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八小说网 > 玄幻电子书 > 纵横异界时空 >

第251章

纵横异界时空-第251章

小说: 纵横异界时空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饰,尤以作屋脊镇火的兽头为多,做张口吞脊状,并以一剑以固定之。
    从远古图腾崇拜的演变来看,鱼变成龙是因古代以鱼为图腾的氏族融合到了龙图腾的民族,作为族徽的图腾形象也跟着起了变化,变成了龙头鱼身的鱼龙。鱼龙的形象种类很多,有的龙特征多一些,有的鱼特征多一些。古代有一说法“鲤鱼跃龙门”、“登者化龙”,即渊源于此。
    除此之外,还有一些其他的神兽。
    椒图,形状像螺蚌,性好闭,最反感别人进入它的巢穴,铺首衔环为其形象。因而人们常将其形象雕在大门的铺首上,或刻画在门板上。螺蚌遇到外物侵犯,总是将壳口紧合。人们将其用于门上,大概就是取其可以紧闭之意,以求安全吧。
    蚣蝮,古代神话传说中的神兽,形似鱼非鱼,好水,又名避水兽,没人说得清它的样子。头部有点像龙,不过比龙头扁平些,更接近于兽类,有点狮子相,头顶有一对犄角。身体、四条腿和尾巴上都有龙鳞。
   

第五百二十四章 上古旱魃

    旱魃,传说中引起旱灾的怪物。南方有人,长二三尺,袒身,而目在顶上,走行如风,名曰魃,所见之国大旱,赤地千里,一名旱母。
    传说黄帝与蚩尤大战,蚩尤请来风伯雨师降下大雨,使黄帝的军队迷失在漫天风雨中。于是黄帝请来旱魃,灼干雨水,大败蚩尤。
    详细经过是这样的,蚩尤经过长期准备,制造了大量兵器,纠集众多精灵,向黄帝发起攻击。黄帝派应龙到冀州之野去抗击他。应龙是长着翅膀的飞龙,发动滔天洪水围困蚩尤。蚩尤请来风伯、雨师,应龙的军队迷失在漫天风雨之中。
    黄帝听说雷泽里有雷神,长着人头龙身,雷神的座骑夔牛,经常拍打自己的肚子,能发出惊天动地的雷声,就杀了无辜的夔牛,用他的皮做成大鼓敲打起来,震破蚩尤的凄风苦雨。黄帝又派了天女魃参战。魃身穿青衣,头上无发,能发出极强的光和热。她来到阵前施展神力,风雨迷雾顿时消散,黄帝终于擒杀了蚩尤。
    应龙和魃建立了奇勋,但也丧失了神力,再也不能回到天上。应龙留在人间的南方,从此南方多水多雨。魃留居北方,从此北方多干旱,她无论走到哪里,都被人们诅咒驱逐,称为“旱魃”。
    旱魃,乡村中认为是死后一百天内的死人所变。变为旱魃的死人尸体不腐烂,坟上不长草,坟头渗水,旱魃鬼会夜间往家里挑水。只有烧了旱魃,天才会下雨。在古代,主要是使用童子尿与黑狗血来对付旱魃。童子尿与黑狗血也是古代降妖辟邪中主要使用的物品。
    然而,此旱魃并非僵尸修炼成的旱魃,这里说的旱魃是上古神兽,上古的妖神。比僵尸修炼成的旱魃要强大的多,估计也就只有僵神能勉强和这上古旱魃抗衡了。
    应龙,最早出现是在先前的黄帝时期,古籍有记载。大意是以黄帝为首的黄河流域部落与以蚩尤为首的长江流域的部落发生战争,双方都使用各种神奇的动物来帮忙。黄帝这边的应龙擅长“畜水”,蚩尤那方也有擅长呼风唤雨之灵物,本领较应龙更胜一筹,大雨飘向黄帝这边。
    黄帝处于弱势,就请天女“魃”帮忙止住了大雨,一举歼灭蚩尤部落。应龙在战争中立下汗马功劳,杀了蚩尤和夸父。由于战争消耗能量过大,再也无力振翅飞回归天庭,就悄然来到南方蛰居在山泽里。龙属水性,所句之地,云气水分自然而然会聚起来,这就是南方多雨的缘故。
