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八小说网 > 恐怖电子书 > 征战五千年 >

第50章

征战五千年-第50章

小说: 征战五千年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大军抛下了最后的辎重,全军快速向好水川口行去;千军行到好水川中间,忽然发现道旁放置数个银泥盒,领军的将领好奇之下将盒打开,百余只鸽子从盒子中飞出,它们身上佩戴的哨子发出了尖锐的声音。

    早已在此等候多时的唐括部伏兵立刻从两侧快马杀出,大魏的军队被打了个措手不及,一时之间群军大乱。

    中军尤其是它们进攻的重点,数千名唐括部最精锐的骑兵在乌烈的达零下向韦竦和姜琦的大旗冲去,沿路所遇士兵纷纷溃退,唯有任福还领着手下的亲信勉力坚持。

    “指挥使,兄弟们已经顶不住了,不如趁着敌军尚未合围,咱们赶紧突围吧?”一名亲信小校满脸是血冲到他身边说道。

    “吾为大将,兵败,以死报国耳!”说罢任福挥舞长刀冲入唐括部大军之中,不一会儿就倒在了他们的弯刀之下。

    而方才还在鄙视任福胆怯的韦竦和姜琦此时已经失了方寸,只顾得率领亲信的士兵向后逃去,见到大旗后撤,大魏的士兵也失去了最后一丝抵抗的**。。。。。。

    此战,大魏禁军精锐死伤七万余,最后返回京城的不足万人;看着被押送到自己身前的韦竦和姜琦,袁章积蓄多日的怨气终于得到了发泄,这就是大魏的重臣,如今还不是跪在我的面前苦苦求生?

    他从随从手中接过笔墨,在一旁界上寺的墙壁上题诗一首,“韦竦何曾耸,姜琦未足奇。满川龙虎辇,犹自说兵机。”(未完待续。)

第130章 冬去春来(600均定加更)

    袁章率领大军回到唐括部之时,阿鲁布亲自率领部落中的贵族、萨满等重要人物迎出了一百余里,看着那一辆辆马车上运送的物资,这些人瞪大了眼睛,待袁章报上这次的缴获,所有人都对这位国师佩服的五体投地。

    “哈哈哈,十万大军死伤殆尽,而我唐括部损失仅有数千人,实在是太了不起了。”阿鲁布放声大笑,大魏又能凑出几个十万大军来?要是再这么打几仗,恐怕自己入主大魏京城的目标就会实现了吧?现在想来当初在京城救下袁章的决定实在是太英明了,这位国师绝对是神灵送给他们唐括部的礼物。

    “可汗,这些缴获的粮食、布匹等物还需按照当初咱们商议的结果给部落中的部众分发下去。”袁章接下来的话让那些贵族和萨满为之一愣,往年的缴获都是阿鲁布分发到他们手上,然后再由他们分发给部众;这样他们可以先行将那些好东西挑出来,而如今袁章这么做岂不是断了他们的财路?

    “好,就按照国师大人的办法去做;只是这次领军出征的将士与我唐括部有大功劳,还需多给他们分一些才是。”阿鲁布明白这样可以让那些底层的部众感受到自己的恩惠,对于自己的统治有着莫大的好处,当然不会拒绝。

    于是那些贵族和萨满收起了笑容,冷着脸看着一车车的物资被拉走,分发给各地的部众,他们对袁章的崇敬也变成了厌恶。

    “萨满大人,就这样任由一个大魏人改变我们唐括部的传统,真的好么?”一名部落贵族悄悄地向身边的萨满说道。

    “呵呵,祖宗之灵还没有降下神谕。”这名萨满故作高深的答道,如今袁章携大胜归来,上有阿鲁布的信任,下有部众的支持,他才不会在此时帮他们出头呢。

    老奸巨猾,那贵族暗骂一声,接着又去其他贵族那里搭话了,眼睁睁的看着这么多的物资不能拿到手,简直太让人心疼了。

    整整运了一个多月的时间,唐括部才将这些抢回来的物资运到遍布草原的各个部落,发放到部众的手中,那些底层的部众对阿鲁布和国师大人越发的敬仰起来,而往日里占有大量物资的萨满和贵族们则对此极为不满,开始在暗地里串联,试图让唐括部重新回归传统。

