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八小说网 > 恐怖电子书 > 征战五千年 >

第338章

征战五千年-第338章

小说: 征战五千年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在加上留守京城的岳云部,以及新招募的京营,还有东厂与锦衣卫这两样利器,他有信心彻底摧毁任何可能遇到的抵抗,绝不会向这些大明的官员进行哪怕是一丝一毫的妥协。

    进入山海关之后,李悠也没有急着赶回京城,而是放缓了行军的速度,上次回京运粮的队伍在从京城到山海关这一路上可没少受骚扰,上次因为他们急着运送粮食没有时间和这些人多加较量,而现在也该是和他们好好地算一算帐了。

    如今祖大寿等人已经将沿途和他们有所勾结、试图迟滞粮草运送的官员都供了出来,李悠那里会给他们好果子吃?大军每到一处,就立刻派遣兵马将这些人的府邸团团围住,将涉案人员全部抓获,再让他们和祖大寿等人对峙,一旦确定有问题就立刻送到东厂和锦衣卫手中严刑拷打,这些人当然抵不过东厂和锦衣卫的专业人员,没熬过几轮刑罚就竹筒倒豆子一般将自己和关宁军还有朝廷众臣勾结,试图对李悠不利的罪责招了出来。

    这其中甚至还挖出了不少祖大寿等人并未招供出来的官员,看来对李悠不满的人可不只是那些辽饷的既得利益者们,或许他们既没有接受晋商的贿赂,也没有从辽饷中分润好处,但是他们从李悠近来的种种手段中已经看出,等解决了这些人,恐怕不久之后就要轮到他们了,所以与其等着将来坐以待毙,还不如趁着这个机会将威胁彻底消灭,在这些事情上,这些人的目光堪称长远。

    只可惜他们的手段不仅没有起到作用,还暴露了自己的身份,他们将比预期更早承受李悠的雷霆之怒,而这则是他们万万承受不起的。

    后半路那些吓破了胆子的官员小吏为了躲避杀身之祸,官也不做了就挂印潜逃,很快这波风潮就传到了京城之中,不少牵连此案的官员都做出了同样的选择,很多衙门之中前一天还看着好好地,第二天就有人消失不见。

    只是这样的人终究是少数,而且大多是些底层的小官小吏,因为职位越高的人牵挂就越多,仓促之间哪能一走了之?而且他们那个不是家大业大,身后站着一个大家族,要是他们逃了,就该轮到他们的家族承担皇帝的怒火了,而这对他们来说甚至是比杀头还要难以接受的事情,更何况他们就算逃了又能逃到那里去呢?在这些人的眼中大明毫无疑问乃是天下最为富庶的国度,他们是宁死也不肯去其他国家的。

    而留在大明境内,失去了这身官服他们恐怕就要面临地方士绅官吏无尽的刁难,任由这些昔日远比自己低贱的人折磨,谁能愿意?至于说投奔亲友,这些人难道敢收留自己?恐怕锦衣卫和东厂还巴不得他们这样去做,好让他们可以将这些人的亲友也拖下水。

    所以尽管已经出现有人逃亡的情况,李悠也没有急着加快速度,因为他知道现在逃跑的都是一些小角色而已,真正的大人物根本不能、也不敢逃跑,所以他仍旧不紧不慢的沿路解决当地的犯官,慢悠悠的朝京城的方向行去。

    他越是淡定,京中的那些大佬们越是不安,因为这意味着皇帝陛下对他们已然有了打算,而且这种打算是绝非轻易可更改的,甚至根本不担心他们的反扑和抵抗,对将他们尽数拿下充满了绝对的信心,这让他们越来越惶恐。

    可是他们又能怎么办呢?像应付前几任那些皇帝一样忽悠过去么?这位显然是不会被他们轻易敷衍过去的;兵行险着?如今京中的军队已经尽数被皇帝陛下掌控,他们根本插不进手去,至于自己府上的家丁,指望他们欺负下平民百姓还凑合,干这种豁出命的事情去是想也不用想;至于暗算更不可靠,如今傅山就在陛下身边,等闲的手段绝对瞒不过他的眼睛。

