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八小说网 > 恐怖电子书 > 征战五千年 >

第305章

征战五千年-第305章

小说: 征战五千年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我等不得不防。”

    “眼下最担心兀素科蒙的恐怕不是我们,而是和部紧挨着的奚人、忽吉人和石人,只要我们将消息放出去,恐怕他们就会趁着阿鲁布的兵器还没有送过来的时候先下手了。”钱骅对此早有应对,通过黑冰台他对河东道诸部之间的关系可谓是知之甚详。

    “这几个部落饱受兀素科蒙打压,一时怕是没有这个胆子,还需要我等出一把力啊。”罗世绩同样倾向于搅动河东诸部自相残杀的策略,但是他想的要比钱骅更多,“先借着那些北上的商人和僧道的嘴把这个消息放出去,看看那些部落头领究竟是何态度再做决定吧。”

    如今一些想要有所建树的僧道已经开始冒着风险北上了,这一批人往往都有一手医术或者其他方面的绝活,深受各部落的欢迎,由他们出面却是要比黑冰台更好一些,当然他们在传教的同时往往也肩负着一些朝廷的任务,通过完成任务他们也能够获取一些好处,而这些好处将关系到他们到底能不能成为主持、方丈、观主,所以这些人对此也十分用心。

    所以,还没有等伯颜返回龙城为兀素科蒙送来军械,和阿鲁布结盟的消息就在河东道各部境内慢慢传开,这顿时引起了周围各部落的警惕,昔日他们和兀素科蒙为了争夺草场、牛羊可没少动刀枪,早已结下了不可化解的仇恨,要是让兀素科蒙壮大了实力,那还有他们的好果子吃?

    于是乎,在这些僧人道士的居中联系下,部四周的奚人、忽吉人和石人的首领渐渐开始相互接触,可是他们彼此之间照样有重重矛盾,而且兀素科蒙的实力要比他们强大的多,不到万不得已,他们那敢先下手?

    既然你们不愿意主动动手,那么我就逼着你们动手吧,罗世绩随即下达命令,于是奚人、忽吉人和石人正在暗地里勾结,试图联合攻打兀素科蒙的消息传到了部的耳朵里,这下子河东道的北边顿时炸开了锅。

    兀素科蒙虽然还没有拿到那部分兵器,但是他认为凭借现有的实力对付起这些小部落来却是十分轻松的事情,于是突然对距离他最近的忽吉部发起了进攻,但是这一消息却被人提前传给了忽吉部的首领,他们连忙转移部落方才躲过一劫。

    经此一事,忽吉人和奚人、石人都意识到现在再也不是瞻前顾后、保留实力的时候了,于是他们很快共饮血酒、在各自神灵的面前发誓缔结盟约,合兵一处对兀素科蒙发起了攻击,四个部落展开了殊死的搏杀。

    如果只是一个部落,那无论如何也不是兀素科蒙的对手,就算是两个部落联合到一起,兀素科蒙也可以勉强应对,但是如今却是三个部落一起发起了攻击,从三个方向向部袭来,这下兀素科蒙顿时有些手忙脚乱了。

    不过兀素科蒙终究是河东诸部中难得的枭雄,他不仅没有被这三面合围吓到,反而主动发起了进攻,利用自己身处内线作战的优势,率先击溃了忽吉部的军队,接着马不停蹄的带领大军迎向奚人部落。

    在忽吉部遭受到了巨大损失之后,兀素科蒙凭借手中的兵力和其余两个部落战了个旗鼓相当,并且慢慢占据了上风,只要击败了这两个部落,收拢他们的部众,然后从阿鲁布手中拿到那些兵器,那么部的实力将不降反升,一统河东道北侧的几率将大大增加。

    但是,就在伯颜押送着大批兵器经过长途跋涉好不容易来到河东道的时候,还没等他抵达兀素科蒙的势力范围,就被一个早已等候多时的小部落伏击了,押送军械的军队被杀的大败,那些本该交给兀素科蒙的兵器也大多落到了这个小部落的手中。

    伯颜最后交到兀素科蒙手中的兵器还不到此前约定数字的三成,兀素科蒙不禁大怒,非要让伯颜按照约定的数字补足,可是这些已经是阿鲁布好不容易才凑出来的,他那边同样需要扩充军队,又那里有多余的兵器呢?

