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八小说网 > 恐怖电子书 > 征战五千年 >

第289章

征战五千年-第289章

小说: 征战五千年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余艘战船吊打的情况。

    另外倭国水师直到十余年前才有大友家从荷兰人那里购买了第一门小型弗朗机,装备在船上,但是由于价格昂贵以及倭国战船的结构不具备装备火炮的条件,所以在将来的水战中可以忽视对方大炮的威胁;面对这样的敌人,出动郑家军根本就是虐菜去的。

    在此之前,李悠已经打听清楚了萨摩藩的底细,萨摩藩石高60。5万石,算得上是九州岛最有实力的大名,按照丰臣秀吉征伐朝鲜之前的每万石出六百人的征兵标准,萨摩藩能拿出三万六千余人的军队,只可以他们光是在朝鲜就损失了近两万人,如今藩中可谓家家有人死在朝鲜,纵使岛津家武士比例比较高、一门和家臣团也比较有团结,他们也抽不出更多的兵马了,所以这一战最关键的问题就是找到萨摩藩水师所在的位置。

    而在此时,萨摩藩的藩主岛津义久虽然已经出家,将藩主之位让给他的弟弟岛津义弘,但实权依旧被他握在手中,至此危急时刻也不得不出来和诸多家臣们商议对策,他们丝毫没有意识到灾难即将降临,而是商量着另外一件事情,眼见如今关东关西诸侯的矛盾日益严重,而且自家在此前的战争中又损失惨重,于是他们将扩张势力、获取资源的目标放到了不远处的琉球国身上。

    岛津义久本打算积蓄几年的实力,不断试探琉球国的底细,然后待到实力足够之时,派遣岛津义弘带领船队去征服琉球国,将其纳入萨摩藩的治下;但是岛津义弘却想要将这一任务交给另外一个人岛津氏的家臣桦山久高。

    史上也正是他在八年后率3000人进攻琉球,虏琉球王尚宁等一百余人而还,他的后人桦山资纪更是参与了甲午战争,并且成为海军大将、台湾第一任总督。

    但是在这个世界,他似乎没有这个机会了,因为李悠已经率领郑家军的船队包围了岛津家的水师,正准备展开进攻。

    消息传来,岛津家众人目瞪口呆,连忙中断了议事向港口飞奔而去,这番动静却也引起了萨摩藩一位特殊人物的注意。(未完待续。。)

第760章 许仪后

    战事丝毫不出意外的结束了,岛津家族辛辛苦苦积累多年的水师几乎被李悠全部送入了海底,随即宗义智作为谈判代表登上了萨摩藩的领土。

    “岛津大人,在下奉大明备倭总兵官陈大人之命前来传达上国的命令。”如果是以前,对马藩这样贫弱小藩的藩主见到九州岛最大的大名,那会如此轻松?可是现在宗义智代表的却是天朝上国,因此他收起了往日的拘谨,挺直身子说道。

    自家的水师已经葬身海底,而陆军在朝鲜死伤惨重,看着海面上密密麻麻如同森林一般茂密的桅杆和那些比自家最大的战船还要大四五倍的巨船,岛津义久和岛津义弘等人沉默了,如果这支船队要登陆,那么萨摩藩能挡住他们么?

    看上去无论如何也挡不住啊!方才郑家舰队所发射的火炮大大的震慑了岛津义久兄弟,呆了半晌他们方才醒转过来,交换了个眼神岛津义弘已经明了了眼下的局势,于是收起对宗义智的鄙视,恭恭敬敬的说道,“宗对马守大人还请入内叙话。”

    “上国的总兵大人还等着在下去回话呢,就不进去了。”宗义智还是有些胆小,不敢跟随他们进去,因此直接说明了自己的来意,“上国对太阁大人出兵朝鲜大为震怒,故而派遣陈总兵讨伐倭国,而岛津家接连两战都充当太阁的主力,因此总兵大人乃是兴师问罪来了。”

    这支水师固然强大,但是要攻入倭国还是不够的吧?不过他们灭掉我萨摩藩却已经是足够了,因此尽管岛津义久并不认为李悠可以做到这些,但也不敢反驳,只想先把这群瘟神送走再说,于是分辨道,“宗大人想必是知道的,我萨摩藩乃是被逼迫方才臣服于太阁大人,贫僧也因此不得不剃度出家,此前两次出征都是太阁逼迫所谓,实非贫僧所愿啊。”

