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八小说网 > 其他电子书 > 贫农大魔师 >

第57章

贫农大魔师-第57章

小说: 贫农大魔师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爸!这是最近的报纸。”刘淑英晚上下班回家把报纸递给了老爷子,她在邮局上班,接触的报纸的机会要比其他人多。

    刘姥爷翻看了一下,眉头越皱越紧,“看样子要乱起来了。”

    连幼梅抱着妮儿探头看了一下报纸,皱着眉头道,“每次都是学生冲在最前面。”

    刘淑英撇撇嘴,什么也没说,不过看表情就知道了。她可是看过各种学生运动的,当然从来都是旁观者。

    近代可是学生运动的频发期,虽然出发点是好的,但动辄罢课,学业损失太大,且血气方刚的学生,冲动、易怒,很容易被人挑动利用。

    近代各种政治势力总是喜欢争夺学生。他们想达到自己目的的时候,往往自己并不出面,挑动学生冲到前面。也就是说,如果出事了,冲在最前面,最激进的学生,一定不是真正的组织者。实际上,真正的组织者永远也抓不到。

    而代价却让这些不明就里的毛头小子们承受,搭上了可能是一辈子。

    ps:

    感谢开心珞巴、茶茶阳光投的粉红票!!

第97章 太姥爷的秘密

    “对了,姥爷,明儿我要去农场销假,开始上班了。”连幼梅抬眼说道。

    “哦!那我们也该搬家了。”刘姥爷继续翻看着报纸,趁着县城还没有波及到,走为上策。

    “等长海回来商量一下,咱们就搬家。”刘姥爷决定道。

    说话当中姚长海就蹬着自行车回来了。

    “这麦收不是完了,今儿怎么回来这么晚。”刘姥爷好奇地问道。

    姚长海洗漱干净后坐在走廊里,“村里敲着铜锣,召集大家开会,运动又来了。”

    “哦!”刘姥爷只是轻哼了一声,该来的始终会来。

    晚餐就摆在院子里的走廊上,姚长海翻看了一下报纸,眉头也紧紧的皱了起来。

    “她爸,咱家盖了新房没事吧!”连幼梅担心的问道。“这成分上……不是有新富农一说。”

    “我听说,十里村的钱老四可被贴上新富农的标签了。”连幼梅轻蹙着眉头说道。

    “他撺掇着村民们朝自由市场买山货,且从中抽取费用……”姚长海不愿多说这个,只是简单的说了一下,意思已经很明显了。

    话锋一转,拍着幼梅的手道,“放心吧!没事,又不是我们一家盖房子,咱们村谁家不是成了亲分家盖房子。”姚长海接着说道,“咱们可是晚了好几年了,再说了成分上,上一次运动就摸底排查过了,咱家的成分啥时候也没有变过。既没有私自搞副业,又没有上自由市场卖东西,又没挖社会主义墙角。”他拍着连幼梅的手安慰道,“咱依旧是老老实实地种地,交公粮,不管怎么运动,他总不能不吃饭吧!”

    “是这个理儿,它今年不吃。它明年还能不吃啊!”刘姥爷抱着妮儿轻拍道。

    既然他们都说没事,连幼梅也放下心来,“对了,明儿姥爷答应搬家了。”

    “呵呵……那好啊!我早就准备好了。”姚长海捏捏妮儿鼻头道。“妮儿明儿咱们就搬家喽!”

    刘淑英颇为遗憾地说道,“爸,明儿我还得上班,这搬家我就帮不上忙了。”

    “妈,有我呢,放心吧!”姚长海拍着胸脯说道。

    &&

    第二天天还有亮,姚长海就载着连幼梅走了,临走的时候,挤了好多奶,放奶瓶里用井水冰着。妮儿吃的时候热热。

    姚长海他们走后,刘淑英直接插上了街门,忧心忡忡地说道,“爸,咱存放的东西不保险啊!虽然报纸上是轻描淡写。可这字里行间可是杀气腾腾啊!”

