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八小说网 > 穿越电子书 > 医品娘子:夫人,求圆房 >

第391章

医品娘子:夫人,求圆房-第391章

小说: 医品娘子:夫人,求圆房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小鱼儿翻她一眼,闭上眼睛不搭话了。
    江夏默然片刻,也闭上眼睛睡了。
    十来年都过来了,又何必这会儿纠结去。她养大齐哥儿,只是不想未来问心有愧,至于他感念与否,就不是她的事儿了。反正,早早晚晚,越哥儿和齐哥儿都要娶妻生子,组建自己的家庭,终究会有自己的生活……
    略略歇了一会儿,江夏就起身,轻手轻脚地下了听风轩,在一楼略作洗梳整理,换了一套舒适的男装冬常服,坐了暖轿,一路往前厅里去了。
    她打发了去宫中接小皇帝的人送了信回来,孩子们分乘三辆大车已经出了宫,很快就要到了。
    果然,江夏到前厅不久,小皇帝和他的伴读们就上了门。
    江夏出去迎着,带了孩子们一路步行,穿过前院,一路往后园子里去。
    能够离开皇宫,小皇帝兴致很高。江夏一直以来的教学方式,也深受孩子们的喜欢,大家来的路上就讨论着,少保大人不知又准备了什么好玩的有趣的。
    等知道,江夏准备带他们学习滑冰,并准备凿冰捕鱼时,孩子们还是兴奋地欢呼起来。
    齐哥儿休息之后,惊讶地发现自家多了十多个小小子,一个个在冰上笨拙的样子,让他忍不住出手。而且,很快,齐哥儿就与宋懋和宋允熟悉起来。这两个别看身份尊贵,但学习起来却很吃苦,宋懋摔了几次,却都咬着牙爬起来,继续练习,相较之下,宋允最开始还略略有些娇气,第一次摔着还红了眼,却也没让眼泪流下来,而且,同样坚持学习,没有退缩。
    不多时,朗哥儿和长安两个人睡醒觉,也裹得严严实实地跑到冰面上来。齐哥儿就让宋懋宋允跟着护卫练习,他又去带着朗哥儿和长安玩起来。
    学习滑冰的时间不长,完了大半个时辰,孩子们基本能在冰面上站住了,江夏也就叫停了滑冰练习,转而让人过来,将冰窟窿上盖的盖子揭开,带着孩子们开始捞鱼。
    这个时候,江夏是不敢放手了,裹着厚厚的大毛斗篷守在冰上。看着孩子们一组一组上前,有护卫们看护着,亲自将下好的网拉上来。
    一条条大鱼被拉上来,孩子们一个个都忘了寒冷,兴奋地小脸通红,高声欢呼着拍着巴掌。
    等孩子们都玩了一遍,江夏就将大大小小一群小子都带进听风轩里。小鱼儿已经回了竹篱草堂,江夏带着孩子们,连通齐哥儿和朗哥儿、长安一起,仍旧在听风轩里做了鱼头锅子,给孩子们品尝自己的战果。
    当然了,孩子们从寒风里玩了那么长时间,一进门后,就一人先给喝了一碗暖暖的葱姜汤,祛风除寒。
    孩子们这顿饭吃的特别欢快,宋懋宋允也与齐哥儿、朗哥儿彻底熟悉起来。倒是江夏旁观着,宋允与长安一对表兄弟并不是太亲近,见了只是互相打个招呼,就基本不再说话了。
    冬季天黑的早,申初时分,暮色渐起,江夏就安排了可靠地人手,将小家伙们送回各家去。至于宋懋,则是刚刚下衙的徐襄带着齐哥儿一起,送到宫门,眼看着福顺福宁护卫着小皇帝进去,这才转回来。
    一转眼,进了腊月,又一转眼,到了年根儿了。
    腊月二十一,眼看要到小年了,摄政王梁王妃打发了两个婆子过了接小鱼儿回去过年。小鱼儿却没有跟着回去,只说自己没有准备,收拾收拾再回去。
    腊月二十二日,摄政王宋抱朴亲自过来,接妹妹回家过年。小鱼儿这才对哥哥摊牌,朝廷之前落实给她的公主府,入冬前她就让人收拾妥当了,只因为恋着江夏这里好吃好住,还有人做伴儿,才没搬过去。如今临近过年了,她也要回公主府了,就不去摄政王府打扰哥嫂了。
    宋抱朴看着妹妹微微含笑的脸,神色平静淡然,竟恍惚又些了夏娘的样子,心中知道不能勉强,也就只能暗暗叹息着,答应下来。只坚持亲自护送着妹妹和外甥们搬了家,又让人送了好些个用度之物,方才作罢。
    小鱼儿走了,韶娘也被赵宝儿打包带回了靖南王府,好在有齐哥儿和囡囡,陪着朗哥儿,才不至于让小东西太过孤寂了。
    过完小年,一转眼就到了除夕前一天。
    衙门里封了印,徐襄不用上衙了,江夏也不用再去坐诊、上课了,一家人难得轻松下来。
    徐襄江夏与齐哥儿、囡囡、朗哥儿一起吃过早饭,就让人把过年的新衣拿出来,给孩子们试穿。看着穿上新衣大大方方给她看的弟弟妹妹,江夏最直接地感受就是,一个个都长大了。
    看囡囡脸庞仍旧带着些许稚气,但眉眼间已经有了大姑娘的端庄了。她只比齐哥儿小两个月,过完年也十五岁了,按照这个时代的风俗,也该到了寻亲找婆家的年龄了呢!

