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八小说网 > 科幻电子书 > 犯罪心理性本善 >

第124章

犯罪心理性本善-第124章

小说: 犯罪心理性本善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吴千的母亲,现在还在部队吗?方不方便让我们问她点事?”文沫出声打断了一室安静。

    于是又过了一个小时,文沫在张中校的带领下于军区家属楼里见到了吴千的老娘。老人家双眼眯着,走路时一步一摸索,吴千的妻子陆芷微在一边解释道:“老人家因为伤心过度,眼睛看不见了。”

    待所有人在沙发上坐定,文沫开口问道:“阿姨,今天我们来,主要是想问你些三十年前的旧事。”仔细观察老人家的脸上并没有明显的不高兴,文沫接着说:“您在三十多年前,是不是曾经生过另外一个男孩子,在他三岁左右时,抱给别人养了?”

    一直面无表情的老人家突然泪流满面,她拍着大腿哭骂:“唉哟,老天爷你不长眼睛啊,要收就收走我这个老不死的老太婆吧,为什么不放过我的儿子呢?老天爷你不开眼啊!我那小儿子自被人抱走就没见过,母子缘分浅,我也就不强求了,可千儿什么坏事也没干过啊,都是我这死老婆子的错,迁怒到他身上,才害得他得了要命的病啊,都是我,都是我这老婆子该死,啊~让我死了算了,活着干什么!”

    在众人的劝慰下,老人家哭声渐消,这才开始讲述压抑在她心里整整半辈子的过往……

    ps:

    感谢于紫璇大大的打赏和粉红票,谢谢您的认可!

    写书是我从小的梦想,而推理一直是我的最爱,希望写出好看的故事给大家。

    在这里祝大家劳动节愉快!

 悔之晚矣

    老人家虽然年事已高,眼睛又看不见,但是头脑清楚,很快将当年的事说明白了。

    三十年前的一个雨夜,在c市最东边的偏远小山村里,吴千那时候刚满十岁,还像个孩童一样懵懂无知,吴千的妈妈孙阿姨怀胎十月期满,一个新的生命就在这雷雨交加的夜晚降生了下来。可惜,孩子生得实在不是时候,按照国家政策,第一胎是男孩的夫妻是不能生育二胎的,这个孩子的降生非但没能给家里带来欢乐,还因为超生被镇计生办狠狠处罚了,在这个起名为吴多的小男孩刚刚满月后,本就不宽裕的家连房子都被扒坏了,还欠了政府一大笔罚款交不上,一家人只得在山脚下远离村子的地方搭了间茅屋凑合度日。

    为了养家糊口,吴千的爸爸吴叔叔也顾不得危险,执意上山里刨食,那时候动物保护意识还不够,山上的动物也是可以偷着打一些的,这些野味能卖不少钱,当地村民农闲时都会去山上捞点外快,但是谁都只在山脚附近,不会深入到密林深处,这里的山上多蛇虫鼠蚁,多数带毒,被咬到一口可是不闹着玩的,而且深山中常年不见人,路就更不可能有了,再加上c市多雨水,深山上又湿又滑,各种各样的危险防不胜防,虽然钱财动人心,可也得看有命挣有没有命花啊。一直以为,村民生活不算富裕,但也能吃得饱饭,铤而走险的一个村的也仅仅吴叔叔一人罢了。

    常在河边走,哪能不湿鞋?吴叔叔因为几次收获颇丰,胆子大了起来,去了一处更偏僻猎物更多的地方,没想到却摔下山来,当场就断了气。留下张阿姨带着两个娃娃哭得差点断了气。

    张阿姨是个典型的农村妇女,勤劳、善良、没有主见,一直以来都是吴叔叔这她遮风挡雨,现在需要她自立自强的时候。就看出来了什么叫做可怜之人必有可恨之处。也许因为是青年守寡,又带着两个小子,生计艰难,丧夫再加上操劳使得她左了性子,将家中的不幸都归结到小儿子吴多身上。从给这孩子起的名字上,母亲的态度可见一斑,这个孩子是多余的,张阿姨多数时间对他不闻不问。可以说吴多是哥哥吴千照顾着长到三岁的。

