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八小说网 > 恐怖电子书 > 征战五千年 >

第78章

征战五千年-第78章

小说: 征战五千年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好好地为什么要回嘉州去?你立下了这么大的功劳陛下岂能不封官加爵?”周夫人有些不甘心,谁不希望自己的女儿嫁个有出息的人?在她看来李悠这正是要大展前途的机会,为何却要急流勇退?

    “回嘉州也好。”这些日子京中局势的变化也让周寿心惊胆战,他知道此时的京城以锦盒之前大有不同了,李悠的话也让他萌生了退意,“老夫也打算告老还乡,既然你想回嘉州的话,老夫就亲自将女儿送过去吧。”

    周寿的话让周夫人吃了一惊,但出于对丈夫的信任,她并未直接发问,反倒问起李悠这些日子的经历来;李悠挑了些轻松地事情说了即将,对于那些危险的事则一带而过,尽管如此也听得俩位老人吃惊不已。

    他甚至还听见窗外传来一阵阵倒吸冷气的声音,或许周南现在正和丹青俩人在外偷听吧?两位老人倒也开明,说了一会儿话就借口困了先行退去,李悠这才有了和周南单独说话的时间。

    “这些日子爹爹总是不让我出门,太平那里也少有聚会,我本以为是什么原因呢?没想到这里面竟然有这么多的门道。”周南上上下下的打量他一番,发现他并未受伤才算安心下来,忍着泪水说道,“现在你可算是平安回来了。”

    见四下无人,丹青也躲到了一边,李悠连忙怜惜的将她搂到怀里安慰道,“本爵爷武艺出众、精通兵法,那是那么容易出事的。”

    “嗯,悠哥哥最厉害了。”若是以前周南或许就要笑话他厚脸皮了,可此时却是一脸认真地表示赞同,她方才在外面也听到了李悠的话,能在这样不利的局势下全身而回,自己这位姑爷还真是不同凡响。

    终究是还没过门,俩人不好单独待太长的时间,稍微说了几句话李悠就该回家了,临行前说道,“等过几****去向陛下辞行,然后在咱们一起去嘉州,等成亲后我带你去游览嘉州的美景。”

    周南闻言红着脸小声的应了一句,显然也很期待李悠所描述的生活。

    从周学士府上回到嘉州伯府,还没顾得上和姚广孝继续商议,许光就又送来了一大堆的请柬,这里面既有太平郡主这样在京城之变中出力颇多的盟友的,也有丘尚俭这样和自己并肩作战多日的,还有郑亮等国子监同窗的。。。。。。等李悠把这些看完病选出在那些不得不去的,和许光商量好行程后,已经是亥时了。

    尽管已经夜深,但事情紧急李悠也不顾得其他,立刻匆匆赶到姚广孝的房间里,和他继续商量起接下来的对策。

    “现在为难的就是如何说服陛下将我放行了。”李悠直言不讳地说出了自己最担心的问题,“如今陛下在京中并无多少可靠的人手,我算是比较得他信任的人之一,他恐怕没那么容易将我放行。”

    “此事贫僧已经想好了。”姚广孝智珠在握,“如今陛下对主公是既信任又猜忌,信任是因为您多次救他与危难之间,猜忌是因为您在他这一方的人马里威望过高;您若是离京可以让他方才猜忌,所以若是有合适的理由,他不会过于阻拦。”

    接着姚广孝慢慢道出了自己的计划,李悠一边点头以便为姚广孝查漏补缺,毕竟他才来到大魏没多久,对于大魏朝堂上的各种习俗及势力分布并不全都清楚,还需要理由根据他的思路来完善计划,不过姚广孝的这个方法听起来似乎的确可行,双方一直商议到子时才算将此事确定,然后各自回房睡去。

    李悠洗漱完毕躺在床上,还没合拢眼睛,虎符就再次亮了起来,“任务时间到,请宿主做好进入任务世界的准备,本次进入的世界为大明嘉靖三十九年,进入方式为肉身进入。。。。。。”

    大明嘉靖三十九年?这是要参与什么战争?而且还是肉穿?这可是第一次啊,没了虎符所准备的身份,自己到底该如何来完成任务呢?还没等李悠发问结束,一道白光照射在他的身上,他眼前一黑晕了过去。(未完待续。)

