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八小说网 > 穿越电子书 > 医品娘子:夫人,求圆房 >

第75章

医品娘子:夫人,求圆房-第75章

小说: 医品娘子:夫人,求圆房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今儿这房间装修的雅致,如文人雅室一间,茶具、点心碟子也是小巧精致的透出股玲珑意趣,没想到,连菜碟子、汤盅儿,都是极精致小巧的,那一点点菜色,精致的如花如画,竟让人有些不忍心下筷子了。
    暗暗感叹一声,江夏心道,郑二老爷还真是财大气粗,拉拢她居然舍得这般破费……所为何来,不由更让人想要探究了。
    不过,白启文都说了,就是喝茶吃点心吃饭的,江夏索性再不问了,只管着自己和囡囡吃喝。随着菜色送上来的,还有一只玲珑双耳酒壶,配着一只红泥小炉,泥炉煮酒,朋友小聚倒是雅致惬意的紧。只可惜,一不是下雪天,二没有知己故交,一个半老酸儒,一个黄毛小丫头……怎么看怎么不对劲儿!
    酒是好酒,储存多年的陈酿女儿红。
    温温地抿一口,酒香满口,唇舌留香。
    菜是好菜,这时候还不流行吃海鲜,却也山野珍馐,色香味绝佳!每吃一口,都能让味蕾跳舞,都能称之为人生享受。
    半个时辰后,江夏替自己和囡囡擦擦嘴巴,毫不留恋地起身告辞:“多谢白先生款待,囡囡有午睡习惯,夏娘就不多打扰了。告辞!”

