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八小说网 > 穿越电子书 > 医品娘子:夫人,求圆房 >

第73章

医品娘子:夫人,求圆房-第73章

小说: 医品娘子:夫人,求圆房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江夏揉揉脑门,正想着松口气,好好缓一缓这快崩溃的神经,临清府景家却突然来了人。
    徐慧娘发病,昏迷不醒,遍请临清府的名医,却无人能治。
    景谅得了信儿,二话不说,拉了徐襄道:“赶紧请夏姑娘走一趟,救救你姐姐吧!”
    徐襄也慌了,救姐姐性命,哪里有不肯的。二话不说就抬脚往后院跑。
    郑氏自然也得了信,脸色瞬间灰败了,一叠连声地吩咐人:“快去,快去叫江氏,让她去临清!”
    因着彤翎总是偷偷溜去前头看热闹,所以,不等徐襄回来,她就得了信儿。
    叹口气,江夏直接吩咐彤翎翠羽:“带上我的药箱子,跟我走一趟吧!”
    是以,当徐襄赶回来时,看到的就是已经收拾好的江夏,和拎着药箱子的两个丫头。
    徐襄怔了怔,对着江夏拱一揖道:“大姐就摆脱夏娘了。”
    江夏看定徐襄,道:“其实,刚回来那日,我就跟太太说过大姑奶奶的病情,只不过,表姑娘和太太都心有怀疑,觉得夏娘危言耸听,哗众取宠,并未听信……到如今病发,我也无法保证就能救得了大姑奶奶的性命!”
    徐襄一下子愣住,脸色灰白一片,片刻方道:“你尽力……就好!”
    江夏瞥了他一眼,抬脚出门。
    临行前,江夏一个人去了正院,见了一次郑氏。
    当日,房中丫头婆子一个未留,江夏与郑氏在房中面谈了一盏茶功夫,江夏就辞了郑氏出来,乘上等候着的马车,出徐府,往临清去了。
    谁也不知道,那日,江夏与郑氏说了些什么。也有各种猜测,却并未得到证实。
    直到某一天,众人才皆恍然大悟,原来竟是这样!
    江夏到达临清景府,徐慧娘已是昏迷不醒半天有余。江夏施针之后,徐慧娘气息稍稳,却仍旧没有清醒的迹象。
    见江夏从里屋里出来,被她赶在外屋的景谅和徐襄连忙迎上来询问:“如何?”
    江夏擦一擦额头的汗珠,摇摇头,叹息道:“耽搁的久了……我尽力吊住了性命,后面我会尽力救治,但我也不敢保证一定能将大姑奶奶救醒,我只能说尽力而为!”

