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八小说网 > 科幻电子书 > 帝国雄心 >

第183章

帝国雄心-第183章

小说: 帝国雄心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住它们”。
    “遵命!”通讯官正欲转身,将军又补充道:
    “为了以防万一,还是命令工兵营加速前进吧!!”
    “是!”
    不一会儿,通讯官又转回来了。
    “将军,库斯上校发来电报,装甲团的两个主力营刚刚补充完燃料。现在已经重新上路了!”
    “嗯!很好,让他们加快速度!不惜一切代价向机场突进”。
    说罢,冯科贝尔斯多夫将军走回到在几个空弹药箱堆砌成的简易桌子上铺展开的地图旁,亲自在那些简单线条构成的图形中补充了新的进展,锐利的目光冷冷地扫视着这单调枯燥的作战地图。
    异亥之后,他唤来自己的副官。
    “我们现在离前线太远了,师部应当立即向边界方向推进。还有,让警卫连准备一下,我要亲自到最前面去看看!”
    “是!”有着一头褐色短发的少尉军官妾即传达命令去了。
    在德军最高统帅部的计划中,进攻苏联的巴巴罗萨行动将在初夏开始,因此德军的坦克和装甲车还大都是灰色涂装,只有一小部分主力部队开始更换黄绿色的迷彩装,而坦克手们自然是清一色的黑色军服。这一次,冯科贝尔斯多夫将军并没有选择继续坐在自己的装甲通讯车上。而是动作敏捷的登上一辆四号指挥坦克,这种坦克是目前德国陆军现役武器中最安全的一种一虽然田毫米的正面装甲并不是真的那样无懈可击,但至少苏军步兵们手中的反坦克步枪和轻型反坦克炮还不足以在远距离击穿它。那辆四号坦克的车长随即将炮塔上部的观察位置和耳机、通讯器一道让给年老心不老的装甲兵将军,然后缩进坦克内充当机枪手或是通讯员。在熟练的接过车长位置之后。冯科贝尔斯多夫将军望了一眼身后装甲车辆,回过头,高举右臂,然后缓缓向前放平,“前进”。
    “前进!”
    在一片爆炸声此起彼伏的林间草地上。一群躬着腰、手持毛瑟步枪哟型冲锋枪的德国步兵们正紧紧跟随在由四号指挥坦克、型战斗坦克以及轮式装甲车、半履带式装甲运兵车后面向前奔跑。这里是距离克沃兹科不到旧公里的一处田野,蜿蜒的公路已经被苏军的炮火和机枪火力所封锁,一条与公路交错而过的阵地远远向两侧的黑暗中延伸。
    轰!
    一发炮弹突然在距离人群不到米的地方落下并爆炸,当即有两名德国步兵中弹倒下,然而放眼望去,这片草地上散布的尸体仍以着土黄色军服者居大多数。靠近灌木丛的地方,蜿蜒的战壕周围数百具尸体仍保持着死时各种各样的姿势,由沙包堆砌成的机枪战个上,还能够看到拥有护盾的苏军重机枪和形状怪异的反坦克枪这种在上一场战争末期非常流行…克武器对付薄皮坦茧和装甲车尚能够胜任,但是到了叨川,它们已经很难在正面战场上发挥设计时的作用了!
    这个时候,行进在前方旧多米处的一辆巫坦克停了下来,稍稍调整炮口之后,轰的一声朝着苏军炮弹飞来的方向开了一炮。一眨眼,位于两棵大树之间、用夫量枝叶遮蔽的一处反坦克炮个被击中尽管驴毫米口径的坦克炮威力远不及苏军的重型坦克,但对付这些轻装甲甚至无装甲目标时还是绰绰有余的!
    完成射击之后,德军坦克继续快速地向前推进,而在更远一些的地方,伴随着嘎拉嘎拉的折断声,一棵棵一人多高、胳膊粗细的松树被德国钢铁猛兽们无情的推倒,而树林前方大约2公里的苏军二线阵地上,许多苏军士兵甚至已经惶恐的离开战壕向后奔逃!
    “不要停。继续前进!”
