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八小说网 > 科幻电子书 > 天墓之禁地迷城 >

第214章

天墓之禁地迷城-第214章

小说: 天墓之禁地迷城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随后东方宫主又对我们笑道:“忘了介绍,这是小女雪瑶,老夫还有些事要与各位长老相商,就让她代老夫招待各位,还请见谅,老夫先行告辞,稍后再见!”说完对着我们又是抱拳一礼。
  我连忙还礼道:“东方宫主太客气了,您老慢走,我们一会再见!”
  我们目送着东方宫主骑上梅花鹿,带着众长老原路返回。但是没走出多远,他们中似乎传来一阵争吵声,只是这些人说的都是方言,也不知在争论些什么。   天墓之禁地迷城
  ———————————————————————————————
  正文 第四百零八章 承露宫


第四百零九章 道家五术

  待到他们走远,我才回过头来。小小一直靠在父亲身旁,搂着唐逸风的腰,一刻也不想放手,两眼哭的通红,现在还在不时的抽动着双肩。
  而那个叫雪瑶的白衣女孩,此时却依旧沉默不语,如同锯口葫芦一般,站在一边看着前方,也不知她在想些什么。这女孩虽不是那种冷若冰山的模样,但彼此还不熟悉,也不好太过接近,我只能看向唐逸风。
  唐逸风拍了怕小小的肩膀,让她将手放开,对着我们深鞠了一躬,起身后说道:“二位大恩逸风谨记,他日必有厚报!……”
  我立刻打断了他的话,说道:“唐大哥别太客气了,举手之劳而已,而且,你也别总是这么文绉绉的说话,我实在是不太适应,都不敢随便张口说话了。”
  唐逸风楞了一下,随即哈哈大笑两声,说道:“既然如此,那唐某也就……呃,抱歉,我来这里时间长了,说话习惯一时改不过来。这样吧,我比你们俩年纪大一些,就托大叫你们一声老弟如何?”
  我回答:“好啊,这样说话就舒服多了。”
  唐逸风接着说:“我先给你们介绍一下,这是我小师妹东方雪瑶,宫主的掌上明珠,也是承露宫的圣女。只是她很少接触外人,性子有些内向,并不是故作冷淡,你们别忘心里去。”
  听到她的全名,我差点笑出来,东方雪妖……,不过,她美成这样,就算真是妖精似乎也说得过去。
  唐逸风又对女孩说了几句方言,东方雪瑶面色似乎有些不快,但很快又恢复淡定,之后她扭扭捏捏,面色发红的开口说道:“你、你们好,我……我叫、我叫东方……雪、雪瑶……”
  她的普通话话说的断断续续,还带着浓重的口音,不过声音却是非常悦耳动听,她这害羞带怯的模样,看得我有些发呆。
  这哪还是之前那个飘然若仙的白衣仙子啊,简直就象一个没见过世面的小女孩,第一次和陌生人说话的样子。她此时脸上已经一片酡红,一只手更是揪着剑疆上的皮绳扭来扭曲。
  我目瞪口呆的看着她,被她如此大的前后差异搞得忘记了回答。
  还是李东接过话说道:“你好,圣女殿下,我们来这里给你添麻烦了,请多包涵。”
