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八小说网 > 穿越电子书 > 穿越之荣华路 >

第70章

穿越之荣华路-第70章

小说: 穿越之荣华路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若是一个男儿?
  岂不会把大姑姐捧了手心里疼爱?
  就因为如此,荣娘不解啊。
  荣娘可是询问过夫君刘之烨的,那个大姐夫谢绍的外室柳氏,据夫君刘之烨的说法。便是容貌普通啊。
  当然,荣娘觉得也可能是夫君刘之烨是恨屋及乌的情况下,对柳氏贬低了几分。
  再如何?
  想来柳氏是绝对不会美过了大姑姐王遂娘的。
  那么,问题来了。
  既然柳氏容貌不及大姑姐,又是一个伎子出身的贱籍女子。这……如何来的媚力,让大姐夫是拼着声誉也不要,来一个金屋藏娇?
  对此。
  荣娘只能说,富贵男儿多薄凉啊。
  娶之时,谓之恩爱终生。结果,这夫妻半途就是只见新人笑,不闻旧人哭。
  果然。
  宁可相信这世间有鬼,也别相信了男人那一张破嘴。
  至少,对于大姑夫谢绍的人品,荣娘是这般觉得的。
  “姐姐,你膝下有知源外甥在呢。”
  荣娘提醒了一句。
  在荣娘看来,如今大姑姐王遂娘的夫君谢绍不可靠。那么,唯有把希望寄托在了儿子谢知源的身上。
  这世道里,最讲一个孝道。
  想来,大姑姐王遂娘的精神上找了一个寄托,把满腔的爱意全撒到了儿子谢知源的身上也不错。至少,这样的话,大姑姐容易走出了爱情失败后的伤痛。
  “是啊,就像是弟妹你说的,我还有知源。”这时候,王遂娘的眼中,有了亮光。王遂娘没了半分的伤心,她的脸上似乎也是柔和了下来。
  “其实,弟妹啊,我跟你的想法相同。”
  王遂娘抿了唇,她似乎思考了一下后,决定吐露了心声。有些话,闷在了心里,王遂娘也觉得想与亲人谈一谈。
  只是,之前跟亲娘刘王氏谈得不愉快罢了。
  “君既无情我便休。”
  王遂娘说了此话后,就道:“我已经想通了,我会去求了姑母,让那柳氏进府。既然夫君喜爱,我又何苦做了棒打鸳鸯的恶人?”
  “一个妾罢了。若夫君喜欢,我便是决定在柳氏进府时,再为夫君纳三个,凑了四个暖榻的。”王遂娘说了她的打算。
  荣娘是听得一愣一愣的。
  不过,听到了这里,荣娘已经明白了。
  她的大姑姐是对男人失望了。所以,这是打算放弃夫妻之间的恩爱。把夫君当合伙人对待吗?这来一个相敬如冰?
  “这……”
  荣娘小声的问道:“姐姐是不是如此跟母亲讲了想法?”
  “母亲不同意?”
  荣娘又跟着追问了一句。
  “是啊,我讲了。娘反对。”王遂娘说了这一场母女之间的矛盾由来。王遂娘这会儿,语气是平静了下来。
  她说道:“娘说,我若这般与夫君置气下去,怕我将来后悔。”
  “娘还说,夫妻之间哪有隔夜仇。这等事情遇上了,我更应该以柔克刚。”王遂娘说这话时,微微闭上了眼睛。
  片刻后,她又睁开了。
  “我懂,娘的话,自然有道理。”王遂娘说这话时,嘴角的笑容是自嘲:“妻妾和睦,男子才觉得家宅安宁,妻贤妾美……”
  “可我做不到。”
  王遂娘说了她的答案时,那等的一字一字。
  荣娘能听出来了,那是她大姑姐的骄傲。
  唉,唉。
  荣娘若站了她自己的立场上,她肯定同意了大姑姐的想法。毕竟,就像大姑姐说的,君既无情我便体。
  更何况,大姑姐有了儿子谢知源,丈夫扔一边完全可以啊。
  在谢府里,大姑姐还能依仗了姑母谢王氏嘛。谢绍这个渣渣夫君,真是眼不见,心不烦。
  可荣娘站了儿媳妇的立场上,她可不敢多话了。毕竟,若同意了大姑姐的话,那是要开罪了婆母刘王氏的。
  荣娘的行事风格,可从来是不行罪了婆母刘王氏。
  至少,她从反驳了刘王氏这位婆母说出来的一言一行。哪怕不认同,这是不执行就罢了。反驳啊,绝对不行的。
  于是。
  荣娘沉默了。
  良久后,荣娘见大姑姐王遂娘不说话,她才说道:“糖水酿都是快凉了。”
  “姐姐,我去给你换了热乎的来。”
  荣娘这托词,真是她自己都觉得好尴尬。
  王遂娘却是不介意的。对于弟妹一直以来,在母亲刘王氏面前讨了小心谨慎的态度,王遂娘却是觉得这般也好。
  至少,她娘刘王氏娶了一个懂礼的儿媳妇。
  瞧瞧?
