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八小说网 > 恐怖电子书 > 超级位面系统 >

第53章

超级位面系统-第53章

小说: 超级位面系统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剩下的一份奏章,李牧是直接给李二看的,或者说是给皇宫内府看的。

    虽然李牧只是一个小小的子爵,只比大唐最低等的爵位男爵高上一个等次,但那也是一个贵族了。

    而皇帝其实也是一个贵族,只不过皇帝唯一的,而他的封地是整个大唐,而李牧他们这些低于皇帝的贵族,都是由皇帝有他的封地进行分封出来的。

    同样作为贵族的李二,李牧这个小小的子爵,是有权利直接向皇帝这个最大的贵族上奏章的。

    这也是为什么,李牧能够直接向李二上奏折的原因所在。

    李牧在准备盐场的时候,就已经考虑好,如何将盐场的利益进行分割了。

    人活在这个世界上,利益往往不可能独享的,只有和其他人分享才可以长久下去,吃独食是不可能长久的。

    更何况一个人如果不将手中的蛋糕,分给最大的保护者一份,那明显就是再告诉这个蛋糕的保护者,不要再保护这份蛋糕了。

    不管是古代还是现代,利益的雨露均沾才是最好的发展模式。

    现代人依法向国家纳税,而国家则有义务根据法律保护他的合法权益,这其实也是一种变相的利益分割。

    从古至今没有人能够独享过利益。

    古代也是如此,如果李牧不向最大的保护者,分享海雪盐带来的利益,很明显海雪盐的发展,将是一条坎坷的道路。

    虽然唐朝初年民间制造贩卖食盐,是大唐律法允许的,但是在封建社会制度里,皇帝想要增加一条律法,只需要拍一下脑袋就可以。

    李牧很明白皇帝在古代的权势是怎样的,尤其是在一个朝代初建的时期,皇帝的权利是达到顶峰的。

    虽然中国古代皇帝****时期,也只有清朝才是,汉人朝代的皇帝,往往会有很多的机构阻碍皇帝肆意妄为的行为。

    比如唐朝的三省六部,就是一个肘制皇帝权利的朝廷机构。

    三省六部的存在,除了是辅佐皇帝管理国家以外,还有就是在权利上,达到肘制皇帝的目的。

    这种制度是好的,但是李牧发现,凡是每个朝代初期,这种制度往往都是最薄弱的时期。

    因为那个时候的皇帝,不是英明神武,就是马上的皇帝,通过打仗得来的皇位,那个时期皇帝的威势,是不允许任何机构和人阻碍他的。

    敢于阻碍那个时期皇帝的人,可以说都没有很好的下场。

    纵观历史李二算得上是一个非常仁厚的明君了,及时这样的明君,李牧相信他也有不按照大唐律法办事的时候。

    为了避免这一种情况发生,李牧才会准备两分奏章,一份交给朝廷,也就是三省六部,还有一份就是交给李二的。

    两份奏章,可以说是将大唐两个最大的权利集团,拉近了他的阵营中来。

    一个朝廷,一个皇家。

    李牧打算将海雪盐的利益,分成四份,一份是老早就和卫大用商量好的,就是海雪盐其中一成的利益,将是泉州府的赋税。

    也就是说海雪盐在李牧的手里,还剩下九成的利益了,他必须考虑如何用这九成利益中的一部分,为他从朝廷或者李二哪里,换来一些他想要的东西。

    剩下九成海雪盐的利益,李牧将拿出五成来。

    两成交给朝廷,也就是专门管理财政的户部,三成李牧则会单独送给李二,也就是内府中去。

    为什么李牧送给李二的利益,要比朝廷多?