    更然他们感到恐惧的是,这位皇帝陛下好像一点也不担心将朝廷百官横扫一空后如何继续处理朝政的问题,这让他们失去了最大的依托。

    就这样,在他们的忐忑不安中,李悠终于抵达了京城。(未完待续。。)

第891章 怒斥群臣

    李悠回到皇宫之中,军队回到营地,而祖大寿等人却没有如同那些官员预料的一般被送入到诏狱之中,而是带入军营严加看管,这让他们后继的许多手段都使不出来,要是进了诏狱他们或许还能联系上一些人手把他们暗地里弄死,但军营却是水泼不进针扎不透,他们找不到一点儿关系,根本没有接触到祖大寿等人的可能。

    就这样,他们怀着忐忑不安的心情来到干清宫中参加朝会,来到殿上韩等人发觉今日的气氛似乎有些不对,守卫大殿的锦衣卫比此前多了不少,宝座之上的李悠也是面色严肃,看上去似乎积蓄了不少怒气,让他们不敢窥视。

    “恭贺吾皇大败建奴,武功之盛直追太祖、成祖,吾皇万岁万岁万万岁。”韩带领群臣盛赞李悠此次获得的大胜,却只换了一句淡淡的起来吧,然后就再也没有其余表示,李悠似乎并没有将这次成祖之后大明对外作战中最为辉煌的胜利放在眼里,这让韩等人早已相好的怕马熘须之语说不出口,大殿上的气氛顿时冷了下来。

    “陛下,微臣识人不明,竟然举荐袁崇焕为蓟辽督师,微臣实有大罪。”冷场片刻,内阁次辅钱龙锡终于忍不住出来请罪了,袁崇焕之所以得以起复乃是因为他的举荐,现在袁崇焕已经被斩杀在皮岛,他的罪责也逃不脱,所以还不如主动站出来认罪,或许还能得到皇帝陛下的宽恕,保住自己的性命。

    “哦?钱阁老仅仅是识人不明的罪过么?”钱龙锡的话就好像是给平静的油锅里浇了一瓢冷水,瞬间引起了剧烈的反应,方才一直冷面不语的李悠立刻怒喝道,“各地缴纳辽饷要给钱阁老你送钱,关宁军收取辽饷要给钱阁老你送钱,各地商人要去宁远做生意还要给钱阁老你送钱,关宁军想要拿到军械还是要给钱阁老你送钱!辽东官员想要升迁依旧要给钱阁老你送钱!事到如今,你区区一句识人不明就想应付过去么?”

    钱龙锡闻言脸刷得一下就白了,连忙跪倒在地叩头如捣蒜,他没想到祖大寿等人竟然把自己卖了个干干净净,这下子吓得他连话都说不利索了,只是一个劲儿的重复着,“。。。。。。微臣有罪。。。。。微臣有罪。。。。。。”

    “来人呐,夺去钱龙锡的官职,将他押入诏狱严加拷问,派人看住钱府,不得放过一人,待查明钱龙锡的罪责之后再加定夺!”这下子安排在大殿周围的锦衣卫人马总算派上了用场,当即就有几名如狼似虎的锦衣卫冲进来,摘下钱龙锡的官帽、拖了他的官袍,将这个已经瘫软在地上的家伙拖了出去,等待他的将是什么样的下场众人心里已经是十分明白。

    李悠拿钱龙锡第一个开刀也是有原因的,首先袁崇焕是因为他的举荐方才的一担任蓟辽督师一职本就是不争的事实,其次,钱龙锡还是东林党的领袖,而东林党则是李悠必须要对付的一股势力,解决钱龙锡也是为了打击东林党,就算是钱龙锡刚才没有站出来请罪,李悠还是会追究他的罪责。

    既然已经开始,那么李悠就干脆一口气把这些家伙都解决了,接着他又拿出祖大寿等人提供的供词、证据,连连罢免那些牵连此事的朝廷高官,夺取他们的官职,押入诏狱严加拷问,干清宫中的群臣犹如芒刺在背,唯恐下一个名字就念到自己。

    “。。。。。。温体仁!收受贿赂、贪污辽饷、任用私人。。。。。。。来人呐,给朕将他拿下。。。。。。”又是一堆证据丢到了地上,几名锦衣卫来到殿上,将礼部尚书兼东阁大学士温体仁拿下,摘去他的官帽、扒了他的官袍,拖出殿外。

    一见温体仁被拿下,朝列之中许多人开始瑟瑟发抖,有些意志力薄弱的甚至眼前一黑晕了过去,因为温体仁可不是什么规规矩矩的人,他麾下党羽众多、有不少人都参与了刚才李悠所说的那些事情,现在既然领头的温体仁被拿下,他们又怎么会有好果子吃呢?

