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八小说网 > 历史电子书 > 我成为崇祯以后 >

第12章

我成为崇祯以后-第12章

小说: 我成为崇祯以后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第三十章 涟漪 恶俗 玄乎


    当一块石子落到平静的水中,涟漪会层层荡开。崇祯皇帝午间留在军营就餐,也产生了涟漪效应,在士兵们的心中引发了强烈的震动。作为人间至尊的皇帝,陪着士兵们吃同样的饭菜,就这一点,已经让朴实的农民觉得荣耀无比。
    我笑看着狼吞虎咽的王二虎,王二虎已经吃了十几碗干饭,不愧为大胃王的称号,当我的注意力转移到其他士兵身上的时候才发现其他士兵很紧张,笑道:“你们不要紧张,王二虎,别吃啦!你说说,你想不想当官啊?”我突然想起一个笑话可以调节此时的气氛。
    “喜欢当官,那今天,朕就给你们讲一个当官的笑话。”我斟酌了一下用词,“话说从前有个官迷,早也盼做官,晚也盼做官,惹的他的妻子总是奚落他。功夫不负有心人,他经过刻苦攻读终于考中了进士,做了一个很大的官,他回到家就跟妻子吹牛说,做官之后就是大人了,身上的那个东西也会变大……。”
    我讲到这里,发现李标和张庆臻等人面色微变,知道他们这样的人不太喜欢此类笑话,但是相信王二虎他们是喜欢听的,“他的妻子一听,顿时来了精神头,当天晚上就相好了一回,事后他的妻子纳闷,说怎么感觉大小还跟以前一样呢!他被问的不知道如何回答好,一着急,就说,你现在也不是普通的妇人了,是朝廷命官的妻子,你的下面自然也大了,所以我们才感觉跟以前一样嘛!”
    这可以算是封建社会的黄色笑话,因为崇祯皇帝说的通俗,王二虎等士兵也听懂了,纷纷笑起来,觉得崇祯皇帝不再那么可怕,甚至觉得有些可亲;倒是李标等人觉得崇祯皇帝如此有损君颜,实在是不妥之极。
    接下来的一段时间里,我忙的连吃饭睡觉的时间都没有,此时的我就像是沉浸在充满诱惑性的战略游戏当中,全力以赴的打造自己的城池阵地,基础建设,片刻都不想耽误。
    军队方面有很大变革,其中最大的变化当属我直接统领的一万人马,军装改成了标准的短衣襟小打扮,其实正经的应该是给士兵们做一套中山装样式的军装,可惜难度太高,成本太大,不得不放弃。训练方法上也是推陈出新,先是做基本的操练,每天五公里跑,十公里跑什么的,负重越野长跑更是个隔三差五的举行,为了以后的作战,还要练习队列、口令什么的,总之是把这一万人马累的睡觉都直哼哼,做梦都在跑步。