  ☆、992。第992章 情窦初开

试过新衣,江夏又将越哥儿送回来的礼物拿出来。
    越哥儿虽然一个人在外,却置办的挺周全的。家里大大小小的都有不同的礼物,各自署了名字,江夏也不费劲,让各人按照自己名字分去。
    朗哥儿自然是第一个拿到礼物的,举着一套湖笔拿给江夏看:“娘看!”
    江夏失笑,这小东西才一岁多,离着启蒙还早了,越哥儿这就送他这么好的毛笔,岂不是糟蹋了!
    朗哥儿却自己乐的不行,拿着一盒笔靠进娘亲的怀里,让娘亲跟他一起分享受到礼物的快乐:“娘,老鼠!”
    江夏仔细一看,不由笑了,原来,越哥儿给朗哥儿的笔一套十二只,笔杆儿上都刻了生肖图案,一个个Q版小动物,乖萌可爱,充满童趣,是曾经江夏给越哥儿画过的图册里的形象——可想而知,越哥儿给朗哥儿这笔真是画了心思的。
    等齐哥儿和囡囡拿到了自己的礼物,接着,齐哥儿又将姐姐姐夫的礼物送过来。
    江夏看着自己一匣子湖绣团扇,竟然绣了金陵十二钗!真真是惊喜!回头看徐襄拿着两册前朝善本,满脸欣喜。
    她又看向齐哥儿和囡囡,然后不由惊讶起来:囡囡的脸颊怎么那么红?……昨儿,囡囡与她的小姐妹们逛街去了,所以,江夏第一个念头是这孩子染了风寒,发烧了?
    可,再仔细一看,江夏就看出了些微不对了。
    囡囡小丫头眼睛格外水润,尽管半掩着眼帘,却仍旧能够从小丫头翘起的嘴角上看出满心的欢喜……呃,这样子,倒像是少女怀春的模样呀!不会是小姑娘回京后遇到哪个心意的小子了?
    本来都要站起来的江夏,在看清楚这一点之后,反而又安稳地坐了下来。当着一家人的面儿,可不是问小姑娘心事的好时机。另外,她也不想太过直白地去问,也或者小姑娘自己都没察觉呢。
    她还是先去问问囡囡身边的人,了解了解情况,再作打算吧!
    再瞩目看过去,囡囡的脸色已经恢复了正常。于是,江夏笑道:“难为越哥儿花费了这么些心思,囡囡过来看看,我这些你有喜欢的没有。”
    有什么新鲜玩意儿,江夏向来是先让囡囡挑的,而囡囡也是同样,得了什么,都会先送到姐姐这边来。囡囡平日没在意,今日却觉得一时有些为难,略一犹豫,还是捧了自己得的匣子,来到江夏面前:“姐姐,你看看我这个可有你喜欢的?”
    江夏打眼一看,就见囡囡那一匣子同样是绣品,却是一匣子上好的湖丝帕子,绣了十二个月的花卉,绣工极精湛的!
    她也没多想,只是灵光一闪问了一句:“囡囡给你大哥送了什么礼物?”
    “……我给大哥绣了些平时佩戴的荷包、扇套!”囡囡顿了一下,方才低声回到。江夏觉得她声音有异,抬头看过去,竟然看见囡囡的脸颊再次染了一层薄晕!
    江夏心头一动,不会是她想的那样吧?