    许多年后,应龙复出,助天禹谭水脉,开江河,成为治水功臣之一。据古籍中记述:“龙五百年为角龙,千年为应龙”,应龙称得上是龙中之精了,故长出了翼。相传应龙是上古时期黄帝的神龙,它曾奉黄帝之令讨伐过蚩尤,并杀了蚩尤而成为功臣。
    在禹治洪水时,神龙曾以尾扫地,疏导洪水而立功,此神龙又名为黄龙,黄龙即是应龙,因此应龙又是禹的功臣。应龙的特征是生双翅,鳞身脊棘,头大而长,吻尖,鼻、目、耳皆小,眼眶大,眉弓高,牙齿利,前额突起,颈细腹大,尾尖长,四肢强壮,宛如一只生翅的扬子鳄。
    獬豸,古代神裁制度下产生的著名神兽,又被称为“法兽”。根据古籍中的说法它身形大者如牛,小者如羊,样貌大致类似麒麟,全身长着浓密黝黑的毛发,双目明亮有神,额上通常有一只独角,据传角断者即死,有被见到长有双翼,但多数没有翅膀。拥有很高的智慧,能听懂人言,对不诚实不忠厚的人就会用角抵触。后世常将普通羊饲养在神庙,用来代替獬豸。
    凿齿,人形兽,齿长三尺,其状如凿,下彻颔下,而持戈盾应有一定智能。曾为羿于寿华之野射杀。
    修蛇,古代中国的巨蛇,也叫做巴蛇,据说体长达到180米、头部蓝色、身体黑色。修蛇居住在洞庭湖一带,吞吃过往的动物,据说它曾经生吞了一头大象,过了3年才把骨架吐出来。由于修蛇也袭击人类,所以黄帝派遣后羿前往斩杀,后羿首先用箭射中了修蛇,然后一直追赶它到遥远的西方、将其斩为两段。修蛇的尸体变成了一座山丘。
    修蛇为“黑蛇,青首”,蛇身是黑色的,头部则显得比黑淡一点,是一种属于青的颜色;而青色,用现代通俗流行的词语来表达,就是“暗褐色”。至于黄色和红色,食象蛇身上有黄色,是指这种蛇的腹部是黄色的。而红色,如果食象蛇是一种毒蛇,当它发怒时,头部的某些部位,通常都会有红色产生。
    毒蛇在正常情况下与受到骚扰发怒的情况下,其头部的颜色,一般都会发生重大的变化,剧毒的蛇,头部都会在这种情况下产生出赤红的颜色或金黄的颜色。或者就是,食象蛇的腹部,是呈黄赤色的,而黄赤色,就是那种介于红黄之间的“橙黄色”。故而,食象蛇,如果仅从除腹部以外的背部与头部着眼,便是“黑蛇,青首”了;说巴蛇“青、黄、赤、黑”,不仅观察了它的背部,还考察了它的腹部。这两种说法都正确,都没有脱离“巴蛇”的实际,没有一种是显得“离谱”的。
    比翼鸟,又名鹣鹣、鹣鲽、蛮蛮。
    化蛇,古籍有记载:“水兽。人面豺身,有翼,蛇行,声音如叱呼。招大水。”这是个人面豺身,背生双翼,行走如蛇,盘行蠕动的怪物。它的声音如同婴儿大声啼哭,又像是妇人在叱骂。化蛇很少开口发音,一旦发音就会招来滔天的洪水。据说在古代,有农夫在一城池附近听见婴儿啼哭,找到后发现却是一个蛇形妖怪。此后三天,黄河果然泛滥,淹没沿途八百五十多个城镇乡村。
    马交,类马,白身黑尾,头有一角,利齿,四足为爪,发音如鼓声。以虎豹为食。一说可御兵。
    谛听,地藏菩萨经案下伏着的通灵神兽。具有保护主人、驱邪避恶、明辨是非之神威;兼备通晓天地、广开财路、济运呈祥之灵兆。民间惯称其为“独角兽”,又叫“地听”、“善听”。顾名思义,真理即听。谛听的原身是一条白犬,因为地藏法门以孝道为基,狗性忠诚,就如同文殊之狮子表智慧,普贤之白象表大行一样,地藏之谛听表忠诚不二之心。
    谛听具虎头、独角、犬耳、龙身、狮尾、麒麟足的瑞兽,貌似龙非龙、似虎非虎、似狮非狮、似麒麟非麒麟、似犬非犬,独角表公断力。
    钩蛇,身长二十米以上,尾部有分叉。捕食时于水中用尾巴钩岸上动物食之。
    赤鱬,传说中异鱼名。人面,音如鸳鸯,食之可以疗病。
