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八小说网 > 穿越电子书 > 穿越之荣华路 >

第108章

穿越之荣华路-第108章

小说: 穿越之荣华路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第176章 
  宣文六年,这个冬天。
  天气是冷的,可汉京城气氛是热乎的。
  奉国老夫人在这个冬天生病了,来得突然。让荣娘是心疼不已。为了亲娘的安危,荣娘是亲自侍疾。
  对于女儿来帮忙,荣娘没拒绝。
  在养病时,奉国老夫人赵春花自然就是静养中。闲时,只能与女儿、外孙女聊一聊天。
  屋外,是冷冷的冬天。
  屋内,有暖和的地龙在烧着。
  “荣娘,仲玉的婚事,你和三郎究竟是什么打算?”赵春花一直瞧着女儿女婿没动静,她这一位祖母是着急了。
  荣娘忙是安慰道:“娘,你放心。肯定不担搁了的。”
  “等你病好了,那给仲玉挑了嫡妻的人选,还不得你参祥参祥。”荣娘这般讲了,奉国老夫人赵春花高兴。
  “嗯,得给咱们家的仲玉挑一个好嫡妻。当然,也得仲玉喜欢了。”赵春花自然是一个心疼了孙儿的好祖母。
  既然心疼了孙儿,肯定就是盼着他啊,将来婚姻美满。
  “外祖母,您得赶紧养好的身体。若不然,仲玉都想停了学业,来专门给您侍疾呢。”刘玉娘也是附合了话道。
  “胡闹。”赵春花摇头。
  “那哪成啊?仲玉这孩子应该以学业为重。我这身体没什么大事儿,就是人老了,这一不注意染了寒气。”赵春花是浑不在意的。
  人老了,病不重。
  倒是太医叮嘱了,要仔细的调养。
  这不,让赵春花觉得是大惊小怪了。
  “我和夫君是依了娘您的意思,让仲玉以学业为重。可娘,您得赶紧养好身子骨。若不然,我可不敢再拦着仲玉来侍疾了。”
  荣娘这是软硬皆施了。
  这话里的意思,让奉国老夫人赵春花是笑了笑,笑得尴尬啊。
  “放心,放心,我啊,还要看着仲玉娶媳妇,将来让我抱让曾孙呢。所以,我肯定得养好了身体。”赵春花表示,她一定养好了,绝对不让小辈们担忧。
  这时候,三人是聊着天。
  聊着聊天。
  赵春花就是笑道:“汉京城最近热闹啊。说起来,又是举起了好些家的爵爷。”
  荣娘听得亲娘这般讲,她是点头。
  “这一回,颇有一些军功够了的。伯玉是一个好君王,是一位明君,肯定是有功必赏的。”自然有过,也是必罚的。
  荣娘这话讲出来。赵春花是回忆一般。
  “这时间真快了啊。想当年,伯玉、玉娘刚出生那儿,就像是昨天。一眨眼间,伯玉是明君,是高高在上的君王……”
  赵春花话到这儿时,笑了,她道:“我曾经啊,是不敢想像了今天的富贵。这真跟一场梦一样。”
  “想一想,若是荣娘你爹还活着,得多骄傲了。为咱们伯玉骄傲啊。”
  赵春花这话,说得是她的心底话。
  对于如今的荣华富贵,对于那些外命妃们的恭贺,对于周遭身边全是恭维的人。赵春花是适应了。可同时,也是想起原来的生活时……
  那自然是觉得感叹良多的。
  “是啊,伯玉太有出息了。肯定让咱们这些无能的长辈,也是汗颜。说起来,我这个母后就是沾了儿子的光彩。”
  荣娘这时候,说这话时,她都有些跟亲娘一起回忆了过往。
  “那是命。”
  “荣娘,你是富贵的命。”赵春花这时候讲起了宿命论来。
  让荣娘一时间,倒不好说什么了。
  命吗?