  ☆、187。第187章 下雪了

江夏又一次从徐慧娘的房间里走出来,屋外的地面上已经铺了一层白。她抬眼看了看阴沉沉压的极低的天空,裹了裹身上的青灰色素面丝绵斗篷,撑了伞,脚步不疾不徐地穿过院子,一路出大门去了。
    “江姑娘穿的越发素净了,通体上下没有半点儿花草不说,连发髻上也只剩下一支木簪了!”红翡目送着那挺拔如竹的身影渐行渐远,忍不住低声感叹。
    绿翠闻言摇头道:“是个好的,可惜……可惜这命……以后还不知落到什么地处去呢!”
    “我看难说……”红翡跟着叹了一声,随即道,“这位江姑娘心性可高着呢,必定不是那苟且偷生之人,看这样子,真有那日,说不定绞了头发做姑子去呐!”
    “两个小蹄子尽胡扯……还不赶紧做活去,刚刚换下来的被单子还要赶着洗出来……”冯氏不知从哪里走出来,一手一个,扭住两个小丫头的耳朵,扯到屋里去。
    看着两个丫头捂着耳朵飞快地干活去了,冯氏也忍不住朝着那已经空了的门洞里瞅了一眼。好人又怎样?谁让出身不济呢!那徐家太太想着攀权附贵,自然要给二少爷寻一位高门贵女……至于这位,正因为前头有救命之恩,又与二少爷情分不同,才更容不得呢!
    江夏走至景府角门,在门房里候着的彤翎立刻跟了出来,低声道:“姑娘,将风帽带上吧!”
    江夏点点头,自己将斗篷的风帽戴好,回头,也替彤翎紧了紧头上的帽子。
    大庆朝有制,仆从不得穿斗篷长衣。江夏就给彤翎和翠羽各做了一件丝棉大衣,又做了丝棉帽子,下边带着棉围脖儿,穿戴了之后,又不违制,又很暖和。
    两人站在门洞里整理衣帽,景大公子景谅匆匆从外头回来。
    他抬头看见江夏,先是拱了拱手,随即问道:“姑娘这就回去了?”
    江夏点点头:“公子进去,多陪着大姑奶奶说说话……我今天诊脉,觉得大姑奶奶脉象似有松动。”
    “真的?太好了!”景谅的眼睛倏地亮了,随即郑重拱手,对着江夏一揖道,“多亏姑娘这些日子劳心费力!”
    江夏抿嘴笑笑:“大公子不必与我客气了。这话且留着,等大姑奶奶醒来之日,再说不迟。”
    景谅也扯着嘴笑了笑,拱拱手,告了声罪,也不再送江夏,径直匆匆往徐慧娘屋里去了。
    一转眼,徐慧娘病倒月余,每日沉睡,不见醒转。一双幼子有奶娘照应还好,长子羡哥儿跟着奶奶王氏住着,每日他过去请安,羡哥儿都会追着他问,娘亲的病可好?他什么时候能去见娘亲……
    孩子软软糯糯的童音,那么委委屈屈地问着他,实在让他无法面对,恨不能远远地逃开去!
    终于,慧娘有苏醒的迹象了……哪怕只是希望,也足够让几近绝望的他以极大的惊喜了!
    江夏和彤翎出了景府的西角门,绕着院墙走上半柱香功夫,就又见一道精致小巧的如意门扉,门前没有石狮张牙舞爪,门楣上却砌着瑞兽五福石榴牡丹纹的精致砖雕,又有左右两侧微微闪着青光的门当和台阶,显出当初建屋之人的用心来。
    彤翎跳上去敲了两下子,门从里头打开,翠羽笑着迎了出来:“姑娘回来了?赶紧进来,这雪眼瞅着要下大了,刚刚我还寻思着,再大些要给姑娘送件大氅去才行呢!”
    江夏笑着进了屋,脱下身上的斗篷,随手交给翠羽。
    “我们俩都裹的跟狗熊一样,一般雪也冻不着……不必为我们担心!”
    翠羽笑笑,拿着斗篷去屋门口抖去细碎的雪粒子,这才拿进来,仔细地挂到里屋的衣架子上去:“自然是知道的,但真的有了天气,还是忍不住担心。”
    说着话,翠羽转进小厨房,用托盘端了两碗热乎乎的浓汤出来:“姑娘洗把手,先喝一碗汤暖暖身子。”
    囡囡从屋里趿拉着鞋子奔出来,扑过来就抱住江夏的腿,欢喜道:“姐姐回来啦!”
    江夏摸摸囡囡的头,笑着道:“回来了,回来了,你且等一下,姐姐洗洗手再跟你玩。”
    来到临清景府,江夏出手,稳定住了徐慧娘的病情,却一直没能将徐慧娘救醒,每天过去行针,看诊,其余大把的时间,江夏就带着个丫头,换作公子小厮的打扮,四处逛过去,原打算买一间或者租一间铺子,开设商家糕饼铺的分店的,没想到,倒让她先碰上了一家出售宅子的,屋主原来是个临清府衙的书吏,年纪大了,辞职回乡,出让这座小宅院。
    院子不大,只有两进,却修建的极规整,五间正房外带东西耳房,又有东西厢房各三间,倒座、门厅,一应俱全。
    难得的是位置极好,就在景家旁边不远,出景家绕着院墙走半柱香就到。两侧不是官员,就是小吏,有衙役每日早晚巡街,治安极好。
    或许有前后几次救下徐慧娘,又有德州府贡院一事,景谅对江夏的态度一直客气而恭敬,江夏说搬出去,他也只是问了问,就一路放行了,并没有为难。
    也或者,景谅已经察觉到了徐郑氏的打算?
    这个小院买下来,又安置了一番,九月末,江夏才带着两个丫头搬过来。五天前,越哥儿休沐,刘水生带着越哥儿、小妹囡囡来了一趟。看过江夏购买的小院,都很欢喜,越哥儿要回去上学,刘水生要回去帮着商秋生打理糕饼铺子,小妹他是时刻带在身边的,最后就留下了一个囡囡。
    小丫头童言童语的,倒是让小院的气氛活泼了不少。
    吃过午饭,天色仍旧阴沉,雪却停了。
    江夏照旧带着囡囡在家,翠羽和彤翎结伴上街,买菜顺带寻找出租出售的铺子。
    临出门,江夏向郑氏要了翠羽和彤翎的身契。两个丫头已经不算是徐府的丫头了。若不是,两个丫头的父母尚在徐家的庄子上,江夏早就给她们脱了籍去。
    这会儿,她就刻意地吩咐两个丫头去做些差事,锻炼着些,以备后用。