    隗知,样子象羊,银色毛发,有一支独角。具有能分辩善恶,控制万物生长的能力,角会触伤有罪的人,一旦角被折断便会死去。如捕杀隗知失败使其逃脱,其身上伤口便会随着日积月累返还给捕杀者。传说古代法庭判官曾用隗知来断案。
    夫诸,古代神兽之一,样子像白鹿,四角,是兆水之兽。夫诸一种长着四只角的鹿,它的情状似温柔洁净,喜欢四处角戏,它一出现,其地必定是大水时期。
    猰貐,又称为窫窳。传说猰貐曾是天神,是烛龙的儿子,烛龙,窫窳原本老实善良,但后来被名为“危”乃二十八宿之一,鸟头人身的形象,手持木杖的神所杀死,天帝不忍心看烛龙伤心,就让他儿子复活了,可没想到,复活后,变成了一种性格凶残,喜食人类的怪物。
    关于猰貐的外形有很多种说法,比如人面龙身、大小和狸一样,也有的说是人面牛身马腿,或者说龙头虎身的巨兽,或者蛇头人身。据说由于猰貐喜食人类,所以尧帝命令后羿将它杀死。
    还有一种传说:窫窳是后羿射杀的第一个怪兽,传说窫窳本是天神,黄帝时代,蛇身人脸的天神“二负”,受了手下天神“危”的挑唆,去谋杀了也长着蛇身人脸的窫窳。黄帝知道了,十分震怒,就处死了挑拨二负去杀窫窳的危,重罚了二负。命手下天神把窫窳抬到昆仑山,让几位巫师用不死药救活了它,谁知窫窳活了之后,竟神智迷乱,掉进了昆仑山下的弱水里,变成了形状像牛,红身,人脸,马足,叫声如同婴儿啼哭的猛兽。在十日并出时跳上岸危害百姓,被后羿的神箭射死。
    天狗,民间传说中的一种动物,天狗是种像狐狸而头部白色的动物,并是御凶的吉兽,很可能是某种古代哺乳类动物,是真实存在过的。但后来演变成用来形容彗星和流星,古人将天空奔星视为大不吉,所以天狗也变成了凶星的称谓。
   

第五百二十五章 远古传说
    毕方,在神话传说中是火灾之兆。毕方的名字有可能来自竹子和木头燃烧时发出的噼啪声响。毕方的外形象丹顶鹤,但是只有一条腿一说为只有一只翅膀,身体为蓝色、有红色的斑点,喙为白色。据说毕方的出现预示着大火。而传说黄帝在泰山聚集鬼神之时,乘坐着蛟龙牵引的战车,而毕方则伺候在战车旁。
    毕方:木精,如鸟,青色,赤脚,两翼一足有说两足一翼,不食五谷。见则其邑有讹火有说常衔火在人家作怪灾。为黄帝卫车之神鸟有说为致火之妖物,俗称火鸦。毕方是一种禽鸟,形状像一般的鹤,但只有一只脚,红色的斑纹和青色的身子而有一张白嘴巴,名称是毕方,它鸣叫的声音就是自身名称的读音,在哪个地方出现那里就会发生怪火。
    黄帝花七年时间兼并了东方诸国,随后又在中条山诸猛兽的协助下消灭了南方的竞争者蚩尤,终于让中原王国的疆域扩张到前所未有的程度。但首席大臣风后却不识时务地用沉重的措辞向国王呈送新的战报。风后说,零星的叛乱并未因此平息。
    蚩尤的残部依旧侵犯着边境各地的平静。东南方向,著名的统帅相柳正重新招集蛇虫,依托茂密的森林随时准备反扑。西北方向,灵媒们也正加紧赶制招魂的法器,准备聚集蚩尤的魂魄,组建亡魂的军队,与黄帝再作搏杀。黄帝听到这样的报道,心里充满恐惧。他再也无法站稳,直直地向后倾倒。
    幸亏侍女敏捷,轻轻抱住国王,他才不至于硬生跌倒。风后赶紧将瓦解敌人的方法和盘托出。
    数日后,黄帝独自乘着一辆由各种火的符号装饰的战车,驰向泰山。这辆巨大的战车载着黄帝在泰山颠簸的小路上奔驰了五天。到第六天时,黄帝忽然发现战车前闪过一团黑影子。这影子越来越大,越来越清晰,渐渐分出了头颈与眉眼。它面朝战车,向后飞行,背后的影子逐渐聚集过来,而正面的影子却因为被风带动,逐渐消散。