  荣娘也不懂得了。
  倒是刘玉娘旁边听着,她也是回想了过往啊。其实,有时候时移势易,这还真是昨天愰若一梦。
  今日之富贵,其实就像长辈们讲的。
  那是弟弟伯主的功劳。虽然,在外人眼中时,刘玉娘得唤了一声“王兄”。刘长石是她的长兄啊。
  这一场的谈话。
  不管最初是什么?到最后,都只是在谈了,如今的幸福罢了。
  等着又过了小半旬。
  赵春花的病是痊愈了。这养好了,人精神了。赵春花自然是心情不错的。
  若说了刘长石这些长辈们的心情不错。那么,刘长石这一位君王啊,在安排了南韩国的王室被关押之后。
  就是压下了南韩国的一些事情。
  至少,暂时南韩国就是一座暂时平静的火山。它在等待了喷发的时候。
  冬至节过了。
  时间慢慢的往后推移。
  迎来了腊月下旬的小年夜。
  汉京城更热闹了,年节的气氛,让整个汉京城都是狂欢的海洋。
  汉京城的热闹,汉京城的繁华,自然是这座城池里,每一位居民的骄傲与自豪。说起来,这一座池城,那一切的面貌一新,全然由得宣文元年开始。
  在汉京城的街道上。
  一对夫妻正在漫步了。
  这是小年夜后的第二天了。这一对夫妻没什么目的,他们谨谨就是逛街,欣赏了这汉京城的一草一物。
  “真热闹。”
  女子说话了。女子的声音非常的动听,也非常的温柔。
  “夫君,往后咱们还能如此,一同来欣赏了这外面的美丽与祥和吗?”女子又问了话道。
  “自然。”
  男子平静的回了两个字。
  简短的话,女子听后,唇角却是擒上了一抹的笑容。那是满足。
  这一对夫妻自然就是东屠国的君王与王后。他们出来,说是看着二人独行。实则在暗地里,暗卫司可有不少的高手在保护了。
  汉京城的街道上。
  在这等年节之时。自然是热闹的。
  那专门开避了小摊贩的地方,更是有许多的热闹可瞧。像是杂耍,像是各种的小摊在争相的兜售了小货物。
  新奇的小玩意了,各种的抢眼。
  还有皮影戏,也是聚集了好多的观众一睹了热闹。
  付明月瞧得开心,当然,除了热闹以外。还是因为陪伴了,她一起欣赏这一份热闹繁华的身边人。
  “黑面董相国,温侯吕奉先,绝代美人貂婵……”
  “三国史志,最好看的皮影戏……”
  那皮影戏的小摊贩正在喊了话。
  这时候,围了一堆的人,显然,小摊贩那儿挺热闹的。
  这等热闹,刘长石和付明月自然也是凑了。瞧着皮影戏,瞧着那剪纸画儿一样的人物,瞧着那人物的鲜活,真是不错的戏曲。
  在幕布上,小人儿在动,在打斗,后台还有人配音的唱戏。
  观众们自然听得热闹,也是听得入迷。便是付明月也是听得一些起劲头儿。最后,离开了皮影戏的小摊子时。
  付明月还是笑道:“那皮影戏真了不得,瞧着不占地儿。可瞧着热闹,一点也不看戏差。”
  “看戏,也得要戏班子。”
  “这皮影戏却是更不错的。”
  刘长石瞧了热闹外,也是瞧出了一些不错的点子。
  因为,刘长石想了舆论这东西。这时代的读书人尚少,当然,话语权嘛,从来不在百姓们的手中。
  可对于朝廷而言,掌握了舆论是非常重要的。
  那么,除了官方的读报人外。除了官方的喉舌以外。其实,还是需要一些补充的。
  戏班子啊。
  若是天然海北的,演了一些朝廷需要的戏曲,去上山下乡的慰问演出也不错。同样的,皮影戏也可以嘛。
  只要朝廷需要,只要拿出一些笔杆子,给编了好故事。
  莫名的。
  刘长石觉得也许他会需要了。不过,他还需要再琢磨琢磨罢了。说到底,这一切的舆论,那是要掌握在朝廷手中,掌握在王室手中。
  宣传嘛。
  自然是宣传了朝廷的政策好,宣传了明君在位,若有哪一些小问题,肯定是下面的某些小人办了坏事。
  总之,得让百姓知道了。
  头顶有明君在,有一片的青天。当然,还得给百姓指导指导,若是遇上了问题,应该如何求助啊。
  至少。
  如今的东屠国的官府,还是分工明确的。
  当然,这也是刘长石借助了“X”先生的那些记忆。毕竟,农耕时代的官府,与工业时代感的官府,那在职能上差别甚大的。
  一个好的体制,肯定需要了给生产力更好的活力。
  如今的打基础嘛。
  若说农耕时代啊,也不全然是坏处嘛。
  只是取其精华,再填上更美好未来的一些基石,一切需要时间的酝酿。
  “夫君,你在想什么?”