    吴千十三岁,吴多三岁那年,家里的罚款已经还得差不多了。虽然仍然不富裕。好歹有几亩田地再加上c市一贯风调雨顺一家人总算不用挨饿。原本一切都朝着好的方向努力。吴千却在一天晚上突然高烧不退,直说胡话。张阿姨请来村里的赤脚医生来看,吃了几服药输了几天液,病没见好。家里薄薄的积蓄瞬间见底了。

    大儿子是张阿姨倾注了全部母爱的命根子,送到医院后一诊断,急性脑膜炎,那时候医院还算不错,即使张阿姨没有钱也先给孩子治病了,只催着快回去筹钱。家里连隔夜粮都没有,哪里能弄出钱来?张阿姨急着满嘴起火泡,把主意打到了小儿子身上,反正这个孩子也不得她喜欢。还不如抱给别人养能换点钱回来给大儿子治病。

    没多久,就有一位穿得干干净净看起来斯文老实的男人上门,掏出厚厚一叠百元大钞,要抱养吴多。张阿姨痛快同意,连那人家具体什么情况都没打听。只知道是姓贾的,家里婆娘不会生才想抱个回去养。一手交钱一手交人,那男人抱着小儿子匆匆离去时,张阿姨望着越走越远直到看不清面容的小儿子,心里一痛,眼泪就落了下来。

    有了这笔钱,吴千得到了良好的治疗,活蹦乱跳地回了家,进门却左找右找都没见着小弟的影子,连忙问母亲弟弟哪里去了。此时见大儿子平安无事,张阿姨不禁担心起小儿子来了,毕竟是自己身上掉下来的肉,以前在身边还觉得,可是现在再也见不到那张与亡夫酷似的脸,再也听不到以前觉得心烦不已的清脆声响唤一声“妈妈”,张阿姨的心上仿佛一把钝刀子割过般疼得厉害。

    但是抱走小儿子得的钱也花了不少,她现在绝对是没有能力凑够钱把小儿子要回来了,整日以泪洗面觉得对不起早亡的丈夫之外,她是怎么看都怎么觉得大儿子不顺眼了,如果不是他生病,自己又怎么会卖了小儿子换钱给他治病呢?

    于是张阿姨第二次钻了牛角尖,对这个唯一剩下的亲人开始横眉冷对起来,一想起小儿子来就要把大儿子叫来又哭又骂,话里话外的意思都是吴千这个做哥哥的害了弟弟。

    吴千只不过是十几岁的孩子,长年累月下来,自己害了弟弟对不起弟弟的念头就要心里扎了根了,等他二十二岁参军提干行动相对自由了之后,便循着弟弟十二岁,父亲姓贾这丁点线索开始寻找起来,老天爷也算是没有折腾这家人到底,很快吴千找到了已经更名为贾召明的弟弟,那时候弟弟刚上六年级,看他的穿着打扮还有养父母一家的处境,有些心疼他过的苦日子,便说明情况想接他走,但是贾召明不愿意离开,这里是他的家,父母再不好也养了他这么大了,他不是忘恩负义的人。吴千只得打消这个念头,却仍是时不时地寄给贾召明些钱,希望他能过得好一些。贾召得知还有个亲哥哥,而且很照顾他,心中高兴,两人因为离得远,并不能经常见面,所以一般都是互相写信告知近况。

    吴千也把找到了贾召明的事告诉了张阿姨,可是张阿姨固执地不愿意相信小儿子已经找到了,现在过得不错,只以为是吴千骗她,把儿子好一顿骂,之后又哭小儿子命苦。吴千无法,只得老老实实任老娘骂够了发泄够了再去睡觉。

    这样风平浪静地过了几年,到了贾召明高一上完,他突然再也没有写过信来,兄弟俩的信一般半个月准有一封,这一次,足足两个月没有任何消息。吴千放心不下,请假去找贾召明,却是一个晴天霹雳,得知了弟弟失踪的消息!当场警方多方找寻,始终都找不到人,十五六岁的少年,说大不大说小却不小的,既然找不到人,而且养父母一家对这个孩子有多不好大家心里都明镜似的,还以为是孩子自己落跑了,便没有再追查下去。

    吴千直觉不对劲,就算弟弟在贾家过不下去,想要出外谋条生路,也泛不着死死瞒着自己呀,之前一点风声没透过,悄无声息就如人间蒸发一样,跑了以后,不管到哪,不至于连亲哥哥一家都不知会一声吧??

