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八小说网 > 恐怖电子书 > 征战五千年 >

第167章

征战五千年-第167章

小说: 征战五千年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见他们?”

    “既然陛下累了,那么就让太尉大人和宰相大人去见见他们吧。”刘振见李珣丝毫没有罩住世纪收拢人心的打算,既感到遗憾又有些庆幸,如今李珣名义上虽然是皇帝,可无论是李悠手下的大军还是朝中的文武百官都不会听他的,现在他无意和李悠争权,虽说连带着他也无法享受先皇在位时魏士良那般权势,但也因此避免了和李悠的冲突,起码自己这条小命不会出现什么危险。

    “嗯,既然如此,你下去吧!”李珣满意的点点头,照这么看,现在的生活和以前在福王府中似乎也没什么两样么?听说嘉州风景宜人,等到了之后朕一定要好生游玩一番才行,身为藩王虽然可以享受常人难以想象的富贵,但也失去了人身自由,李珣以前向想离开安州城出去转一转都不行,早就憋坏了,现在身为皇帝,该不会有人阻止他出城游玩了吧?到时候带上一两名懂事的妃子,泛舟嘉水之上,品酒听曲好不快哉。

    “陛下说他身子有些不适,这些官员就由太尉大人和宰相大人应付吧?等入城之后陛下若是稍好些自会召见他们。”刘振将李珣的话如实转达给李悠和钱飒。

    “长途跋涉难免会有些小毛病,还好我营中有良医随行,我这就命他为陛下诊治一二。”李悠和钱飒相视一笑,既然他对朝政没兴趣那就再好不过了。

    “陛下只是有些累了,不劳太尉大人牵挂。”刘振连忙好言拒绝,那不过是个借口而已,要是医生没看出什么毛病岂不是坏事。

    李悠也不坚持,送走刘振之后和钱飒一起召见了前来拜访的当地官员,好言安抚一番稍微晋升了下他们的散阶、勋位以示嘉奖,并叮嘱他们继续尽心尽力为朝廷办事,现在李悠初掌大权,对这些官员还不了解,所以暂时以稳字为上,等日后再根据他们的表现进行奖惩。

    这些人虽然没有在第一时间见到李珣略感遗憾,但李悠和钱飒的话还是让他们暂且安下心来,尤其是钱飒,他身处宦海多年,天下百官无不信服,既然得到了他的保证,那么自己的官位暂时就不会有问题,于是这些人脸上的笑容更盛,连忙拿出进献给李珣和他们俩的礼单送上,李悠二人一一笑纳。

    “多谢伯父。”送走这些人之后李悠再次向钱飒拱手致谢,若非有这位资历深厚的长者帮忙,这些官员没那么容易归顺,他的资历终究还是浅了些。

    “老夫年纪大了,也就只能帮得上你这点忙了,不过周学士身子还算康健,还能为朝廷出力,等回到嘉州之后,可请周学士主持礼部,筹办科举一事。”钱飒很明白自己的位置,他的资历是一把双刃剑,既可以帮助李悠压服众人,又容易引起猜忌,所以他一般情况下只甘愿做一个吉祥物的角色,至于朝政大事全都丢给了李悠手下的姚广孝、范蠡等人,现在他又将李悠的岳父大人抬了出来。

    周寿的资历并不比钱飒浅多少,再加上他在经义文学上造诣非凡,由他来主持礼部在合适不过,这样钱飒手中的权柄又被削弱不少,如此李悠能安心,钱飒父子也自在些。

    “伯父老当益壮,如今新皇登基,还要伯父这样的老臣帮忙压阵了。”既然对方识趣,李悠自然乐得投桃报李,“眼下恐怕还要劳烦伯父几年,现在姚先生、范先生他们资历尚浅,若没有伯父坐镇朝中,恐怕多有人不服。”

    “如此也好,老夫就勉为其难为姚先生他们帮衬一二吧。”双方的态度都已经很明显了,钱飒知道现在还不是自己推出朝堂的时候,为了钱骅日后的前途,他自然愿意配合李悠进行工作。