  李东的话音刚落,女孩立刻又紧张了起来,结结巴巴的说道:“你、你不用叫我圣女殿下,直接、叫我的、叫我的名字就可以。”
  这女孩虽然还是有些紧张,但脸色已经没那么红了,只是说话的时候不敢正视对方,我从小到大都没遇到过如此害羞的人,尤其还是个仙姿玉色的女孩,给人感觉十分清纯可爱。
  我打算缓解一下她的紧张情绪,于是说道:“雪瑶你好,我叫袁周成,既然东方宫主让你留下,那你能不能带我们参观一下这里?”
  小小似乎已经平复了心情,这时,小孩心性表露无疑,她立刻跑到东方雪瑶身边,抓住她的胳膊说道:“雪瑶姐姐,你快带我们进去吧,这宫殿好漂亮,我想看看里面是什么样的。”
  唐逸风在一旁提醒道:“小小,你得叫雪瑶姑姑,她是爸爸的小师妹。”
  小小歪着脑袋问道:“姑姑?雪瑶姐姐有那么老吗?”
  我在一旁听的想笑,不过说起姑姑,我一下就想到了小龙女,眼前这个白衣胜雪,冰清玉洁的雪瑶姑娘,与杨过那个生性恬淡、不谙世事的姑姑,简直一模一样。
  只是这个雪瑶,她比小龙女又多了一分小女孩的羞涩,让人更感亲切,不再使人觉得难以接近。
  雪瑶这时已经不那么紧张了,抬头对唐逸风说道:“小小喜欢怎么叫我,就随她好了。师兄,你带他们参观吧,我、我不太会说话。”
  唐逸风对她微微一笑,说道:“好吧,二位老弟请,我们一起进去看看,顺便给你们讲讲这承露宫的来历。”
  我们几人推让一番,之后在唐逸风的带领下,进入了面前的宫殿,他告诉我们,这处冰雕宫殿名叫“寒冰殿”。
  听到宫殿的名字,我不禁有些腹诽,寒冰殿,这名字还是真是……没创意啊。按这个思路,承露宫叫做寒冰宫好像更贴切些。
  可是,当我踏进寒冰殿的正门后,我们几人身上穿的羽衣忽然一闪,暴起一团柔和的光晕,将我们包围了起来,却又不影响任何行动,这是?……我疑惑的望向唐逸风。
  他知道我的疑惑是什么,对我们解释道:“神农架有很多白化动物,那是因为承露宫附近气场特殊,使得一些动物产生了变异。你们所穿的羽衣,是金雕羽毛制成的,这些金雕全都是白化金雕,所以羽毛全是白色。千百年来,它们一直都是承露宫的空中护卫,这羽毛都是金雕脱毛时积攒下来的。”
  我轻轻抚摸着身上的羽衣,感觉触手柔软中带着坚韧,羽毛中好像又蕴含着特殊的灵能,就是这种能量将四周的严寒隔绝在外。
  李东这时问道:“这些白化金雕一定也不是凡物吧?”
  唐逸风点头道:“不瞒二位,承露宫实为道门中的道医一脉,历代宫主与长老,都精通修身养命之术,又掌握许多奇门异术,并能改造地脉使这里灵气不会外散,久而久之,居住在此的人或动物,都会身具灵脉,更适于参研逆天改命之道。”
  这段话信息量有些大,既透漏了承露宫的实质,又简单解释了这个地区的怪异之处,还说出了这群人的真实身份。
  “道医是什么?和中医有区别吗?”李东是不懂就问。
  这时,我们已经进入了正殿,首先让我感到一丝诧异的是,这里的气息,竟然与嫣儿本体所在的寒冰洞相似,也与李少君那个寒冰棺散发的气息差不多。
  难道这寒冰殿另有所指?想想也是,一个传承千年的神秘道统,岂会胡乱起名字,看来此寒冰非彼寒冰啊。
