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八小说网 > 玄幻电子书 > 重生之民国岁月 >

第117章

重生之民国岁月-第117章

小说: 重生之民国岁月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修文还是记忆尤深,作为一名战场指挥官,营以下讲究的是勇猛,要身先士车,激励士兵的勇气。营以上则需要会动脑子,不但能消灭敌人,还能善于保存自己。
    除了原独立二十旅的军官外。还有不少营级军官是来自于原来的一零九师和五十师。他们尤其对战场指挥感触尤其深,一将无能。累死全军。泓沪战场之所以伤亡这么大,很多都是僵化的指挥所造成的。
    打败仗有自己的经验,打胜仗有自己的心得。以前的经验一条条的总结出来;各自面对的日军的进攻特点一条条的列举出来;然后大家在一起讨论,各抒己见。不但能增强军官之间的相互了解,以便于将来作战时的合作。而且大家集思广益,最后就连沈修文自己也感觉自己的指挥能力也提高了不少。
    戴笠仔细看着孙文华关于荣誉第一师自建立以来的各种情况的报告。上面详细地说明了荣誉第一师目前的整情况,其中当然还包括沈修文自掏腰包大量购进美式装备以及沈修文的个人情况和一些言论。
    “处长,这个沈修文果然是个人才,不但能打仗,而且善于练兵。我还从来没见纹样刚刚组建的部队,能够在短时间内汛速形成凝聚办一巩力,士气高涨啊。”孙文华在补充汇报了一些情况后,不由感叹道。
    “不错,沈修文的确是个人才。不然校长也不可能如此看重他,也不会把荣誉第一师交给他。”戴笠也点了点头,接着又笑了笑对孙文华说道:“文华,这次把你派到荣誉第一师当政处长,你不会有意见吧?”
    孙文华和戴笠不但是同学,还都是淅江同乡,更是当年和余乐醒等人一起创建复兴社特务处的元老。两人的交情也一向很不错。
    孙文华一听,顿时一脸紧张地从座位上站起来。随着特务处在蒋委员长心目中的地位不断的提高,戴笠的威严也与日俱增。尽管两人的交情不错,又是同学、同乡,但是孙文华的心里很清楚,两人之间再也不会象从前那样随便了。而且孙文华的内心深处对戴笠敬畏感,也在不断的增强。他刚想张口表决心,却只见戴笠摆了摆手,叹了口气说道:“你也知道,荣誉第一师是校长亲自命名的,校长对这支部队,特别是对沈修文期望很高。但是现在比对我们军队参透还是相当厉害的。
    虽然现在国共两党正在和谈,但是对于我们来说一定要保持清醒的头脑,不管将来怎么合作,我们都要保证我们军队的纯洁性。尤其是象荣誉第一师这样校长特别予以关注的部队。所以,只能派象你这样的人去,我才放心。”听到戴笠这番话,孙文华甚为感动,连忙立正道:“请处座放心,今后的工作我知道该怎么做。”说着,孙文华想了想有些迟疑道:“处座,荣誉第一师有一个秘密的独立情报机构,这个机构就是由当年从我们这里出去的沈醉在负责,对外一切保密。您看我们是不是派人想办法打入这个情报机构?”