    那是因为李二才是大唐的主人,只要有了李二这个最大的保护者在,在大唐就没有人敢打海雪盐的注意。

    除此之外李牧还有一个考虑,那就是要和皇家拉上关系,那么这海雪盐在其他郡州销售的时候,自然会事半功倍的。

    除此之外李牧也没有忘记泉州府上下的官员们,虽说李牧已经找了两个巨无霸做为海雪盐的保护伞了。

    更有卫大用这个最大的地头蛇作为支持者,不过难免下面有些人,眼红海雪盐的利益,而铤而走险。

    在私底下对他在泉州府的生意下些绊子,就算这些地方官们在卫大用管束下不敢这么做,李牧也认为将泉州府上下的官员,拧成一股绳还是有必要的。

    为此李牧在剩下的四成海雪盐利益中,又拿出来一成的利益,作为泉州府官员上下的冰炭费,补贴在泉州当官的官员生活中的花销。

    这样一来海雪盐里面也有了他们的利益存在,这些地方官员在办起事情来,就会更加的用心。

    也会自觉的保护海雪盐的利益,维护海雪盐的利益。

    这样一来李牧在泉州办一些其它事情,这些地方官员将会全力支持,毕竟李牧可是给他们带来了不少的额外收益的。

    而他们也将和李牧是一个共同的利益集团。

    至此李牧利用海雪盐将泉州上下拧成了一股绳,形成了一个以海雪盐存在的利益集团体。

    而李牧在泉州内有泉州上下官员帮衬,在外有长安的三省六部,还有李二这个最大的保护者保护。

    可以说只要海雪盐还可以提供巨大的利益,泉州就会是一个铁通般的存在,不能说达到针扎不进,水泼不进的地步,但也完全可以成为李牧的大后方了。

    此时李牧站在泉州港口,遥望大海,他知道现在万事已经具备,只欠一场东风了!!!

第一百一十章 李牧的手书(抱歉!)

    这次走水路押运货物的是梅霜,梅儿手下的一个得力助手,也是子爵里的金钗婢女。

    梅霜的身边还有府里的十位护卫负责安全,以及一些牧丰号的伙计,负责看管搬运这些货物。

    梅霜一行人与货物经过几次转运,顺着水路到了长安城外运河码头。

    再将船队停靠好后,码头上早就有多宝阁的管事等候了。

    兰云,目前长安城多宝阁的管事,同样也是兰儿的得力助手。

    梅霜和兰云都是第一批进了子爵府的,两人自然是认识的,在梅霜刚走下船来,兰云就上前问好道。

    “梅霜姐,寿山子爵府可好,梅儿姐姐可好,老爷在是否在泉州住的习惯。”

    注定这一生只能是子爵府的人,不管家主喜欢不喜欢,她也只能是家主的女人,兰云句句都关心着寿山子爵府的安危,关心着这子爵府唯一的男主人。

    “安好,寿山子爵府上下都安好,梅儿姐姐安好,老爷也很好。”

    刚下船的梅霜,还没来得及站稳脚跟,就被岸上的兰云抓住了手,开始问东问西,赶紧笑着一一回答。

    虽说一开始到了泉州确实受了一番苦楚,不过不管哪座子爵府,只要有李牧在,就是有了主心骨,即使再劳累,梅霜也是觉得开心的。

    她此时倒觉得,这些留在长安城的姐妹们,才是可怜的,因为家主不再府中,就像没有了主心骨一样,浑浑噩噩的。

    也正如梅霜所想,当听到她说老爷很好的时候,兰云眼睛冒着羡慕的光亮。

    “还是梅霜姐好,能够在泉州时刻留守在老爷的身边,不像我们这些女婢,只能独守长安子爵府。”

    “不会,大家不都是在为老爷做事吗?都是一样的,泉州不比长安,那里没有长安繁华,兰云妹你看,这次可是老爷让我特地给多宝阁送来的货物。”

    梅霜心中高兴的安慰着,同时用手指了指,那些正在卸货的船只,接着说道。

    “这里面有几架马车,是老爷专门送人的,还有那些兵器是要交给兵部的,这些东西不要放在多宝阁了,先拉到府里去,是要交给兰儿姐姐来办的,其他的才是多宝阁的货物。”

