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八小说网 > 穿越电子书 > 医品娘子:夫人,求圆房 >

第476章

医品娘子:夫人,求圆房-第476章

小说: 医品娘子:夫人,求圆房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江夏换了一身青布衣衫,跟在几个孩子身后,直接去了天长县口碑最好的药铺子,孩子们出面去跟药铺子议价、协商,江夏就安闲无比地等着孩子们谈好了,她出面鉴别药材。
    天色完全暗下来,母子几个才回到蒋记车马店。因为他们要的药材多,药铺子会连夜备货,第二天一早送过来。
    第二日,江夏走到前头去义诊,坐了小半个时辰也没个人上门。还是车马店的袁掌柜陪着笑进来请东家替他看一看……
    江夏苦笑,她想着回馈百姓呢,却没想到人家根本不买她的账,还得自家掌柜来给捧场。
    一诊脉,这位袁掌柜还真的有肝脾不和的毛病,江夏就沉了心思,仔细地替他诊了脉,然后将症状给袁掌柜说了,袁掌柜微微惊讶地连连点头,片刻后,捧了江夏开的方子下去,寻曦儿和启娘几个抓药去了。
    没有抓药的小伙计,江夏就让曦儿和启娘带着两个机灵的丫头一起来抓药。至于迅哥儿和长生连生,都被她打发出去做宣传了。
    既然义诊三天,怎么也得让周围的老百姓知道才行,干坐三天,岂不浪费……也尴尬吧!
    顾青茗那边的河工上还忙着,所以没有停留太久,只住了一晚,就启程回淮安去了。
    江夏这边上午清闲了不到一个时辰,也不知识袁掌柜带了好头,还是小子们在门口、码头上宣传的起了作用,许多百姓扶老携幼地过来看病了。
    江夏吃了午饭转回来,蒋记车马店门前竟然排起了二三十人的队伍。
    临近五月,天气渐热,江夏担忧门外的病人扛不住大太阳晒,就吩咐人在门口赶着搭个凉棚去,再吩咐袁掌柜让厨房里熬几锅绿豆汤送出去,给等候的病人喝。
    这一天,天色黑透了,才将来看病的病人打发完,江夏累得腿软,几乎站不起来。心里却觉得很充实,比在京城给皇帝后宫看病有成就多了。而且,病号多了,疾病也多,各种各样的都有,甚至还让江夏见着了两个不太常见的病症,也算小有收获。
    第二日一早,门外就排起了队。这一天,比第一天还忙。
    第三天,也是最后一天,比第二天又忙,到了天黑,门口还等着二三十个病人,眼看着天黑了,有一个抱着孩子的妇人在门口痛哭起来,跪着请求替她的孩子看病,别赶他们走……
    江夏不忍,强撑着把等着的病号看完,稍事休息后,连夜登船,离开了天长县。
    船行高邮湖上,徐襄拥着江夏坐在船头,两人沐着点点星光,共饮一杯。
    徐襄低声道:“水师指挥使被拿下,连通两名副指挥使同样被革职送京查办……”
    江夏微微眯了眯眼睛,幽幽地叹口气道:“他们不过是奉命行事罢了。”这些人大概送不到京城吧?或者进了京也不会审出什么结果来……能指挥动他们的人不倒,他们估计家中父老妻儿,怎么敢胡乱攀咬?结局不外乎杀人灭口罢了。

