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八小说网 > 恐怖电子书 > 征战五千年 >

第120章

征战五千年-第120章

小说: 征战五千年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送掉数十万大军容易,可要重建就难得多了,征召新兵要钱,置办军械要钱,训练士卒也要钱,要想补齐禁军花费不下千万银两。朝廷如今又那能拿得出这么多银子来?”李悠兴办团练让他对军队的花销有了更深的印象,“更何况就算能补齐士卒,领兵的大将又从那里去找?贫僧若是没料错的话,明年漠北诸部就该打到京城之下了,到时候杨介夫又拿什么去守城?”

    李令月没经历过大军围城,但她饱读史书,完全可以想象漠北诸部围困京城时的惨状,不由得苦笑道,“若是京城能免兵灾之祸,太平倒是宁愿留在京城。”

    “今日久别重逢,还是少说些这种丧气话吧?来来来,诸位尝尝云州的美酒和京中的有何不同?”李悠赶紧扭转话题,几杯酒下肚,众人总算时暂且将此事放到了一边。

    李令月长途跋涉有些劳累,喝了几杯就告辞离去,李悠送她回房的时候忽然问道,“郡主,不知道您对将来有何打算?”(未完待续。)

第312章 选择

    李令月的脚步缓了下来,回头看向李悠,眼神之中隐隐带着一丝期待,“不知嘉州伯打算如何安置太平?”

    “叫我文阳就好。”李悠缓缓说道,“郡主若是只想躲开京城求个清净,在下自会为郡主置办一间院子,平日里种花弄草、煮茶品酒,和南儿吟诗论画倒也清闲悠哉;若是郡主不想就此沉寂下去,在下也有许多事情要劳烦郡主。”

    我若是只想求清净又何必来你这里?李令月在心里已经排除了李悠奉上的第一个选项,对于第二个选项倒是颇有兴趣,不过却没有马上答应下来,“一路跋涉千里方才到达嘉州,我有些倦了,这些事情还是日后再说吧。”

    “那郡主好好休息,在下这几日都在云州,等郡主有空了在下再来拜访。”李悠知道她还要好好考虑一番,因此并未催促,恭送太平郡主进了李悠为她腾开的后院。

    回到宴席上,薛绍和许光都已经下去歇息,这里只剩下了姚广孝和司马错二人,见李悠脸上的表情,姚广孝已经猜出方才发生了什么,“太平郡主莫不是没有答应主公?”

    “并未答应,也并未拒绝,只是说旅途疲倦,过些日子再说。”李悠拿起酒杯在手中把玩着,太平郡主这到底是什么意思?

    “主公无须担心,贫僧观此女面相甚为不凡,宽额广颐颇具智慧,眉宇之间自有一股英气,定非肯困守深闺之人,不然也不会听从许先生安排假死遁走了,主公这几日自可和往常一样去操练团练,每日回来和她说说闲话即可,或许过不了几****就会自己开口了。”姚广孝精通相面之术,将李令月的性格摸了个差不多。

    “既然大师如此说,我就放心了。”李悠稍微有些波动的心渐渐平复下来,从这以后数日,每日照常去校场主持训练,回到府中宴请太平郡主时也只谈谈风花雪月,丝毫不提之前所发出的邀请。

    接连数日都是如此,眼看着启程去嘉州的时间到了,此去嘉州还不知道什么时候才能见到李悠,若是十天半个月的,自己和周南说说闺中私房话倒也很容易熬过去,可若是长达数月这就有些寂寞了;太平郡主终于有些忍不住了,开口问道,“文阳自到云州之后征召了多少团练?如今兵练得如何?”