    在一辆指挥型的四号坦克上,穿着黑色坦克兵服的德国装甲兵上尉汉斯法尔隆特用无线电通讯器大声招呼着下属的车长们在这支以侦察兼战斗为职责的装甲连队中,唯独连部拥有一辆指挥型的四号坦克以及一辆装甲通讯车,下属三个排钟,第一排辖有佛佛装甲车。第二排辖有獭狮装甲车、锄装甲运兵车,第三排没有坦克,直接由蜘装甲车和佛装甲运兵车组成,轮式装甲车上安装有力毫米口径的机关炮。也即是传说中的“步兵杀手”
    穿过了苏军阵地,一座样式古朴的桥梁已经隐约可见了丘陵起伏的波兰南部有不少这样的小河流,它们只有四、五米宽,早季的时候人们能够涉水而过,不过四月份属于水量比较充足的时节,若是桥梁被毁,那么坦克车辆亦或是步兵想要快速渡河,那么就必须等着后方的工兵部队将渡河设备运来并且搭建好。
    在零星炮火的火光照耀下,苏军步兵们正仓惶地朝着那座桥梁逃去,在求生**的驱使下,他们的两条腿最终跑过了德军的履带和车轮,不过这些人似乎是顾虑到还有大量的同伴没来得及撤退,亦或是根本无暇思考那些深重的责任,他们没有立即炸毁桥梁,只有少部分人加入到了桥头守军,但他们还没来得及缓过气来,德军的两辆已经冲上了桥头,苏军部署在两侧的重机枪用密集的子弹徒劳地敲击着它们的炮塔和车身装甲,但这样的攻击根本无济于事,只见两辆坦克一边平稳前行一边以坦克炮和车载机枪猛烈向对岸射击,不多会儿便已经越过了桥粱,这时候,苏军还在桥头阵地上慌乱地跑动,轻快的机枪迅速将他们从这种糟糕的状态中“解脱”出德军坦克的压迫下,苏军步兵们再次放弃桥头阵地后撤了!
    在这个异常重要的时刻,汉斯法尔隆上尉果断命令道:“排,就地散开各自寻找警戒防御战位!2排,不要过桥,各车组寻找隐蔽处隐蔽!弥,清理桥头!通讯员,发报给团部,我们网刚占领了7号桥!”
    不多会儿,团部就利用无线电发来了指令:不惜任何代价守住7号桥!
    石头构造的桥梁,与那些钢制的大桥简直属于不同的世界,桥上甚至还有古朴的石头栏杆值得庆幸的是,坦克并没有弥吨重,实际上,它们的正常战斗全重仅仅喀吨,只有苏军下碧的三分之一!
    “长官,有大量步兵朝我们这边靠近,很可能是刚刚从阵地上撤下来的苏军部队!”
    负责殿后和侦察的轮式组行家车,以有效距离在旧公里以内的无线电对讲设备报告了战场的新情况,汉斯法尔隆上尉镇定自若地命令道:“先确定不是我们的部队再开火!”
    既然是装甲穿插作战,敌我混杂的情况在所难免。
    不过,装甲部队的强悍火力、防御和机动力量赋予了它们独一无二的大纵身穿插作战能力一相比之下,空降兵虽然能够穿插到更远的地方去,却不具备独立攻坚或是高强度的防御作战能力。
    紧随坦克部队推进的轮式装甲车和半履带式装甲车这时候也已经在苏军的桥头阵地里做好了防御准备,尽管他们的数量不多,却能够很好地弥补坦克部队的近距离火力盲点。在战斗状态下,装甲步兵们纷纷下车作战,而半履带式装甲车上往往只留下一名驾驶员、一名机枪手和两名迫击炮手留在稍后一些的地方。稀疏的枪声突然从桥梁南侧传来,片刻之后,无线电通话器中传来了侦察装甲车指挥官的声音:“见鬼,长官,那些都是俄国人!他们在向我们开火!”
    “装甲排立即撤过来!其他人,等敌人接近到劝米再射击!敌人撤退就停火,明白吗?”汉斯法尔隆上尉喊道,等一切都部署妥当了,他专注的用望远镜观察着前方的情况在时而腾起、时而湮灭的炮火下,苏军步兵…引影越来越清晰,而人群中并矛坦克的身影!
    随着到自己到桥头的距离逐渐拉近,苏军终于发现了桥头阵地已经易主,但混乱的局面已经容不得他们的指挥官再认真组织反击了!
