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八小说网 > 恐怖电子书 > 征战五千年 >

第354章

征战五千年-第354章

小说: 征战五千年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时候他们可以将工坊迁移到西北,如此既解决了成本的问题,又可以带动对西域的移民,渐渐将当地的百姓同化,从长远来看却也是件一举数得的好事。(未完待续。。)

第933章 讨伐蒙古

    “另外,可供纺织的却不仅仅是棉花、蚕丝,还有羊毛也可以。”说完西北,李悠又将目光放到了林丹汗的身上,如今九边的新军已经编练完毕,而曹文诏在江南的军事行动也接近尾声,现在似乎可以考虑彻底解决林丹汗的问题了。

    林丹汗的实力虽然要比皇太极弱,但蒙古诸部所占据的土地却更为广袤,李悠需要调集更多的兵力来彻底解决这一问题,可要是这样的话,无论是让卢象升领兵还是曹文诏、满桂领兵都不太合适,所以他接着说道,“朕打算效仿成祖率军亲征蒙古,彻底剿灭林丹汗。”

    经过这几年的努力,如今京中的局势已经被李悠牢牢控制在手中,这些新上任的官员也渐渐为李悠所收复,再加上曹化淳和骆养性的东厂、锦衣卫,还有孙承宗这样的老臣镇守朝堂,李悠终于可以放心的领兵出征了,比起在朝中和臣子们勾心斗角,他更喜欢率领千军万马与敌军作战的生活,这样的日子才能让他感到热血澎湃。

    “陛下,千金之子坐不垂堂,虽然如今我大明兵锋之盛远超代,但兵戈毕竟是凶险之事,陛下身系我大明之安危,岂可以身犯险?不如另选良将挂帅领兵出征吧。”孙承宗苦苦劝道,此前两次御驾亲征全都大胜而回,所以他倒也没有质疑李悠的用兵才能,只能从政局稳定的方面来劝说李悠,希望他能接收劝谏留在京城。

    “朕意已决,如今无论是卢将军还是满将军、曹将军他们,都难以指挥如此规模的军队。”上次剿灭皇太极,李悠派出了十多万兵马,而这次他打算将数字翻上一番,凑够三十万大军出征,如此方能彻底解决蒙古。

    “卢将军,你速速去重新核实京营还有九边的士兵数量,拿出一份调兵的方案来;王尚书,你需要准备好大军出征所需的军械;孙阁老,你与户部开始筹备粮食、军服等物。。。。。。”李悠直接开始布置任务,三十万大军出征,可不是一句话的事情,光是做好准备恐怕就要很长一段时间,“。。。。。。曹化淳、骆养性,你二人继续加强对蒙古诸部的渗透,务必打听清楚他们内部的情况,如今蒙古诸部并不全都依附于林丹汗,若是有部落肯归降我大明,帮着攻打林丹汗,我大明自不吝惜赏赐。”

    如今的蒙古诸部可谓是一盘散沙,科尔沁蒙古先前就和林丹汗不对付,所以归顺了皇太极,而如今已经被卢象升彻底荡平;除了科尔沁蒙古,也有许多部落对林丹汗并不服气,甚至还和他征战不休,这可是个合纵连横、分化其实力。拉拢更多兵马一起解决林丹汗的好机会,相信会有人愿意的。

    “奴婢/微臣遵旨!”曹化淳和骆养性连忙应道,其实他们早就开始了这方面的工作,蒙古人可离不开大明的商人,他们早就在商队中埋下了无数的探子,深入蒙古各部打探军情、联络各地对林丹汗不满的部落头领、上层僧侣,如今已经是颇有成效。

    “等将来战事平定,这些蒙古人所养的牛羊就可以大规模的销售到中原,牛皮、牛肉、牛骨、羊皮、羊毛、羊肉,这些对我大明可都是极其有用的东西,蒙古的牧民也能有钱从中原购买茶叶、丝绸布匹,如果不打仗就能获得自己想要的东西,想必北边的局势也能安稳许多。”单纯依靠军事力量震慑来维持和平是一件投入很高而回报去很小的事情,而且通常很不可靠,但利用经济来进行控制就不一样了,不仅可以减少军费的开支还能更加有效的约束这些草原上的异族,将他们纳入到中原的体系之中。