  ☆、1203。第1203章 姐弟

运河上行船的、码头上装卸的力工是沿运河各地的两大势力,被许多大小帮派控制。这其中,漕帮垄断漕运、盐运,绝对是运河上势力最大的帮派,没有并肩者。
    运河纵贯南北上千里,漕帮势力遍布,当然,各地也分了众多堂口,相对独立地管辖本地漕帮事务。
    江齐连续两年在徐州督造河工,特别是前一年大姐去广平府之后,他就动手把安置在那边的姐姐灵芝搬到了徐州府铜山县,也没给灵芝置太大的宅子,就在临河的街上置了一个三进的小院子,带着临街三间铺面。灵芝在云贵住了十来年,学会了一手酸汤粉的手艺,就将三间铺子租出去两间,留了一间给自己,开了个小小的酸汤粉铺子。
    因为她做的粉料地道、酸辣可口,又价格低廉,码头上出苦力的青壮们吃上一碗,酸辣酸辣地出一身汗,通体舒泰,渐渐地有了一点儿小名气,连河上经常往来的船只都有不少闻名而来的。
    年后,江齐再次来到徐州督造河工,看见灵芝的铺子开的很兴旺,人虽然忙累了些,精神却不错,收拾的利落干净,也觉得欣慰。
    大姐的养育栽培之恩不能忘,当年娘亲和哥哥姐姐对大姐大哥的做的事情,他也记得,虽不忍哥哥姐姐流落无依,病死在道旁,却也不想他们再去搅扰大姐和大哥,看到灵芝自力更生,日子过得兴旺起来,他自然也高兴。
    看着姐姐收拾过还不算太苍老的脸,他还琢磨,再替姐姐寻个人家,找个勤快厚道朴实的一起过日子,替姐姐分担分担,也让姐姐真正踏实过日子。
    只不过,这话一向灵芝提,就被灵芝一口拒绝了。
    她流泪道:“你那大外甥都十六了,小的也十一了,我就想着攒些钱,就能将他们接了来……”
    江齐愕然。他是知道灵芝在云贵有孩子的,只不过,因为她是外室,孩子生下来就被抱回本家了,她根本没养一天,说是灵芝的孩子,却跟没半点儿感情的。更何况,几年前她就被当家主母作伐子撵了,一路千辛万苦找回来,人早就磋磨的不像样了。那家也是当地的富商,颇有些家财的,孩子们怎么肯跟她来?
    若不然,姐姐挂念亲生儿子,他当舅舅的难道白看着,早就打发人去接来了,何至于等到她自己攒钱。
    姐弟俩话不投机,也不再多说。
    只不过,几天后,江齐再见灵芝时,却发现她眼底都有抑不住的欣喜和欢畅,行动都带风儿的……看这样子,江齐第一时间想到的是灵芝自己动了心,有了看中的人。他不好直接询问,就留了人暗地里盯着米粉铺子,大半个月后,才得了消息,灵芝确实有了一个相处亲密的汉子,来回话的人对江齐说,听老板娘称呼那人叫富贵!
    江齐一个激灵,几乎失了态去,好不容易强做镇定,将人打发了去继续盯着,他自己就沉默着琢磨起来。
    富贵、灵芝,虽说是他血缘上割不断的哥哥姐姐,但不说小时记忆中的种种不堪,就是之后做出的种种,也无法与大姐大哥相比。相对的来说,江夏江越与他江齐才是亲姐弟兄弟,富贵和灵芝毕竟只是刘氏带过来的孩子,不管是伦理还是感情上,都比不得。
    若那两个人安分度日,他如今有能力了,也不妨接济帮衬些,让他们过得富足安逸。但江齐其实很清楚,那两个对大姐大哥,特别是大姐是恨到了骨子里的,仅仅灵芝一人还罢了,两个人凑在一处,那必定会出事。
    再想起就在江南的大姐,还有在金陵任职的大哥,江齐难免更加忧心。
    很快,江齐就得了富贵的资料,多年不见,竟然混进了漕帮,就在宝应县的安宜镇,居然还混成了当地一个小堂口的堂主。手底下有二三十弟兄,并上百的力壮,并且深得宝应漕帮分舵舵主的信任。
    江齐就让人盯着灵芝的汤粉铺子,只要富贵再来,就立刻报信给他,他要去见一见这个多年不见的哥哥。不管怎样,他也要努力劝一劝,让他们放下过去,安稳度日,莫再生事。
    只是,不等他等来富贵,就得了大姐遇险的消息。江齐一夜未眠,第二天一早就走去寻灵芝。
    “二姐,你早就知道是不是?”江齐单刀直入地开口就问。
    灵芝似乎并不意外,睨着眼前这个品貌出众、气度非凡的俊公子,心底一片悲愤、一片恨意。