    这么一想,荷包扇套和帕子……就有些引人遐思了!
    她垂了眼,压住心头的惊讶和疑虑,笑着道:“这些东西给我也舍不得用,还是你留着吧!你只管看看这些扇子可有喜欢的……”
    说着话,江夏将那十二钗的团扇推过去,睨着囡囡的脸色,微笑道:“看看这些样子,也不知道湖州那边的人怎么也知道十二钗的,难道红楼在那边也家喻户晓了么?”
    囡囡的目光只落在匣子里的扇子上,并没有注意江夏的表情,听得江夏这么问,她下意识地回道:“姐姐有所不知,这些扇子都是大哥亲自画图,拿了去给绣娘做了花样子……姐姐大概猜到了,朗哥儿那些湖笔上的图案,也是大哥亲手雕刻的呢!”
    江夏微微笑着,略带出一点点惊讶来:“那孩子……我只知道他画山水花鸟有些造诣,没想到人物画也这般细腻呢!”
    齐哥儿在那边摆弄自己的礼物,听到这话,插嘴道:“姐姐难道不知,小妹最擅工笔人物么?”
    江夏转眼看向囡囡,就见囡囡脸色又是一红,微微垂了头道:“我,我只是略略帮着大哥着了点儿颜色,主要还是大哥画的。”
    江夏的目光在一片娇羞的囡囡身上转了转,落到匣子里的团扇上,心却微微地提了起来。
    这个话题好像就这么揭了过去,等礼物分发完毕,江夏笑着挽了囡囡的手,走进里屋里去,低声道:“你回来我还一直没给你把把脉,来,让我看看,这么瘦,是不是有所亏损,若是需要调补,过完年制丸子,也好一起给你配制出来。”
    囡囡不疑有他,只微笑着点头应道:“姐姐不必为我挂怀,妹妹只是略瘦,并不觉得亏损,好着呢!”
    江夏不管,只拉着囡囡给她诊了脉,这才暗暗放下一点担心。
    “嗯,略有些血虚,倒是不用丸药,从今儿起,你每天的燕窝汤里加一味桂圆,一味枸杞,慢慢调补着也就够了。”
    “嗯,多谢姐姐。”囡囡满心温暖地道了谢,目光落在江夏的小腹上,“姐姐,这几日可觉得有什么不舒服的?”
    江夏笑着摇摇头,目光也自然而然地带了些母性的柔和:“这个挺乖,没怎么折腾人……”
    说起来,江夏怀了这两胎,都算是怀相好的,朗哥儿那会儿也没有太折腾,这个更好,从怀了,就是偶尔有点儿馋嘴、嗜睡,至于恶心呕吐什么的,却是一点儿没有的。
    经过一番言语试探,江夏初步判断,囡囡与越哥儿应该还不至于有什么私情,看情形,倒像是囡囡少女豆蔻,情窦初开,对越哥儿生出了一种朦朦胧胧的好感……
    由此,她也想起越哥儿写来的信里提到的,对裴家姑娘一事,只说任由姐姐做主就好。说的很爽快,倒似乎对囡囡的小小心思并不知情!
    唉,若不是肚子里的这个绊住了脚,她也能去见一见越哥儿,与他商议商议婚事。如今,少不得,要尽快再给越哥儿写封信沟通沟通了。