    就这样,伯颜辛辛苦苦缔结的同盟并没有持续多久就这样破裂了,而因为这些军械的缘故,河东道诸部之间又展开了一片乱战,罗世绩和钱骅利用巧妙的手段维持了河东道的平衡,让他们在短时间内没办法诞生出一个阿鲁布一样的强大势力来,为日后嘉州军挥师北上减轻了不少麻烦。

    而在京城之中,李悠仍旧在为下一次的进攻积蓄着力量。(未完待续。。)

第803章 年终总结

    “近些年来混战不断,尤其是京畿道、河南道、都畿道一代,因躲避战乱而抛荒者甚多,这三道还有京城的百姓生活尚需朝廷接济,如今战事虽然平定,但恢复耕种依旧需要一些时间,朝廷要为这些百姓解决种子、农具还有牛马的问题,压力着实不小。”朝会之上,范蠡正在给李悠和群臣介绍着如今的经济情况。

    “不过自从陛下重新厘定田亩、清除隐田隐户之后,我嘉朝的在册田亩及丁口数量已经远超前朝,增加的丁税、地税足以让这些地方恢复元气,就算是暂时紧缺的粮食也可以通过江南东道和岭南道的海商从海外购买,以解燃眉之急。”说完问题,就该说解决的结果了,“陛下登基以来这三道渐渐恢复元气,流民纷纷返回家中重新耕种,多余的青壮也进入工坊、商户之中谋取一条生路,如今我嘉朝已经远非前朝时那般景象。”

    “如今我朝各县最少也建立了一所新式小学堂,各州府都有中级学堂,各道皆有大学堂,眼下虽受限于教师匮乏、经费短缺等问题未能全部发挥作用,但是在源源不断得到宫观寺庙提供的学田,以及嘉州大学堂等学堂的毕业学子越来越多的帮助下,为这些学堂补充道足够的教师还有兴建起完善的校舍都只是时间的问题而已。”从岭南道再到江南东道最后又转入京城就任礼部尚书的江随云也在汇报自己的工作。

    当然,教师和教育经费的问题并不是这么容易解决的,嘉州大学堂以及江南西道、江南东道、淮南道、岭南道这些地方的学堂每年毕业的学子毕竟有限,而且他们一毕业就被朝廷各个衙门哄抢,就算是去教书也往往是到那些新建立的大学堂之中,至于中级学校和小学堂的教师要补充齐尚且需要漫长的时间。

    李悠对此也想了不少办法,诸如在各地兴办专门的师范培训班,吸纳那些读过一些书却没有办法考上科举的旧文人进行培训,让他们来教授那些中小学生一些基础的知识;虽然是短期培训,但是对这些人的审核还是十分严格的,决不能让他们用自己固有的思维去毒害这些年轻人,为此朝廷还下了严令只需他们按照朝廷颁发的教学大纲进行教学,严禁按照自己的想法灌输给孩子不该有的思想,这从长远来看并不是一项完美的政策,但是在目前这种情况下也只能如此了,希望到数十年后嘉朝培养的人才足够多的时候再来更改这一策略。

    “工部对新型兵器、农具、机器的研究和打造已经取得了不小的进展,这段时间生产的火枪可供三万大军所用,各式各样的新农具也已经运往京畿道、都畿道、河南道以及河东道的南部。”顾将子现在虽然年纪大了,但多年的夙愿终于得以实现让他浑身充满了干劲,每日在工坊之中忙个不休,李悠生怕累坏了他,不断下发圣旨让他注意休息也不管用。

    现在由于无人能替代顾将子的原因,所以工部还抓着军械研发制造这一块,但是伴随着凌振的日益成熟,这一块迟早是要被分出去的,但愿那个时候顾将子能稍微轻松些。

    “今科新录取的士子们已经完成培训前往各地上任,这些人处理事务的手段虽然还略显稚嫩,但是比起前朝那些只懂得诗书经义的进士们来,却不知道好到那里去了,假以时日这些人定会成为我嘉朝的栋梁之才。”吏部尚书王机接着发言,“只是如今朝廷的人才空缺依旧很大,还请陛下今年再开恩科,以广纳贤才。”