    崇祯皇帝在军队里折腾,卢象升越来越觉得崇祯皇帝练兵练的玄乎,首先就说军装吧!不但模样不好看,跟甲胄的防护力相比更是差了一大截,一旦上战场,不是等着利箭穿身嘛;长跑啊!越野啊!都是应该的,强身健体嘛!可是练习队列,还有那些有点拗口的口令,士兵见长官的时候还不用行大礼,卢象升想着比量了一下右手到胸的礼仪,觉得这玩意没什么用处,听说因为这个,崇祯皇帝还跟礼部的官员闹了一个半红脸呢!
    崇祯皇帝越这样,卢象升就越不敢怠慢自己统领的人马,这样一来,这些新招募的士兵,算是落到了两个后娘手里,被操练苦了。
    “练时多流汗,战时才能少流血,这个道理浅显易懂,你们一定要牢牢记住……。”今天操练完毕后,我马上把亲手训练的几个负责洗脑的教书先生叫过来,让教书先生教导军官,再由军官负责把精神传达到每一个士兵的心里。
    洗脑教材是我自己编写的,我编完之后很懊悔以前怎么没发现自己还有这个能耐,教材主要是围绕保家卫国、士兵荣誉感、对皇帝的忠诚、以及士兵的个人家庭保障等等方面来写的,既有精神方面的蛊惑也有物质方面的激励,我相信只要这个教材的精神士兵们领会了,洗脑的目的也就达到了。
    除了军队的具体训练,在军队的基本建设上,我也是不遗余力,在军队的建设上我不得不感谢徐光启,是他给了我一个可能,一个绝地大翻盘的可能。
    徐光启很崇尚西学,而他本人则受过东方文化的熏陶,使他成了一个中西结合的人才,眼界远比其他明朝大臣开阔,极富战略眼光。
    徐光启推荐的人才大部分都得到了重用,其中有两个人不得不重点提及,一个就是他聘请的葡萄牙人特谢拉克雷亚,克雷亚本身就是一个葡萄牙军官,有很高的军事素养,而以克雷亚为首的外籍军事顾问团,带来了很多当时先进的军事技术,铳规、铳尺、矩度仪、射表和瞄准具以及装填弹药技巧的应用等等,强化了明军这方面的欠缺。
    另一个就是陆若汉,这个人早年在日本德川幕府中担任翻译,在日本政坛颇有影响力,致使耶稣会在他的帮助下,跟日本的贸易取得了巨大利润,后来因为荷兰和西班牙相继进入日本,陆若汉在对手的打击下于1612年回到澳门。
    原本陆若汉是个不起眼的小人物,但是他在日本三十年担任翻译的经历,以及在日本的人脉得到了崇祯皇帝的重视,使他脱颖而出,当然,他的主要工作也不再是传教士,而是成了崇祯皇帝的私人顾,讲解日本的主要情况,帮助筹划对日本的秘密贸易。
   