第204章 倭寇(1600均加更)

    “公子,公子,该起来了。”一阵急促的呼喊声将李悠从睡梦中惊醒,他睁开眼睛一看,只见一名农夫模样的男子正慌张的冲了进来。

    李悠下意识的就向腰间摸去,但却摸了个空,平日里随身携带的唐刀此时毫无踪迹,不过稍倾他就冷静下来,以这名农夫的身板想要对他不利他完全应付的过来,尚不清楚自己究竟身处何地,李悠只好含糊的问道,“怎么了?”

    “公子,您昨日叫小的一早就叫您起来,您忘了么?”农夫委屈的说道,“小的方才起晚了,怕耽误您的事儿就赶紧来叫你了。”

    “哦,是我刚睡醒有些迷糊了。”李悠的话让他安静下来,找了借口将他哄了出去,李悠独自留在屋内研究起自己现在的装扮来,只见他一身青衫士子的打扮,怀里还有一些散碎银子和一份身份文书,上面的资料显示这是一名四处游学的秀才,名字么到依旧是李悠,应当是虎符为他提前准备好的。

    再调出虎符面板观察一番,只见唐刀和震天弓都在面板之内,箭矢什么的也不缺,可以随时取用,只是李悠怕吓着方才那名农夫所以还是暂时存放在虎符面板里吧。

    洗漱完毕出了屋子,李悠打量一番,这里应该是他某个靠近海洋的小村子,他向东望去,远远地可以看到大海潮起潮落。

    这时候方才那名农夫也送上了饭食,李悠吃完后从怀里摸出一小锭碎银子给他,然后问起自己所在的方位来。

    “这里是桃渚镇下面的村子,往西去就是台州府了。”这名农夫显然见识过一些世面,很快就给李悠指明了最近的大城市的方向。李悠点头致谢后又向他买了一些干粮,这才离开村子向台州府的方向行去,若要完成这次的任务,最好先到台州府才行。

    出了村子,瞅见四下无人,李悠从虎符之中取出唐刀佩在腰间,按照大明太祖朱元璋的规定,秀才似乎可以享受佩剑周游各地的优待,但震天弓他犹豫了一会儿还是没有去处,因为他并不清楚按照大明律秀才能不能佩带弓箭,现在暂且没到必须要用的上震天弓的时候,所以并未取出,反正到时候要取用也浪费不了多长时间。

    哎,为什么之前的抽奖就没有抽出一匹赤兔、乌骓这样的宝马呢?弄得现在竟然要步行走这么远的路,李悠一边吐槽一边沿着大路前行,让他有些奇怪的是一路行来似乎并没有碰到多少行人,不过他很快就找到了答案。

    行到一座小山的山腰处,他忽然看到几只小船靠到岸边,从上面冲下来数十名剃着阴阳头,手持长刀的海贼来,嘴里发出各种怪叫向海边的村子里冲去。

    这就是倭寇啊!阴阳头、倭刀这些无比熟悉的元素让李悠很快认出了他们的身份,怪不得此处少有行人,原来是有倭寇骚扰的缘故。

    不好,村子里还有人,李悠看到前方不远处的村子里袅袅升起的炊烟,顿时着急起来,若是任由这些倭寇杀到村子里,又会有多少人要丧命于倭寇之手。

    倭寇,最早出现在元末明初,那时候打进京都的足利尊氏废黜了后醍醐天皇,另立天皇,自任征夷大将军,设幕府于京都。后醍醐天皇南逃吉野,建立朝廷,史称南朝;南北朝诸侯割据,互相攻战,争权夺利。在战争中失败了的一些南朝封建主,就组织武士、商人和浪人到中国沿海地区进行武装走私和抢劫烧杀的海盗活动,因日本被称为倭国,所以这些人也就被大明称之为倭寇。

    后来足利幕府第三代将军足利义满统一了日本,为肃清南朝的残余势力,和大明进行贸易,故而积极剿灭倭寇,使得倭寇为之一清;但在足利义满死后,其子足利义持改变政策,双方勘合贸易中断,倭寇重新兴起。

