就连上面的耗子,都是我的。就是地图上的安家寨,现在叫宝山村,它就是我陈宝山一个人的村子!”

    这话让周围人看陈宝山的人更多了,这才是一个真正的土豪啊。

    一个官员出来,没有理会围上来的人,走到陈宝山跟前,笑着一拳头打在陈宝山肩膀上,说道:“刚才我就在想,这个敢承包一个中等村叫陈宝山的家伙,除了你就没别人,好家伙,这家当,羡慕的我流口水啊。”

    “小东?哈哈,媳妇熬成婆,从办事员提上来了?”

    陈宝山当然认识这个人了,当初自己亲自点名收进生管厅的一个办事员,现在看样子,已经是公务员了。

    “那帮实习的一个个凶残的紧,我再不努力,真的就什么也不是了,主任科员,着红叶乡的土地分配由我负责,争取在这帮实习生正式上岗前上个副科。”

    陈宝山点点头,说道:“也对,那帮小子都是领袖点名重点培养的,他们学的东西都是最符合时情的,你要是不能在之前比他们高一步,想提上去就更难了,不过不要紧,如果混不上去了,就来哥哥这,别的不说,给哥哥当个管家还是够份的。”

    “去你的!我这条命就给仕途了,谁要给你个地主打工,行了,界标给你准备好了,这是地图,你现在带着你的人去把界标取走,先把界标插好,三天后我去检查,如果没错,那个村就是你的了,我知道是你,村子里什么都没动,有不少家具、农具什么的,那地方房屋也够多,安置你这些人没问题。”

    陈宝山又跟这个官员唠一阵子,就翻身上马,一挥手,向他的村子走去。

    这个地方他来了三次,才确定要承包的范围,这里他门清,距离红叶乡隔着一个村子而已,他带队进村后,就指着村委会的三层小楼,说道:“我就先住在村委会,那两户给我留着,其他的地方,你们迅速分了,你们监工一人一个院子,那些奴隶,一人一间房,距离天黑还有半天,马上把房子分了,跟你们说,这个村子一草一木都是老子的,你们只是居住权,明白么?”

    一帮子监工点点头,他们都是老农民、牧民,这个村子曾经是一个千人村,安置他们这不足七百人,很轻松,人畜都安置好后,陈宝山就下了命令,今天就不干活了,明天早上五点,都起来插地标去。

    陈宝山现在坐在村委会的屋顶上,看着四周的房屋、土地、水库、山林,大吼一声:“他奶奶的!这都是老子的!老子的!”

    就算是和平时期,拥有这么一大片土地,谁敢想!

第572章 移民潮(二)

    这个原本叫做安家寨子的村子曾经是一个不小的村庄,一千多人的村子,都是富裕人家,几乎两三人就是一户,每家都是两间以上的瓦房,仓房、牲口圈、菜园子围墙什么的,拥有两层以上独栋的小院的也不少。

    在末世,这遍地的房屋根本不值钱,但是在有了稳定的粮食供应,和安全的环境后,这些房子就值钱了。

    这些随陈宝山而来的监工都是老庄稼把式,但是都不是富裕的,现在能满村子挑房子,一个个兴奋的不行,只要一直给陈宝山打工,这房子就是自家的,虽然两年多没修葺,但是砖瓦房甚至水泥为主的混合结构房屋,一两年没人碰也是什么事都不当的,只要打扫一下,就是自家了。

    但是现在的东北政府燕过拔毛,房子留下,但是房子内但凡值钱的家当都被搜罗走,廉价卖给商人了,一个个都是空荡荡的房子,不过不要紧,他们早就有准备,先拾到出一块干净的地方,把铺盖卷放下就足以,有时间添置家具。

    “石大哥,咱俩做个邻居如何,这两栋房子不错。”一个三十几岁的朝鲜族汉子,膀大腰圆的腰间插了一个马鞭,指着两个五间房的相邻院落,两个院子的院墙上都有门,看得出,这两家以前关系不错。

    姓石点点头,说道:“行,赵老弟,我看这户不错,我就左边这个院子了。”

    两个人对着身后的七八个人拱拱手,说道:“兄弟们,我们兄弟二人就这了,没人抢吧。”

    那些人嬉笑的挥挥手,二人就把事先准备好,标着自己名字的牌子挂在大门上,这就证明这两户有归属了。

    “这间房是我的!”

    “滚蛋!老子先看中的!”

    就在其他人没走多久,石姓汉子听见隔壁传来争吵声,他看过去,隔壁是一个四间砖瓦房的院子,因为看上去有些破旧,受雇的人没人看得上,就让这些奴籍的人分去了,却没想到,有人争吵。

    还是朝鲜语,石姓汉子双手按着一米半的砖墙,双臂一较力,整个人就飞了过去,那一百七八十斤的身子就这么越过去,看得出,石姓汉子臂力惊人。

    他抽出身上的马鞭,监工身上,每个人都有一个盖了陈宝山特制家徽的鞭子,彰显着权利,他冲着一个叫嚣的最凶的大汉的后背狠狠就是一鞭子,然后一脚踹过去!

    那个也有一米八,但是因为长久营养不良的男子直接飞出去,砸在一个木筐上,直接砸碎木筐,穿着的三层单衣都被一鞭子抽裂,一道血淋淋的痕迹吓得这个院子里十几个奴隶大冬天的出了一身冷汗。

    “别给我瞎吵嚷!老子石兴仁,就住在隔壁,你们想要住下来,老子没意见,但是别打搅到我!你们是奴籍,虽然弄死很麻烦,但是我打你一顿,没人管!”

    用的是朝鲜语,说完,就原路返回,那些奴隶面面相觑,感觉有这么一个恶邻好像不是一件好事,除了一个身子瘦弱,在三角湾工地上打了半个月工,换了一副眼镜的男子选择住下,其他人都走了。

    石兴仁刚回到自己的院子,就听见隔壁赵明浩大喊:“快来人!抓住他们!石大哥!抓住他们!”

    石兴仁赶紧冲出院门,看见一行人冲出赵明浩的院子,一个年轻人,身边跟着两个女人,在一个中年人的搀扶下仓皇离去,一个手里握着一根棒子的男子在后面警惕,但是他们想逃,却是不可能了。

    这个小村子里已经全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