  打从皮影戏的摊子离开后,付明月瞧着身边人的沉默,便是寻问了一声。
  “一些小问题。”
  刘长石收了思绪,决定回去后,再慢慢的思考。这等事情肯定还要与一些臣子商量的。所以,暂时不急。
  今日他的目的,是与妻子明月好好游玩,自然不能浪费了时间。
  “咱们再走一走。”
  “好。”
  付明月瞧出了夫君刘长石的态度,她自然不会多问了。
  于是,二人又是在街道上逛了起来。他们的目的,是没有的。只是想一起,走一走,看一看。
  毕竟,这是东屠国治下的汉京城。
  若不然瞧了这一座城池的繁华,若不能轻松的享受一下,岂不是浪费了吗?
  “冰糖葫芦,冰糖葫芦……”
  小贩在叫卖。
  刘长石走上前,要了一串儿。
  他没吃,只是递给了妻子付明月。他说道:“如今汉京城的糖价降下来了两倍,你尝一尝。看看可喜欢了。”
  因为糖价降下来了。所以,冰糖葫芦就是有了市场嘛。
  当然,这也是大流球岛的开发。虽然,开发那一座大荒岛,需要很多的功夫。更是为了丛森横生,需要防了瘴气、疟疾等等疾病。所以,这需要的青蒿,那也是量大着。
  好在这一切万事开头难。
  只要开了头,一切就是朝着更美好的明天进发。
  这不,大流球岛的存在,让糖业的发展迈开了一步。让东屠国的贸易里,又多了一种拳头产品。
  更不肖说,大流球岛还有肥沃的土地啊。那里一旦开发出来,就是能一年种两季的上等稻田。


第177章 
  宣文七年,春。
  这个春天发生了许多的大事。至少,在北方是如此的。不管是半岛三国,还是大魏朝内都是同样的波澜壮阔。
  在农耕忙碌后。
  东屠国的君王刘长石就是御驾亲征,不是征伐了南韩国。而是西北方向的高丽国。这等情况,自然是朝中的重臣们早有定论的。
  目的就是一口吞并下半岛这一块疆土。说起来,也是一场有把握的豪赌。
  东屠国的国力正是扩张的开始,正是一个国度新兴的起点。正是东屠国最蓬勃发展的时候。南韩国内,是各派势力为了争夺王位将有大战暴发。
  高丽国更与大魏朝对持,失去了小半的领土。说起来,高丽国的王室更像是苟颜残喘。
  东屠国要对付的,自然就不是注定了是锅里肉的南韩国。而是高丽国,高丽国这个阻拦了东屠国进军中原的国度。
  御驾亲征,那是因为这一场仗太重要了。
  在这等通讯落后的时代,前方的信息非常的重要。这是一场关乎了东屠国命运的大战。刘长石当然不可能在后方。
  春天的开战,结尾会如何?
  战争从来是哪一个国家都可发起的,可结局呢?