    “有劳钱伯父。”双方相视一笑,一切尽在不言中;当然李悠也明白自己对钱飒的信任是一回事,但该有的制衡依旧是要有的,钱骅现在手上掌握着水军,要是钱飒再掌管朝政大权,就算他们俩看得清局势不会有什么不该有的心思,也难道其他钱家子弟能像他们一般,语气将控制局势的希望寄托到钱家父子的忠诚上,还不如及早用制度解决问题。

    等再过两年,姚广孝、范蠡、司马错等人彻底熟悉局势,将朝政控制住之后,钱飒也可以告老还乡了,到时候李悠自然不会亏待与他,起码一个公爵的爵位是跑不了的。

    一路接见当地官员安抚人心,车队走走停停,过了一个月的功夫,他们终于抵达了嘉州城,忠叔已经提早得了消息,将伯爵府收拾出来让给新皇居住,周南则和府中的老人搬到了别院之中,眼下不过是暂时呆在嘉州,李悠可没有浪费钱兴修宫殿的打算。

    与此同时,各地的消息也随之传来,正如李悠所想的那般,不止一位藩王登基称帝。(未完待续。)

第437章 七国的纷争

    “如今中原十三道,江南西道、淮南道、岭南道三道之地的官员大多向福王上表表示归顺,视福王为大魏正统。”大厅之中,司马错对着一张涵盖了整个大魏及周边四邻的地图解说道,“而齐王则占据河南道、都畿道、山南东道三地,清河崔氏、博陵崔氏、琅琊王氏等诸多世家拥立齐王登基,眼下正打算将各家的团练合到一处,想要赶在我等之前攻下京城,执掌大统;而山南西道、剑南道、黔中道则归顺与蜀王麾下,益州知府苏子灿担任宰相,此三地虽地处偏远、物资匮乏,但有蜀道天险阻隔,外人想要攻入蜀中怕也是不易。”

    当说到琅琊王氏的时候,王机脸上并未露出异样,坦然的面对着众人怀疑的目光,现在他可谓是将自己和王家彻底割裂开来,将来在战场上若是遇到王家的子弟,他不会手下留情,对方也不会,同室操戈虽然残忍,但这却是世家大户维持传承的必由之路,其中的心酸也只有他们才能了解。

    接着司马错手中的竹枝指向北方,“北虏拥立承天府尹许时雍在京城登基,以‘楚’为国号,杨德明为宰相,耶鲁翰掌管大军,控制了京城、京畿道和河东道;北虏退回龙城控制关内道,据闻阿鲁布亦有登基称帝的打算。”

    “而江南东道则扶持了越王登基,江南东道地处繁华,海贸发达,造就了许多巨商大户,这些人不甘心长期居于世家、勋贵之下,现在也想从乱世之中博一个出身。”司马错将竹枝移向东边的海岛,“这些巨商手下大小船只无数,又和东边的岛夷多有勾结,倒也不可小视。听闻近期越王想要和岛夷的天王缔结盟约,从他手下借兵帮越王夺取天下。”

    “越王此举乃是引狼入室,岛夷生性凶残,若是让他们进入中原,江南东道的百姓恐怕要遭殃了。”同样身处沿海的钱飒对岛夷知之甚详,当即怒斥越王,“不过若想和越王交锋,光靠步卒骑兵恐怕还不够,唯有在海上击败越王的船队,方可彻底打消他们的野心,如若不然即使陆上惨败,这些人乘船遁向海外,不断骚扰沿海各州县倒也是个大麻烦。”

    淮南道地处江南东道北边,江南西道在其西,岭南道在其南,东边则是大海,现在越王的地盘被李悠他们三面围住,所以钱飒将他们视为眼下最需要解决的问题。

    “水师已经初具雏形,只是船只的打造,水手的招募,水军的训练都需要时间。”李悠眉头微皱,若是越王识趣还好,若是不识好歹主动进攻那么说不得就要召唤郑和和他的宝船船队了,不相信他们还能挡得住郑和的进攻。

    “外人想要攻入蜀中不容易,但蜀王想要出来争夺天下却也是妄想,许时雍得位不正难以压服境内百姓,最近一个月来楚国之中义军蜂拥而起,许时雍的政令几乎难出京城,这两者可以暂时不用去管。”司马错一一分析着,“因此眼下我们的主要敌人还是齐王以及占据了关内道的北虏。”