    日后中日勘合贸易时断时续,足利幕府日渐衰落失去了对日本的控制,一些守护大名为了争得与明朝贸易的权力,抢夺勘合,没有贸易勘合的大名便进行海盗活动,到了嘉靖年间,勘合贸易完全断绝,倭寇侵扰日益严重。

    一些海商大贾、浙闽大姓为了牟取暴利,不顾朝廷的海禁命令,和番舶夷商相互贩卖货物,他们成群分党,形成海上武装走私集团,有的甚至亡命海外,勾结日本各岛的倭寇,于沿海劫掠,同时一些大明的官员也和这些海商建立了联系,倭患愈演愈烈。

    一直到嘉靖二十七年,改提督浙、闽海防军务,巡抚浙江朱纨到任后,封锁海面,击杀了通倭的李光头等96人。朱纨的海禁触犯了通倭的官僚、豪富的利益,他们指使在朝的官僚攻击朱纨擅杀,结果朱纨被迫自杀。从那以后朝廷内外官员不敢再提海禁一事,倭寇愈加猖獗,连这数十人的小队都敢上岸劫掠。

    浙商通倭寇,晋商通建奴,这大明商人的节操还真是满满啊。回忆起倭寇来历的李悠一边感慨一边飞快的向山下奔去;既然被他撞见了就绝不会坐视不理,他方才匆匆扫了一眼,这群倭寇不过二三十人,从海边到那个村子又有很长一段空扩地,他完全有信心将大部分人留在这片海滩上,即使偶尔有漏网之鱼,他也可以召唤潘凤将其斩杀。

    “一会儿冲进村子,把人全都给我杀了!”倭寇首领天枫十四郎露出残忍的笑容,显然他不是第一次干这种事情了,他挥舞着倭刀冲在了最前面。

    眼看着距离村子还有数十步远的距离,天枫十四郎依稀可以听到村子里慌张的叫声、哭声,正待回首招呼手下加快速度,忽然听见两声尖啸,定睛一看只见两支箭矢正向他袭来。

    天枫十四郎还想避让,可是这两支羽箭的速度极快,还没等他反应过来就先后射入他的胸口,将他射杀当场。

    嗯?怎么有两支羽箭?李悠和另一个人同时陷入困惑。(未完待续。)

第205章 戚继光

    且不忙管他,等消灭了这群倭寇在和他打招呼不迟,不过此人的箭术却是了得啊,李悠和那人同时想到,手上的动作却不见丝毫缓慢,一支支致命的箭矢飞快的向那些凶恶的倭寇射去,顷刻间这些倭寇就倒了一片。

    接连七八个倭寇连对手的面都没见到就死在了他们二人的箭下,剩下的也被吓破了胆子,连忙转身向后朝停在岸边的船上跑去;可是方才这么一耽搁,他们现在想逃已经有些晚了,数十名士兵从村子里杀出,赶在这些人上船之前将他们尽数斩杀。

    直到所有的倭寇都已经解决,村子中才走出一名约莫三十出头,手持长弓、身披甲胄的将领,他向李悠所在的方向拱拱手道,“本官乃是台金严参将戚继光,敢问是哪位义士方才出手相助,还请出来一叙。”

    “哈哈,原来是戚南塘将军,难怪乎手下的士卒如此勇猛。”李悠大笑一声从藏身的大石后面出来同样拱手道,“南直隶生员李悠,字文阳,见过戚将军。”所谓生员就是秀才,这是虎符给他编造的身份,有文书作证,倒也不怕人检查。

    方才看到杀出来的这些大明士兵的武器和阵型时,李悠就觉得自己或许遇到了戚家军的人马,只是没想到率领这一小队士兵的竟然就是戚继光本人,不由得让他大喜过望;因为这次虎符给他安排的任务就是跟随戚继光参加台州之战,他方才还想着如何接近戚继光,却没想到这么快就在戚继光面前刷了一把好感。