  关乎了国运之争,刘长石不会束手等待。
  汉京城,王宫。
  刘长石在陪着妻子付王后用了一次膳食后,他是瞧了他的第一个孩子。长寿小公主还年纪尚小呢。
  一个半岁多的小婴儿,那也是活泼可爱的。
  刘长石头一回当爹,自然是对刘爱宗这一位小公主疼爱有佳。在王宫内,人人都知道着,大王宠爱了小公主。
  “等这一战归来,咱们的小公主会喊父王了……”刘长石说这话时,也是有这种感觉的。因为,这一战应该没那么快的结束。
  而今天的夏,万寿节之时,长寿小公主刘爱宗就满周岁了。
  周岁的孩子总会唤人了。当然,可能还要看一看,是否说话早。有些孩子也有说话迟的。
  付明月听着夫君的话后,她笑了,她轻轻的抱着孩子。还是拿了小玩具逗弄了孩子。那等满脸笑意的母后,让整个人似乎渡上了一层的光辉。
  “等夫君归来时,爱宗一定会唤了父王。”
  这算是付明月在表示了,哪怕夫君不在呢。肯定也会让孩子学会了,叫了“父王”。至少,这得是第一个学会唤的话。
  付明月这会儿是亲自抱了女儿,那些侍候了长寿小公主的奶嬷嬷和宫人们,自然是远远的候着。
  王室的至高君王,此时此刻的眼神里,也是满满的温馨。
  这是家的温暖。
  哪怕离开千里,也知道了,在家中有亲人等待归来。
  当然,这等温馨刘长石这一位君王注定不能享受太久的。因为,除了这亲情以外,还有军国大事需要他处理。
  那关乎了,东屠国的未来。
  春。
  东屠国的大军出征。当然,三军未动,粮草先行。
  这军队打仗,肯定是不能缺衣少食的。在热武器的时代,像是燧发枪这等武器更需要了后勤的保障。
  这也是为什么?
  东屠国的国策,隐瞒不了有心人。
  东屠国的大军动向,高丽国自然是收到了消息。
  高丽国的陪都内。高丽王和众多的臣子在商议了对策。可对策啊,那需要了实力的支撑。没有实力的,不可能是阳谋,只能是阴谋。
  阴谋,就注定见不得阳光。
  大军前来,哪有什么阴谋可言?
  阳谋,那就是光明堂皇,以力破之。
  “若咱们跟大魏议和可行否?”
  “寡人能称臣,向大魏的大皇帝陛下献上了贡品。”高丽王的态度摆得很低了。他是被大魏朝的实力给吓怕了。
  这当了臣子,这当了藩臣的事情,他也干了。
  毕竟,只要这王的名头尚在,这还能统治了剩下来的高丽疆域与国土。这当个小一号的君王,不是不可以接受的。
  好歹求了大魏朝,降了身价总是可以的。
  至于跟东屠国谈判?
  高丽国还丢不了那等份儿。区区东屠国的疆域,也就是高丽国如今的差不多大。这可是高丽国损失了半数的疆域啊。
  若论原来的疆域,高丽国可是以前新罗国的近两倍。
  这在半岛之上,高丽国一直是老大哥。这大哥哪能降下了颜面?
  “臣附议。”
  “臣附议,由使臣出使大魏朝,向大皇帝陛下献上了称臣表。”
  “……”
  高丽国的重臣们全数的投了赞成票。这等时候了,要对付了曾经了小兄弟,如今的东屠国。高丽国自然不可能两线作战。
  要知道,两线作战从来是大忌讳。那被围攻的下场,很容易就是化为灰灰。
  高丽国的王室还不想死,还想要继续统治了高丽。这等两线作战的弊端自然会想法子避免的。于是,这等出使大魏朝的称臣之事,自然就是议定了下来。
  高丽王室要出使。
  曾经在东屠国失败了,还是丢了重要供奉人手的和淑公主亲自向高丽国请愿。这一位公主殿下愿意尽了绵薄之力。
  那意思够明显,愿意再去和亲。
  虽然,这事情在高丽王室内,让和淑公主被嘲笑了好些回。毕竟,谁让和淑公主之前在东屠国啊,是送上门都被东屠国的君王给拒绝了。
  这等事情,肯定是要落人话柄的。
  倒是高丽王对于女儿的心思,还是同意了。好歹是死马当活马医。
  若是这一回大魏朝的大皇帝瞧不上女儿,还可以让使节团的使节把女儿塞给旁的重臣们。高丽王就不相信了,那大魏朝廷上下就个个全是正人君子,能坐怀不乱?
  高丽国的使节团往大魏朝的京城而去。
  东屠国的军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