    “嗯,各衙门都报上自己的用人需求,然后根据这些拟定招募计划吧!”李悠顺利的通过了王机的请求,“另外如今国朝新立,许多事情尚在摸索之中,因此不好贸然推广,将来等到时机成熟之时可将录取官吏的权限分割开来,中枢索要的人才由朝廷开科举录取,各地需要的人才则在当地考试录取,如此也能减轻一些考生们的奔波之苦,为朝廷节省一笔钱粮;当然,准备这些考试的官员当从异地调派,以免舞弊。”

    李悠这是打算将科举改成后世的公务员考试了,不过这同样是需要数十年的积累方能实施的事情,现在只能暂时将原先的县试、府试等改成小学、中学考试,通过小学毕业考试者可入中学就读,过了中学考试就有资格参加科举考试,当然等到将来大学堂的数量足够多的时候这一标准也将随之提高。

    为了避免过多具有天分的学子因为科举而放弃进入大学堂,吏部也制定了相应的条令,规定若是想成为六品以上的高官,就必须拥有大学堂同等的学,他们可以在大学堂毕业之后参加科举,也可以在当官后继续攻读。

    “市舶司去岁共从海贸中收取税款合计纹银一千二百三十七万六千零五十一两,预计今年还能翻上一翻。”市舶司主官汪五峰满面红光的进行着汇报,这个刚刚成立不久的部门已经成为朝堂上最为炙手可热的衙门之一,他现在深深地为当初归顺李悠的选择而感到高兴。

    “市舶司的职责不仅仅是收税,还要通过政策的变化来对进出口的商品进行调控,像最近对于那些进口粮食的商人应该进行免税的奖励,珠宝等物当课以重税,而对于胆敢将粮食、军械销往海外的商人则必须进行严厉打击。”李悠再次强调了这一点。

    军械的生意其实并不是不能做的,只是这需要由国家的进行主导,利用输出军械来搅乱周边局势,好让嘉朝从中获利,这是非常讲究大局的,绝不是一般的商人所能掌握的。

    接着其余衙门也纷纷出来总结自己去年的工作,等所有人都汇报完之后,李悠方才起身说道,“去岁诸位爱卿辛苦了,来,且随朕移步太极宫,共饮美酒以贺新春。”(未完待续。。)

第804章 备战

    酒宴过后,群臣散去,李悠来到后宫之中和周南、郑妍儿等人一起团聚,随着更夫的报时声,嘉朝洪武初年就这样过去了;这一年嘉朝并没有向外扩张,而是致力于解决内部的各种遗留问题,利用自己崇高的威望还有手中强大的兵力,再加上姚广孝、范蠡、司马错和李令月、王机等人的全力协助,上下一心方才将自己的施政理念顺利推行下去。

    当然这些政策要展现成果尚且需要漫长的时间,不过在新年之后或许就可以抽调兵力来解决阿鲁布和河东道的问题了,之所以选择先解决他们而不是攻入蜀中,是因为李悠想先难后易,借着横扫北方的威势来震慑蜀中的军队,从而削弱他们的抵抗**,减轻双方的损失,毕竟到时候作战的双方都是中原的百姓,能少损失一些总是好的。

    这一年嘉州军并没有发动大规模的攻势,可也并非什么事情都没干,黑冰台已经加大了向关内道、河东道北部和蜀中的渗透力度,而数不清的僧人、道士也收拾行囊深入北方,在利用宗教软化这些蛮夷的同时已将北地的地理形势、风土人情、各部落彼此之间的恩怨打听的清清楚楚,给将来进军提供了许多帮助。

    新春时节,按照惯例还是要给这些朝廷的官员放假的,所以一直到元宵节过后,李悠方才将众将召集到一起,商量着今年的进军计划,“去年阿鲁布扫平了漠北叛逆的部落,已经恢复了几分元气;而河东道的战乱也已经接近尾声,想必他们也意识到我嘉朝定不会容许他们一直如此下去,所以已经开始互相联络结盟,若是时间拖得久了,等他们真正联合到一起,对我嘉朝可就不妙了,所以朕打算今年重整大军御驾亲征龙城,诸位以为如何?”