  唐逸风整理了一下思绪,缓缓的说道:“这要从道门五术说起……”他先从医学起源一点点说起。
  术者,道之用也。道家五术为:山、医、命、相、卜。
  其中的道医,并非简单的运用中药、针灸、按摩、祝由、导引养生等方法,道医流派较为中医还要深入彻底,道医是以老子的“道”为基本理论、以老子的“道”为核心内容,以形神兼治为手段的医学流派。
  广泛意义上的道医,其实与命理学息息相关,其对医术的定义是,如何挽救命运中的不幸,如何将自然界诸多因素为我所用,如何求助于天而为人造福,这是一种研究改善命运中各种不幸的方法。
  中国医学的发展可追溯至上古时期,约八千多年,应起於早期巫祝之禁咒祈禳,其後则用汤醴草药,并逐渐采用针法与灸法。
  在战国以迄秦汉之际,经脉理论渐认形成,鬼神祟人之观念,渐为邪气致疾论所替代,因而发展出以“补泻”为基本原则的调经理气治病法,并由针灸运用发展到汤液方面,导致医术发生典范转移的现象。
  古之巫医,也分化成为巫与医。
  巫者,自然仍以其禁咒祈禳,从事著奉侍鬼神的工作;
  医者分为中医与道医:中医以作会基本理论,它讲究二因(内因、外因);
  道医则以“一元四素”“三元(源)化生万物”的道教理论,作为基本理论,它讲究三因(本因、内因、外因)。
  宋朝以後,医者之传承渐渐依附於儒学体系,出现“儒医”的观念,不但以等儒家经典来解释医籍,排斥禁咒、服食、辟榖、调气诸法,且不承认神仙家及房中术可列入医学传统中。
  后来因为时间的变故,医道隐传开始,道医就慢慢的隐退于医家,最后成了道教标榜的名号,但传承者十不存一。
  道医学是道教在以医传教的宗教活动,和追求长生成仙的修炼过程中,通过对生命、健康和疾病的认识和体悟,形成的一套具有宗教色彩,与民俗文化性质的心身医学体系。
  道医是上至道家,下至宫观大德道士,在日常生活中的经验累积。
  道医借用了道家(道教)的文化,同时也采用了传统中医的文化,运用阴阳五行学说为辨证施治手段,因独特的医术和方法,在道教中脱颖而出,形成了一个由教内宫观大德道士、教外的道家学者组成的特殊道医流派。
  道医古称“大医”。
  凡学仙者,皆当知医,凡大医者,皆修天道,道医一脉极为苛刻严格,医不近仙者不能为医。所以行走在外的道医,无一不是当世“神医”,但凡出世,皆受到历代统治者的敬仰与供奉。
  其中最为有名的道医是唐代的“孙思邈”,他被后人誉为“药王”,也是一位地位很高的道教人物,在很多道教宫观里都有“药王殿”。就连这与世隔绝的承露宫内,都有一座药王殿。
  据唐逸风所说,承露宫实为第一代宫主所发现,当时这里就已经有几座宫殿,至于是何时、何人所建,一直是承露宫的秘密。其他的宫殿与铜仙承露盘所在广场,都是后来建造的,也包括我们所在的寒冰宫。
  而这东方宫主的祖上,可追溯至汉代,却是传说中的东华帝君弟子,道号叫做曼倩的……东方朔。   天墓之禁地迷城
  ———————————————————————————————
  正文 第四百零九章 道家五术