    但是贾家人一口咬定贾召明是自己跑了,警方调查这么久也没发现什么疑点,吴千怀疑也没用,只得捏鼻子认了,回去之后对此事只字不提。

    张阿姨仍然五天一大吵,三天一小吵,没完没了地磋磨吴千,这一过就是十五年,等到吴千病得药石无效擅自离开部队,张阿姨才后悔不迭,却是已然太晚了。

    吴千手上五条人命,已经触犯刑法,不管他是不是命不久矣,等待他的唯有死亡一种结局。

    在场的几人听完张阿姨和吴千妻子的讲述,将事情前后串起来,都忍不住一阵阵感叹。

    张阿姨这一辈子实在是不容易,青年丧夫,随后失子,老年又要白发人送黑发人,命实在是苦,但是好好想想,自己的日子过成这样,实在怨不得别人,都是自己心态有问题导致的。

    超生被罚,吴叔叔为挣钱养家以身涉险最终身亡是很不幸,可是稚子何其无辜?他不是自己选择要来到这人世间的,身为父母,养育孩子是职责所在,孩子没有要求你们必须生下他吧?怎么能把自己丧夫的责任推在一名三岁不到的孩子身上近而迁怒呢?

    吴千生病,算得上天灾*,如果有可能,谁不愿意自己一生顺遂,无病无灾的呢?家里清贫,用小儿子换钱救大儿子的命是张阿姨的无奈之举,本来这个孩子在她跟前也不受待见不是?那么怎么能在大儿子病好无恙之时开始怨恨因为他让自己失去了十月怀胎生下的小儿子呢?虽然人都有这种心理,得不到的就是最好的,失去了才知道拥有时的珍惜,对小儿子满怀愧疚是人之常情。但这一切归根结底还是自己愿意的才行吧?吴千又有什么错呢?却不言不语承受了母亲数十年的数落谩骂。

    所以说,遇到这样的母亲,是吴千最大的不幸。三人成虎,谎言说得多了,也变成了真相。所以在张阿姨几十年如一日的“教导”下,吴千自然而然便背上了小弟被送走,进而一生不幸,最后下落不明全是因自己而起这个沉重的十字架。当他得知自己命不久矣之后,潜意识里的念头便是能最后帮母亲了却一桩心事:找出弟弟的下落。可惜,弟弟真是像他当年怀疑的那样,早被人害死,而且,死之前,还遭受了那样不堪的侮辱,他怎能不恨不怨不动手杀人?

    明白的前因后果,文沫的心情更加沉重,吴千是现役军人,为国家付出了青春与血汗,不值得这样的下场,而且,他手里的人质背景雄厚,一旦被警方发现他与人质的下落,很有可能会被当场击毙,这都是文沫不愿意看到的。

    要怎么办?才能保住一名军人最基本的体面呢?

 重见天日

    从新兵连训练出来,吴千凭借过硬的本事就直接被分配到了令所有士兵神往的侦察连,这一干就是二十多年,他那一手自由搏击的功夫和野外生存能力是整个侦察连都是数一数二的,再加上作为侦察员的反侦察本能,令原来的战斗英雄成为现在所有警察的噩梦。

    偌大个c市,任吴千来去自如,警方始终连他的一片衣角都没有找到。

    深山洞里,孟宪川一直介于昏睡和半梦半醒之间,实在不能怪他没心没肺现在这种时候还能睡得着觉。吴千临走前留下的那一盘馒头总共只有七个,孟宪川再怎么节省着吃,这太阳都升起落下三回了,馒头昨天傍晚已经被吃光,就是旁边的水也喝得没剩下多少了,孟宪川手上脚上的绳索被他挨着山洞的石壁磨断,现在虽然人是能在山洞里自由活动,可是他想出去,却是难上加难——这处山洞所处的位置竟然在山的半上腰!山洞外就是一眼望不到底的山涧,以孟宪川那将军肚体型和长年养尊处优的生活,贸然出去就是一个死字。