  ☆、993。第993章 相看

新年元日,五品以上官员进宫朝拜。江夏既然位列三少之一,自然也在进宫朝拜之数。
    嗜睡的她前一晚因为守岁没有睡好,故而,一大早进宫的车子上,靠着徐襄的肩头仍旧昏昏欲睡的。徐襄紧了紧揽着妻子的手臂,轻轻叹了口气,尽管不阻止妻子从医入仕,但看着她这样子,他还是会心疼……看来,以后不能再要孩子了。
    临到宫门前,江夏才被徐襄唤醒,连忙拿了镜子略略整理了一下冠带衣襟,然后随着徐襄一起下车,往宫门前,等候宫门开启了。
    临近午时,朝拜完毕,回到家,江夏几乎没怎么吃东西,就回屋歇下了,一觉睡到傍晚才醒。
    初二,邢氏早早地打发了人来叫她过去。
    江夏也习惯了把王太医和邢氏做自己的长辈,略作收拾,带着大大小小一家人去王家做客,只有齐哥儿,与同窗好友邀约了,去逛天坛寺庙会。
    至于徐家的姑娘徐慧娘,之前已经透过消息了,初二要去宫里见太后和小皇上,今年不回门了。
    朗哥儿一脸热切地看着小舅舅,很想跟着小舅舅去,齐哥儿也看见了,却只能装作没看见——之前,江夏可是给他打过预防针了,年节人多最容易出事儿了,每一年都有孩子在街上被拍花子的拐走,他可不敢带着朗哥儿,关键是小东西太小了,他完全照应不来。
    为此,朗哥儿一路都噘着嘴不高兴。江夏看着了,也没有多说什么,倒是囡囡抱着他过去,透过车窗指着外头的街景给朗哥儿看。
    等江夏她们到了,王瑗娘和任川南已经到了,连带着王瑗娘的儿子聪哥儿。朗哥儿看见刚开始学着走路的聪哥儿,这才提起精神来。
    在王家过了欢乐温馨的一天,临近傍晚一家人才转回来。
    初三,徐慧娘夫妻带着孩子们回了徐家,小鱼儿和王瑗娘也被请了过来,大家热热闹闹过了一天。
    日子过得很快,一转眼,元宵过完了。书院里都要开课了,江夏也要重新开始给小皇帝上课了。
    她算计着日子又陆续地教了一个多月,二月底的时候,她的身子笨重起来,再不宜出入了,这才告了假,在家待产。
    三月三,女儿节。
    江夏憋了一冬天,好不容易能够踏青了,她也带着孩子们出城,往城西铁槛寺而去。铁槛寺的桃花久负盛名,乃是京城踏青首选之地。
    而之所以让江夏挺着大肚子也来凑热闹的主要原因,还是因为林郦娘送了信儿过来,裴家三房的姑娘裴芳卿进了京,三月三这天,林郦娘会带了她一起去铁槛寺。
    用林郦娘的话说:“届时,三婶也会同行,大家揣着明白装糊涂,见一见,若是满意,就做亲。若是不满意,彼此之间也不必尴尬,反正没透出消息去,也不会有什么影响。”
    江夏出门比较早,到了铁槛寺,她让齐哥儿带着囡囡一起去赏桃花,她则只带着朗哥儿进了寺。
    每年三月三,都是铁槛寺香客盈门的日子,江夏没去礼佛,却让人早早在后边定了一个静斋,就是寺院里用来给贵客休息的小院子。
    江夏定的早,订了最好的两个院落之一,院子里本身就带着一片碧桃林,还有一池泉水。一片碧桃花开的正艳,如染了胭脂一般,衬着泉水清清,沉静与浓艳的完美结合,煞是好看。
    早过来的红菱姑姑已经在桃花树下布置了几个席子,摆了瓜果点心,供人赏景。
    江夏就选了一个席子坐了,安静地赏着美景,等着裴家到来。
    约摸巳时中,门上来了两个婆子,江夏一眼看过去,其中一个是林郦娘身边的婆子,穿着一袭秋香色的团寿褙子,头上插着一支金簪。另一位却穿着靛青色的无袖褙子,梳着圆髻,却只攒了一根银簪,面容沉静,却进退有礼,行止得当,江夏暗暗猜测,这位大概就是裴家三房的人了。看这仆妇的穿着打扮,倒是分外‘清雅’,若是裴家的芳卿姑娘也是这般作态,怕是难以与她们家和谐共处,毕竟,江夏和越哥儿几个都不是那种拘礼,人前不失礼也就够了,人后向来信奉怎么自在怎么来的。
    另外,这个仆妇装扮太过俭朴,近似一种寒酸状态了。江夏不主张炫富,却也不觉得刻意装穷更高尚。若是那种目下无尘、格局太‘高雅’的女子,更适合做正室夫人,却不符合江夏心目中的‘妻子’概念。
    江夏客气地问了几句话,让人拿了两个二两金锞子赏了两个人。林郦娘的婆子满脸欢喜,大大方方接了。另一个婆子却露出一抹惊讶之色,随即虽然接了,却明显带了些迟疑之色。
    江夏也不多言,起身随了两个婆子往裴家那边去。
    弯弯绕绕走了好一会儿,两个婆子才引着江夏来到一个小院子门口。门上早有几个婆子丫头候着了,一见江夏过来,立刻笑着将她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