第四百一十章 禁道门

  听唐逸风提到东方朔,我眼前一亮,这人着实不简单,虽然未得汉武帝重用,但却不失为当世人杰,他从二十岁负才自荐,得汉武帝启用,此人才思敏捷能言善辩,饱读史书博学多才,且又精通兵法,但由于过于狂妄自大,一直没得到武帝的重用。
  东方朔为抒发不满,写有等著作,其中赋体散文是其代表作,开辟了赋体文学的新领域。
  东方朔的事迹常被神化,将其描绘成暂居人间的神仙之类的人物。李白也有诗曰:“世人不识东方朔,大隐金门是谪仙”。东方朔同时因其滑稽多智,被尊为相声业的祖师爷。
  这人之所以能让我记住,却是因为他那个传说中的师尊,东华帝君。而前些年我在网上看到一种言论,其中谈到东华帝君的另一个徒弟,竟是赫赫有名的天蓬元帅……猪八戒。
  世人皆知东方朔才辩无双,辞赋传天下,但却不知他的另一个身份……道医。
  只是他自认为道行尚浅,一直没有以道医身份示人,对于东方朔其人,唐逸风也知之不多,只是告诉我们这东方世家的传承,是道医七道门中的“禁道门”。
  七道门可分为:“符道门”、“咒道门”、“诀道门”、“禁道门”、“气道门”、“法道门”、“术道门”
  其中,要数禁道门最为神秘,因为禁道门所研习的,正是上古方术中的“秘祝”,这种古老的术法一直以神秘莫测、威力巨大、且又防不胜防所著称。然而秘祝最大的特点,却是可以转嫁灾祸,这一特点逐渐被统治阶级所重视。
  秘祝之法由来已久,但始终被统治者们刻意掩盖,毕竟这不是什么光彩之事。秘祝正式走上历史舞台,是从战国末期开始的。
  秦朝以来有所谓“秘祝”之官,最早由战国末期秦国相邦吕不韦秘密创立,以维护秦始皇的功德尊严,汉朝沿袭之。
  “秘祝”的主要任务是,凡当帝王国君有不详的灾难、祸事、过错等发生时,就将其移过于指定的臣子名下,由该臣子承担灾过,这个过程称为“秘祝”。
  其手段多为六甲秘祝,最为频繁使用的是九字真言,既:“临兵斗者,皆阵列前行。”
  其职能,类似于战国初、中期的,各诸侯国宫廷卜师或太史令“行褂”。
  不过,卜师或太史令是公开“行褂占卜”、祈算福祸,而“秘祝”则是当已发生灾祸,或有灾祸苗头时,或是在帝王国君有过错时,将其秘密地转嫁给臣子或民众。
  当然,“秘祝”有时也有在帝王的旨意下,将祥福之事秘密转移给亲信臣子之事,但毕竟极少。
  “秘祝”之官由王族贵胄或帝王极其亲信之人担当,仅对帝王一人负责,多为世袭,权势极大。
  汉文帝对此官职曾深感痛恶,他在汉前元十三年(公元前一六六年)下诏曰:“我听说,上天创造了百姓,为他们立君王;如果这个君王的德行不修,政治不明,就违背了上天立君的本意,上天就要用灾象来警戒他。现在天下的治和乱,都在我一个人身上。不幸的是我未能尽到教养百姓的职责,以致掩盖了日月的光明,我的过失真是大极了!你们应该把我的错误指出来,并让贤良方正和能直言极谏的人来匡正我。”
  于是,汉文帝废除“秘祝”之官,并且声明:百官的过失,都应当由我负责,现在的“秘祝”之官则移过于下,是公开张扬君主的不德,实在是我不能赞同的。
  秘祝消失后,禁道门始为人知。只是禁道门为避免重蹈覆辙,放弃了对六甲秘祝,也就是九字真言的使用,没想到却被日本人学去,后来的一些影视剧又误导观众,让大家以为九字真言是忍者最先使用。
  禁道门的禁术在放弃六甲秘祝之后,以气术与符法配合使用,可遏制鬼物、毒虫猛兽和驱治疾疫。禁术一般会消耗使用者大量精力,或者会对使用者造成极大伤害,甚至死亡,但具有超强的破坏力。
  载,徐登、赵炳善越方(即禁术),徐登以气“禁溪水,水为不流;炳复次禁枯树,树即生荑”,以及其他禁火、禁虎诸异事。
  葛洪篇亦记其事,唯赵炳作赵明,谓左慈、赵明等能以气禁水、禁火、禁沸汤、吹拔入木之钉等。
  禁术可大别为“气禁”、“咒禁”两类。修炼到极致与地仙无异,可施术于万里之外,天下万物无所不禁。
  ……
  寒冰殿实则为一座巨大的寒冰棺,历代宫主在寿限将至时,会用禁术将自身封禁,藏于寒冰殿内,待到承露宫后人参悟延寿之法或长生之术,再将这些宫主解封。
  说道此处时,唐逸风指着宫殿内的一圈冰屋说:“这些冰屋就是历代宫主的封印之处,来到承露宫,要先参拜这里。”
  我们都被他讲的事情所吸引,早已忘记参观寒冰殿内的布置,这才发现,大家已经来到了寒冰殿的尽头。
  宫殿的这一边呈环形,在这半圆形的墙面上,一共有三十六座冰屋,只有最里面的十几个冰屋全部封闭,其他则为半封闭状态,里面空无一物。
  按唐逸风所说,三十六座冰屋的数量,取自三十六天罡数,并且告诫后人,如果到第三十六代宫主之时,尚未参透长生之法,必须停止研究并解散承露宫,这代表天意难违。
  这十四座冰屋就是历代宫主的栖身之处,他带着我们一一行礼参见。对于这些前辈高人,我心存敬仰,同时也对这神秘莫测的禁道门,升起了浓厚的兴趣。
  参拜完历代宫主后,唐逸风带我们走出大殿,来到了承露盘所在的广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