  ☆、192。第192章 买椟还珠画蛇添足

“且慢!”白启文出声阻住江夏离开的脚步。
    她笑微微地看向他,心道,好吃好喝一顿,终于到了说事儿的时候了?是图穷匕见,还是锦上添花?
    却见白启文转身从身后的一道暗格中取出一个精致的小匣子来。这种匣子江夏见过,一般用来盛放信札、文件,长方形,一般不雕花,或者仅仅薄意浅篆,整体看上去会比较肃正。
    此物一出,江夏眉头微微一挑。这倒是有些猜不出了……白启文也好,郑二老爷也罢,与她能有什么文书信札可以交涉的?她可不敢想,郑二老爷能够那般善解人意地把她的卖身契拿给她!
    不过,也不用着急,白启文将那匣子拿出之后,毫不迟疑地递到了江夏面前。
    江夏微微一笑,道:“是什么?不会是一匣子银票吧?”
    白启文失笑,指着匣子道:“夏姑娘不妨自己看来。”
    江夏正有如此打算,也就不客气了,直接伸手打开了匣子,入眼,匣子里竟然只有薄薄的一张纸!纸是折叠过的,背面向外,江夏不拿起来展开,是没办法窥其真容的。
    只是,那隐约透纸而出的红印子咋看着这么熟悉呢?那位置、那形状,怎么看怎么像是衙门里签署红契的印章呐!
    ——还真是契书!而且是,留仙居的契书!
    “白先生,这是何意?”江夏手中拿着留仙居的契书,脸上的笑容却半点儿也没了。
    留仙居,虽不及德州府的会宾楼规制大,但精致细腻处,反而更盛会宾楼一筹。
    这样的大酒楼,可不是百八十两的小铺子,千儿八百两也不可能,具体价值江夏说不上来,但隐约知道,最起码也得以万两白银计!
    万两白银什么概念?她忙乎了这许多时候,开的两个铺子加上济生堂的分红,统共资产也不到五百两……
    天地、云泥的差距!……呃,太打击人了!
    白启文笑笑:“这是舅老爷的一片心意,感谢姑娘几次三番救下表少爷的性命,又尽心救治表姑娘……刚刚白某也看见了,姑娘也喜欢留仙居不是么?有了这个,姑娘以后想何时来留仙居,就可以何时来了!”
    江夏晃晃手中的契书,然后笑嘻嘻地反问:“白先生,不知道能不能只要后者?”
    她喜欢留仙居的美食美酒不错,但让她这么接受留仙居……她深信一句话‘天上不会掉馅饼’!更何况是郑二老爷家的天?
    被称为经商奇才的人,利润最大化是他专长,他会白白送出一栋几万两银子的大酒楼,而无所图么?跟你说你信么?反正江夏是不信的。
    白启文眼睛微微一眯,随即哈哈笑道:“江姑娘这样,岂不是有买椟还珠之嫌了?”
    “哎呀,这个没办法呀,我爱吃留仙居的美味不错,可着实管不来这么大的酒楼……能吃美食,对我来说,已经足够了。再多,岂不是画蛇添足啊!白先生你说是不是?”
    白启文开怀长笑,江夏也嘿嘿地笑的开怀,连江夏手里牵着的小囡囡,看看这个看看那个之后,也跟着弯着眼睛笑起来。
    笑声落下,白启文唤来留仙居的掌柜郑凤三,跟他吩咐了几句,郑凤三上来给江夏见了礼,随即就退了下去。
    白启文笑着道:“姑娘既然喜欢椟,白某也最爱成人之美,以后,江姑娘就可以随时来留仙居用饭……五百两银子以下,只需挂单即可!”
    五百两银子……那简直跟全程免费没有差别么!
    江夏还没暴发到一顿饭吃上几百上千两银子去!
    想什么得了什么,江夏无限欢喜地想白启文道了谢:“……也劳烦白先生,替夏娘给郑家二老爷带声谢。夏娘告辞!”
    白启文把江夏从到门口,江夏就拱手让他留步,白启文略略寒暄一句,也真没再送。他就站在门口,看着江夏牵着囡囡,好像个半大孩子牵着个小孩儿,不疾不徐,稳稳当当地下了楼梯,绕过拐角不见了。
    白启文清癯中带着些书卷气的脸上透出一抹意味深长的笑来。
    这个看起来还未长大的小姑娘,或许,连他也没有真正看透!
    他甚至有一瞬怀疑,这位真的只有十几岁么?
    离开留仙居,江夏没再四处游逛,就在留仙居门外叫了一乘小轿,带着囡囡回了家。
    囡囡是真的有午睡的习惯,还是来到临清后,她刻意给小丫头培养的习惯。今儿在留仙居耽搁的久了些,已经有些晚了呢!
    三天庙会结束,商记糕饼铺的送糕活动也随之结束了。
    不过,仍旧保留了一个规矩,那就是但凡进商记糕饼铺子消费的客人,年纪不满五岁的幼儿,和年纪超过五十岁的老人,都能免费得到一块米糕,或者小米丝糕,这个由客人自己根据口味选择。
    这样一来,那些初一十五进寺上香礼佛的老夫人们,大都会顺路带一些糕饼回去。别的不说,买一斤就能多得一块呢。一块米糕够自家小孙子吃一顿了!
    天气冷了,小孩子不好出门,到了来年春暖花开季节,带着孩子来买米糕的客人就会大幅增加。
    再加上商记糕饼铺的米糕品质好,口味正,又有几款配方药糕,都是吃出来的口碑,这回头客特别多,很快,临清的糕饼铺分店,也出现了大排长龙买糕饼的情况,从一时一天,渐渐到天天如此,最后成了玲珑塔寺门口的一道固定景观。
    庙会结束后第二天傍晚,商秋生匆匆跑来。
    江夏看见他满头满脸的汗水,心中一突,张口问道:“出什么事了?”
    看商秋生的样子,江夏心里下意识地不往好处想:是不是哪里没打点到?
    这事儿,她买铺子的时候就咨询过钱纹的。钱纹说寺前街和府前街这种大街相对肃静些,没有敢明面上挑事搅扰的。因而,衙门上,特别是分管这一片的皂衣要打点一下。不用多,买了两匹尺头,打了一坛酒送过去,只说以后每月缴纳一定银子的保安银。当时斟酌着不过是个卖糕饼的小铺面,又这么会来事儿,那皂衣头目就说了个最低限,每月三钱银子。