    或许虎符把自己放在那个村子里也是故意为之吧?这一小撮倭寇也是对自己的考研,若是自己胆怯不敢与之交战,恐怕就要错过这次和戚继光接触的机会了。

    戚继光字元敬,号南塘,在后世他的名号可谓华夏皆知,但此时他只是大明军中一员小有名气的参将罢了,受大明重文轻武传统的影响,听闻一名来自南直隶的秀才叫出了自己的号,戚继光也不免高兴起来,缓步向李悠这边走过来,“不想李先生还有这样一手好箭术。”

    这时候李悠也快走几步,来到戚继光身前道,“射箭本乃是六艺之一,晚生既然身为圣人门徒,理当习之。”

    “话虽如此,可如今我大明能开得动弓的士子可不多了,更何况李先生这般箭术,恐怕在我大明军中也少有人能及。”戚继光感慨道,他也接着说话的机会打量着李悠的模样,只见此人虽是一副文士打扮你,可浑身散发出来的英气却也非一般文人墨客所能及,腰间所佩的宝刀和手中的长弓一看就非凡品。

    像这样的人才不是一般人家能养出来的,戚继光迅速做出了判断,或许只有那些开国勋贵或者靖难功臣家才有这样的能力,只是南直隶似乎并没有那家李姓勋贵吧?

    不得不说戚继光的观察能力的确敏锐,李悠的确是勋贵家族出身,只是他无论如何也猜不到李悠并非来自大明。

    见这位民族英雄如此夸奖自己,李悠心中也极为高兴,“戚将军也非一般的武将啊,晚生犹记得将军当年在蓟门防备蒙古时所做的诗句。”说罢他不顾戚继光惊讶的目光,直接吟唱起来:

    “南北驱驰报主情,江花边月笑平生。

    一年三百六十日,多是横戈马上行。”

    “此诗平易近人,朗朗上口,一种豪迈之气跃然纸上,令人闻之难忘,纵观我大明开国以来的诸多进士,能做出这等好诗的人却也不多。”戚继光夸奖秀才李悠的箭术,李悠也投桃报李夸赞了一番台金严参将戚继光的诗才。

    这一番对话若是让外人听了可能会觉得极其别扭,但在他二人听来却大为高兴,李悠说完俩人同时哈哈大笑起来,双方的关系增进了不少。

    “文阳既然是南直隶人,却为何到了我台州?”戚继光身为武将,性子自然要直爽一些,心有好奇就直接问道,“而且以戚某看来,文阳手中的弓刀都非凡物,文阳恐怕不是一般人家出身吧?”

    “读万卷书不如行万里路,晚生自觉学有所成,就出来游学一番见识见识我大明的大好河山,前些时候听闻有倭寇进犯台州,一时好奇就过来一观,没想到刚来此地就见识了戚将军的虎威,实在是幸运啊。”李悠按照虎符的安排说出了自己的来历,顺便将文书递给戚继光检查,“在下的祖辈的确有些功绩,只是在下尚未寸功,故而不便告知将军,免得让先人蒙羞。”

    戚继光的先祖戚祥曾跟随丽江王傅友德讨伐云南,不幸为国捐躯,朱元璋为嘉奖他的功绩,册封他的儿子任职登州卫指挥佥事,世袭罔替;从这一点来看戚继光的身份倒也和李悠颇有相似之处,都是勋贵出身。

    “文阳客气了,戚某这些年也颇见了一些青年才俊,却也少有文阳这般文武双全之辈。”戚继光并未发现文书的漏洞,看过之后还给李悠道,至于李悠隐瞒身份的借口他也信了七八成。

    “将军过誉了。”李悠客气的回道,说罢将手中的长弓和腰间的唐刀递给戚继光,“此弓乃是大唐左骁卫大将军薛仁贵昔日三箭定天山时所用的震天弓,晚生如今力气还不够,尚且开不了满弓;至于这把刀也是唐时的宝刀,只是不知道旧主究竟是那位名将。”

    “哦?竟然是这等宝物?”宝刀名弓那个武将不喜欢?戚继光闻言也激动起来,在获得李悠的许可后试着开弓三次,可惜他最多也只能开七分弓,同样无法开满,将震天弓还给李悠后摇摇头道,“薛将军的武艺戚某远不能及啊。”

    可是日后你的功绩却要比薛仁贵大多了啊,李悠收回震天弓道,“晚生本想将此弓赠与将军,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