    “若是论起兵力,北虏有精兵二十万,远胜于我等,如今又得到了京城的财货工匠,现在龙城四周到处都是打造兵器铠甲的铁匠炉,用不了多久这些漠北的骑兵就会完成换装,等他们将关内道化为己用的时候,他们定会再次南下。”司马错郑重其事的说道,从长远来看北虏才是李悠所要面对的最大敌人。

    “接着是齐王,河南道、都畿道、山南东道虽不如江南东道繁华富庶,但却是大魏最为主要的粮食产地,如今乃是乱世,粮食要比金银珠宝珍贵的多;同时这三道乃是大魏世家云集之地,各家各户都有大量的存粮,他们大可以用粮食来招募军队。”听到这里王机微微点头,他从小就生活在齐王领地之内,对于各大世家的积蓄颇有耳闻,这些人家里不仅藏有粮食、布匹,还有大量的兵器以备不时之需,他们甚至不用招募铁匠就能凑够五万兵马的所有装备,再加上从去年开始这三道就兴起了办团练的风潮,用不了多久他们就可以聚起一股不可忽视的兵力。

    “兼之各大世家一向以诗书传家,族中子弟文武兼修,如果说起人才来,当世倒是以齐王属下为第一。”北虏兵力最多,齐王手下人才辈出,这两者各有所长,远胜过蜀王、越王和窃据京城的许时雍,堪称大敌。

    那么我们的优势是什么?众多官员暗暗思索着,渐渐地他们的目光转向李悠,齐王、蜀王、越王等人不过是傀儡,北虏阿鲁布虽然英名果决,但终究是蛮夷,劫掠京城已经让他人心尽失,将来若是再次南下,必会遇到百姓的拼死抵挡。

    反观李悠,御驾亲征护送先皇回京可谓智勇双全,领兵北上勤王收敛张果尸首堪称仁义无双,王机、周伯符、钱飒、姚广孝等人才各居其位算得上是知人善用,有了这三个优点,将来我等未尝没有机会击败齐王、北虏一统天下。

    “如今各方势力都在积蓄实力,扩军备战,我嘉州军也不能落后。”见司马错已经说完,李悠开始讲述自己的打算,“除过方才所说水军要加紧扩军之外,步卒和骑兵也一样要补充新的兵力,如今我等拥有三道之地,治下百姓逾千万,当可支撑更多的兵力,第一期我打算扩军到十万人,其中两万骑兵、八万步卒。”

    现在李悠的地盘地处南方,搜集战马极为困难,所以暂时只能压缩骑兵的比例,不过有两万能战的骑兵,只要不对上北虏,天下皆可去得。

    众人闻言齐声称是,司马错、罗世绩等人拿出了新的扩军方案,众人一一商议开始了紧张的备战工作。

    齐王、许时雍、蜀王、阿鲁布、越王以及海外的岛夷天王也在做着同样的工作,不久之后这七个国家将迎来无比混乱的厮杀。(未完待续。)

第438章 北虏立国

    京师陷落、李冲北狩还不到一个月的功夫,原先大魏境内就一连涌现出五位皇帝,许时雍、福王、齐王、蜀王、越王接连登基,目前实力最为雄厚的北虏自然不肯落后,他们将龙城改名为上京,袁章开始积极筹划着阿鲁布的登基大典。

    “《易经》有云:大哉乾元,万物资始,乃统天。乾元者天也,其意为蓬勃盛大的乾元之气创化万物,统贯天道运行。”龙城本有大魏皇帝的行宫,如今被阿鲁布占据当做皇宫使用,皇宫大殿之上,袁章正为他们解说《易经》,普速完、薛阇干等众多武将抓耳挠腮,混不知袁章说的究竟是什么玩意儿。

    阿鲁布却是一脸的凝重,漠北诸部立国在即,眼下皇宫、百官已经齐备,就连玉玺也被李冲送来,现在唯一要解决的就是国号的问题了,国号关系到一个王朝的气运,万万马虎不得,而北国之中少有读书之人,那些新归降的大魏官员又得不到阿鲁布的信任,因此这项重任责不旁贷的落到了袁章头上。