    梅霜将不能现在带走的东西,事先提醒了身边的兰云一下,至于要交给长孙无垢的药,还有那些书籍。

    梅儿会在离开的时候,直接装车带回子爵府,在回禀兰儿的时候亲自上交的。

    “放心吧,梅霜姐,我兰云掌管多宝阁这么长时间了,这点事请还是能办好的。”兰云笑着保证道。

    “那好,兰云妹妹,请恕姐姐先去向兰儿姐姐回禀,然后咱们姐妹在秉烛夜谈。”看到从泉州跟来的护卫,已经将能带的东西装上了马车,梅霜于是告辞道。

    “好,妹妹等着姐姐。”兰云笑着说道。

    梅霜一路带着马车和身后的护卫,向着兴化坊方向而去,跟在梅霜身后的十位护卫,这次来到长安还有另一个任务。

    那就是留在兴化坊子爵府,梅霜则在办完事情后,跟牧丰商号的船队回泉州。

    这十位留在长安的护卫,平时负责兴化坊子爵府的安全,闲暇的时候对府里的男家仆进行一下训练。

    这个决定是李牧下的,之所以会下这个决定,完全是考虑到兴化坊子爵府,目前的安全有待提高。

    所以李牧就将铁牛他们分成了两部分,一部分留在寿山子爵府,一部分前往长安兴化坊子爵府。

    当然这个模式不是固定的,除了铁牛以外,寿山子爵府剩下的那九位护卫,会和兴化坊的十位护卫,每两年进行一次轮换。

    梅霜带着马车到了兴化坊,子爵府也早已经知道了消息,此时的兰儿一早就等候在府里了。

    至于兰儿为什么没有去码头接一下,因为没有必要,这次来的又不是梅儿,更不是家主李牧。

    只是一个府里的金钗婢女,还值不当的让兰儿走一趟,更何况兰儿已经派了同样是金钗婢女的兰云去了,就不用她再去了。

    看门的家仆老早就等在府门口,远远的看到进入兴化坊的马车,再看走在前面的梅霜头上的金钗,腰间系着子爵府特有的香囊。

    看门家仆一眼就看出来,这是府里的金钗女婢,赶紧打开了府里的侧门,他知道这一定是府里兰儿总管特意叮嘱的,那从泉州府来的金钗婢女。

    马车到了子爵府门前,梅霜从马车上取下来一个锦盒,进了侧门,去见兰儿了,至于马车会从子爵府的后门进入,马车上的东西会直接入库,然后在等兰儿根据李牧的吩咐执行下去。

    在前院中厅里坐着的兰儿,一副焦急的样子,眼睛不时的向厅门口望去,虽说她没有去码头,但是她的心早就到了码头了。

    要不是因为这礼制规矩不符,兰儿早就去码头等着了。

    此时听到院外有声音,再仔细一听,是从府门外传来的,兰儿就知道一定是泉州那边的人回府了。

    想到这里兰儿欣喜的立马站了起来,想要走出中厅,却又坐回了椅子上,强自镇定的安抚了一下情绪。

    眉目看向中厅门口,只看到梅霜带着锦盒走了进来。

    走进来的梅霜盈盈万福道:“金钗女婢梅霜见过兰儿总管。”

    “好了,都到府里了,就不要这样了,又不是不知道老爷最不喜欢这样子。”阻止了梅霜后,兰儿忍不住问道:“老爷可好?梅姐姐可好?寿山子爵府可好。”

    “回禀兰儿总管一切安好,这里还有老爷让女婢转交给兰儿姐姐的手书一封。”说完,梅霜将身边的锦盒放在兰儿的身边,将里面李牧写的那封手书拿了出来,递给兰儿。

    兰儿接过手书,迫不及待的打开。

    这手书的内容,除了表示对兴化坊子爵府一众家仆的勉励,还有对兰儿三人看守子爵府的夸奖,再有就是李牧交代兰儿要做的事情了。

    看完手书,兰儿看了看锦盒里放的东西,一部分是给长孙无垢的药,还有就是一个瓷瓶,那应该是装有海雪盐的瓷瓶,再有就是李牧那两本奏章了。

    这些都要兰儿亲自去办的,目前兴化坊子爵府,能够办这些事情的,也就只有兰儿了。

    看完锦盒里的东西,兰儿对梅霜说道:“嗯,老爷吩咐的事情我都知道,妹妹没有什么事情可以先下去休息了。”