    等待对方的距离足够近,汉斯法尔隆上尉通过无线电对讲设备猛地下令开火。
    这响亮的声音几乎不使用通讯器也能让默默等待的德军官兵们听见,刹那间,各式各样的火器都在向阵地前方的俄军开火。在劝米的距离上,坦克炮、机关炮以及轻重机枪的杀伤力让苏军步兵们无法再前进哪怕凹米!
    在血肉之躯与金属风暴的正面对抗中,前者由于巨大的伤亡和士气上的急速衰弱而后退了,但撤退至此的苏军步兵毕竟占据着数量上的巨大优势一虽说这支德军装甲部队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突破了他们的阵地并截断了他们的退路,但是在整体战略上仍然占据着主动权的苏军官兵并不愿意轻易地放弃抵抗。十分钟之后,在几门反坦克炮和步兵炮的支援下,苏军步兵们又卷土重来,而且这一次他们学乖了一些,不再盲目地向桥头猛冲猛打,而是躬着腰、低着头,相互之间以2到3米的间距快步向德军阵地这边推进,当其中一支部队遭到德军火力的压制时,其余部队就会加快速度向桥头前进,如此交替往复,庞大的进攻队列竟不断逼近半个小时之前还在己方部队控制下的桥头阵地。
    “排注意了。等我们开火之后就发动所有坦克,我一下命令你们就朝着敌人攻击前进,但不要超过劝米距离小明白吗?”
    当大批苏军步兵冲到距离桥头阵地只有劲米左右时,猛烈的炮火和弹雨在瞬间爆发了,纷飞的弹片和穿梭的子弹无情而高效的掠夺着苏军官兵的性命,只在短短几分钟之内,苏军伤亡人数就在以惊人的速度攀升!
    汉斯法尔隆上尉只从自己的炮塔里探出小半个脑袋,右手拿着望远镜,左手紧握着无线电对讲器。夜间的黑暗已经被炽烈的火光所驱散,视线中,成片成片的苏军步兵倒下了,但在某种奇妙力量的驱使下,更多手持步枪的战士奋力向前奔跑。令人充满遐思的是,这样的场景在上一场战争期间不止一次的出现过,“压路机”的威名建立在无数基层官兵的生命之上,这难道是一件值得夸耀的事情?
    在你死我活的战场匕,人们已经顾不得去想这些问题了。当德军机枪手们不得不暂停射击去更换那过热的枪管时,德军阵地上的火力一下子减弱了不少,而苏军也趁着这个不断拉近自己与德军阵地的距离。
    眼看着步兵们就要冲进桥头阵地了,汉斯法尔隆上尉喊道:”排,出击!”
    激烈的炮火掩盖了那些隐藏在桥头阵地后面的德国坦克启动的声音,当它们出现在阵地上并且一面开火一面向前推进时,苏军官兵们显然吃惊不已,这时候他们的前锋部队距离桥头已经不足四米了!压低炮口,不用多做瞄准,也不用停车射击,行进在最前方的召坦克在几秒之内先后射出了它们的歹毫米炮弹,与此同时,个于车体前部的机枪也索索索地喷射着骇人的烈焰。在如此近的距离上,它们那赤红的火舌让每一个苏军士兵感到恐慌。
    四个偌大的负重轮在飞速转动,巫轻型坦克沉稳地向前推进,钦公里的时速是目前德军各型坦克中最快的,炮口所指的方向,并列机枪能够以密集的弹药对炮火做出补充反应,致命的弹雨无情考验着这些卑微的生命,而在近距离作战的情况下,这些坦克给冲锋在前的苏军官兵所带来的压力远比它们的威力还要大!
    苏军官兵还在迟疑,然而不过一转眼的时间,全速行进的德军坦克便已越过百米的距离冲到了他们面前!这下苏军士兵彻底慌了,情急之下有人拿起步枪和机枪就朝坦克射击,可几克重的子弹岂能对拥有厚装甲的德国坦克构成威胁?虽然苏军步兵们手中也有反坦克枪和反坦克手榴弹,部署在后方的反坦克炮也在奋力地发动攻击,然而德国坦克根本不给他们时间,钢铁猛兽就像一笔锋利无比的利剑一样斜斜的刺穿了苏军的冲锋队列。
    在这种压迫式的打法面前,试图夺回桥梁的苏军步兵们溃退了,但等待他们的并不是宝贵的喘息之机和重振旗鼓的攻击,接连两次冲锋都无法拿下桥梁,而更多的德军坦克和装甲车从黑暗中钻了出来它们以扇形攻击队列从已经千疮百孔的苏军阵地上横扫而过,迅速向着桥梁方向推进数十辆坦克和上百辆装甲车的攻击气势可就大不一样了,当初英法比等盟军官兵甚为恐惧的感触,如今也让自信饱满的苏军官兵们好好品尝了一回!