  ☆、188。第188章 二少爷就要进京了

江夏带着囡囡小睡了一会儿,她先醒了,起身过了斗篷来到门口,看着门外扯絮一般的雪花飞舞旋转着飘落,铺白了地面,染白了屋顶,将屋脊树木都笼上了一层白色。
    憋了两三天,雪终于下来了。
    刚进十月,这还是这一年冬天的第一场雪。
    倏忽间,她来到这个世界已经八个月了。但是莫名的,她却似乎觉得,她已经在不知不觉中化成了江夏娘,完全适应了这个社会的节奏,也养成了新的生活习惯。
    咚咚咚,有人敲门,江夏略略整了整衣衫,前去应门。
    裹着一身寒气和雪花进来的是景谅的小厮润成。
    进门后,润成先给江夏请了安,然后就将一个匣子连通一封信交给江夏。
    “赶紧往屋里去,我给你倒碗热汤喝一喝,去去寒。”江夏招呼着润生进门。
    润生笑着答应了,跺跺脚上沾的雪花,跟着江夏进了门:“姑娘还是先看信吧,只要跟小的说在哪里,小的自己去喝就是。”
    江夏笑笑,“就在小厨房的灶上炖着呢,旁边草墩子里放的有包子,你拿两个来,放在火盆上烤一烤吃!”
    “哎,哎,小的就爱吃那个烤包子,多谢姑娘心疼!”润生连声答应着,径直去小厨房找吃的了。
    江夏这才在榻上重新坐了,拿了火钳子拨了拨炭盆里的炭火,这才取出信笺,展开来看起来——夏娘如晤……
    信,是徐襄写来的。却照旧送到了景府。
    买宅子搬离景府,她没有知会徐襄。景谅显然也没有透露她的行踪。不管他出发点是什么,在这件事上,江夏还是很满意的。
    一页信笺,即便是蝇头小楷,也写不了多少字。江夏很快将信看完,捏着薄薄的信笺,目光在那一个个俊逸清秀的字上滑过,然后转开目光,将信笺重新装了放在一旁,这才动手打开那只匣子。
    不大的老檀木包抽屉式匣子,没有上锁,江夏缓缓抽开盖子,露出匣子里的一枝竹根子雕就的簪子来。扁方形的竹簪,保持着竹子的青黄本色,只在簪头处留着一根比头发丝粗不了多少的细根子,而在这细细的根须子上,竟卧着一枝螳螂,其中一只刀臂高高举起,仿佛向面前的敌人示威!
    江夏倏地瞪大了眼睛,然后扑哧一声笑了。
    这人,这是向她表达自己的决心?螳臂当车,拼却性命去么?
    手指轻轻地摩挲着活灵活现的螳螂,江夏暗暗叹了口气,他以为,他勇敢面对就可以解了眼前的局,殊不知,能让她推却的不是郑氏,不是那不知在何处莫须有的高门贵女,不过是……她心底的胆怯罢了!
    她怕陷入那深深后院宅门之中去,日复一日年复一年,磨掉她向往美好的向往!也抹掉了她心中的善恶是非,泯然成那千千万万后宅女子中的一个,表面光鲜,内里却早腐烂败坏的,见不得天光。
    微笑着摇摇头,江夏的手指在螳螂的翅膀上划过,然后,将发簪放进妆台的首饰匣子里去,那匣子里,已经有了一支簪子,不同的是,那一支是小荷蜻蜓。连通她发间攒的一鸣惊人,三支簪子,一样的竹木质地,一样都是出自徐襄亲手雕就。
    磨墨执笔,江夏认认真真写下一封回信:安心,一切皆好!
    想了想,又在后边添了一句:大姑奶奶脉象松动,似有醒转迹象。
    将信笺拎起来,轻轻抖了抖,晾干墨迹,折叠,放进那只紫檀木匣子里。又去柜子里拿了几只青花瓷瓶,一起放进匣子里,又拿棉纸塞好,这才拿着匣子出了里屋。
    润生正守着火盆子,手里拿着一只烤的两面金黄的包子啃着。一看见江夏出来,立刻笑着起身。
    江夏摆摆手,将匣子放在润生旁边的桌子上:“这次是长贵还是长福?”
    润生吞下一口包子,答道:“不是他两个,他两个被人看的紧,脱不了身……是负责采买的永盛带来的。”
    说完,拿眼睛觑着江夏的脸色,竟没看出有什么变化,也只能在心里感叹,这么好的姑娘,生得好,性子好,又有这么一手好医术,配二舅爷还不成?真不知道亲家太太怎么想的,就是看不上,唉!这样子,终不是个长法儿,怪愁人的!
    默了片刻,江夏将那匣子往润生跟前推了推:“那就还让永盛带回去吧。里头是二少爷两个月的药量。”
    润生三两口将手里的包子吞下去,擦了手,将匣子塞进怀里,磕个头,又匆匆去了。
    江夏跟着去关了大门,转回来,目光不由自主地又在妆台上扫了一下,却随即转开了。
    下雪了,拥炉赏雪,再生个锅子吃涮肉是最好的!
    想到就做,江夏去厨房里弄了一块肉,天冷,厨房里停了火之后也上冻。肉冻的不是太硬,用来切片倒是刚刚好。先找出木耳、山蘑菇、腐竹、笋片等干货来泡发,然后动手切肉片。
    等翠羽彤翎打着伞从外头回来,江夏已经收拾妥当,锅子满满的鸡汤恰恰好滚开了。一家子大小四个丫头欢喜说笑着,围着火炉吃着锅子,一片欢乐。
    第一场雪,一般都不会太大。这一场雪也不例外。
    第二天一早,雪早就停了,明晃晃的太阳又升起来了。只是,相对于夏季的热情似火,这会儿只有太阳光很亮,却几乎没了什么温度。
    吃过早饭,江夏穿了一件珍珠皮大氅,带了翠羽,脚步从容地出了门,一路往景家去了。
    “玉翠姐姐也快生了吧?”翠羽随口问着。
    “快了,最多一个月……”江夏点点头应了一声,回头看向翠羽道,“你今日也别在门子上等了,进去看她一眼,等再有人过来,也好给芷兰捎个信儿回去。”
    翠羽笑着应了,觑了觑江夏的侧脸,道:“姑娘,咱们的身契都拿出来了,您自己的还没……”
    她的话没有说完,江夏却听得很明白了。
    她侧转脸瞥着翠羽笑笑,神情淡定,却似乎答非所问,道:“二少爷就要进京了。”