  这就是立场,这就是态度。
  若论亲疏远近,人啊,永远是有自己的标准的。
  就像是王遂娘,就像是荣娘,人人皆一样。
  太元九年,春末时分。
  荣娘从夫君刘之烨那儿知道了,她的大姑姐王遂娘那是说到做到。还真是给大姐夫谢绍纳了四个妾。其中之一,就有那外室柳氏。
  这事情一出来。
  荣娘知道的,就是婆母刘王氏气狠了。
  据说,还是有几日饭也用得不香。还是夫君一提后,荣娘赶紧的让女儿玉娘去救火。
  许是刘玉娘去祖母面前侍奉了。
  这让刘王氏心情好了许多,慢慢的,也就是日子平静了下来。一切又恢复了往日的模样。
  偶尔里。
  荣娘发现,在亲人们之间,讨论更多的还是玉娘的婚事。
  当然,在私下之时,某些静谧时候,荣娘会想到了她的长子伯玉。这些年了,长子伯玉一直没有消息。
  荣娘已经不报任何希望了。
  所以,许是如此吧。
  荣娘跟家人们从来不提了伯玉。伯玉已经成为了家人里,众人忌讳的谈话。
  太元九年,过了春,入了夏。
  七月初一日,荣娘的长女玉娘就是满了十一周岁的生辰。这一日,家中自然是热闹一翻的。
  彼时。
  远在几千里之外的东屠国。
  刘长石自然也是举行了宫宴。毕竟,国王的万寿节,自然是举国要欢庆一翻的。
  哪怕东屠国是一个小国呢。
  这些年了,也是慢慢的发展了起来。特别是这半年多以来,这武器的买卖那是越做越大。这东屠国的利益,自然是越掏越多。
  在宫宴结束之时。
  王后付明月就是陪着刘长石一起又是在庭院之中,漫步了一回。
  夫妻之间,聊了一些话,又是似乎倾述了彼此的心意。
  “东屠岛太小了……”
  刘长石感概这一句。
  付明月听着,她听出了,她的夫君心中,有一幅宏伟蓝图。当然,付明月更懂的原由何在?
  这些年了,夫君为东屠国付出良多。
  东屠国也是国力越发的强盛。
  特别是武器与人口贸易,再加上,这新罗国内的不平静。可以说,东屠国这一座海岛容纳的人口到底有限啊。
  这未来肯定需要了更多的土地。
  当然,那是未来之事。就目前而言,区区万余户,四万余的人口。这还不到东屠岛的容纳上限。
  想一想。
  东屠国初立之时,那是三千余户口,如今增长到了万余户,这翻了三翻还多的速度。
  这自然让付明月为夫君刘长石的治理,感到了骄傲的。
  夫妻之间,同荣同辱嘛。
  “夫君北望新罗,我想,必然会得偿所愿的。”
  “如今东屠国内,处处兴旺。一切皆夫君的功劳也。”付明月主动的执起了,她的夫君刘长石的手。
  那是一双因为练武,有了茧子的手。
  那一双手,比她的手更是粗糙了许多。
  那又如何呢?