    就怕你对这些不感兴趣啊!直到此时李悠方才确定这位在这个时代行事独特的女子并未放弃自己的事业心,于是他开口答道,“刚来云州之时,诸多官绅舍不得钱粮,故而只征召了五百团练,训练数月后前些日子在青口镇一举击溃数千混元教反贼,斩首数百,至此他们才为之改观,给的钱粮也多了起来,迄今为止已经重新征召了三千团练,训练数月后当不输于当初的振威营。”

    “哦?”李令月虽然不甚了解军事方面的事情,但也知道振威营在京营禁军之中也是数得着的强军,振威营可是经过多年打磨才有了这般声势,而李悠断断几个月的功夫就有如此成果,实属不易,再看看下首的薛绍,眼神中也露出一丝讶色,想来李悠的成果也大大地出乎了她的所料,于是忍不住赞道,“文阳实乃大才。”

    “这却也算不着什么,若非依旧有人从中作梗,这次起码能征到五千团练。”李悠提起了陆家的事情,“在下练兵倒也有几分心得,可是对付这些人来却远不如战场厮杀那般得心应手,实在是有心无力啊。”

    “区区一个告老还乡的知府就敢如此胆大妄为?”知府放到云州是了不起的人物,可何时又能入了李令月的眼?

    “此一时彼一时也,若是去年,别说三千团练,一万怕是也招起来了。”李悠长叹道,“可惜今时不同往日,朝堂上皆为世家、寒门所占,吾等勋贵说话是一日比一日的不管用了;若不是混元教乱贼未平,我怕是连这个院子都住不进来。”

    “杨介夫着实可恶!”李悠的处境让李令月生出同仇敌忾之感,“不过文阳你手下有道衍大师这般大才,应付起陆家来岂不是手到擒来?”姚广孝昔日在京城策划夺门之变,手段何其老辣,怎么会连一个告老还乡的知府都对付不了?

    “这也怪不得大师,如今我要兼顾云州嘉州二地团练之事,事务繁杂,大师一人身兼多职,忙得不可开交,故而无暇应对。”说完李悠看着太平郡主,只要你留下,有的是施展才华的空间,断断不会寂寞。

    “大师的确辛苦。”李令月却没有接过话来,点点头将话题引到一边,又说起云州美酒和京中美酒的区别来,一时间让李悠有些摸不着头脑。

    作陪的姚广孝却轻捻佛珠、微笑不语,似乎早已猜出了李令月的意思,果不其然,酒宴散去之后,李悠将太平郡主送到院门口时,她忽然回头说道,“明日我去嘉州见见南妹妹。”

    还是选择了清净的生活么?不等李悠回话,李令月话锋一转,“这陆彬谦也没什么难对付的,文阳若是放心的下,就等我从嘉州回来交给我处置吧。”

    “多谢郡主,在下翘首以待。”陆彬谦其实并不是什么大问题,李悠只是想用他来吸引李令月罢了,如今她果然顺水推舟的答应下来,李悠自然大喜。

    杨介夫啊杨介夫,你可要活得久一些啊,我还等着再入京城报仇雪恨呢!你可别在此之前就死了啊!李令月又和李悠说了几句,转身走进了自己的小院儿,抬眼望着京城的方向。

    “阿嚏!”宰相府中的杨介夫打了个喷嚏,屋子里的大魏重臣们连声问候,他不耐烦的摆了摆手,“没什么大不了的,今日还有什么事要议一议的?”

    “相国大人,云州有消息来报,嘉州伯李悠上个月大败混元教乱贼,斩首数百。”兵部尚书袁汝夔从袖子里摸出了一封奏章。(未完待续。)

第313章 论功

    “李悠?”杨介夫皱了皱眉,摆摆手道,“且念来听听,看看这位嘉州伯又立下了何等功绩?”最近新皇登基,政局未定,杨介夫花了好大一番力气才将朝堂上的格局梳理清楚,一时间将这个给他制造了颇多麻烦的年轻人丢到了一边,如今袁汝夔的话又让他将李悠从脑海里翻了出来,现在似乎也该到收拾这些勋贵余党的时候了?

