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八小说网 > 穿越电子书 > 医品娘子:夫人,求圆房 >

第284章

医品娘子:夫人,求圆房-第284章

小说: 医品娘子:夫人,求圆房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他第一次见千里眼,初拿到手多少有些不知所以,活泼的小妹笑嘻嘻地接过去,“我教你玩!”
    赵信竟然只是微微一笑,就专心地看着小妹给他演示起来。囡囡只是含笑站在江夏身边,看着那边小妹叽叽喳喳与赵信说着什么。
    看着三个小孩子互动,江夏心中若有所动,这些孩子年龄相差无几,若是……只不过转念,江夏自己在心里失笑起来,难道结了婚的女人都热衷于做媒?怎么看着几个小孩子玩耍,都动了这种莫名的心思了?
    再说了,即便几个孩子年纪相仿,可身份却差的远。囡囡还好,被她认了义妹,如今也算江家女儿,身份不会太差。但小妹却没根没源的,只有一个哥哥,也不过是她家里的护院……即便与赵信有了感情,最多也只能做个妾吧?
    算了,哪怕小妹与她没有血缘关系,但也是算是在她身边长大的,她才不舍得将好好地女孩儿送给人家做小去!
    胡乱寻思一回,那边赵信也学会了千里眼的玩法,对于这个新鲜玩意儿真是喜欢的不行,兴冲冲拿到院子里试验去了。
    崔氏吩咐丫头跟着,又叮嘱道:“让他在外头玩一会,就到前头去吧。十岁的小子了,也该跟着见见人了!”
    自有丫头答应着退下去。金氏讪笑着也想跟着去叮嘱儿子几句,被崔氏止住:“他也十岁了,出去读书都好几年了,不是小孩子了,别蛰蛰歇歇的,反正今日也没有生客,就放手让他自己去,儿郎当自强,别总是管手管脚的,怎么长得大!”
    金氏还是有些不放心,但婆婆发了话,她却不敢反对,只能按捺着忧心,强笑着应下来,在下手张罗着摆饭,伺候着崔氏、宝儿、江夏用饭。
    待饭菜摆好,江夏起身拉了金氏入席,一边回头对崔氏道:“崔姨拿我当亲闺女,我也就当到了自己家里,大嫂子也别客气了,且坐下,咱们娘儿们一起说说话才好。”
    金氏只笑着,却拿眼去看崔氏,等崔氏点头允了,这才斜签着身子在下手坐了。
    江夏伸手查了查她的脉象,只有气息稍显紊乱外,其他倒是还好,于是照实与金氏说了,并略略叮嘱了两句,这才开始用饭。
    崔氏一直和蔼慈祥,赵宝儿本身就活泼伶俐,江夏也是个大咧咧的,加上金氏陪着小心应对,这一餐饭不说宾主尽欢,却也算是有说有笑,轻松愉快。
    吃过饭,江夏与赵宝儿辞了崔氏,去到赵宝儿屋里午休,一边说说私房话儿。
    赵宝儿肚子太大,已经不能平躺了,只能垫了一床被子半靠着睡觉。
    江夏看着她眼底暗青色的印迹,心疼的不行,就伸了手替她按摩着水肿的腿脚,一边与她说着话,不多时,赵宝儿就睡沉了。
    江夏手下不停,也闭上眼睛稍歇了片刻。不过两刻钟功夫,她就醒了,干脆起身来到外间里,然后把玉屏画扇叫来,让她们把赵宝儿准备的生产包拿出来检查。
    生产要用的褥子、被子、垫子、布片之类,都已经备下了。江夏一一检查过,叮嘱玉屏画扇捡着天气晴好的日子,将布片都煮过,晒干后用同样煮过的包袱包了备用……一二三,叮嘱了一番,玉屏画扇一一记下,照吩咐去准备不提。
    且说,这一天,赵宝儿一觉睡得特别踏实,之前腿脚肿胀抽筋也没再发生,一觉睡到日头西沉,这才醒转来。
    睁开眼,一看屋子里黑黢黢的,登时给吓了一跳:“哎,怎么这么晚了,夏娘呢?走了么?”
    这丫头说着话,就挣扎着要起身,那劲头让本来想给她开个玩笑的江夏吓了一跳,连忙起身扶住她,帮着她坐起身来,一边笑嗔道:“你个丫头,都这般模样了,怎么还这么不知轻重?什么事不能慢慢来……”