    “此外,我北国子民一向信奉‘长生天’,与乾元暗和,故而大可汗当以‘大元’为国号,必可保佑北国横扫域内、一统天下。”为了这个国号袁章也是煞费苦心,依照中原的习俗,国号一般取自开国皇帝的来源地、受封爵号等。

    例如大魏的开国太祖原本被前朝皇帝封为魏王,故而在立国后以“大魏”为国号;而前朝的周太祖起家于周地,所以以“大周”为国号;但是像阿鲁布这般出身莽荒之地,一来没有封爵,二来起家之地地处偏远不适合拿来做国号,所以只有另想其他办法。

    还好史上亦有用谶语为国号的,“元”字寓意颇佳,又和漠北诸部的习俗相吻合,所以这一国号就成了袁章呈献给阿鲁布的最后选择。

    “国师此言尔等有何看法?”袁章说完阿鲁布没有直接发表意见,而是目视宝座之下的文武百官,想先看看他们有什么意见。

    普速完、薛阇干等人一脸茫然,他们连字都不认识一个,又哪有本事在这等大事之上发表意见?反倒是新归降北国的陈静庵站出来说道,“启禀大可汗,乾元,天德之大始;乾有四德:元、亨、利、贞,元是四德之首,正和我北国兴旺发达之征兆,此国号远胜中原朝廷所用之魏、周,国师大才吾等远远不及,大可汗座下能有这般贤才,实属天命所归。”

    陈静庵此前谈判已经彻底弄臭了自己的名声,跟随大军北上之时又吃尽了苦头,所以院长略微流露出意思招揽的意思马上就跪地投靠,刚好北国现在缺少文官,所以袁章奏明阿鲁布,封他为礼部尚书,竟是比陈静庵在大魏的时候还升了数级。

    他也没有辜负袁章的提携,在此关键时刻发挥了应有的作用,一番话说的滴水不漏,既称赞了袁章和新国号,又吹捧了阿鲁布和北国,众人听到耳朵里连连点头。

    “正是有长生天保佑,我北国方能入主中原,国师大人能够不忘长生天的恩赐,实属难得。”大萨满也发话了,从宗教的角度出发对“大元”表示了认同。

    既然他们都发表了意见,而且阿鲁布也没有反驳,于是乎普速完、薛阇干、乌烈等万夫长以上的武将连忙出列称赞。

    “既如此,我北国就以‘大元’为国号。”阿鲁布最终拍板决定,“国师先前已经说了,下月初五乃是黄道吉日,到那一天我阿鲁布将正式登基主持立国大典,我大元的荣光将笼罩太阳所照射的每一个角落!”

    “大可汗万岁,大元一统天下!”不知道是谁先起头,皇宫之中响起了一阵阵的呼喊,大元的国号就此定下,再过十多天,这片土地上的第七个国家就将正式建立。

    等众人稍微安静,袁章又开始细细讲述大元立国暨阿鲁布登基大典的各项安排,他和陈静庵等归降的文官翻遍了史书典籍,总算整理出一套气势恢宏的典礼流程,却是要比那些中原皇帝的登基大典隆重许多。

    许时雍登基乃是被北虏逼迫所为,就在皇宫之中给他披上龙袍、戴上皇冠匆匆应付一番就算了事,甚至还比不过此前大魏知府接印时的风光。

    李悠在安州拥立福王登基,为了抢在齐王、蜀王他们前面,也没有花费多少心思准备,除了李珣外面穿的十二章衮服,里面都还是他以前的衣服,蜀王和越王也不比他们强多少。

    唯独齐王得了世家豪门的拥护,这些世家掌门人同样熟读典籍,深通礼法,再加上他们的家底丰厚,经过一番详细的筹备,这一番登基大典倒是办得有模有样、气势不凡,远远胜过福王、蜀王等人的登基大典,崔季珪他们也因此洋洋自得,自视为正统,对其余几位登基的皇帝不屑一顾。

    现在袁章所做的准备工作并不在他们之下,龙城又堆满了从大魏掳掠来的财货,等级所需物品一样不缺,再加上有李冲献上的传国玉玺,袁章誓要将这番典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