    “遵命。”袁汝夔翻开奏折念了起来,奏折中所言无非是李悠在云州编练团练卓有成效,率领五百团练大破混元教乱贼,一战击溃数千乱贼,斩首数百;当然也少不了云州文官们运筹帷幄的功劳,剩下的就是些请求封赏之类的话了。

    “五百团练就击溃了数千乱贼?”参知政事胡松年忍不住插话道,张果率领数万大军前往河东四府平贼,虽是屡战屡胜,但也没有这么夸张的战绩,这不禁引起了他的警惕,“相国,此人实属吾等之大敌,切不可放纵啊。”

    “云州地处偏远,就算任由他征召团练又能如何?眼下禁军整编在即,只要将这数十万禁军和太尉府握在吾等手中,这些勋贵就翻不起风浪来!”吏部尚书卢承庆并不以为然,大魏向来讲究守内虚外,京中的兵力配置超过了边军和州府军的总和,在如此大的兵力优势面前,李悠手下这点人马根本不值得一提,“如今要防备的不是云州的团练,而是他借机回京和京中勋贵联合起来与吾等争夺太尉府和京营禁军。”

    “团练编练不易。”兵部侍郎王季和在他的老家也编练了一支团练,以他们太原王氏的实力也才不过征召了三千余人,训练数月后也仅能守城作战,亦或是欺负欺负流民,就连攻打山间的土匪都遇到了挫折,在他想来李悠如今的这点实力根本构不成威胁,“以下官看,这李悠想要平定云州的乱贼,没有一两年的功夫根本不行;而等到了那个时候,京营禁军和太尉府早已被吾等掌控,他即使立功回京也掀不起太大的风浪。”

    “胡大人多虑了,不过是些流民而已,那李悠手下的周伯符倒也是一员猛将,或许是他领着禁军冲杀了一阵流民就散了,团练不过跟在后面收割首级罢了。”又一名稍微有点军事经验的文官出来说道,“即使如此李悠的手下也有两百损伤,战绩实属一般,在河东四府平乱的张果斩杀乱贼数千也才不过损伤了三五百人,胜过李悠多矣。”

    “就让他继续在云州呆着吧!我大魏的战功以漠北群虏为上,东海岛夷次之,西南诸土司再次之,剿灭乱贼又算得上什么大功呢?”大魏兵部对这些对手开出了高低不一的斩首赏格,一颗漠北骑兵的首级赏纹银二十两,东海岛夷的首级价值十两,到西南土司这里就只剩下三两了,至于境内的乱贼除非是有名号的贼酋,不然的话一文钱的赏赐都没有;于是乎杨介夫做出了这封奏折的处理决定,“云州知府运筹帷幄,当为此战之首功,理应予以嘉奖,待乱贼平定后再行叙功,李悠率军出战,亦有功劳,只是区区数百流民的斩获尚不足以让朝廷颁下封赏,且温言勉励一番即可。”

    此前战事的运筹帷幄之功大多为太尉府掌控,收获这项功劳的也都是太尉府的勋贵们,领军出征、冲锋陷阵的功劳由领军的大将瓜分,至于文官最多从供应粮草上分一杯羹,这让文官们无法从军功中获取太多的好处。

    而杨介夫这次直接将运筹帷幄的功劳给了云州知府,这让文官们又多了一条建功立业的途径,而且运筹帷幄还有一项好处就是容易推卸责任,若是战败了这肯定不是他们的军略有问题,必定是那领军的大将怯战,亦或是他们没有完全按照自己制定的方略进行作战,失利的锅就这样轻而易举的丢给了武将们。而若是大战得胜,运筹帷幄的文官当是首功,供应粮草的文官次之,至于打仗的武将和士兵们,给他们点喝剩下的汤就不错了。

    这种只有好处而没有坏处的模式那个文官不喜欢?败了有武将背锅,胜了大功是自己的,而且还可以借此机会彻底压服武将,让他们送上孝敬,无论是立功还是发财,这都是绝好的机会,座中的有些人甚至已经开始琢磨着最近可以去那里混一份战功好升官发财了。

    “相国此言甚是。”袁汝夔顿时领略了杨介夫话里的意思,若是按照他提出的这种模式操作下去,今后他们这些文官就要彻底压倒武将了,以后那些往日趾高气昂、足以和这些文官分庭抗礼的武将就只能仰人鼻息行事了。