    而就在此时,太原王氏的使者,上次在宣大和袁章见过面的王财也冒着风雪到了唐括部之中,并且送上了自己的礼物。

    “这是《重阳帖》啊。”打开卷轴袁章忍不住赞道,这正是他当日在西园门口听到的那副天下第三行书,自己当日只是略微表现出一丝兴趣,而今天王财就将它送到了自己手中,这些世家的能量还真是可怕啊。

    “这等书帖放到其他人手里也是明珠暗投,唯有国师大人这样才华绝伦之人方才配得上鉴赏。”王财看到袁章对这件礼物极为喜爱,不仅对自己此行的目的越发的有信心起来。

    “说吧,这次又想做什么生意?”袁章知道这些人是无事不登三宝殿,因此看完他送来的礼物后立刻问道。

    “小人此次前来是为了那韦竦和姜琦。”王财此时已经打听清楚了,这两个丧兵十万、害得杨介夫狼狈不堪的家伙如今正在唐括部当奴隶养马放羊呢。

    “此二人宁愿养马放羊都不愿意归降唐括部,袁某极为佩服,正要等开春雪化之时将他们大张旗鼓的送归大魏呢。”袁章已经明白了他的目的,故而笑着说道。

    王财的冷汗当即就下来了,要是他俩大张旗鼓的回去,那朝堂上信誓旦旦的说这俩人已经殉国的重臣还得了,于是连忙说道,“此时就不劳烦国师大人了,在下带了马车,顺便将他们运回去就行。”

    “诶,这怎么好呢?这般忠义之士袁某也是大为敬仰,你带的马车残破不堪,如何配得上这两位忠臣义士?”袁章犹自不肯让步。

    “国师大人,小的此来还带了上百套上好的兵甲,就当赠与国师大人。”不得已之下王财又抛出了新的条件,但袁章依旧不为所动。

    “国师大人,想必你们明年秋天还会再次入关吧?这次恐怕要轮到英国公的人领兵了,他们可不比韦竦、姜琦这般好对付。”王财咬咬牙拿出了自己的底牌,“到时候我等依旧可以为国师大人出力。”

    又细细的商讨一番,王财总算是说服了袁章,将这两名至关重要的俘虏拿到了手中,他出了帐篷跟着袁章的亲卫来到羊圈附近,“韦大人、姜大人,小的来接你们回去了。”

    “多谢这位先生,等回到大魏之后在下必有重谢。”姜琦连忙放下手中的水桶,狂奔过来,这些日子的生活简直要了他的老命,如果再没有人来他恐怕就要劳累致死了。

    而一旁的韦竦听到此话不仅没有过来还往后退了两步,自己没能战死对于京兆韦氏来说是个坏消息,而族中以前是怎样对付他们这些人的,他并不陌生。

    可即使他再不乐意,也没办法抵御王财所带来的随从,没过多久王财就押送着这俩人上了马车,向大魏的方向行去。

    两个时辰之后,车队已经远离了唐括部的驻地,王财命令车队暂时停下歇息一番;他整了整衣服带着几名腰大膀圆的随从来到韦竦和姜琦身边,“二位,小的这就送你们回家。”

    说罢身后的随从如狼似虎的一拥而上,将他二人牢牢拿住,挥刀砍下了他们的头颅,直到此时王财才长出一口气,命人将他们的首级纳入锦盒准备送到京城之中,而他们的尸首就随意的抛在这里,想必用不了多久就会被饿狼啃食干净吧。

    大魏军惨败的余波就此散去,京城之中似乎又恢复了平静;冬去春来,时光荏苒,很快新的一年就此到来,而李悠在国子监的求学之路也快要接近尾声,最后的考试马上就要来了。(未完待续。)

第131章 指挥使(感谢中原第五白的万赏)