    十余年前,丰臣家族率领二十余万联军进逼萨摩藩,岛津义久迫于形势,只能向丰臣秀吉请降,自己出家为僧,把家督的位置让给了岛津义久,这些事情宗义智也是知道的,当然岛津家参与朝鲜的战事并非完全出于丰臣秀吉的强迫,只是这些宗义智也无意揭穿。

    “在下此来只是为了传达上国大人的意思,还请岛津大人听完再说。”借着宗义智说出了李悠的条件,无非是些为大军提供粮草,赔偿军费损失之类的事情,尽管这个数字应付起来颇为吃力,可是能保住自己的地盘才是根本,眼见上国大军并没有登陆的打算,岛津义久和岛津义弘等人顿时感到轻松不少,商议一番答应了下来。

    “这些东西务必在三日内送到上国大人的船上。”见任务完成,宗义智也颇感喜悦,随即说出了李悠的最后一个条件,“此外,听闻上国有不少百姓生活在萨摩藩,总兵大人想要见一见这些大明的百姓。”

    这一条也并无不允之理,用不到多长时间,一些生活在附近的大明子民就被送到了李悠的船上,李悠起身环视众人问道,“那位是许仪后许先生?”

    方才还有些嘈杂的人群安静了,他们纷纷将目光投向一名医者打扮的中年男子身上,许仪后闻言走上前来就要见礼,“小人拜见大人!”

    “本官当不得此礼!”李悠连忙上前将他扶了起来,“是本官该向许先生行礼致谢才是。”随即让人带着这些百姓去其他地方招待,自己将许仪后带入船舱之中,舱中早已备下酒食,李悠直接把许仪后推到了上首就坐,许仪后哪肯答应,双方退让片刻谁也不肯相让,最后只好坐了平座。

    随行的众人眼见李悠如此厚待一名流落异国的庶民,不由得大为好奇,但是在李悠说出此人的经之后,他们全都沉默了,纷纷起身向许仪后行礼致谢。

    许仪后原籍江西,修习医术有成后长期在沿海一带行医,后来被上岸劫掠的倭寇携裹到了萨摩藩,在机缘巧合之下救治了岛津义久的爱子,因此得到岛津家的看重,留他在鹿儿岛做藩医,他虽在日本娶妻生子,但没有忘记生他养他的中华故土。

    在丰臣秀吉收服九州后,许仪后请求丰臣秀吉惩治骚扰大明沿海的倭寇,丰臣秀吉对许仪后的这种胆量十分欣赏,正好他有意为日本海商扫平海道,便做了个顺水人情,下达倭寇取缔令,发兵剿灭海贼;从此岛津义久对许仪后刮目相看,愈加重视,觉得这家伙有胆识有魄力,视为心腹。

    在丰臣秀吉开始准备进攻朝鲜的时候,萨摩藩的各种异像引起了许仪后的关注,他很快判断出或许不久之后倭国和大明将发生直接冲突,许仪后如今虽然已经在萨摩藩娶妻生子,可他时刻不敢忘怀自己乃是华夏后裔,一腔爱国热血驱使他开始调查倭国的情况,以便为大明提供力所能及的帮助。

    他利用自己的特殊身份四处打探,并完成了一份关于倭国的报告,这份报告大约五千多字,里面分成了六部分:一是倭国的情况;二是倭国进攻朝鲜的理由;三是抵御倭国的策略;四是丰臣秀吉的情报;五是倭国六十六国的名字、概况;最后是上述部分没有涉及的问题。这份报告内容十分详细可靠,报告里甚至推算出了倭国出兵的详细日期壬辰年三月一日,比真正爆发战争的日期只差一个月,此外还有日本的侵攻路线图:“翌春渡高丽,征辽东,取北京城”。

    其后许仪后的弟子朱均旺冒着九死一生的风险将这份报告送到了大明,交到了福建军门张汝济的手中,张汝济再将这份凝聚着许仪后心血的报告送达京城,最终在抵御我**队的战斗中发挥了不可替代的作用。