  ☆、189。第189章 开业舍糕

刚进了十月,就连着下了两场雪,第二场雪特别大,从傍晚开始下,一直下到了傍明天,算是溜溜儿下了一宿。
    第二天早起开门,好多人家发现,自家门窗都被雪封住了。
    江夏与掮客钱纹约好了,这样日子巳时末在府前街上的四海茶楼碰面。这位钱纹乃是王大有介绍江夏认识的,五十岁开外年纪,据说在临清掮客中属于领军人物,当初就是他带着王大有入得行,算是王大有的师傅。
    之前江夏购买的宅子,就是钱纹介绍,并经手交易的,之后落户、换契书等事宜,也是钱纹一手操办的,价格不算是最便宜,但绝对称得上公道,关键是各处细节掌握的很到位,让江夏对他有了有了初步的信任。
    这一次钱纹约了江夏茶楼见面,却是之前托付他寻找的铺面终于有了着落。就位于仅次于府前街的寺前街上,玲珑塔寺以玲珑塔闻名,据说乃是隋朝隋炀帝修运河时,几次修到临清段都会出现事故,请了当时有名的天师占卜,方知乃是修河徭役民壮死伤太多,违了天和,这才频频出现事故。修塔祭祀,镇守河边,终于让工程得以顺利完工,成就了贯通南北的八百里运河。
    这玲珑塔寺的香火极旺,每逢初一十五礼佛日,不分贫贱富贵,众多香客信众进寺礼佛进香,时日久了,寺前街也成了仅次于府前街的第二繁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