    她冷冷一笑道:“知道,又怎样?”
    “二姐!”江齐被灵芝的表情激起了恼怒来,开口叫道。
    “别叫我二姐,我才不与那个贱人排行……”灵芝同样激动起来,瞪着江齐道,“你也别跟要吃了我似的,我难道不该恨她吗?若不是她下了狠手,我何至于被远卖到西南大山里去?又何至于流落到如今这般境地?倒是那个贱人,享尽了富贵荣华……”
    灵芝一脸恨意,诅咒起来似乎就停不下来,那恨意太深,扭曲了面目,让她本就老丑憔悴的脸更显丑陋,甚至带了些狰狞出来。
    江齐呆愣愣地看着眼前不停咒骂,言语越来越粗俗不堪的妇人,越来越觉得陌生,甚至生出一股子厌恶来。
    他记事早,当年的事情他仍旧记得清楚,若非富贵染了赌博恶习,欠下巨债,才将灵芝卖掉,根本与大姐无关。即便,后来他知晓世事,也曾有念头在心中一闪而过,大姐与当年的事件是否有关,但随即他就自己否定了,大姐当年被母亲卖入徐家,郑老太太连正室的位置也不想给她,她自己尚难自保,又哪来心思算计旁人?更何况,大姐最该记恨的刘氏,还不是养着她安然终老?
    ——思前想后,富贵灵芝之所以有今日,不过是自作自受!
    这是江齐心中早就认定的,是以,今日一听灵芝这般歪曲、谩骂,他并没有半点儿动摇,反而真正认清了这一对姐弟与他之间的关系。他们虽然有血缘,却实在谈不上亲近了。
    他脸色冰冷地沉默着,数年为官的威严散发出来,让一味谩骂发泄的灵芝渐渐升起一股惧意来。谩骂的声音渐渐低下去,她甚至下意识地往后退了一步。
    “小弟?”她嗫嚅着低唤。
    骂也骂了,这会儿才突然醒悟过来,她能过上如今这般日子,还是托赖这个小弟!
    江齐目光冰冷,看着灵芝也没了平日的怜悯,淡淡开口:“你就不要想富贵了,安心开你的铺子吧,若再生事,我也容不下你!”
    前后相合,大姐此次遇险,指定与富贵脱不了干系。无论如何,那人的结局已定。眼前这个糊涂妇人,毕竟与他血脉相连,毕竟没做出什么直接伤害大姐的事情,他警告一番,不再生事也就罢了。
    再说江夏,与徐襄一起离了天长县,也不急着赶路,让船夫泛舟湖上,看湖波浩渺,水天一色。
    夫妻俩短暂相聚几日,在湖上再次分别。江夏看着脸色憔悴清瘦的丈夫,心中不忍又愧疚,却也只能低声叮嘱:“你不必担心,上一次是我一时糊涂,经了那次,我再不敢懈怠了,必定能够护住孩子们!”
    徐襄紧紧把妻子拥在怀里,叹息道:“我从未怪你,是我没能护住你们母子,如今还要将你们舍下……”
    这话说出来,江夏心里一片温暖,她蹭了蹭丈夫的胸膛,低声笑道:“这是怪我不肯随你同行呢?……或者是嫌我不够柔顺?没有以夫为天……”
    她一句接一句地问着,徐襄终于撑不住,扑哧一声笑出来。
    舒展舒展手臂,重新将她圈在怀中,徐襄微微低了头,用下巴蹭着妻子的头顶,轻声道:“你这性子又不是一日两日了,早在你进徐家之日,我就领教过了……嘿嘿……”
    说着,想起了过往种种,徐襄脸上的笑容扩大开来。江夏想起往事来,却不免带了些伤感和悲凉,但更多的则是安然和温暖。若不是莫名到了这里,又怎么能与这个人相识相遇,生儿育女,相守一生?
    两夫妻在船上共度一宿,第二天一早,就在湖上作别,徐襄换乘另一艘船,再回苏州去一趟,那边的事体还未了解,他还要去处置一番。江夏则带着孩子们渡湖北上,直接越过高邮,前往宝应的沿河镇转入运河,然后顺河北上,往淮安去。
    徐襄一走,江夏就把孩子召集到一处,读书写字、女红绘画,而船上多了不少护卫,除了江夏临时召集来的那些外,顾青茗和徐襄过来,都给她留下了不少人手。如今,这艘大船上,足足有七八十人护卫,装备也远远超出了水师的装备,不但有刀枪箭弩,还有江越赶着送过来的三十杆连发火铳和十二门小型火炮。
    这艘船真正武装到了牙齿,别说只是在内湖运河上行走,就是去到海上,也绝对是横着走的存在。