    尽管如此,黄帝还是很快分辨出了它的形象。这个形象黄帝相当熟悉,此前,他曾经统帅军队,与之战斗,也曾经下令在北方极端寒冷之地砍下他的头颅,即使这样寒风依然无法立即封冻腔中的黑血,名为蚩的甲虫因此爬满了北方的国土。它是蚩尤。黄帝大惊失色,完全瘫软在战车中。他看到蚩尤的影子被一股疾风吹动,快速地析出一部分;逐渐凝结成手臂伸向自己。
    黄帝不知道对方想干什么,哀叫着抬起手,用袖子遮住脸,试图阻止蚩尤的袭击。没人听到黄帝的哀叫。因为这叫声被另一阵尖锐的声音掩盖了。黄帝只觉得一阵红光闪过,象群便得了命令一样停下了沉重的脚步。国王放下袖子再看,黑色的影子已经消散,远处,一只红色的大鸟越飞越远。
    四周安静了下来,连草叶生长、蚯蚓呢喃的声音也听不到。多年以后,风后才又向黄帝提起了那只红色的鸟。他说,这只鸟名叫毕方,形态与鹤相似,习性也几乎没有区别,因此有时被误认为只有一条腿。毕方的羽毛是深浅不一的红色,喙相当宽大,黑色并带有白色的花纹。
    正是这只鸟,将黄帝征讨四方时杀死的敌军封锁在泰山之中。当然,借助这只鸟也可以将那支亡魂组成的军队释放出来。只是博学的风后也并不知道方法罢了。从那以后,一共过了四千六百年,毕方再没有在中原王国出现过。
    朱厌,神话传说中的凶兽,身形像猿猴,白头红脚,传说这种野兽一出现,天下就会发生大战争。朱厌为凶兽,与凫篌一样,都是兵燹的征兆。
    狰,传说中的奇兽,章峨之山有兽焉,其状如赤豹,五尾一角,其音如击石,其名曰狰。有一座山名叫章莪山,相传这座山寸草不生,还有许多怪兽出没其中。其中一只就是狰,它的声音如击石般铿锵,脸部中央长出一只角,而且有五条尾巴,全身赤红,身形似豹。狰的声音如击石般铿锵,脸部中央长出一只角,而且有五条尾巴,全身赤红,身形似豹。
    九尾狐,上古神兽,拥有九条尾巴,苏灵儿便是九尾狐,而她所在的家族便是神兽家族,九尾狐一族。
    鬼车,又称九凤、九头鸟、鬼鸟、姑获鸟,是神话传说中神鸟。因为在夜里发出车辆行驶的声音,得名鬼车。鬼车的外形与猫头鹰的相似。翅膀展开的情况下,体长可达三米。它是一种夜行性怪兽,只在漆黑的夜空来回盘旋,吸食人类的鬼魂。现代的社会,到处都是路灯,达不到一团漆黑的程度。但是在没有路灯的古代,到处都是漆黑一片。
    在那样的夜里人们就可以听到鬼车盘旋时翅膀发出的声音。鬼车回落在人类居住的屋顶上,吸食房屋主人的灵魂,使人死亡。鬼车落脚的屋顶都有血迹。这是因为鬼车原本是有10个头,但是其中一个被天狗咬下来后,留下的脖颈不断地有血从伤口淌出,所以鬼车落到哪里,哪里就会遭遇天灾**,这是鬼车共同的一大特征。鬼车的弱点是即使被蜡烛般微弱的光照到都会发晕,倒在地上。
    肥遗,神话传说中的旱魃之兆。据说肥遗是一种居住在太华山山麓的怪蛇,有一个头、两个身体、六条腿和四只翅膀。也有传说称肥遗是一种黄色的鹌鹑大小的鸟,喙是红色的,据说吃了肥遗能够治病、防止寄生虫。太华山,山崖陡峭像刀削而呈现四方形,高五千仞;宽十里,禽鸟野兽无法栖身。山中有一种蛇,名称是肥遗,长着六只脚和四只翅膀,一出现就会天下大旱。
    鲲鹏,根据古籍记载:“北冥有鱼,其名曰鲲。鲲之大,不知其几千里也;化而为鸟,其名为鹏。鹏之背,不知其几千里也。怒而飞,其翼若垂天之云。”在古代,鲲鹏为鸟形,形似大鹏鸟,是由神鱼转变而来的。此鸟翅羽金色严丽,众彩庄校,为飞禽中最大者,两翅张开有三百六十由旬小由旬四十里,中由旬六十里,大由旬八十里之大,颈中有如意宝珠,以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