  ☆、718。第718章 买人与实验

徐襄江夏带着弟弟妹妹从赵家辞出来,也不四处去了,乘了车子回家。
    太阳刚刚落下去,暮色还未深,街上已经少见行人,有几个走路的,也都是步履匆匆,神色匆忙,大部分铺子都关门停张。过年,原本应该满街繁华的,如今却满眼萧条,一片冷清。
    “照这样子看,说不定元宵灯会都要取消了……”江夏喃喃自语着,轻轻地叹了口气。
    在她身旁,徐襄轻轻伸手过来,揽住她的肩头,将她揽进怀里:“会好起来的。”
    江夏默默地点点头,靠着徐襄的肩头,渐渐陷入沉思。
    初三一大早,江夏就只身一人起身,出城往庄子上去了。
    她城外有一个庄子,就在城外十来里处,庄子不大,却养了五六十头牛,其中三十几头是特别买回来的奶牛,另外二十几头有种牛和当年的小牛犊。
    江夏来到庄子上,片刻没休息,就换了一身粗布衣裳,将自己头脸包裹严实了,就直奔牛栏。
    庄头心里诧异,问了几句,江夏只说看看牛养的好不好,清理的干净不干净……
    庄头的心不由揪起来。这主子当初吩咐过,但凡产奶的奶牛,每次挤奶前,都要用不冷不热的温水清洗牛的****,从而保证牛奶的干净。
    说心里话,这活儿夏天不难,去河里拎桶水来一洗就行。冬天不行啊,河水冻的邦邦硬不说,挑水难,烧水也难,一头牛没洗完呢,水就冷了,难道为了给牛洗澡,还一直不停烧热水?
    于是,这规矩到了冬天执行的就没那么严格,有时候只是用湿布擦一擦完事。
    主子二话不说就直奔牛栏,这是去查干净不干净了?一大早,牛栏里可正在挤奶呢,若是让主子看见那擦牛的脏布子……哎哟,要坏事儿了,自己这庄头说不得就要被撤了去!
    奶奶个熊的,真是开年不利。他过年烧香,哪柱香没烧到哇这是!唉!啥话也现别说了,赶紧跟着去看看吧,说不定,主子恰好看不见呢!
    庄头一边追着江夏的脚步往牛栏里走,一边在心里叨念:只要这一回逃过主子的法眼,以后再不敢偷懒了,一定要盯着挤奶的两个老娘们把活干扎实了……那个强子媳妇儿再陪自己睡也不行!他宋双吉不能栽在老娘们的裤裆里!
    江夏自然不知道宋双吉这些隐晦心思,只走进牛栏,一边小心翼翼地避免惹怒了牛群,一边仔仔细细地在一头头牛身上搜索……
    功夫不负有心人,终于,在最强壮的一头公牛身上找到了她要的东西,江夏惊喜地欢呼一声,一抬眼,公牛转回身子,正用一双铜铃般的牛眼睛瞪着她,一双大而尖锐的犄角上闪着寒光……
    江夏下意识地退后两步,又退后两步,还挤出一抹笑来,对大公牛挥了挥手……
    等她退出牛栏,再看那公牛躁动地用蹄子刨了刨地面,牛头低下来,用力地撞在了牛栏上,海碗粗细的圆木被它撞得晃了了几晃,发出细微的咔嚓声……好歹没有断裂了。
    江夏脸色有些发白,呼吸有些不畅,她在想象,刚刚公牛那一下子若是撞在她身上,大概肋条要断上几根了。