第三十一章 玩就玩大的


    半年时间对一个人的一生来说非常短暂,对整个历史长河来说更是转瞬即逝。但是自我组建新军以来的半年,堪称黄金时间,取得的成效连我自己都不敢相信。
    在总结弊端的时候,士兵缺少锻炼被排在了第一位,因为统治者的防范,士兵们只有在作战时才能领到火器,这对军队战斗力的提高,阻碍非常明显。
    新军加上张庆臻那部分人马,总兵力已经有六万之众,而且都是受过洗脑熏陶的,成了我亲自掌握的武装力量,手握形成战斗力的军队,我开始展开内政方面的改革。
    今天早朝,我当着文武百官的面,宣布撤销内阁大学士制度,收回内阁的票拟职权,大刀阔斧的改组内阁,将权力重新分配给六部,六部尚书直接对我负责,而大学士,则只有咨询参谋之权,地位一落千丈。
    大学士李标、钱龙锡、刘鸿训等人完全被崇祯皇帝的举措弄懵了,他们事先一点风声都没听到,其他官员更是觉得不妥。
    吏部尚书王永光当先站立出来,“皇上,本朝开国,丞相胡惟庸专权,太祖钦定了内阁大学士制度,这是祖宗定下的规矩,行之多年颇有成效,皇上……。”
    我根本就不想就此事展开辩论,把手一摆道:“爱卿不必说了,朕已经做出了决定,除了改组内阁,还要精简机构,裁汰冗员,每部设尚书和侍郎各一人,各部人员能合并的机构都合并,那些挂职挂衔的一律清退,一定要做到官员责任制度,加强人事管理……。”
    三省六部制在中国的官制历史中非常重要,沿袭了很长久的时间,到了明朝因为丞相胡惟庸擅权而被废除了丞相这一职位,相应的六部权力也被削弱,在六部之上形成了内阁制。
    明朝的内阁是畸形的,是不健全的,往往成为阁员的除了首辅外就是一些官职比较低的官员,内阁和其他的管理机构不能很好的合作有时还会发生摩擦,而且阁员的变动非常厉害。
    另外就是内阁大学士跟秉笔太监之间的矛盾,这在明朝的历史上多处可以看到,崇祯皇帝就连杀带换了十几位内阁大学士和大臣,可以说明朝的内阁虽然有后世内阁的雏形但它所发挥的作用和它的地位完全不符。
    我在考虑内阁改组的时候考虑过建立一个怎么样的国家管理机构,不但人员要精简,效率还得高,那些什么共和、民主、议会制、君主立宪等等方案都被我否定了,不是说那些东西不好而是我自己的觉悟还没那么高,我是一个自私的人,我喜欢高高在上的感觉,这个皇帝做的虽然累,而且有今天没明天,可君临天下的滋味让人不能割舍,因为做皇帝,真的是太爽了。
    经过慎重思考,我决定采用后世比较可行的办法,沿用六部这个主要架构,形成以六部为主的实际内阁制度,但要在主要工作分配上更合理一些,官员的名称也不能变更,要是把户部尚书改成民政部长,不光我觉得别扭,官员也会糊涂。
    皇帝当然是兼任实际的内阁总理,尚书等于部长,侍郎是副部长,下面还有司长,主要结构跟我在后世的时候看到的资料差不多;督察院的职责是监督各级官员,各部原职的给事中也全部调往督察院,组成了一支监察部队,相当于明朝时期的纪律检查委员会吧!
    地方上的改革虽然现在无法在全国进行,但可以在京城周边地区进行试点,省级的管理架构完全可以照搬改革后的内阁制,能裁撤的官员一律裁撤掉,地区级别的官员也予以撤销,知县直接对省级长官负责,这样应该能达到简政高效的目的。
    在民政方面,减轻人民负担被摆在了第一位,除了减免赋税之外,历年来百姓所欠下的赋税也都一笔勾销,虽然此举受益最大的还是那些大地主,但是普通百姓多少也能减轻一些负担,可以减缓农民起义大爆发的趋势。
    自古以来,打破旧有的,创造全新的,都要经过一番争斗,当崇祯皇帝把思谋了很久的改革方案抛出来后,反对之声甚嚣尘上,似乎一下子形成了一个反对集团,以往力挺崇祯皇帝的李标、刘鸿训等主要官员,也都站在了反对的一面。
    李标刘鸿训等官员反对的理由很充分,他们都是正经八百的士人出身,深受传统思想的熏陶,崇祯皇帝的改革已经触动了士人神经的底线,这是他们所不能接受的。
    “精简机构,裁汰冗员,臣以为是利国之举,既可以减轻国库的开支压力,又可以鞭策官吏热心政事,然,圣人之法不可废,如君非君,臣非臣,道何可寄?减免赋税是皇上体恤百姓,乃百姓之福,然,国之血脉不外乎赋税,赋税减免,国以何运转?”
    内阁大学士钱龙锡一脸凝重的说着,他说完跪倒在地,希望崇祯皇帝三思而后行,他这么一带头,满朝文武全部跪倒在地,希望崇祯皇帝慎重决策。
    如果我还是初到这个时代,刚刚替代原装的崇祯皇帝,那么文武百官给我来这么一手,我完全不知道该怎么应对,只能妥协。
    但是现在我已经兵权在握,以洗脑教材为纲领,招募身强力壮的农民为士兵,利用封建宗法和皇帝的号召力为链条,形成了一支如臂使指的铁拳。
    我的处境已经这样了,左右都是放手一搏,所以要玩就要玩的痛快,不能临死的时候后悔,谁想阻碍我的脚步,我就会用这铁拳将其粉碎。
   