    “那,梅霜告退。”

    接下来就是兰儿完成李牧交代的事情了。

第一百一十一章 奏章

    兰儿按照李牧手书中的吩咐,将兵部所购买的兵器,还有李牧的那封奏章交到了杜如晦的手里。

    给兵部送那些兵器还有奏章好办,只要到了兵部,通报一下,或者去一趟杜如晦的府上通报一下。

    这件事情也就办了。

    但是剩下的事情就不好办了,那就是往皇宫送东西还有奏章。

    如果换成李牧本人还好办一些,兰儿的话,那就难办了。

    不说兰儿只是一个子爵府的奴婢,就算她有诰命夫人的品级,这样一个宫外女子,在没有召见的情况下进皇宫。

    那是要受刑的,只有受到鞭挞之刑,兰儿才有见到李二的机会。

    不过还好的是,兰儿不用受这种刑,因为她可以通过另一个渠道将东西送到皇宫里去。

    在办完兵部的事情后,兰儿就将李雪雁约了出来,然后再将李牧的交给她的事情说了出来。

    这就是兰儿的办法。

    她完全可以通过李雪雁,将李牧要交给李二的奏章,还有长孙无垢的药交给任城王,然后由李道宗将东西带进皇宫,转交给李二就可以了。

    在李雪雁的保证下,兰儿将奏章还有那些治疗哮喘的药交给了李雪雁。

    兰儿的任务基本上算是完成了。

    接下来就要看,李二在拿到奏章后的反映了。

    同样的,在兵部的杜如晦让人接收了李牧的那批兵器后,自然会有专门的人去验证这些兵器是否合格。

    杜如晦只要等结果就可以了,此时的他正在拿着李牧的本奏章坐在兵部的中堂。

    打开李牧的奏章,看了一眼,杜如晦就笑了,不是为了内容笑的,而是为李牧写的奏章发笑。

    第一眼看上去,这奏章都是普通老百姓的大白话,没有一点儿朝廷奏章的意思在里面,倒是让杜如晦想到了那些兵痞的老伙计。

    因为程咬金那些老伙计写的奏章,几乎和李牧的一样,只是李牧写的奏章虽然字体不美,不过还能撮合着看下去的。

    像是发现有趣是事情,笑着捻了捻胡须,杜如晦自语的说道:“老夫到要看看,这位不走寻常路的子爵,写的奏章到底是什么内容。”

    对于杜如晦来说,李牧还真的是一个不走寻常路的勋贵,看看李牧做的事就看出来,一个敢和朝廷做生意的人。

    而且还是和兵部做生意与户部讨价还价,可见是个胆大包天的家伙,并且还将自己在长安的封地,换到遥远的泉州之地。

    那对于长安的贵族来说,可是相当于流放之地啊,而李牧却主动的提了出来,杜如晦摇了摇头,不知道这位归化子爵心里到底是怎么想的。

    想到这些的杜如晦,原本看奏章的笑脸凝固了下来,这里面的内容太震惊了。

    因为里面提到了年产食用盐几百吨的事情,同样也提到了,这奏章中的海雪盐,李牧可以交给朝廷两成的利润。

    这些还不至于让杜如晦皱眉。

    他在意的是海雪盐的产量,在意的是这海雪盐对军队的作用,作为兵部的大佬,杜如晦知道军队中是非常缺盐的。

    有些军队困难到连盐都吃不上,只能使用那些醋布来给自己增加一些盐分。

    好一些的军队所食用的盐,那也是褐盐,什么是褐盐顾名思义,从字面上讲那就是一种褐色的盐。

    这种盐就是目前来说大唐所普遍食用的盐,也是最劣质的盐,这种盐杜如晦是知道的,不可多食,多食则会导致腹泻不止。

    但是人不吃盐,就没有力气,百姓还好说,军队就不行了,尤其那些处在边防的军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