    等蒙古人习惯了这种合作模式,并从中获取更多利润的时候,将来如果还是有人想做乱,中原甚至不用派兵围剿,只需要以减少收购量做威胁,恐怕他们自己就会急着先把那几个不安分的部落给灭了,以换取收购量的恢复。

    “此战卢将军、满将军、曹将军还有李自成、张献忠等人率军随朕北上,岳将军留守京城。”李悠做了和以前同样的安排,将一些资颇深的大将都带走,而留下岳云镇守京城,如此也可以减少一些不必要的顾虑,好让他可以安安心心的北伐。

    这次北伐的计划是先东后西,先剿灭了东边的林丹汗,然后再进入河西走量,恢复当年的哈密卫、乃至更早的西域都护府、北庭都护府,想起以前和李广、卫青、高仙芝、尉迟僧伽罗摩等人一起在西域征战时的场景,李悠一时有些痴了。

    纵然那里没有中原的富庶,没有江南的秀美风景,但长河落日圆,大漠孤烟直也是一番令人心旷神往的景象,那茫茫的黄沙、高耸入云的雪山也让人迷醉。

    “凡我中原强盛之时,无不掩有西域,可惜自从安史之乱后,中原代王朝都无力西顾,纵然有张义潮这样的英雄也无法逆此大势,而今已有数百年过去,也是时候让中原的旗帜在西域飘扬了,此战若是得胜,我大明之军威将直追汉唐,远迈宋晋!”李悠慷慨激昂的说道,殿上众将无不血脉贲张,就连孙承宗这样的持重之辈也是激动不已。

    “好了,既然方略已定,诸位爱卿都去忙去吧。”大方向已经确定,命令已经下达,那么他们就可以开始进行紧锣密鼓的准备了。

    随即曹文诏开始帅军从江南返回北方,当然他并不是将三万大军全部带回来,他只带走了两万人,还有一万人则在一名宋军将领的指挥下对江南的卫所进行整顿,顺便继续对洪承畴进行支持,让他可以做好对江南的收尾工作。

    而在草原之上,黄金家族的末代大汉,唿图克图汗孛儿只斤氏…林丹巴图尔也嗅到了南方传来的危险气息,无数的骑士骑上战马来到他的麾下,准备迎接这场大战。(未完待续。。)

第934章 第三次亲征

    黄金家族嫡系后裔的名号虽然听起来响亮,但现在已经不是蒙古铁骑横扫欧亚的时候了,林丹汗虽然名义上是所有蒙古部落的共主,但实际上他仅仅只能控制支配辽河套的察哈尔部而已,漠南的科尔沁、内喀尔喀、土默特、鄂尔多斯诸部各自为政,蒙古大汗只能支配辽河套的察哈尔部,漠北的外喀尔喀更不承认蒙古大汗为共主,而漠西卫拉特仍然与蒙古帝国为敌,前几年他还要防备女真人的进攻,日子过得可谓是极其凄惨的。

    如果没有李悠的出现,林丹汗早就被皇太极赶到青海去了,后因天花死于青海大草滩,终年四十三岁,其子额哲于翌年投降后金,昔日让无数人敬畏的蒙古帝国就这样消失在史的长河之中,但是现在林丹汗还好好地活着呢。

    甚至比原史中活得更加滋润一些,女真人被剿灭之后林丹汗少了一个宿敌,而且一向和女真人保持亲近的科尔沁部也遭受到了明军毁灭性的打击,失去了这样一个实力派,其余漠南诸部如内喀尔喀、土默特、鄂尔多斯等也纷纷派来了使者,虽然尚不至于归附与他的麾下,但也算是有所改善,起码不用派遣重兵防备他们了,可以将大部分兵力都用来对付漠西的卫拉特蒙古,勉强能够保住大汗的尊严。

    可是现在形势却突然急转直下,明国的皇帝竟然要御驾亲征讨伐蒙古,这可是两百多年来未有之事啊?自从昔日蓝玉深入大漠之后,中原的大明已经许久没有发动如此庞大的兵力向北方进军了,刚开始的时候林丹汗还以为是假消息,可是当各地都传来九边明军厉兵秣马随时准备北上的时候,林丹汗却又不知道该如何应对了。