  ☆、193。第193章 添人进口

糕饼铺子刚开业,生意红火的招人眼,难道是那皂衣觉得三钱银子的价目开低了?或者说,是其他的流氓泼皮上门生事搅扰了?
    商秋生一看江夏的脸色,也知道是被自己的样子吓到了,连忙掏出巾子擦了把汗,吐出一口气来,笑道:“东家莫怕,不是坏事!”
    江夏缓了脸色,笑道:“你这大汗淋淋地跑过来,我还以为店子被人砸了!”
    商秋生笑着摇头:“有东家铺排着,四邻五舍的都照应着。咱们的店又舍了几天糕饼,善名早传出去了,哪里会被人砸了店子去!东家说笑啦!”
    江夏摆摆手,示意他别计较这话,赶紧说正事儿。
    商秋生这才道:“东家,今日下半晌,小的正要带着喜平上门板呢,进来个人,说是留仙居的掌柜的,姓郑,他开口就说,想在咱们铺子里下长订,每日要各色糕饼至少五十斤。便宜、卖的又好的茯苓饼,更是每日要订一百斤,还说先订着试卖的,卖上十天,再校正订单数目,还说只会多不会少。”
    商秋生就是个买糕饼的,老实巴交的,干活没的说,这口才上就有些不赶趟了。好歹把话交待清楚了。
    江夏微微皱了皱眉头,问道:“他没说价钱怎么算?”
    这大订单和零售的价格自然不同,怎么也有个批发价呢!
    商秋生怔了怔,显然没想到这个,“价钱倒是没说,只说让明天一早辰初前,将各色糕饼送过去。还叮嘱小的,尽量用带盖的食盒送,别四敞大开、暴土扬长的……”
    江夏打断他问道:“可说货银如何交付?”
    “唔,说了,说咱们是小本经营,本钱小,压不起银子,咱们将糕饼送到,立时就能结银子。”
    江夏又询问了一下那位郑掌柜的形貌,商秋生描述了一下,正是她两天前见过得那位郑掌柜郑凤三。
    轻轻吐出一口气来,江夏拍板答应下来:“接了吧!……人手不够,先让翠羽彤翎过去帮衬两日,我尽快找人!”
    第二日,商秋生就去留仙居见了郑凤三,接了长订生意。
    江夏则亲自去木器作坊里买了几只木料一般,做工却整齐大方素净的大食盒回来。又买了细白棉布,按尺寸剪了,让翠羽彤翎缝了边儿,又洗了煮了,铺到食盒中做笼布。
    转天,商秋生租了车子,将各色糕饼送进了留仙居后厨,接着结了银子出来。
    又转天,钱纹就带着江夏,往人牙子那里看‘货’去了。
    人牙子,是这个时代执人口买卖营生之人的称呼,在这里是合法经营,正当职业,与街上拐小孩的拐子不同。
    寻人牙子看货,看的自然是人。
    江夏开设糕饼铺子分店之前,就意识到了人手可能不够,才让商秋生招可靠的孩子带着。这么一个带一个的方式虽然传统保守了些,但正常情况下,糕饼铺子分店开设也需要时间,差不多也够用了。
    从没想过做批发生意的江夏,却不想留仙居会上门照顾生意,下了长订大单,让铺子的人手,一下子不够用了。
    先找孩子来培训,显然来不及了。那些孩子身份自由,不考察好了,可不敢用,万一招进一个心性不妥当来,就可能招来大祸。
    于是,江夏逼不得已之下,不得不放下有一层道德坚守——买人!
    她原本想着以家庭为单位买上几家人,男女仆人就都有了,那些人也不至于被迫亲人离散。却不想,她只是一说,就被钱纹否决了。
    一家子一家子卖的并不多见,一般是官员富户遭遇不测,将奴婢整家发卖;另有一种情况,就是大灾之年,过不下去的人家,整家发卖,以求活命。
    眼下年景尚好,春夏之交那场大水的影响也基本没有了,那些流民也早就回家了,想整家买人基本不可能。
    江夏不过是第一次买卖人口,道德上仍旧放不下,这才纠结。听钱纹这一番说,她也认识到了自己执拗的可笑。
    想明白了,也就放下了。她再不要求什么整家不整家了,只要人好。于是,事情瞬间简单了,钱纹带着她去了据说是临清最可靠的人牙子家里,看货挑人。
    人牙子家住在西南角,坐车过去也快。
    下了车江夏一打量,这人牙子看来是个挺来钱的营生,没看人家都住上三进的宅子了么!
    钱纹上前叫开门,一对四十多岁的夫妇出来接待着。钱纹介绍,男的姓孙,孙群。女的在娘家排二,人们习惯称她为二娘。
    一听这名儿,江夏暗暗失笑,这位二娘冠了夫姓后,岂不是叫孙二娘?
    简单寒暄几句,江夏跟着孙群二娘进了门,在厅上坐定,询问过江夏的要求,二娘就下去了,片刻带回来二三个人来。按照江夏的要求,没有成年男人,只有年轻体健的妇人和小子丫头。
    第一次买人,江夏心里也忐忑又新鲜。强自镇定着,让二娘把人叫上来,她一一看过去,粗看一遍,将看不过眼的直接剔出去。又将剩下的问了几句,最后留下了十个人。两个媳妇子,六个小子,和两个小丫头。
    两个妇人,一个针线好的,自然就负责家里上下人等的衣裳被褥。另一个做得一手好菜,就暂时又江夏亲自带着,做一段时间饭,她纠正纠正一些小习惯小毛病,若是可用,以后厨房就交给她打理了。
    六个小子,自然是送到糕饼铺子里去的,挑的都是十来岁的半大小子,敦厚又不至于迟钝的。两个小丫头,则交给彤翎翠羽带着,教导锻炼一番,做些粗使活计,以后再根据各人的表现或委以重任,或早早地配给小子们做媳妇去。
    孙群两口子做事果真麻利爽快,江夏付了银子,二人立时就将是个人的身契拿了出来,都是盖过衙门印鉴的红契。
    “拿着这些,衙门里的户籍都有了。回头,去走一趟,划到公子名下就好。”钱纹在旁边低声解释着。
    江夏点点头,将红契交给钱纹:“那就劳烦钱大叔吧!”
    钱纹就是做的这个营生,自然二话不说接了过去,直接揣进袖袋里。
    然后两人带着新买的十个人告辞离开,孙群赶着套了辆牛车,帮着把江夏买的人送回去。江夏一边道谢,一边感叹,这买人真跟买别的没啥区别,还送货上门的。