    国子监的考试分为两天,第一天考经义策论,第二天考兵法弓马,因为每年参加考试的人数并不多,所以考试的结果出来的也快,考试结束后第二天就可以看到成绩了。

    今天是李悠辛苦了整整一年准备赴考的日子,究竟是顺利袭爵从而返回嘉州优哉游哉的过日子还是要继续留在京城就看这两天了,因此府中上上下下都异常紧张,小昭和双儿细心的给李悠收拾考篮,里面笔墨纸砚、点心饮水摆放的整整齐齐,“少爷,奴婢准备您平日最喜欢吃的绿豆糕,水也是凌晨从城外送进来的上号泉水,烧水的时候还加了茶叶、薄荷等醒脑之物,保证您在考场上不会犯困。”

    “周小姐也送来了去文庙求来的符咒,您可要贴身戴好了。”双儿又将一枚折成三角形的灵符挂到李悠的脖子上。

    “少爷,我已经打听清楚了,这次的考官都是英国公安排的人手,我也通过一些老关系和他们提前打过招呼了,不会出现什么意外。”许光也在一旁轻抚长须,欣慰的看着自己家的小少爷,或许三日之后他就会正是继承爵位了吧?

    李悠也陷入到遥远的回忆之中,这还真是像自己当年参加高考,全家为自己悉心准备的时候啊,只是不知道自己还能不能回去啊?

    收拾妥当来到府门外,府中的马车早已收拾妥当在外等候了,车夫昨日一连检查了三遍,务必保证小爵爷今日一路顺利。

    “文阳贤弟今日必能一举夺魁,愚兄先在这里预贺了。”钱骅也专门从禁军中请了假,这两天打算全程为他送考,在他身边的是将在不久之后参加会试的王机。

    马车缓缓而行,不久之后就到了国子监之外,今日国子监被全部腾空,来自京营的进军们将此地围得严严实实,除了考官和考生,谁也不能入内。

    国子监门外停着十多辆豪华的马车,这些大都是来送家中的子弟赴考的,另外还有一些来为他们加油的亲朋好友,其中角落里那辆油壁车就是周南的座驾,见到李悠的马车过来她连忙掀起了帘子,丹青快步从车上下来,又将一个食盒塞到李悠手中,显然这些都是周南亲手所做的心意。

    “多谢诸位,诸位先去旁边的酒楼稍事休息,小弟这就进去了。”李悠拱手团团一揖,谢过这些人的好意,然后提着考篮和周南所送的食盒进了国子监。

    “小爵爷,恕在下冒昧了。”进到里面,立刻有检查夹带的吏员上前检查,因为都是勋贵子弟身份非同一般,加之又有丘元德提前打过招呼,所以并不像会试那般严苛,不用脱去衣服,只是检查了一番他们随行所带的物品,在身上拍了几下就算完事。

    到了考场之上,郑亮和陈景隆等人都已经坐在考位上,郑亮握着毛笔一脸的紧张,刀枪弓马对他来说不在话下,可是策论经义就要了他的老命了,而陈景隆则是不住地左顾右盼,似乎想找寻找什么机会。

    李悠刚刚在自己的考位上坐好,将笔墨纸砚、食盒饮水依次放好,考官就捧着卷子进来了,先是声明了一番考场纪律,然后依此将考卷发放,

    李悠深呼吸数次待心情平复,才缓缓打开考卷,这份试卷比起会试来说要简单不少,第一部分是默写几句圣人经义,这些有原主人的记忆在前,李悠轻松地就完成了;第二部分是策论,考卷给出了一个眼下朝廷上极为关心的问题,让诸考生作答,李悠对此也早有准备,不慌不忙的在草稿纸上打起了草稿,写下了一篇四平八稳的文章,最后又检查了几遍,确定没有什么违讳犯忌的地方才用馆阁体整整齐齐的抄在了试卷之上。

    最后一道诗词题更是轻松搞定,从记忆里翻出一首歌功颂德的诗词写了上去,至此考试的时间连一半都没有到。李悠又详细检查了一边,发现没什么问题之后干脆起身交卷走人,施施然的出了国子监。

    第二天的兵法考试同样轻松,经历了陈庆之这样名将的教导,以及同李广、卫青、程不识、公孙敖等人的切磋,再加上三国和大汉两次任务的锻炼,李悠在兵法的掌握上已经不是一般人可以比拟的。