  ☆、1204。第1204章 请罪

界首镇,也就是江夏之前夜里遇险之处,此处高邮湖和运河有航道相连,想要从运河进高邮湖向西,或者又高邮湖出来的船只转入运河向北,都要从此经过,故而得名。
    来到此处,河水静静流淌,河岸上的杨柳依旧,芦苇蒲草繁茂,竟已经看不到那一场大火的痕迹了。
    约摸在那一处,船在河中抛锚停住。
    江夏带着孩子们来到船头,仆从护卫们早已经将备办好的三牲和酒坛子摆在了船头,丫头婆子则设了祭案,摆着几个供盘干鲜果品菜肴,并香烛等物。
    江夏和孩子们来到船头站好,朗哥儿出列,诵读了一篇祭文。诵罢,将祭文在烛火上点燃,江夏和孩子们行礼拜祭,婆子丫头们取了纸钱元宝等物烧祭一番,然后燃放鞭炮,并把各色供品投入河水之中,祭奠方告完成。
    至今失踪的将近二十人,加上寻得遗体的,那一场大火足足让三四十个人丢了性命去!
    祭拜完毕,船只起锚,继续北上。
    水香伺候着江夏换了身上的素衣,看着夫人抑郁的脸色,忍不住低声劝慰道:“夫人,您替那些人供奉了香火,又特意义诊行善……那些人下辈子必定能够托生个好人家,说不定做少爷做姑娘呢,也不必替他们太过伤怀了。”
    供奉香火、做道场,乃至祭奠,不过是让活着人的心里安慰罢了。江夏自己来历诡异,却仍旧不相信那些因果循环、转世投胎之说,是以,水香这番话注定了对她无用、
    不过,她也体会到了这丫头的关心,于是略略放松了神情,回头对她微笑点头:“嗯,我无妨,不必担心。”
    见她带了丝儿笑,水香暗暗松了口气,这才垂首应着,又建议:“就要端午了,夫人也琢磨着定一定咱们包什么馅料的粽子?昨儿在湖上,两位姑娘带着我们可是采了不少苇子叶,又宽大又厚实,包粽子肯定好!”
    听水香提起粽子,江夏倒是想起现代时,南北两地网民关于甜粽子、咸粽子的争论,又不由地想起当年被深恶痛绝的五仁月饼……脸上的笑意就略深了些。
    船上的人,有一小半是幸存下来的,大多数是后来补充的,多日气氛压抑,早就有些受不住了,听得一声包粽子的吩咐,不管婆子丫头都活泛起来,都纷纷跑到厨房里寻找自己能做的活计,处理粽叶的、挑选两米五谷的……又有那心思活泛的采买人乘了小船上岸,去购买咸蛋、鲜肉,并各色食材配料的……大家齐心协力的忙碌一日,傍晚时分,各色馅料的准备就基本就绪,送上来的单子给江夏一看,她就撑不住笑道:“竟比京里时还全!”
    泡米、备馅料、裹粽子,再放进大锅里蒸煮一个时辰,再闷上半个时辰就能食用了。
    因着下手包裹的时候就是傍晚了,大大小小一起动手,包完再下锅蒸煮,竟是恰好第二天早饭吃上。
    江夏和孩子们正乐呵呵地吃着粽子呢,南芜匆匆进来回话:“夫人,淮安漕帮分舵舵主赵庆广求见!”
    赵庆广?江夏听得这名字似乎有些熟悉,却一时想不起在哪里听过了。
    好在南芜紧接着一句话,替她解了惑:“赵舵主称乃是夫人同乡,当年在临清运河上还曾有幸见过夫人一面。”
    这么一说,江夏一下子想起来了。当年她曾经受宋抱朴所请,去给一位漕帮大哥疗过伤,是见过一些河上讨生活的人……赵庆广……
    “可是赵小七儿?”
    南芜一脸懵。夫人说的这个名字她根本不知道,实在答不上来。
    不过,也只是一愣,南芜就道:“容奴婢出去问清楚,再来回话。”
    赵庆广果然就是赵小七儿!
    只是,当年那个黝黑却不失英俊的青年,如今已经成了身材魁梧、肩膀厚实的中年人,整齐却浓密的短须更是让他的容貌改观了太多。
    他恭敬拜见,江夏却凝视着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