    果然,温体仁刚刚被押出去,李悠又接连拿下了依附于温体仁的御史史范、高捷及侍郎唐世济、副都御史张捷等心腹,温体仁一党在朝堂上的势力可谓是被一扫而空。

    锦衣卫不断在大殿上进进出出,每次出去都押送着不止一名官员,而皇宫之外,京营的那些新军也在岳云的指挥下将这些官员的府邸一座座包围起来,锦衣卫和东厂的人马也没有闲着,他们根据这段时间查到的线索,将这些犯官控制的别院、商铺等也尽数查封。

    李悠从山海关慢慢悠悠的回到京城,可不仅仅是为了对付沿途那些犯事的官员,同样也在谋划着这件事,骆养性、曹化淳和岳云也都派了最为亲信可靠地人手前去接收李悠的旨意,他们在李悠回京之前就在筹划此事,而现在这些努力终于见到了效果,那些朝廷的官员根本没有想到李悠刚刚回京就会对他们下手,不仅自己没能逃脱,连带他们的家人、亲信也全都落入了李悠的掌控之中。

    李悠的怒斥从早晨一直持续到中午,再从中午延续到下午,朝堂上起码有三分之一的官员被锦衣卫带走,其余人也是又怕又饿,不少人都当场晕了过去,好在李悠准备周全,傅山很快就带着太医进来给这些人灌了点参汤然后带到一边休息去了。

    等天色已经开始渐渐发暗的时候,这场大明开国以来从未见过的大规模抓捕总算是结束了,但是李悠的怒气却依旧没有停止,他站在宝座前大声呵斥,“内阁大学士,统共有七位,朕不得不罢免四位;六部尚书,朕不得不罢免三位。看看这七个人吧,哪个不是两鬓班白,哪个不是朝廷的栋梁,哪个不是饱读诗书,他们烂了,朕心要碎了!祖宗把江山交到朕的手里,却搞成了这个样子,朕是痛心疾首。。。。。。”(未完待续。。)

第892章 这仅仅是开始

    “。。。。。。还有你们,虽然个个冠冕堂皇站在干岸上,你们,就那么干净吗?朕知道,你们有的人,比这七个人,更**!朕劝你们一句,都把自己的心肺肠子翻出来,晒一晒,洗一洗,拾掇拾掇!”此言一出,剩下的那些官员也变得不安起来,他们或许没有参与辽饷一事,也和晋商没有牵连,但是他们同样贪污受贿、以权谋私,若是陛下真的追究起来,把这朝堂上所有官员都杀了,肯定有冤枉的,但是隔一个杀一个,绝对又有漏网的。

    “朕刚即位的时候以为朝廷最大的敌人是魏忠贤,灭了魏忠贤;以为最大的敌人是建奴,朕御驾亲征击败了建奴;那些里通外国的晋商又成了我大明的心头之患啊,朕灭了晋商八大家;陕西流寇又成了大明的心头之患。。。。。。朕现在是越来越清楚了,我大明的心头之患不在外边,而是在朝廷,就是在这干清宫!”不得不承认,这段台词还是很带感的,李悠越说越顺熘,越说气势越盛个,而那些大臣都纷纷低下头去,不敢发出任何声音。

    “我大明厚待士绅,养士两百余年,就养出来这些蠹虫?就养出来这些贪官污吏?先前我大明吏治**,流民四散,草译祸起,国家帑藏空虚,用度匮乏;北有鞑靼进兵中原,南有土司争权夺利,岑勐叛乱,两江震骇,东南有倭寇骚扰沿海,民不聊生。幸有张居正相公力挽狂澜,清仗田地、整顿吏治,任用名将屡败敌军,方才让我大明得以中兴。”将这些人严加处置仅仅是挽救大明走向灭亡的第一步,“没想到张相公故去还不到五十年,我大明就又成了那副烂样子,甚至有过之而无不及。”