    “沈叔逸的事你就不要管了。你的任务就是要严防。分子打入荣誉第一师,维护好这支部队的纯洁性。”戴笠摇了摇头道。
    孙文华一听心中顿时一动,不过他并没有表现出来。只听到戴笠继续缓缓地说道:“当然了,你也要适当和沈修文搞好关系,他这介,人年轻气盛,如今又春风得意,深得校长的器重。你在执行任务中要懂得方式方法,不要触怒他。不然,对你将来开展工作不利的。”
    “是。”孙文华立正称是的同时,心中也是一凛。他明白戴笠的意思,不但是沈修文如今春风得意。他上面还有一个深得委座信任,就连戴笠都不敢轻易得罪的大哥沈修德。和沈修文的关系搞僵,对他对戴笠都不会有好处。
    为期一个月的整时间很快就,过去了。能用残酷来形容的崔练,并没有让官兵们有一丝的怨言。首先就是思想教育的成功,独立二十旅原来兼并的六十七军的余部加上这次收编的一零九师的余部,荣誉第一师差不多有近五分之二的官兵出自原东北军部队。打回东北老家已经成了他们一句口号。
    其次,是高标准的伙食标准和合理的奖惩标准,让这些原本扛枪就是为了吃粮的士兵和要求进步的基层军官更是劲头十足。整个部队有了脱胎换骨的变化。
    检验一个月整的全师比武考核正式开始。结果却让沈修文感到意外,第一名竟然不是出自原独立二十旅的老部队,而是新收编的荣四团的二营三连。沈修文当年最初带的老部队,如今的荣一团一营一连名列第,
    “报告师座,荣四团二营三连上尉连长陈一鸣奉命前来报到。”一名二十多岁,长相英俊,甚至有几分书生气的上尉军官站在沈修文的面前。
    沈修文细细地打量了一番,很难想象除却师部直属部队之外,在全师几十个连的大比武中脱颖而出,拔得头筹的连队的连长竟然是这样一个看上去象书生的军官。
    “师座,陈一鸣原来就是我手下的连长,还是个大学生,脑子机灵,能打仗。在泓沪战场上要不是他,今天我可能不会站在这里了。”荣四团团长袁华一脸笑容地在一旁介绍道。自己的部队在这次大比武中拿到第一,他这个团长脸上非常有光彩。
    沈修文不断地点头,学历高,又能带兵,让沈修文不由起了惜才之。
    “嗯,不错。陈一鸣,今年多大?上的那所大学呀?”
    “报告师座,卑职今年二十四。曾在北京大学读过一年。”陈一鸣大声回答道。
    居然还读过北大,沈修文诧异的同时,不由问道:“那你为什么要选择参军呢?”
    “报告师座,日寇对华北步步蚕食,华北已经容不下一张安静的书桌,所以当时卑职就决心投笔从戎,报效国家。”
    有文化毕竟不一样,说出来的话很合沈修文的胃口,当即拍案叫好道:“说的好。陈一鸣,我现在提升你为师部少校参谋。”
    一旁的袁华顿时急了,他没想到师座三言两语就要把他团里的宝贝疙瘩给挖走,连忙道:“师座。师座,您看,我们荣四团本来军官就不多,您还是高抬贵手吧。”
    “你那儿缺人,我这儿还缺人呢。”沈修文笑着拍了拍袁华的肩膀,道:“你看人家陈一鸣可是你的救命恩人,你就忍心让他一直在你那儿当个小连长?放心,你给我一个,我还你两个连长。”
    “这个?”袁华顿时语塞,看了看沈修文笑眯眯的脸,再回头看了看陈一鸣,咬了咬牙,一脸忍痛割爱道:“那行。不过,师座你答应的还我两个可不能不算数。”
    “君子一言,快马一鞭。”沈修文大感满意地说道。接着转头对依旧宠辱不惊的陈一鸣问道:“你怎么样?”
    “军人自当以服从命令为天职。”
    “好,象个纯粹的军人,明天就到师部报到。”H!~!
    ..