    “陛下如今乃是九五之尊,实不宜轻易出京,还请陛下将此事交给我等,我等定会斩下那阿鲁布的首级献于陛下面前。”罗世绩率先出列奏道,他倒是不担心李悠会和李圭一样遭遇战败,而是担心李悠离开之后朝内生变。

    “是啊陛下,罗将军说得对,杀鸡焉用宰牛刀,此事就交给末将等吧!”周伯符也出来附和,过去一年没有丝毫作战的机会,早就将他憋坏了,只好整日在境外的大营之中操练大军,不过他现在操练的已经不是陌刀队了,在见识过火铳和大炮的威力之后,他也意识到陌刀队的辉煌不可避免的要没落了;他在射击上并没有多少天分,所以将训练的重点放到了队列上,如今他麾下的士兵可以说是嘉州军中将排队枪毙完成的最好的一部。

    其余许光、司马错、秦士信和钱骅等人也是多加劝谏,唯有潘凤没有附和,因为他知道李悠要比这些人所想象的强大的多。

    “好了,诸位的意思朕明白,不过此次率军北上,最少也要十五万大军,尔等可有指挥如此规模大军的经验和信心?”李悠去岁一直处理繁琐的政务,早就有些不耐烦了,怎么看放过这个出去放松的好机会,“至于朝中的事情,有姚相国镇守朝堂、许先生拱卫京师,绝对出不了问题。”

    许光再次郁闷了,他何尝不想领军征战,但是这次恐怕又只能留守后方了,不过这件事要是交给别人他恐怕也不放心,李悠也看出了他的想法,于是出言劝解道,“许先生勿用遗憾,等扫平阿鲁布之后,进攻河东道的时候就用不着朕亲自率军出马了,那时可让许先生独领一军行事。”

    安抚完许光,李悠又转向司马错,“司马先生,如今若是要抽调十五万精锐,需要多长时间可以汇集到京师?”

    “去岁我嘉朝又新招募了十余万兵马,其中超过十万完成了训练正式编入军中;加上以前的老兵,就算要分出部分兵力来防御河东道和蜀中,抽出二十万大军也是绰绰有余。”司马错掌管兵部,对这些数据烂熟于心,“如今有十万多余的兵力就在京城四周,因而只需要再抽调五万兵马,若是走海路或者运河,最多一月时间就可以抽调完毕。”

    “嗯,那粮草、军械、营帐、军服这些呢?”打仗可不是广有兵就行的,后勤同样重要。

    “去岁各地粮仓已经渐渐恢复充实,只要有一月时间,臣就可以抽调可供十五万大军半年所需的物资。”范蠡早就预料到了李悠迟早会对阿鲁布用兵,所以这些物资很早就准备好了。

    “火药、弹丸、火铳、大炮呢?”嘉州军如今已经渐渐开始向热兵器过度,这次出征关内道,李悠打算带上所有的热兵器军队。

    “此前各地工坊攻打造了可供两万余人所使用的火铳和大炮,去岁又添三万支火铳,各式大炮上千门,此后每月亦可生产三千支火铳,大炮上百门。”顾将子稍微盘算了下,“若是全都调集到一起,可供八万大军使用;至于火药、弹丸同样可支撑大军半年所需。”

    “用来扫平阿鲁布倒是足够了。”李悠点头应道,这次北上的十五万大军中最少有五万是骑兵,依旧使用冷兵器,而剩下的十万大军中还有工兵、战车兵、辎重兵等多种兵种,并非全都使用火铳、大炮。

    “从即日起,参谋部开始根据这一数据重新拟定北伐阿鲁布的计划,司马先生开始调集兵马、范先生开始准备物资、顾先生尽快将军械交到士兵们手中,让他们尽早完成适应;待一切准备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