    报纸上发表的社论,横扫一切牛鬼蛇神,提出“破除几千年来一切剥削阶级所造成的毒害人民的旧思想、旧文化、旧风俗、旧习惯”的口号。

    “唉……我何尝不知啊!只有口号,没有具体的执行计划,这里面可就像挣脱了缰绳的野马……就怕他们有更激烈的行动——挖地三尺。”刘姥爷坐在走廊上摩挲着膝盖道。“事情比我想想的还要严重,一群没有理性的、没有了是非观念的学生。从行为规范、习惯里挣脱出来,打破了种种文明禁忌。把虚妄的jieji斗争从理念转化为实行践履的狂热。行动赋予了他们青春的自信、权威,使他们崇尚非理性暴力,崇尚可以恣意妄为的权力,唤醒了他们心中的魔障。”

    “那怎么办?”两人急的团团转。

    “啊……爸,爸有了,有了。”刘淑英拍着手。两人异口同声地说道,“妮儿!”

    刘姥爷观察了几个月甚至带着妮儿串门,都没有发生让他心惊胆战的事,小家伙就是貔貅,只进不出绝对信得过。且一般东西她还真看不上。

    现在嘛!好像能听懂人话了,这是刘姥爷的自我感觉。

    两位老人说风就是雨,急脾气,关键是马上就要回乡下,所以两个字:要快。

    刘淑英立马起身道,“爸,我去叫妮儿。”转身跨过门槛进了房间,抱着胖嘟嘟的妮儿就出来了。

    被打搅好梦的妮儿不耐烦咿咿呀呀地抗议。

    “乖,妮儿乖!姥姥有事求你帮忙啊!”刘淑英抱着她认真地说道,“一会儿给你做好吃的。”

    妮儿闻言果然安静了下来,主要是她现在每天睡觉睡到自然醒,这两位老人,可不会天还没亮,就扰人清梦的习惯,事出必有因!

    刘淑英把妮儿放在竹摇篮里,天还没有亮,有点儿凉,所以搭上一个薄被,就匆匆的进屋了。

    喂喂……把她丢在院子里,一个人影儿都没有这是何意啊!

    少顷就见两人去而复返。

    她打开天眼好奇地看着神秘兮兮的两人,喝!吓了妮儿一跳,刘姥爷打着手电筒,两人把手中的东西放在小木桌上。

    小木桌上放着金石玉器、这些是从哪里冒出来的。

    刘姥爷又抱来收拾好的两大纸箱子的书刊、古籍、孤本真迹,都是刘姥爷经常看的,所以这些妮儿倒是一眼就‘认’出来了。

    至于他们想干什么,妮儿是满脸黑线,也猜到了。

    当然妮儿在收这些东西前,先收了离着自己最近了放在水里的奶瓶,生存面前其他的靠后。

    看得刘淑英和刘姥爷嘴角直抽抽。

    “这小家伙知道哪个是自己的。”刘淑英夸赞道。“可是爸,这样不会坏吗?”

    “这个……那个……等妮儿拿出来时我看看。”刘姥爷吭哧了半天给出了这样一句话。

    “行了,赶紧着。”刘姥爷催促道,“时间不等人。”

    然后就看见木桌上的物品,放到妮儿手中一件件的消失不见了,就连卧室里挂着那副‘恩义广施’的那副字,也被妮儿给‘收’了。

    两个老人看着妮儿把东西都变没了,这心里甭提多美了。他们真的怕妮儿装满了,收不下了。

    这下子可以睡个回笼觉了吧!

    妮儿打开天眼看着刘姥爷走到水井旁,喝!一使劲儿他老人家把水井边放着的青石槽给移开了,那可是几百斤的重量,他居然不费吹灰之力。轻松、轻松。

    “哦……”妮儿嘴巴张成个0型,脸上尽是震惊,这……老头儿的秘密还挺多的。

    移开了青石槽后,刘淑英拿着铁锹铲平了上面被压实的黑土。露出了一个两米见方的青石板。

    两人都顾着挖洞,此时谁也没有注意妮儿脸上的表情有多么的精彩。

    刘姥爷又轻轻地把青石板移开,才露出一个黑洞洞的洞口,他大约等了一刻钟,才拿着手电筒打向洞里,?被手电筒一照,那黑黝黝的洞口顿时变得明亮了起来。

    妮儿的天眼可以穿透墙壁,就别说这个黑洞了。她发现从洞口延续往下,有一排的石阶,下去大概三、四米左右。却是出现一个通道,倒是有些像是农村乡下人家为了储存粮食所挖的地窖。