第一百七十四章必须离开
    二汰整记的效果很不错,流修文在欣喜的同时,也对前比洲戏事忧心不已。南京正面的吴福线、澄锡线目前都已经发发可危。由第十军组成了左路兵团就在前一天月网突破乍嘉线,占领嘉兴,兵锋直指太湖东岸的湖州。虽然目前第三战区急调川军的三个师和七十四军增援湖州,但是沈修文知道留给自己准备的时间不多了。不过,沈修文更希望的是大本营能够认清目前的形势,在日军还没有兵临城下之前,及时迁都,组织城内居民疏散,并且放弃南京。这样不但可以避免惨绝人寰的南京大屠杀,而且还可以保留抗日有生力量。
    “什么?吴福线失守,日军已经占领苏州?”沈修文接到一脸严峻神色的沈醉的报告后,不由呆若木鸡。重兵把手的吴福线失守,那南京的正面只剩下一条单薄的澄锡线。而且江阴要塞也直接暴露在日军的面前。
    “而且,距前方的眼线报告,前方的溃退速度很快,澄锡线”说到一半,沈醉没有继续说下去。打仗就怕的就是溃败,甚至能冲散后面的防线。更何况吴福线集中从泓沪战场撤下来的大部分部队的主力。兵力单薄的澄锡线在这种大溃败下,要想守住,无疑比登天还难。
    “叮铃铃”这时其话铃声响起,沈醉连忙接起电话。
    “师座,是沈长官的电话。”听到电话中的声音后,沈醉连忙恭敬地答应了一声,把电话递给了沈修文。
    “光复,日军第十六师团攻占常熟,第九师团攻占苏州,吴福线已经全线失守。”电话中传来沈修德疲惫的声音。
    “大哥,我已经知道了。南京怎么办?守还是不守?”沈修文连忙问道。
    关于南京的防守问题,两兄弟之前就已经讨论过多次,一旦国防线失守,易攻难守的南京就已经失去了防守的意义。
    电话那头的沈修德稍稍停顿一下之后,语气显得十分无奈地说道:“校长刚刚已经下令,国民政府将正式迁都重庆。至于南京是守还是不守,现在还没有决定,何部长、白副总长已经明确表示弃守南京。但是校长感觉南京还是有必要守一守的。不过,具体还没有定,现在正在召开紧急军事会议
    沈修文一听顿时急了,也顾不得沈醉在旁边,激动地说道:“有什么可考虑的,南京就是一块死地,根本没办法守。大哥,难道你侍从室没有把方案呈给校长?校长他到底是怎么想的,守南京?这不是昏头了嘛。”
    那边的沈修德顿时吓了一跳,连忙低声喝道:“住嘴,你怎么能这么说校长呢。校长是国家的领袖,必须要考虑到国际上的影响。”说着。沈修德轻轻叹了口气道:“光复,校长一旦决定的事就很难再改变
    沈修文顿时无语,大哥跟蒋介石,深谙这位领袖的脾气。看来,历史是不可改变的。南京大屠杀会重演吗?不,绝不能让这个惨剧重演。自己一定要尽最大的努力去阻止。
    “大哥。”沈醉轻轻地唤了一声拿着话筒正在发呆的沈修文。
    沈修文慢慢地挂上话筒,深深吸了一口气,平复自己激动的心情。同时,转头朝一脸担心地沈醉勉强笑了笑。他明白刚才沈醉用大哥称呼自己的意思。这一刻他是自己的兄弟,而不是下属。兄弟是不会出卖大哥的。
    “要打仗了,通知他们几个开会”小
    此时,军事委员会也在召开紧急军事会议。参加会议的是军事委员会各委员以及军事委员会下属各部的主官。
    “南京,守还是不守,怎么守?诸位议议吧。”亲自主持会议的蒋介石在侍从一室主任钱大钧介绍完目前的战局后,直接开门见山地说道。
    会议室顿时一片沉默,蒋介石扫视了一圈,皱着眉头道:“国难当头,我希望各位畅所欲言,一切要以大局为重。”
    一向反对守南京的白崇禧忍不住了,首先道:“我以前就说过,以目前我军的现状,根本就不应该守南京,守也守不住。与其让南京毁于战火,倒不如公开宣布南京为不设防城市,以保全城市和市民。”
    白崇禧说完后,与会的大部分人都不住的点头。顾祝同是第三战区司令长官,对目前的部队情况也最了解,这时也站起来道:“委座,现在前线各军损失都很大,补充的士兵又都是没有经过系统练的新兵,战斗力很有限。而且有些部队的建制已经完全被打乱了。南京的地形本来就是易攻难守,日本海军可以沿长江直接抵达南京江面上,进行火力支援或者掩护登陆。现在日军又兵分两路,上海派遣军沿沪宁线从东线进攻,第十军沿太湖东岸从南线进行迂回包抄,我南京守军势必会陷入日军的重围之中