    “陛下。。。。。。”侥幸还能立在朝堂上的韩方才目睹了那么多人被锦衣卫拿下都没有说话,而是现在听到这些话他终于忍不住了,听陛下的口气是要进行改革啊,这可是了不得的大事,光是拿下那些官员其实并没有什么大不了的,只要大明的制度不变,立刻就会有人补上他们的空缺,依旧按照老一套行事,依旧安安心心的贪污受贿、以权谋私,可是听陛下刚刚所说,他的野心绝不仅仅止于此,昔日张居正何等的英明果敢,可谓以一己之力匡扶了大明的社稷,但是他面临的反扑也十分勐烈,陛下难道不懂这些么?

    “朕决定派遣钦差前往江陵,重修张居正墓,从张相公后代之中寻觅俊才入朝为官,将张相公像移入太庙陪祀。”在张居正死后,由于反对势力的反扑,张家被抄家,并削尽其宫秩,迫夺生前所赐玺书、四代诰命,以罪状示天下,而且张居正也险遭开棺鞭尸,家属或饿死或流放;一直到天启年间方才平反复官复荫。

    李悠这一次不仅再次肯定了张居正对大明的贡献,还更进一步给了他陪祀太庙的荣誉,这也是在借着张居正向群臣表明自己改革的坚定态度。

    想要挽救大明光靠杀戮是不行的,如果李悠仅仅是解决了建奴、解决了关宁军、解决了晋商、清楚了朝堂上的贪官污吏,而不改变大明的现有制度,用不了多久,朝廷依旧会恢复到以前那种模样,没了建奴还会有蒙古人,没了晋商说不定其他商业集团又会给塞外的异族提供军械粮草,宣大军说不定会成为又一个关宁军,而那些通过了科举步入朝堂的官员们依旧会走上钱龙锡、温体仁等人的老路。

    打碎一个旧世界容易,凭借岳云的五万宋军和李悠新招募的京营,整个大明乃至东亚都找不到可以阻止他们的力量;但是要建立一个新世界就难了,推翻大秦之后又经过了若干年的诸侯纷争,然后经了汉高祖一直到汉文帝、汉景帝时大汉才走上正轨;隋炀帝死后大唐又经了若干年的战争财一统天下,然后到唐太宗时才恢复元气;更典型的例子就是在推翻满清之后又经了数十年,中国才重新建立起有效的统治体系。

    大明经了两百多年的发展,开国之初任何一个小问题在两百多年时间里都发展到轻易无法改变的境地,比如宗室问题,恐怕朱元璋也没有想到在两百多年的时间里他的后人能够扩张到如此程度,如今光是供养这些宗室,就已经让大明的财政无力承担了;比如土地兼并的问题,现在真可谓是富者阡陌相连、贫者无立锥之地,人总是要吃饭的,哪怕是再懦弱的百姓,到了生死关头也会爆发出巨大的力量,将那些昔日高高在上的士绅们碾得粉碎。。。。。。

    其余还有军户、官制、税赋等等诸多问题,每一箭都是极其头疼的事情,每一件都需要付出相当大的力量才能够得以解决,每一件都会面临哪些既得利益者的强力反扑。

    幸好李悠并不是孤独无助的崇祯,他手上牢牢地掌握着最为强大的军队,这可以让他放开手脚施展自己的手段,任何反对力量在这支强大的军队面前都会被彻底击溃,有了这支军队作依托,他才可以毫无顾忌的向士绅集团、宗室集团开火。

    现在借着辽饷一事处置这些官员仅仅是开始而已,以后还有的是更让他们害怕的手段,十五年的时间,只要运用得当的话,大明未尝不能浴火重生。

    “陛下,此事牵连甚广,涉案的官员、吏员、商人、百姓总计恐怕不下数万,若是全部严加处置的话,恐怕有伤天和啊。”少保、太子太保、武英殿大学士、内阁成员李标出列奏道,他因为和此事牵连不深,因而得以幸存,可以继续留在大殿之中。

    “李爱卿所言极是,此事朕已有打算,定不会大开杀戒。”钱龙锡、温体仁、祖大寿等首恶肯定是要处以极刑的,但是其他人若是全部按律处置的话,似乎太过浪费了,毕竟人口也是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