    稳了稳神,江夏去这个庄子上种的几个大棚里,寻了一捧绿油油的青草回来,带着一脸阴险的笑,将青草喂给那头公牛。
    吃了三四个月的干饲料了,一见到青草,那公牛简直比看见最漂亮的母牛都兴奋,冲上去,三两口就将一捧青草吃完了。还有些意犹未尽地抻着脖子往牛栏外来要呢……过了一刻钟功夫,那头大公牛开始像喝醉了酒的一样,摇摇晃晃起来,没多会儿,它的腿一软,就歪倒在牛栏里。
    又过了一刻钟,看那公牛彻底被麻倒了,江夏这才匆匆进入牛栏,找来两个壮汉将大公牛彻底侧卧放到,并抬起一条后腿来……
    又过了小半个时辰,宋双吉送走了突然而来,又突然走了的主子,心里暗暗琢磨啊,主子这一趟好像不是检查奶牛的卫生呀,她只去那头大公牛上费了些事,竟然给那头大公牛的一个疖子做了治疗,然后……就走了!
    主子大过年的跑这一趟,就是为那头公牛治疖子的?
    那头大公牛生了疖子,怕是养牛的牛倌都不知道吧,主子是怎么知道的?
    是了,庄子上一定有主子的耳目,将庄子上的大小事儿偷偷汇报给主子……那么,这个人是谁呢?
    初四初五,江夏都是一大早就去了延寿宫的小宅子。
    初五晚上,江夏窝在徐襄怀里,轻声道:“明天,我要搬到延寿宫那边去住……若是顺利,大概半个月就能回来。”
    徐襄身子一僵,随即应声道:“哦?”
    这些日子,他就察觉到江夏有心事,特别是初三之后几天,天天早出晚归的,他一直没问,因为他知道,江夏要做什么大事必定会与他说明。只是,他实在没想到,等来的会是江夏搬出去住的消息。
    略略一顿,徐襄又紧跟着问:“与疫情有关么?”
    江夏抬眼看了看徐襄,微微一笑道:“嗯,我曾经在古医书上看过‘种痘’之术,种痘者可避天花!”
    自从发生天花疫情,无不畏之如虎,谈之色变。特别是江夏被隔离在阆苑之后,徐襄更是揪心,又不好在弟妹外人面前流露太多,却也自己翻阅过江夏的医书,确实曾在书上看过,几百年前,就有医者用患痘人穿过的衣服、或者取痘者脓液种痘者。到了前朝时,逐步完善,演化为取人痘脱落结痂,研末后吹鼻,谓之‘种人痘’。
    只是,医书上同时也记载了,‘种人痘’固然能够避天花,却也有引发天花的危险,甚至有可能让种痘者患病死亡。故而,‘种人痘’之术一直不能广泛推广,危险比较大是主要原因。
    “种人痘?”徐襄又问。
    “不,牛痘!”江夏听到徐襄的问题,就知道他做过了解,于是为了让他放心,江夏给他做比较详细的解释,“我曾经见过一个人,感染了牛身上的痘疮,只是发烧两三日,起了一点红疹,就好了,却在之后经历了几次天花,都没有染病,所以,我猜想,是不是牛身上的痘疮,也能用来种痘,而且不会染病致死?目前,这还只是个猜测,我要做一些试验,才能确定是否真的有效,唔,还要确定是否真的安全。”
    “你怎么试验?学神农氏尝百草么?”徐襄又问。
    江夏的呼吸微微一滞,片刻后,重新扬起一抹微笑,她抬眼看着徐襄的眼睛,一字一句道:“我花钱买了十个小孩。”