  在付明月瞧来,这是最温暖的一双手。她觉得,她握一辈子,也握不够。
  “不全是我的功劳,也是东屠国上下同心,大家的功劳。”刘长石不觉得他一个人,就能让东屠国处处兴盛。
  他至多就是一个变量。
  真正的原因,还是希望。
  人啊,只要有希望,能迸发出来的力量,那是可以改天换天的。
  “当然,也有你的在背后,对我的支持。”
  刘长石同样握了妻子付明月的手。他虽然还年少,可他的心智已经驱于成熟。这些年了,多少的拼杀,多少的斗争。
  来来回回,刘长石见识过南边的水乡,见识过草原的辽阔。更见过无数无数书籍里,才会描述了天地间不同的美景,不同的人文,不同的环境。
  许是因为见识多了,他涨了许多的经验。
  哪怕年少,刘长石也懂得,他的一辈子与妻子付明月是要相守一生的。
  “我的背后有你,我觉得最安心。”
  刘长石对妻子付明月说了此话。这是他的心底话,他觉得落难于海贼之中,遇上了当时同样落难的公主殿下付明月……
  刘长石觉得,那也许真是上苍的安排。
  让他们得以相遇。


第115章 
  每一个人的心底都有属于自己的温柔的一处。那里可能就是软肋,当然,更可能是最深的感情。
  对于刘长石而言,他的人生在最初就被太元帝给改变了。
  那一场改变并不是他想要的。虽然,从另外的两份记忆里,刘长石已经明白了许多,也知道了原由。
  但是,若论真正的心底感受,在最初之时,他其实并不要想太元帝的那一份改变的。毕竟,在建业城的家中,他做为长子,他做为长兄,他是非常想做好了一个儿子和兄长的责任,也想担起了振兴家族的荣耀。
  奈何……
  命运有时候就是难以琢磨。
  也许在最初的落魄时,刘长石会怀念了建业城的生活,当然,他更怀念了那年幼时的温馨时光。不过,在如今……
  一切已经变了。
  男儿若手掌权柄。一言能定邦国兴衰?
  那么,想来,哪一个有志向于成为了伟丈夫的男儿,都不会乐于再甘心平凡。
  平凡,说起来,它还有一个接近的词于,那就是平庸。
  刘长石的野心,可以说,已经在东屠国的越来越兴盛之中,一点一点的茁壮成长起来。人嘛,哪有天生的领袖?
  不过是时移势易,在那个位置后,才滋生了那一份相衬托的野心。
  若不然,那不叫野心,那叫空想。
  “我乐意一辈子做了你背后的那一个女人。”
  “我觉得,这是我这一辈子最幸福的事情。”付明月这会儿,顺势就是倚偎在了夫君刘长石的怀中,她在听了他的心跳声。
  那心跳是那般的有力。
  让付明月的脸微红,似乎是害羞,也似乎是欢喜。
  “我觉得你是我这一生遇到的,最好的一次相遇。”刘长石揽了妻子付明月,他说道:“将来……”
  “我必不负你。”这是刘长石的承诺。
  这一生,他想给她这个承诺。
  因为,他觉得能遇上她,他真的很满足。
  家的温暖,在爹娘身上时,刘长石体会到了。同样的,这些年了婚姻,刘长石在妻子付明月的身上,也是体会到了。
  一种是爹娘的亲人关怀,另一种似乎是一种说不上来,又是淡淡温馨的关怀。
  无论那一种,刘长石都觉得蛮不错。至少,他是乐意享受一辈子的。这似乎就像是他人生里,有了这些亲人,才会圆满一般样。
  夏,时光易逝。
  入了秋时。
  又是一年的收获季节。
  就是这一年,太元九年的秋,至中秋节时,荣娘家的三子刘叔玉、四子刘季玉是满了三周岁的生辰。
  过了八月,到了九朋初一日。
  荣娘家的次子萧仲玉是满了六周岁的生辰。
  六岁的男儿,也已经是半大的小子。萧仲玉是安静的性子,也是沉稳的性子。对于照顾了两个年幼的弟弟叔玉、季玉,倒是当得一个好兄长。