    而国子监的兵法考试难度并不大,只要按照往日所学兵书上的记载,将那些原话填充到考卷之上就可以过关,李悠再一次提前交卷。

    最后是弓马的考试,分为骑射和步射两科,在提前画好的白线外开弓,只要十中五以上就能过关,传承自飞将军李广的精妙射术在此刻震慑住了全场的考官,无论是步射还是骑射,李悠接连十射十中,上好的雕翎羽箭将箭靶的红心扎得满满当当。

    “我大魏又添一员猛将!”主持考试的某位勋贵爵爷双眼放光,忍不住击掌赞道。

    而第二天揭晓的成绩也并未出乎众人的意料,李悠经义策论、兵法及弓马三科都是甲上,毫无争议的通过了这次考试,按照大魏的规矩,他现在可以顺利袭爵了。

    早已盼望多时的许光顾不上庆贺,连忙带着李悠来到了吏部,找到司封司郎中丘尚俭办理袭爵事宜。

    “恭喜李贤弟了,既然国子监的考试已经通过,愚兄这就按照祖制上书陛下,等陛下用玺以后,礼部会主持袭爵大典,再有光禄寺、太常寺等衙门配合,举行个册封仪式,自此以后愚兄就要称呼贤弟为伯爵大人了。”丘尚俭的脸上也洋溢着喜色,李悠和英国公府的关系不错,他能袭爵意味着英国公府在朝堂上又添一名奥援。

    嗯,继承爵位之后就和周南举办婚礼,然后回嘉州去,从此以后不理会朝廷的纷争,悠哉游哉的过小日子,这生活也不错啊。李悠谢过丘尚俭,喜滋滋的回去了。

    谁料想三日后圣旨传来,李悠不仅继承了嘉州伯的爵位,还被征召加入禁军,成了禁军之中的一名指挥使。(未完待续。)

第132章 任务三开启(700均加更)

    根据大魏祖制,像李悠这样的勋贵之后,身上不仅有爵位可以继承,同时还能继承祖先在军中的世职,李悠的祖上有大功于大魏,除了给子孙留下一个嘉州伯的爵位之外,还有世袭指挥使的军职。

    指挥使在大魏军中属于高级军官,秩正三品。下辖指挥同知2人(副长官,从三品),指挥佥事4人(正四品)等属员,统领五个千户共五千六百余名士兵。而这些自从大魏开国、天下太平之后渐渐地就成了朝廷给这些勋贵发俸禄的借口,除非有意于军功主动申请,否则朝廷不会将他们编入军中,而如今李悠却得了个实职差遣,这到底是怎么回事?

    莫非是英国公看中了自己的才华想让自己参与到朝廷纷争之中去?带着这样的疑问,李悠拜访了英国公府。

    “老夫虽然的确欣赏贤侄的才华,但是想到贤侄袭爵后就将大婚,因此打算等贤侄婚后过个一两年再来商谈为国效力之事,只是没想到尚俭的奏折送上去之后,陛下却特意下旨让贤侄加入禁军,这其中的原因老夫也不甚清楚啊?”丘元德摸着胡须,一连迷茫的说道。

    “丘伯父,这给出一名指挥使的实职并非小事,而且又是京营的指挥使,朝中能做到这一点的屈指可数。”李悠闻言也有些纳闷了,这要不是丘元德,还能是谁。

    “除了老夫之外,尚有兵部尚书袁汝夔、宰相杨介夫能决定一位指挥使的去留。”袁汝夔身为兵部尚书,在军队事务上很有发言权,而宰相杨介夫长官朝政多年,同样拥有达成此事的能力,只是他们和勋贵一系素来不和,丘元德实在是找不到他们这样做的理由。

    “不过贤侄勿用着急,自从好水川大败之后,京营禁军之中都是我们的人手,汝父当年在军中也经营多年,留下无数恩泽;待你上任之时我会从你父亲的老部下中抽调精干人手填充其中,有老爵爷和声望和许先生的照料,出不了什么问题。”既然事情已经发生了,那么就该想好应对的策略,“另外,就同你所说的一般,朝中能有如此手笔的人不多,老夫下去后再行打听,相信用不了几日就能将此人打探出来。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