    “淑英!跟我下来搬东西。”刘姥爷招手说道。

    “是、爸!”刘淑英轻轻一跳,跳进了黑洞里。

    眨眼间两人就下去了,消失在妮儿眼前。

    妮儿看过去,还真是好大的手笔耶!不但能储存粮食。还能藏些贵重物品。

    农家储存粮食的地窖,其深度也有三到四米,但是地下的高度,一般的话成人必须弯腰才能进出,挖的太高的话,地窖没有支撑,会坍塌的。

    可是刘姥爷面前的地道不同。高度足够他们俩直立行走了。地道的墙壁是用青砖垒上来的,并且地面都铺就的青砖,而顶壁也用青砖砌成了拱形。绝对不怕塌,有些像是地下室。

    刘淑英这是第二次进来,依然赞叹道,“爸!想当年咱们在石榴树下挖洞的时候。无意中挖到的,倒是省了咱们一番功夫。”

    当年为了藏东西,就在院子里挖洞,所藏的东西太多,自然要深挖。才发现这个密室。

    “不知道是那个地主老财修建的,真是舍得下本钱。”刘淑英咂舌道。“想当年,刚发现时,我还异想天开的也许里面有宝藏呢!”

    “呵呵……”刘姥爷笑了起来,“地主老财家,除了黄白俗物,还能有什么,当然还可以储存粮食。战争年代粮食有时候比黄白俗物还贵重,有钱也买不到吃的。”

    刘淑英也笑了起来,“估计当年走的时候,早就带走了。除了空空的地下室,留着些空空的樟木箱子,倒是便宜咱了。还有玉米棒子,几袋小麦。和咱们当初设想的一样。”

    通道两米开外,有一扇石门,不细看还以为是石壁。

    两人吱吱呀呀地推开石门,密室不小,在妮儿眼里,估计整个小院加上东厢房下面就是密室,高度只有两米,长宽各六米,呈正长方形,一共不到六十多平方,四面皆是青砖砌成的墙壁。

    密室里面整整齐齐地码放着樟木箱子,两个人一口口的抬上来,啧啧……整整十八个樟木箱子。

    天渐渐的亮了,刘姥爷细细地擦拭着樟木箱子,眼神温柔的能滴出水来,“这可都是无价之宝啊!”

    “是啊!爸当年冒着九死一生的危险从小鬼子手里抢回来的。”刘淑英拍着樟木箱子说道。

    “唉……”刘姥爷叹了口气,“可惜我势单力薄,只能顺手牵羊,见机行事,抢回来一些。”

    “淑英,去把妮儿抱来!”刘姥爷打起精神来。

    刘淑英直接连人带着竹摇篮一起把妮儿抱来,老爷子打开樟木箱子,里面不是金灿灿的黄金,而是古玩字画。

    刘姥爷从兜里拿出手套,拿出一副卷轴,在樟木箱子上小心翼翼的铺开。

    《潇湘卧游图》南宋山水画第一神作,妮儿惊呆了,它……它……不是应该在日本吗?

    ps:

    感谢紫夜幽恋、~jj~投的粉红票!!

    感谢s_mooly的打赏!!

第98章 太姥爷的宝贝(4000+)

    南宋李氏《潇湘卧游图卷》,为与李公麟同乡的李姓画家所作。相传为南宋的云谷禅师云游四海之后,隐居于吴兴的金斗山中。他不无遗憾地想到自己尚未踏足的潇湘山水,于是请一位姓李的画家替他绘出潇湘美景,将画挂于房中,躺在床榻之上,就能欣赏美景,故为潇湘卧游。

    这幅画是乾隆皇帝最喜爱的山水画,上面有乾隆的御题。

    整幅长卷淡墨皴染一气呵成,不施勾勒,不露笔痕。大片的留白,朦胧的山水,山色空蒙,水到天际,大气磅礴,让观者一时笔法墨意尽忘,完全沉浸在画家营造出来的那片广阔的境界之中,恍惚有神游天外的感觉,完全就是个神品。当年这幅画的价值甚至在《溪山行旅图》和《富春山居图》之上,清末为小鬼子所得。