    无论那个时代,正是有了这些纵使身在异国也对故国充满热爱的华夏后裔,华夏方才在经了如此多的磨难之后依旧可以屹立在世界之巅,对于这样的人李悠唯有敬佩与感激。(未完待续。。)

第761章 封赏

    “难域萍逢几度周,一朝分首作遐游。殷勤嘱咐忠君事,尽意叮咛灭寇仇。知汝归成苏子景,岂宜还作李陵秋。霜台若问尘中事,惟道斯民苦尚忧。”酒席之上许仪后忍不住吟诵起了昔日他为朱均旺所做的赠别诗,如今大明已经击败了丰臣秀吉,倭国再也威胁不到大明的百姓,尽管许仪后没有收到大明朝廷的任何封赏,但是他已经十分满足了。

    大明朝廷没有任何表示,不代表李悠也可以不管,见到如此令人钦佩的人物,李悠当然希望对方能够生活的更好一些,待酒过三巡李悠问道,“本官此来本想踏平萨摩藩,为我大明死难的将士复仇,但唯恐惊扰了许先生,方才就此作罢!敢问许先生今后有何打算?若是想回归故国,本官定当专门派遣船只送许先生一家返回中原,并为许先生置办一处宅院、一所医馆,足以满足许先生日后所需。”

    许仪后当即有些愣了,这么多年过去了,他几乎已经断绝了回归家乡的希望,但是没想到今日这位来自故国的将军却愿意送他回去,这使得许仪后陷入艰难的抉择之中,一面是挂念已久的故国,一面是倭国的妻儿,他们自小生活在这里,可能忍受得了远渡重洋的风浪?可能习惯故国的生活?

    最终还是对妻儿的挂念占了上风,半晌之后许仪后长叹一声,“多谢将军的美意,只可惜许某留在萨摩藩的日子实在是太长了,已经再次娶妻生子,恐怕是离不开这里了!不过还请将军放心,即使身在异国,许某也会牢记自己是华夏后裔,时刻不敢忘怀故国,日后也会如此教导儿女,让他们也要记得自己乃是华夏子民。”

    “许先生如此,实在是让我等佩服不已。”李悠唯有再次感慨,只要他回到中原,即可得到远超此地的富贵,却因为对妻儿的挂念而放弃,这样忠于故国、重情重义的男子实在是让他们佩服不已,因此李悠只好拿出后备的方案,“本官此来倭国,乃是为了追究发动此战的丰臣一家的责任,既然如今萨摩藩已经表示了臣服,本官就不会再攻打萨摩,许先生大可返回萨摩藩中安心生活。”

    “不过既然许先生为我华夏立下了如此大的功劳,本官不能不代表朝廷厚加封赏许先生。”见许仪后还要推辞,李悠只要是出了杀手锏,“许先生想必也听过‘子贡赎人和子路受牛’的典故吧?”

    春秋时鲁国法律规定凡鲁国人在其他国家赎回鲁国奴隶,即可得到鲁国的赏赐,许多人因此而获救,子贡赎回了人却拒绝国家的补偿,被孔子责怪,说此后恐怕再也没有人愿意赎人了;子路在救了一名落水者之后接受他一头牛的报答,孔子却大加赞赏,自此以后踊跃救人的人就要多起来了;中国自古以来医者多有熟读诗书之人,许仪后当然明白这个道理,随即哑口无言,不再推辞。

    “本官现册封许仪后为锦衣卫百户,赏银千两,另在江西吉安以许仪后之名建义学一座,购置田产若干以供义学之需。”李悠随身携带着不少大明朝廷提前给的空白告身,而且这个锦衣卫百户也并非实职,而是寄禄官,只代表许仪后可以享受正六品的政治待遇以及俸禄,并非真的加入锦衣卫,所以可以轻松赠与。

    另外这一千两银子乃是为了许仪后在萨摩藩生活的更好,至于最后的义学与学田乃是考虑到许仪后已然无法衣锦还乡了,那么这座义学就是为他在家乡吉安扬名而建,今后凡是江西吉安的读书人,都将感谢许仪后今日的所作所为,将来若是要修县志府志,都少不了要有许仪后的篇章。