    “相国此举方是老成谋国,吾等远不及矣。”吏部尚书卢承庆在私下里尽管一直对杨介夫独霸朝堂多年颇有微词,但此时却不得不心生佩服,果然杨介夫能走到这一步的确是有他的果然之处,就在他们还琢磨着如何防备李悠的时候,杨介夫却从根本上将武将们的地位打落尘埃;若是按照他方才所说的执行下去,不出数年的功夫,大魏国中文贵武贱的形势将成为定局,这才是一国宰相该有的手笔啊!比他们方才纠结于细枝末节的手段实在是不知道高到哪里去了。

    “若要如此就先得将太尉府拿到手里。”杨介夫摸着胡须道,“如今核实战功的权利被太尉府所掌握,唯有如此才能将这一规则推行下去。”

    “相国尽管放心,如今京中资历深厚的勋贵早已清扫一空,无人能担此重任,太尉一职必定落入吾等手中。”若是按照之前的惯例,在丘元德卸任太尉之后,一般情况下都会由鲁国公曹雨田这样的顶级勋贵接任,而现在这些人要么陨与唐括部之手,要么死的不明不白,再也没有能够压服众军的人了,再加上朝中有太后支持,这一职位的归属也就没了悬念。(未完待续。)

第314章 王机外放

    “此乃弱军之道也。”王机府邸的后院之中,他的父亲、琅琊王氏的族长王逊将一封刚送过来的书信丢递了过来,此时距离杨介夫说出新的军功核定章程方才过去了两个时辰,世家豪门的底蕴可见一斑。

    “若是如此,怕是以后的武将将会沦为文官的走狗了,每逢出征先要关心的不是如何打赢这一仗,而是怎么去巴结运筹帷幄的文官了;如果遇到通晓兵法抑或肯放下面子倾听武将策略的或许还不要紧,但要是遇到刚愎自用的文官,这仗还怎么打?”王机接过信函匆匆读过,他细细揣摩一番,要是他去领军,凭借自幼修习的兵法以及和当初随军出征的经验,遇到不那么厉害的对手或许还有几分胜算;但要是换成他在国子监的同窗卢怀慎、胡逸之等辈,除非是对手实在太弱,否则有败无胜,然而让人感到不安的是朝中大多数的文官们在军事上的造诣比起这俩人来不过是半斤八两而已。

    “杨介夫此举加大了文官对武将的掌控,却也挖垮了大魏立国的根基,自古以来岂有武将衰弱而文官能安坐天下的朝代?”王逊对他儿子的表现还算满意,忍不住提点了几句,“想要敲定运筹帷幄之功,那么以后怕是要文官领军出征了,而如今朝中文武双全的又有几人?”

    文官们大多是科举出身,无论乡试也好、会试也好,可是不会考兵法的,四书五经之中可没有多少兵法韬略,试问除了极个别对兵法颇有兴趣或者天赋秉异之人,又有多少文官知道仗究竟该怎么打?

    以文驭武本来没什么问题,一个成熟的政权之内,武将是不适合拥有太大权利的,只是杨介夫这一次却是走了极端;若按照大魏以前的惯例,由朝中文官和皇帝一起决定该和谁打仗,武将领兵执行,再通过粮草等约束武将,让他们无法做大威胁朝廷的稳定,这其实并没有什么可指摘的。

    然而现在文官们却要连武将的临战指挥权和战功审核权都拿过去,这却是太过了些,王机家学渊源,自然知道外行领导内行的坏处,“若天下承平倒也罢了,可如今北方有唐括部屡屡犯边,东海有岛夷不断上岸烧杀抢掠,西南土司蠢蠢欲动,境内又连年旱涝,乱民四起,真是各处都要用兵的时候!如今京营禁军还未恢复,朝廷却要一再打压武将,这如何得了?”

    国之将亡必有异像,王逊又想起了那日在琅琊郡老宅的青箱楼上夜观天象时所看到的那一幕,帝星飘摇,潜龙四起,或许大魏已经快要走到尽头了;大魏如今已经是风雨飘摇,还有杨姐夫一干大臣拼命地挖着国家的根基,先是葬送数十万禁军精锐,又兴办团练培养自己的军事力量,现在还要彻底打压武将的地位,这一番举措让文官们的地位大大提升,但大魏却也虚弱的不像话了。

    幸好我已经提前做了准备,将来即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