    “淑英,再看一眼吧!这一别,还不知道,何时才能重见天日。”刘姥爷眼睛眨也不眨地盯着卷轴道。

    两人是连连赞叹,爱不释手,最终还是卷起来放进了樟木箱子。

    妮儿打开天眼看着老爷子把画作一幅幅的打开,难怪老头子说是无价之宝,有马远的《洞山渡水图》、《寒江独钓图》,梁楷的《雪景山水图》、《李白行吟图》、《六祖截竹图》、李迪的《红白芙蓉图》等等这可都是旷世名作。

    好像拥抱、抚摸它们,伸出手,看着自己的小短手,只能望画兴叹,她绝对只承认望画流口水!而不是面部肌肉不受控制流下的口水。

    刘姥爷又打开一个箱子,从里面捧出一个青铜器,猛虎食人卣,是商代晚期的青铜器珍品,也是日本藏华夏青铜器中最重要的两件之一。另一件为永青文库的狩猎纹铜镜,通高35。7厘米,造型取踞虎与人相抱的姿态,立意奇特。

    它和许多出土于湘南的商代后期的青铜器一样。纹饰繁缛,以人兽为主题,表现怪异的思想。这件作品究竟是要表现老虎吃人的凶猛,还是人兽和谐的天人合一,历来说法不一,但可以确定的是,商代青铜器中很少有比这件更奇异复杂的了。

    妮儿看太姥爷地眼神都变了,牛人耶!这可是小鬼子收藏十大华夏极品文物,也是国人最想要回来的。

    妮儿毫不怀疑它们都是真品,这些古董历经上千年。甚至更久远,岁月会在它上面积淀下深厚的天地元气,打开天眼的她,能清楚的看见上面金吉之气。且看着它们能感受到一种很舒服的感觉。

    妮儿怎么会认得出这些国宝,上上辈子没事的时候就泡在图书馆。什么书都看,读得多了,自然就知道了。

    文物是一个国家精神文化的载体,大量文物的流失会造成一个国家文化发展的裂痕,一个国家民族对历史认知的缺失,华夏就饱受这种灾难。

    全世界各大博物馆,私人藏家都收藏有华夏的文物。

    有这样一句话:要研究华夏的历史。那么请到日本去。之所以如此说,是因为日本保存着大量的华夏古建筑、古籍,以及难以计数的其他华夏文物。比如,日本古都京都就是当时日本仿照唐朝都城长安建造的。而这样的古建筑,在当今华夏已经难觅踪迹了。

    也正是出于如是的考虑,44年二战期间。时任“战区文物保护委员会”副主任的梁思成向美国盟军提议,对日本本土的“地毯式轰炸”计划中排除轰炸古都京都和奈良。美军最终采纳了梁的提议。京都和奈良古建筑得以保全。

    给外界留下的普遍印象是,华夏的海外流失文物主要集中在欧美。其实,现实并非如此。有权威专家指出,最庞大的华夏文物海外流失地很可能是一海之隔的日本。流失的原因主要是日本侵华战争时期的掠夺以及长期存在的非法走私。

    自近代以来。因为日本对华夏的渗透以及入侵,更大规模的华夏文物被日本有组织、有预谋地掠夺。

    要给出一个精确的数字,并将劫掠的文物全部一一罗列,似乎不太可能。或许,这将是一个永远无法揭开的谜,也是留给中华民族、炎黄子孙永远的痛。毕竟,被日本公然劫掠、巧取豪夺、敲诈勒索等方式劫掠的文物浩如烟海,即使进行系统统计也难以完全囊括。

    日本最大的博物馆。馆内的9万多件藏品中,包括有上万件华夏文物,上自新石器时代的良渚文化玉器、唐宋元瓷器,下迄清代的瓷器字画,可谓无所不包。此外,日本各地上千座博物馆收藏有华夏的文物,珍品也是数不胜数,数量估计在数十万件。

    唉……妮儿可以理解老爷子的心思,当然遗憾了,比起那些现在还堂而皇之展览在日本大大小小博物馆的文物,能不心痛嘛!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