第75章号角
    来自无后坐力炮组的弹药报告,让冯布吕歇尔中尉将浓厚的眉毛皱得像是一把大锁。此时已近凌匙点,空降部队在这座机场周围已经固守了两个多小时,击退了苏军五次大小规模的进攻。尽管成功的防御作战令官兵们信心得到了很大的提升,但是弹药的快速消耗仍然让军官们感到忧虑在这两个多小时里,即便是在战斗最激烈的时匆,德国空军也没有停止向这座机场运送物资,如果苏军的炮火威胁到跑道,地面通讯车就会联络运输机以空投的方式紧急输送一部分弹药,可是两千多人的部队在高强度作战的情况下,光子弹的消耗就达到了非常惊人的程度,何况还必须以无后坐力炮和“铁拳”反坦克火箭筒抵挡那些不断抵达战场并且投入进攻的苏军坦克部队。
    “长官!”一名伞兵中士气喘吁吁地从山下跑上来,“估计是负责运送炮弹的运输机没能及时抵达,机场旁边的临时堆积场已经没有与的匹配的炮弹了,我们只拿到四箱迫击炮弹!”
    “好吧,既然这样!”冯布吕歇尔冷冷地看着已经越过了雷区的苏军进攻部队,“除了重迫击炮组,其余人都拿上武器到一线阵地上去!我们必须坚守住阵地,哪怕只剩下最后一个人!”
    命令很快传达下去了,炮手们果断地放弃了已经没有弹药的无后坐力炮,而它们在这之前已经干掉了6、7辆苏军坦克,同等数量的装甲车以及大量的苏军步兵。大约的名炮手们拿着步枪、冲锋枪和手榴弹集结起来,正当冯布吕歇尔准备带着他们驰援一线阵地,只听得前方传来了一阵欢呼声,而且是用德语喊着雀跃的口号,而这种声音与整个战场的氛围显得那样的格格不入一不多会儿,人们便明白了事情的缘由:进攻中的苏军部队仓惶撤退,而在视线的尽头,一支快速突进的装甲部队正猛烈地攻击苏军进攻阵列的后部。
    “谢天谢地!”冯布吕歇尔从口袋里掏出手帕擦了擦额头,尽管夜间的温度很低,但戴着伞兵盔的头部竟然还是出汗了。
    虽然经过了长途跋涉,但出现在苏军后方的德军装甲部队立即向苏军部队发起了进攻,战局出现逆转,而守卫机场阵地的德军空降部队也在军官们的带领下将压抑许久的情绪转换到了果决的反击当中。夜幕下,两支部队压迫着已经陷入崩溃状态的苏军部队穷追猛打,旷野中的死伤者就像是秋日里刚刚收割的麦穗”,
    当古德里安指挥的装甲集群以第旧装甲师作为先头部队向苏军战线南翼的纵深进行快速穿插迂回的时候,在与之相对的东普鲁士,德国海军现役三大主力舰艇“俾斯麦”号、“沙恩霍斯特”号以及“格耐森瑙”号,无一缺席地出现在了柯尼斯堡海域。在陆上部队的指引下,这些战列舰以强大的舰炮对推进到距离柯尼斯堡不足旧公里的苏军部队发动了持续的炮击。这种地动山摇的阵势不要说是苏军官兵,就连久经战阵的德国士兵们也很少碰到,包围柯尼斯堡要塞区的苏军部队在这突如其来的打击中显得行动迟缓,而经过连日来的海上增兵,实力得到极大扩充的德军东普鲁士集群果断地发起了反击。担当德军突击箭头的,正是刚刚从不列颠返回欧洲大陆的德国国防军第侣装甲师,一支完全装备三号和四号坦克的精锐部队。
    夜幕下,这些棱角分明的钢铁战车在东普鲁士相对开阔的田野中快速推进,它们轻而易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