  ☆、719。第719章 以身试之

正月初六一早,江夏宣布要带着石榴和金桂往延寿宫那边去住些日子,弟弟妹妹都很惊讶,自然要询问缘由,江夏也不隐瞒,就说去炮制药材,研究抵抗天花瘟疫的方子去。
    越哥儿第一个提出要跟着一起过去,立即被江夏拒绝:“你初八日就要开学上课,就要下场参加县试,所剩时日不多,你还是安心读书要紧。”
    齐哥儿本来想紧跟着提呢,听姐姐拒绝了哥哥,也就打消了念头。
    却不妨,平日里最听话乖巧的囡囡这时候开口了:“姐姐,你带我一起去吧,我想帮你,也想跟着你学习炮药之法。”
    这还是几个小的第一回有人对医药有兴趣,就是越哥儿,虽然也读一些医书本草,但他的志向一直很坚定,就是走科举之路,入仕为官。齐哥儿年纪小,性子不定,对读书和练拳都学的不错,却同样对医药本草没兴趣。
    听囡囡这么说,江夏不由地有了兴致,含笑问道:“你是想帮姐姐,还是想学习炮药?”
    囡囡很认真地回道:“学炮药之术,帮姐姐做事。”
    江夏微微眯了眼睛思忖片刻,就开口答应下来:“好,既然囡囡这么说,那我就带着你个丫头。”
    “夫人!”小妹在旁边叫。
    江夏看看囡囡和小妹一直拉在一起的小手,就笑着点点头:“小妹也去!”
    “姐姐,小秋和小妹都去,我也跟着去!”齐哥儿也按捺不住了。
    江夏却摇摇头,拒绝了他的要求:“囡囡和小妹是女孩儿,学一些本草医药之术,将来都是有用的。你和哥哥初八都要开学上课,哪里还有时间跟我去那边住着?我这一去,半路里可是不许出门的。”
    听江夏这么说,齐哥儿知道跟着无望,心中失望却也就不再纠缠,只是很低落地跟在哥哥身边,看着囡囡和小妹飞奔回去收拾行李衣裳,然后跟着姐姐乘了车子出门而去。
    站在大门口,看着江夏的车子渐行渐远,再看不见了,越哥儿才转回来,问姐夫徐襄:“大姐之前就与姐夫打过商量?”
    徐襄看他一眼,没有正面回答,只淡淡道:“你姐姐心中纯善,装着无数百姓性命,是为疾人。我等读书人虽无法学她医人机体之患,却能够匡扶社稷,安抚百姓黎民……大医医国,其次疾人,故医官也。”
    越哥儿沉吟片刻,拱手道:“多谢姐夫提点。”
    徐襄微微一笑,迈步往回走:“安心读书,你姐姐对你们两人期望甚高的。”
    越哥儿和齐哥儿都连忙拱手应是,随着徐襄转回家里去。
    囡囡和小妹既然跟了来,江夏也不娇惯,到了延寿院,就让两个孩子负责整理物品,晾晒、挑选药物等等活计,与石榴、金桂同吃同作。
    那十个孩子,在年前就买了来,不过是因着过年延缓了计划。
    买回来的孩子,大都缺乏营养,面黄肌瘦。经过这十几天的调理,孩子的气色都好了不少。因为洗的干净,穿的衣裳也整洁,孩子们的精神面貌也有了很大改观,至少见了人会行礼会问候,问什么也能回答了。
    江夏过来之后,略作休整,就开始着手接种。
    到了第二天,孩子们就出现发烧的,紧接着,第三天第四天,大部分都出现了发烧症状,只有一个接种不成功,未出现反应。
    第四天,第一个孩子出现红疹。
    到了第八天上,进程最快的一个孩子已经退了烧,红疹也再之后逐渐消退。
    果不其然的,元宵节灯会因瘟疫取消。江夏闻讯,并没觉得意外。同时,也为成庆帝措施得当表示赞赏。从爱民和勤政两方面说,其实成庆帝算是个比较合格的皇帝。
    外界并不能影响江夏的工作,元宵节前一天,第二批孩子,又是十个送了来。
    调整三天之后,江夏进行了第二批接种试验。包括第一次接种失败的那个孩子,也进行了第一次的复种。
    这一批孩子出现的有极快的,第二天傍晚,就有一个出现了发烧症状,经过江夏询问,这个孩子竟然在很小的时候感染过一次牛痘,属于身体已经携带了抗体的。
    第一次不敏感的孩子,这一次也接种成功,却仍旧比其他孩子慢了一天,到第四天才开始发烧。
    半个月后,第一批孩子已经完全没了症状,连红疹的印子都几乎完全消退了去。
    这个时候,已经到了正月末,春风渐暖。
    天气晴暖的日子,好些人都脱掉了厚重的冬装,换上了相对轻便的薄棉衣。
    江夏也在正月最后一天,对已经经过了试验的孩子们宣布:“你们经过种痘,以后再也不用怕天花瘟疫传染了。”
    孩子们之前生病,不是不害怕,只是无力反抗。当得知自己其实获得了一种免疫能力后,都颇觉得意外的惊喜,却毕竟年纪小,多少有些懵懵懂懂的。
    然后,当听到江夏宣布:“你们从今天开始,学习识字读书,然后跟着学习辩药炮药制药。”
    孩子们终于欢喜起来。学着辩药炮药,以后就能做工养活自己,做好了,还能做大师傅……这个院子里也住着两个炮药师傅,都是江夏在临清时买回来的孩子里挑出来的,经过几年培养,他们都练就了一手极好的炮药技术,东家管着吃管着住,每个月的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