  ☆、194。第194章 添了个姑娘

临行前,二娘还特别道:“江公子再有用人的时候,只需打发个人送个话过来,奴家就带着人上门,给公子挑选去。”
    江夏扯了扯嘴角应下,拱拱手告辞,灰溜溜上了车。
    那二娘看着奇怪,偷偷地扯了钱纹询问,“可是奴家招呼不周么,怎地江公子脸色不太对啊?”
    钱纹笑着摇头道:“哪有什么不周道。不过是年纪小,脸皮儿薄罢了!”
    说完,两人会意一笑,各自告辞。
    回到家里,买回来的这些人又是一番忙碌。早有彤翎、翠羽烧好了大锅的热水,买了各色男女衣裳来,这些人进门先去洗了,而且是用江夏配制的药水洗了,以去除可能存在的跳蚤虱子什么的,然后换了干净衣裳,这才带到大厅里来。
    江夏问过两个妇人,擅针线的姓王,擅厨艺的姓曹。
    先让彤翎带着曹氏去灶下做饭。厨房里有菜有肉,江夏也不拘着她做什么,只让做一个肉菜一个素菜,再搭配主食,就是眼前这些人吃,都让她自己斟酌着做去。
    问了问四个小丫头的名字,什么二妮,大丫的什么名儿都有,江夏直接给她们重新起了名字:连翘、石榴、金桂、腊梅。算是四季花儿一下子就齐全了。
    六个小子更容易了,也直接起了名字:长平,长安,长顺,长利,长财,长运。
    这六个名字说出来了,六个小子磕头谢恩的功夫,江夏愣了愣,怎么起了长字辈儿?不管了!
    然后是给两个妇人四个丫头六个小子安排住处。房子有,家具有,铺盖用具也有,让翠羽带着她们自己拾掇去。
    这一通忙下来,已近午时。
    江夏累的口干舌燥的,自己的倒了两杯水喝了,这才觉得缓了些,然后就起身往厨房里去了。
    厨房乃重中之重,旁的不说,限于时代局限性,这里的妇人哪怕是再干净利落的,在江夏看来也难免有些不讲究处,她要过去看着些,然后慢慢地纠正。
    曹氏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