    “墨三说的对。抗战是个长期过程,放弃南京,避敌之锋芒,继续诱敌深入,保存目前有限的国防力量,不论在战略上还是战术上,都是非常有必要的。”会议之前也明确反对死守南京的军政部长何应钦接过顾祝同的话说道。
    见众人纷纷反对,蒋介石脸色阴沉地敲了敲桌子道:“南京是国家首都,先总理陵寝所在。轻言放弃,国际上会怎么看,国人如何交待?。
    这时,一向老成持重的李宗仁开口说道:“委员长,现在的形势应该避免和日军决战。南京当守则守,不能收就应该放弃
    “是啊,德公说得对。委员长,现在就是想守南京,也没有这么多的兵力,前线撤下来的部队,不能再战了。”白崇禧再次强调道。桂系李白向来一体,更况且白崇禧号称小诸葛,在军事上一向自负,根本没有理会蒋介石是不是生气,依旧坚持自己的观点。其实,在会议之前,蒋介石就已经征求过他和何应钦的意见,两人的意见出奇
    “叶肇的八十三军已经到达南京,七十一军、七十二军、七十八军、中央军校教导总队、荣誉第一师都已经休整完毕,加上城川的七十四军,一共十几万大军。他们都是最精锐的部队,装备也是最好的,我相信他们能守得住。”蒋介石这时也火了。毫不客气地反驳道。
    “十几万人?泓沪战场七十万只守了两个多月。委员长。现在我们面对的是二十多万日军的进攻。再说,即便能守住有怎么样?到时等南线日军占领芜湖,东线日军从江北包抄。我们这十几万精锐部队又能守住多少时间?”白崇禧直摇头。
    “是啊,委员长。既然已经宣布迁都,就不应该死守。”自从泓沪战事失利后,一直很低调的张治中也忍不住说道。蒋介石网招小举的这些嫡系部队,七十一、七十二、七十八军,实际上就是原来的八十八、八十七和三十六师,都是他原来的属下部队;中央军校教导总队也是他在任中央军校教育长时。一步步成长起来的;荣誉第一师,那就更不用说。他实在是不忍心看到这些精锐部队白白地牺牲在毫无意义的南京。
    蒋介石已经明确表明了自己的意见,但是依旧没有一个人支持他,脸色阴沉地可怕。其实,他也不是不知道南京确实很难守,但是如果轻易放弃南京,刚刚通过松沪血战刚刚竖立起来的中国的形象就倒塌,而且势必会遭到锐。和党内其他反对派的攻击。不论是从政治还是从外交方面来说,他必须要在南京跟日本人打上这一仗。但令他失望的是。今天的会议就连何应钦、顾祝同、张治中这样的嫡系都公开反对。“南京不能不守。”这时一个突兀的声音突然想起,军事委员会委员、记练总监、陆军一级上将唐生智这时突然站起来,一副大义凛然地样子大声疾呼道:“现在日军正在迫近首都,正如委员长刚才所说的,首都是国父陵寝所在地,值此大敌当前。南京如不牺牲一二员大将,我们不但对不起总理在天之灵,更对不起我们的最高统帅。本人主张死守南京,和日军拼死到底。”
    “孟潇说的好啊。”蒋介石见唐生智突然站出来,顿时大喜过望,一脸激动地拍着桌子道:“南京必须死守,如果你们都不愿意守,那我留下来守。如果我牺牲了,你们接着抗日。”
    蒋介石把话说到这个份上。与会所有反对死守南京的人,暗自鄙夷唐生智的同时。谁也没话说了。
    唐生智则连忙自告奋勇道:“军人以身许国,当此危难之际,孟潇愿誓与南京共存亡。”
    李宗仁冷冷地看着唐生智。这位志大才疏的当年北伐军第八军军长,李宗仁是太了解了。几次反蒋失败后,终于输光了所有的本钱和今天没来的冯焕章、程潜一样成为挂着有职无权空衔的下台诸侯之一。这次他力主死守南京,在李宗仁看来,大有张睢阳嚼齿流血之概,很不以为然。当即若有讽刺地翘起大拇指,对一脸浩然正气地唐生智说道:“盂潇。你真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