  对于二弟萧仲玉,在长姐刘玉娘瞧来,也是哪儿都好。唯一点,话少了些。
  “仲玉的年岁也大了。”
  “应该好好读书习字,当然,也是可以空闲功夫,教导弟弟们跟们学了习字。”这话自然是荣娘哄了次子萧仲玉的话。
  对于三子叔玉、四子季玉这两个闹腾的两孩儿,荣娘觉得交给了次子萧仲玉是一个不错的选择。
  许是因为太安静了。
  荣娘觉得她的这三个儿子中和一下,颇是不错。
  因为,仲玉是太安静了。而叔玉、季玉是太折腾了。
  “我记下了。”
  萧仲玉是一个好孩子,不管是爹娘交待的话,还是祖母、姐姐交待的话,他都是牢牢的记下。而且,还是非常认真的执行了。
  这性子看着文静的萧仲玉,可不是面上的真正冷淡性子。
  这孩子对于承诺颇看重的。那答应了,自然就是努力的去办到。所以,对于给次子萧仲玉加一加担子这回事儿,荣娘觉得是一个锻炼了孩子的好机会。
  除此之外,也能加深一下三个儿子之间的男孩儿们的兄弟感情嘛。
  “二弟,你对三弟、四弟管教时,他们若不听话,就是罚了他们写大字。在沙盘里老实的待着练字。”刘玉娘这会儿,也是笑着打趣了话儿。
  萧仲玉点点头。
  这答案明显的应承了。
  这会儿,被亲娘和姐姐拿来了呼噜着,作为了教育对象的刘叔玉、刘季玉可不满意了。两个三岁的小盆友,也是懂了一些看人眼色行事。
  “娘坏,姐姐更坏。”
  “就是就是,不理娘和姐姐。”
  刘叔玉、刘季玉那是一人一话后,两个长得蛮相的小孩儿,就是手拉手准备离开了堂屋。不跟亲娘、姐姐玩儿了。
  “哥哥,我们去玩儿。”
  “好,弟弟,咱们走。”
  刘叔玉、刘季玉一人一说话儿后,那就是嘻嘻哈哈的往外小跑了去。
  瞧着小个小皮猴子,荣娘也是无语了。她当然知道,当长辈的打趣了小孩儿,那是有些失了长辈的威严啊。
  不过,在孩子们面前,她也没想当了严母。嗯,她当个慈母这等人设,还是让夫君当了严父这等人设吧。
  荣娘表示,这样蛮好的。
  “叔玉、季玉两个小孩儿,还是活泼一些的好。”赵春花这会儿是笑着说了话。这会儿,一家人坐了一堆儿,正是说些趣话呢。
  原由也简单啊。
  今个儿,可是萧仲玉的生辰日。
  至于刘王氏这个祖母?
  刘王氏在生辰的午饭后,就是给萧仲玉留了生辰礼后,已经离开了。顺道还带上了荣娘给备的一些吃食,准备去看望女儿王遂娘时,给一起带了去。
  这算是荣娘跟大姑姐王遂娘之间的交好。
  当然,也是荣娘想让婆母刘王氏知道,她这个弟妹还是非常重视了大姑姐的。
  “祖母、娘、姐姐,我去瞧瞧三弟、四弟。”
  萧仲玉是一个好哥哥,这会儿,怕院中的两个小孩儿打闹过度,又是不小心的磕了碰了。到底三岁的小孩儿,需要人看紧些。
  毕竟,皮猴子嘛,还是一下子两只呢。
  萧仲玉说这话时,还是忘记了,他今个儿也才六周岁。也是一个小少年啊。
  不过,说起来啊。
  这会儿的荣娘瞧着次子说话了,自然是点头应了。
  只是,在次子仲玉离开了堂屋时,荣娘的眼睛微眯了眯。赵春花这个当娘的,自然瞧出了女儿荣娘的异样来。
  “荣娘,你怎么了?”
  赵春花便是问了话,语气里全是关心。
  荣娘摇摇头,她忙是回了话,说道:“娘,女儿没事儿。”
  “女儿只是一时间,瞧着仲玉也是慢慢长大了,瞧着小大人的模样。真像啊,真像极了当初的伯玉,也这般的懂事让人喜爱。”
  荣娘说了这话后。
  屋中一下子安静了下来。
  在场的不管是赵春花,还是刘玉娘,都是听出了荣娘话中的某些伤感。
  “娘,伯玉弟弟会没事儿,总有一天会归来的。”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