    锦衣卫百户代表了朝廷对他的肯定、个人地位的提升,在这个时代大明在东亚还是毫无争议的天朝上国,许仪后有个大明官员的身份,就是岛津义久他们恐怕也不敢轻易怠慢;一千两银子乃是物质上的奖励,这笔钱财已经足够许仪后安享晚年了,给的再多恐怕就不一定是好事了;义学为的是造福乡里、留美名与后世,李悠的这三项奖励可谓考虑周全,当即许仪后就感激的泪流满面;李悠本想叮嘱许仪后留意萨摩藩对琉球国的觊觎,但是想到他为大明所做的事情已经够多了,朝廷实不宜要求更多,因此转而安慰起了许仪后。

    “比起先生对大明所做的种种,本官所能给的是不足报答其万一。”如果没有许仪后的那份报告,或许大明纵使依旧可以战胜丰臣秀吉的军队,自身的损失和伤亡也会远胜于此,李悠的这一番话倒也情真意切。

    封赏宣读完毕,李悠继续配合许仪后宴饮,宴席上还专门找了几个出身江西的军官作陪,用当地乡音说些家乡的事情,让许仪后再次为之泪流满面;这番宴饮一直到太阳落山方才结束,众将士又送了一些大明的器物给许仪后,派遣船只将他送回萨摩藩。

    当得知了许仪后受到的赏赐之后,岛津家不敢怠慢,连忙要晋升许仪后为萨摩藩的官员,可是许仪后却以自己乃是医生为由拒绝了,岛津义久只好赐了他千石的封地,这比起愿史来却要多了一倍有余,其后许仪后就在萨摩藩安度晚年,最终寿终正寝。

    第二日,见萨摩藩输送粮草银两的速度还算合格,李悠就放下了警惕,以免派遣船只将缴获的银子送往京城,给万皇帝看看自己这段时间的辛苦没有白费,以换取万对自己的支持,另外让宗义智去邀请岛津义久和岛津义弘兄弟前来船上叙话。

    如今自己介入倭国事物的计划已经开启,也该是时候对这些倭国的大名们进行分化了,要是五大老、五奉行和诸国大名团结一致,自己这三万多的人马可是完全不够用的。(未完待续。。)

第762章 分化(加更)

    “贫僧/在下见过上国将军阁下!”岛津义久和岛津义弘来到船上之后立刻大礼参上,心中难免有些忐忑,不知道这位天朝上国的大人召唤自己究竟有什么要紧的事情,来之前他们已经做了最坏的打算,要是上国将军扣留他们做人质的话那些家臣就立刻拥立岛津义久的养子、岛津义弘的第三个儿子岛津忠恒继位。

    “尔等无故犯我大明藩属,可知罪?”李悠拉长了声音问道,将天朝上国官员的气势做了个足,身后卫士英武,战旗猎猎,无不显示着天朝上国的威仪。

    “此事实乃太阁。。。哦不丰臣秀吉逼迫我等所为,我萨摩藩向来和丰臣家不合,实是实力不济不得已才只好依照他的命令行事。”岛津义久直接将锅丢给了丰臣秀吉,为此还拿出了当年他被迫出家的往事来增加说服力。

    岛津义弘也在一旁帮腔,这位人称“鬼石曼子”的将军在大明倒也是声名远播,在大明的捷报上还曾出现过被击毙的记录;他兄弟二人匍匐在甲板上,身子瑟瑟发抖,唯恐触怒了上国将军,而给萨摩藩招来不测之祸。

    “听闻尔等不思入侵朝鲜的教训,还想着吞并琉球国?流求同样是我大明的藩属,若是如此我大明绝不会坐视不理。”李悠突然转换了话题,一下子就命中了萨摩藩的要害,如果说入侵朝鲜还可以解释为丰臣秀吉逼迫的结果,那么吞并琉球国可就是岛津家自己的事情了,和别人一点关系都没有。

    “绝无此事,绝无此事!”岛津义久和岛津义弘的冷汗都下来了,这天朝上国的将军为何消息如此灵通,他们连连赌咒绝对没有这个打算;而且现在萨摩藩的积蓄已经被全部搜刮干净赔给了李悠,他们在短时间内也没有实力在考虑萨摩藩的事情了。

    吓唬了他们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