    可是这小小一间山洞,半眼就能望穿,实在是没有能吃的东西了,再呆下去,只有被活活饿死,而且孟宪川犹豫耽误时间越长,在这没有食物补充体力的半山腰,能爬出去的可能性只会越来越小。

    道理谁都明白,然而事情没出到自己身上时,我们可以冷静分析,仔细思考,但对孟宪川来说,拿来做赌注的是他的性命,谁都不是九命猫妖,死了是无论如何也活不过来的,所以孟宪川每每下定决心想攀着藤蔓踩着岩石突起的地方一点点往下爬,都在看到脚下那幽黑不见底的山涧时吓得脸色煞白,退缩回去。

    等到最后。孟宪川已经半天没吃过东西,手软脚软,即使现在想爬下去,也是心有余而力不足了。他躺在稻草堆上尽量减少运动消耗,希望自己一身肥膘能让自己多撑些日子,半梦半醒间,他现在唯一的念头,就是盼着那吴千再回来给他带些吃的,死亡的恐惧也没有等死难捱。

    却说孟宪川在不见天日的山洞里苦捱日子等人救他时,他的爷爷爸爸也没闲着。凶手的身份来历邓立华也没有瞒着他们的意思。从吴千的部队回到c市。便一五一十地告诉了一直在办公室等消息的孟老爷子。孟老爷子听完后。扶着拐杖的大手指节发白,面上却是不显,向邓立华道谢,按文沫的意思留下孟忠义。自己离开了公安局,他要动用自己的私人关系寻找吴千,邓立华也是乐见其成的,毕竟这个凶手不同以往,身手了得而且擅于隐藏行踪,光靠警方自己的力量,还不知道要用多长时间才能抓到他,时间太长的话,孟宪川的生命安全可就没办法保证了。只要孟老爷子别太过份,弄出人命来,邓立华也就睁只眼闭只眼。

    寻找凶手是一方面,查找当年事件的知情人,想办法找到贾召明的尸骨。给吴千一个放手的理由,给孟宪川留下一线生机更是当务之急。可是十五年时间,足够湮没太多的真相与过往,时过境迁的现在,警方还能拨开重重迷雾吗?

    原贾召明被害一案,当事人薛钊伟、胡印琛、潘征宇三人被杀,当事人孟宪川下落不明,善后工作主要负责人身亡,贾家一家三口死亡,案件根本没有可供追查的线索。当时案件发生时,在场的人是不少,可是,根据孟忠义的口供,派去找事件相关人员询问时,这些人无一例外都仅承认了当时在场,却并未参与伤害贾召明,而且事后也是被人早早遣去了其他空教室待着,根本不知道贾召明死的那间教室里后来又发生了什么事,至于当时负责善后的人中,也仅有一名当事人低声说出了友谊中学教导主任宁秋实的名字。

    友谊中学教导处。一名矮矮胖胖年纪约五六十岁的男子急匆匆迈步走了进来,爽朗地边笑边说:“哟,不好意思,两位警官,让你们久等了,刚才实在是有些急事要处理,招待不周,二位多包涵啊。”这样性格直爽的人,其实很难讨人厌吧?倒是颠覆了文沫对教导主任的一贯看法,想当初,她上高中时那教导主任,简单就是更年期综合征患者的典型,哪哪都看学生不顺眼,女生留长头发披肩不梳起来都能被她逮到骂个狗血淋头。

    文沫不动声色地打量了宁秋实几眼,这个人很不起眼,看见看起来也不太大,十五年前就能当上友谊中学这所c市最好私立中学的教导主任,应该很有两把刷子,他在贾召明失踪一案中,究竟扮演了什么角色呢?

    邓立华随意与宁秋实寒暄了几句,便直奔正题:“宁主任来友谊中学工作多久了?”

    “哎呀,我想想啊,我是95年来这的,得有19年了吧。时间过得真快,转眼我就该退休享清福啦。”

    “那学校里十五年前发生过一起学生失踪案,你应该还有印象吧?”

    “十五年前?嗯,是有个学生暑假过完没有回来上学,家里学校哪都不见人,当时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1 1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