第三十二章 虽千万人 吾往矣


    静,朝堂之上,钱龙锡发言过后,静的落根针都听的见。倒不是群臣不想接着发言,或者附和钱龙锡的言论,而是崇祯皇帝铁青的脸色,让官员们看出了苗头风向都不太对劲,这个当口,谁也不想让自己成为出头鸟。
    朝廷之中大部分都是东林党人,而东林党最拿手的就是风骨,听了崇祯皇帝这么说,包括刘鸿训在内,一下子站出来了十几个身居要位的官员,力挺钱龙锡,希望迫使崇祯皇帝收回成命。当然了,畏惧皇权的还是大多数,看到崇祯皇帝脸色不佳,为了脑袋上的乌纱,不得不原地立定。
    我没有给刘鸿训等人说话的机会,当即宣布退朝。坐在书案后,我发现王承恩几次张口想说话,却都没有说出来,问道:“有什么话想说吗?”
    王承恩激灵了一下,犹豫片刻才说道:“老奴……有些话想说,但又怕惹陛下不高兴,所以不知道该不该说。”
    “想说什么就说吧!朕不会怪罪你的。”我知道王承恩对自己绝无贰心,他想说的话应该也是为我着想。
    王承恩咳嗽了一声告罪后,才道:“陛下,刚才早朝的时候,老奴一直都在,陛下的话,大臣们的话,都听到了,老奴以为陛下太过心急,此举只会激化矛盾……。”王承恩凭直觉把心中的想法说了出来。
    听着王承恩的话,我突然觉得像是在被老师训斥,越想越觉得自己太过鲁莽,以为手握兵权,就可以依为屏障,以此来展开心中的梦想和抱负,殊不知梦想固然重要,达成梦想的手腕更加重要。看来我还是太年轻了,毛嫩啊!不知道真正的崇祯皇帝是不是也犯这个毛病,所以才会落得凄惨下场。
    王承恩说完,见崇祯皇帝脸色不佳,以为崇祯皇帝生气了,“老奴深知陛下一力想要中兴大明,可积重难返,正所谓病来如山倒,病去如抽丝,一味的下猛药,只怕……。”
    “你不会明白的。”
    我摆摆手让王承恩出去,王承恩的话扰乱了我一直以来的思维,这点要不得。不错,我不懂的东西很多,做一个国家的领袖对我来说困难重重,但是这个位置选择了我,我只能选择要么做一个真正崇祯那样的人,一门心思的为帝国的中兴努力,要么做一个贪图享乐的昏君,什么发昏干什么,一定要赛过隋炀帝,不让陈后主。但是我是一个正常人,一个从二十一世纪跑到明末的正常人,重新有过一次生命总想干点与众不同的事情的人。
    “启禀陛下,卢象升卢大人求见。”宫女进来看到崇祯皇帝望天发呆,愣了一下才通报。
    我哦了一声,“让他进来吧!”
    卢象升本来应该退朝之后就来见崇祯皇帝,可惜他被众多的官员给拦住了,众人都知道他是崇祯皇帝眼前的红人,因此都希望他能规劝一下崇祯皇帝,不要施行那不伦不类的改革。
    卢象升好言安抚众人后,自己的内心也陷入矛盾之中,他得到崇祯皇帝的赏识,平步青云,对崇祯皇帝的忠诚毫无瑕疵,但是今天早朝,他也有点不理解崇祯皇帝的那些话。
    作为一个进士出身的武官,卢象升的性子比较直,看事物也有独到的见解,崇祯皇帝颁布新政,裁撤内阁大学士,重组内阁,减免赋税,这些都是一个明君英主的决策,可他总觉得崇祯皇帝此举像是在跟天下官员作对,因为遭受最大损失的肯定是官员的利益,而官员则代表了一个很强大的利益集团,这些既得利益者会老实的实行崇祯皇帝的政策吗?答案是否定的。
    “建斗,过来坐。”我招呼走进来的卢象升,“不必多礼了,坐吧!”
    卢象升谢座后坐到了崇祯皇帝面前,“皇上,微臣……微臣来的时候,刘大人……。”受托来劝崇祯皇帝,可他却不知道该如何开口。
    “刘鸿训这个人,性子刚直,他认准的道理别人很难改变,这是个短处啊!为人不懂变通,做事会很难的,尤其是做大事。”想起刘鸿训在历史上的遭遇,我不禁有些感叹。
    “建斗,这件事本来事先应该跟你和徐光启商量一下,这一点是朕疏忽了,如果建斗是来劝朕收回那些话,那建斗就不用说了,开弓没有回头箭,这个道理建斗不会不明白。”
    卢象升点点头,“微臣倒不是想要劝皇上改变主意,相信皇上既然决定这么做,一定有过深思熟虑,微臣只想说,皇上剑锋所指,微臣必定义无反顾。”心中虽然不理解崇祯皇帝的决策,但是他无条件的支持崇祯皇帝,这是一个臣子最起码的原则。
    我听了卢象升的话,深受感动,这就是所谓的心腹跟嫡系吧!走到他身边拍了拍他的肩膀,“建斗之言,深暖朕心啊!不错,朕是有过思虑,而且已经做好了虽千万人吾往矣的决心。成与败,朕都心甘情愿的去接受,但是朕相信,只要有决心,就一定能干的好,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