    论起双方的实力,林丹汗虽然号称蒙古人的共主,可手上掌握的力量却极其有限,反观大明,自从遵化一战之后,这个似乎已经陷入衰弱的帝国却重新焕发了生机,大军连连出征,将建奴打得节节退让,前两年更是将建奴彻底平定,昔日将林丹汗打得屁滚尿流的皇太极也被斩下首级,努尔哈赤的子孙们除了一个岳托尚不知道下落之外,其余的都被明军割去了首级,建奴所建立的后金也随之烟消云散。

    昔日大明灭亡后金也才仅仅用了十五万人马,而现在据探子回报的消息,大明竟然拿出了三十万来讨伐蒙古,这可如何挡得住啊!

    “大汗,如果这次紧紧依靠察哈尔部的实力,恐怕绝不是明军的对手,只有重新将所有蒙古人都聚集在黄金家族的大纛之下,方才有一丝胜算。”林丹汗帐中的智者提出了自己的看法,双方的实力差距简直太悬殊了,若不如此,蒙古人恐怕就要步建奴的后尘了。

    “可内外喀尔喀、土默特、鄂尔多斯这些部落的首领能答应么?”林丹汗迟疑的问道,他甚至没有提卫拉特蒙古的名字,在他看来这个死敌看到他灭亡恐怕只会笑着作壁上观。

    “如今和往日不同,这些部落如果不联合起来,等大明的军队击败了大汗之后就该轮到他们了,如果不是为了这样,明国的皇帝又为何要凑出三十万大军?”智者提出了自己的看法,说实话灭亡察哈尔部用十万大军都绰绰有余,剩余的兵力是做什么用的也就不言而喻了。

    “那就派人去见见这些部落的首领吧。”林丹汗也没有什么好办法,只得听从他的建议,于是乎一队队的使者裂开骑上快马往蒙古诸部而去,这些使者到了诸部首领那里,拿出铁木真先祖朵奔蔑儿干的妻子阿阑豁阿折箭教子的典故来劝说这些头领。

    使者先将一支箭折断,然后取出一把箭却怎么也折不断,然后说道,“如今我蒙古诸部就像是这一支支的箭矢,而大明就像是那只手,如果我们依旧各自为战的话,大明肯定会不费力气的将我们所有部落击败,但是如果我们联合起来,那么定会击败大明,说不定还有进军中原的希望。”或是从自己部落的利益考虑,或是被使者说动,或是受了其他影响,内外喀尔喀、土默特、鄂尔多斯等部落纷纷对林丹汗表示了支持,起码在名义上重新归于黄金家族的麾下,派出手下的精兵加入到蒙古各部联军的队伍之中。

    就连远在漠西的卫拉特蒙古也暂时停止了和林丹汗的对峙,开始派遣兵力骚扰大明的边镇,试图为澳门分担一些压力;看着重新聚集到黄金家族麾下的蒙古骑兵们,林丹汗感慨万千,似乎看到恢复祖先昔日荣光的希望,喀什调兵遣将准备迎接大明军队的到来。

    而此时,李悠也做好了出征的准备,九边的兵马已经按照他的吩咐各自就位,开始离开各边镇,按照五军都督府给出的方略向北方进军,在京城,十万大军在李悠和卢象升的带领下出了城门,往宣大镇的方向而去。

    在他们身后,无数民夫为他们运送粮食、军械等补给物资,这些人将会获得诸如免税等方面的优待,所以干起活来勉强也算积极,另外若是有人在此战中立下功劳,也将获得朝廷的赏赐,还有加入军中成为军官的机会,倒是和往日强征的民夫大有不同。

    等到达宣大镇之后,和曹文诏合兵一处,朝着林丹汗的所在行去,根据李悠的安排,他和卢象升、曹文诏这一路将担任进攻的主力,东边是满桂、陈继盛等人的兵马,负责进攻林丹汗的右翼,而在西边,李自成、曹变蛟等青年将领将负责清除卫拉特蒙古的骚扰,同时负责进攻林丹汗的左翼。

    在锦衣卫向导的指引下,三路大军一路扫除蒙古骑兵的骚扰,缓缓逼近林丹汗的所在,并没有花费多少时间,双方的主力就渐渐接近,这场将决定双方命运的大战就此正式展开。(未完待续。。)

第935章 林丹汗的昏招

    “陛下,那林丹汗召集起内外喀尔喀、土默特、鄂尔多斯诸部合计二十余万大军朕同样分成三路与我大明对峙。”五军都督府的官员在御帐中间的地图上标明蒙古骑兵的动向,同样是三支箭头分开,正对大明的三路大军。

    “二十余万兵马?这林丹汗倒是会替我大明省麻烦。”面对这样的压力,李悠不急反笑,“蒙古人如今连建奴都打不过,又怎么会是我大明的对手?他们若是退入大漠、分散各地,将战线拉长,再派兵骚扰后勤补给线,我一时还没什么好办法对付,没想到林丹汗竟然使出这等昏招,把所有蒙古部落的军队都集中到了这里,倒是省了咱们许多功夫。”

    李悠知道在林丹汗做出这一决定的过程中,锦衣卫起了相当大的作用,他们买通了林丹汗信任的喇嘛,许以重金高位,方才说动了林丹汗;至于其他部落那里也没少废功夫,或是重金收买,或是威胁恐吓,方才让这些部落都聚集到了一起,若是此战能够获胜,战后论功锦衣卫当获得大大的奖励。

    卢象升、曹文诏等众将也是满心欢喜,他们和李悠一样,在开战前最担心的问题就是如何找到蒙古人的主力,而现在林丹汗赫然打算和他们面对面的决战,这下不用等战事开始,大明就已经将胜利握在了手中。

    “若是他们合兵一处,各个击破,或许还能给我们稍微制造些麻烦,但是现在,三路兵力都比不上我大明,此战我大明有胜无败。”卢象升也对此战的结果表示乐观,昔日萨尔浒之战明军的实力其实远胜努尔哈赤,可惜努尔哈赤却利用明军分兵的机会将其各个击破,到底东事自此糜烂到无法收拾的地步,但是现在林丹汗却主动放弃了内线作战的优势。

    当然就算他们将二十多万大军合到一起来对付大明三路兵马中的任何一路,也讨不到什么便宜,但多少能给大明制造一些麻烦,不过现在连这个问题都不用担心了。

    “如今距离林丹汗所在还有三日的路程,三日后就是我大明灭亡蒙古的时候了!”李悠信心满满的说道,随即作出安排,首先获得任务的乃是锦衣卫,他们将肩负着在最后时刻说动某些部落首领临阵倒戈的任务,所说正面作战大明的新军也可以获得胜利,可是能减少一些损失总是好的。

    卢象升和曹文诏也接到了命令,他们将各领一队兵马分别护卫李悠的两翼,李悠则率领大军驻守中军,更具体的策略还要临战时再根据林丹汗大军的动态再临时决定,学自陈庆之的“鹰眼”技能将再次迎来发挥的时刻。

    一群锦衣卫悄无声息的离开了大营,然后换上蒙古人的衣服开始前往各个部落首领的帐篷,去说动他们临战倒戈,卢象升和曹文诏也在做着最后的战争准备。

    三日后,李悠和林丹汗各率领着十余万大军在广阔无垠的草原上相遇了,双方各自亮出旗号,紧接着就开始了试探性的进攻;一队队的蒙古骑兵唿啸着挥舞弯刀、弯起弓箭,唿啸着向李悠的大旗所在袭来,而李悠面前的军队却如同铁铸一般纹丝不动,根本没有将这点虚张声势的敌人放在眼中。

    “砰!砰!砰!”在已经摆好密集阵型的火铳手面前,这点骑兵不过是小菜一碟,几轮射击之后,这群突袭的蒙古骑兵就被打得七零八落,接着胸甲骑兵上阵,很轻松的就将他们彻底歼灭,他们甚至没办法让明军的阵型产生丝毫波动。

    “蒙古人已经窘迫到如此程度了?”李悠伸手从亲卫手中接过几支蒙古骑兵射落的箭矢,只见几支铁质箭头中间还混杂了一支骨质箭头,这让李悠忍不住叹息,“看来晋商八大家的教训的确是吓唬住了一批人,还有锦衣卫和九边的将士也是功不可没啊。”

    蒙古人缺乏冶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