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八小说网 > 穿越电子书 > 继女生存法则 作者:苏鎏 >

第38章

继女生存法则 作者:苏鎏-第38章

小说: 继女生存法则 作者:苏鎏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那些太太们来时身边总要带几位小姐,一见着宁娘就将她们的女儿或是侄女外甥女之类的推出来,让她们陪宁娘说话,或是催她们去逛园子里闲逛。
  宁娘从前在京城并不认得什么大户人家的小姐。二老爷官职不上不下,有心结交的人家未必看得上你,而前来拍马屁的又不一定入得了二老爷的眼。加上宁娘不喜与人交际的性格,除了自家姐妹竟是没交上一个朋友。
  自打她交了郡主这个朋友后,京城里的高门贵女们似乎一下子都开窍了,个个都说在郡主的生辰宴上见过宁娘,对她抱有极好的印象,诚心前来结交,有几个更是恨不得说出相见恨晚的肉麻话来。
  宁娘每日里应付这些个嫡出庶出的小姐们,忙得真是晕头转向。这期间郡主却不曾与她再见过面,只是两人开始以书信往来。每隔十天半个月的,郡主总要写封信与她,说些家长里短的事情。而宁娘收到信后少不得也得回上长长的一封,经常写得她绞尽脑汁头晕眼花,偶尔也会在信里抱怨一两句整日应酬诸事繁杂。
  郡主的信写得也比较随意,似乎是被宁娘的烦躁所影响,她偶尔几次字里行间也会透露出些许的不满来。像是三哥管她太严厉了,四哥也不像从前那样陪着她胡闹了,要不就是抱怨王妃对她要求太高,竟已找了教养嬷嬷来教导她礼仪了。
  从这些信里宁娘已经嗅出了些许味道,虽然国丧才过去一年多,但王府已经在着手打造楚清如,务必要将她打磨成一个合格的宫妃样,好为他日选秀提早做好准备。
  说起来选秀这事儿跟宁娘多少也有点关系,但她完全不想理会这个事情。她甚至在想,到时候要如何找个推托的借口,最好连宫门都不要踏进才好。
  郡主被强迫学规矩后,时间大约就紧了,来信的次数也少了。一直隔了一个多月,到腊八那日才又给她送了一封厚厚的信。信的前头还是拉拉杂杂说了一通废话,只在最后点了一件事情。
  原来不久之前楚怀秋已由皇帝下旨,赐婚迎娶周阁老的二孙女周郁芳为妻。婚礼已在昨日完成。只是行礼当日还未进洞房,楚怀秋便被皇帝招进了宫,一夜未归。


☆、第55章准备

  楚怀秋娶周郁芳;本就在宁娘的意料之中。
  只是没想到这场婚事竟惊动了皇上。郡主信里写得不太详细,不过匆匆一笔带过。只是说到行礼中途她三哥被皇上招进宫这一事时;她的语气颇有些不满。宁娘知道郡主向来不喜欢小皇帝,对这个很有可能成为她未来夫婿的男人有着本能的抵触。
  那一日既是她哥哥的好日子;还是皇帝亲自赐婚;却连洞房都没让入就把人给叫走了,难怪郡主要生气了。她再不满意周郁芳也盼着自己哥哥好,这种被拦腰斩断的仪式说起来十分之不吉利;要不是因为对方是权倾天下的皇帝老子;只怕诚亲王都要挂下脸来了。
  郡主信里没提皇帝招楚怀秋进宫的原因;但过了没几日,宁娘就隐约听到了一些消息。朝堂大事向来男人们知道得比较快;二老爷得了信后自然要说与二太太听。二太太又会去跟钱氏说,跟来家里的各家夫人们说嘴一番。接下来才会传到各家儿女们的耳中。
  宁娘知道这事的时候正跟云国公家的三小姐逛园子。那云国公是个闲散公爷,在朝堂里并无实权。好在祖宗争气,得了这么个爵位,子孙们也算是跟着享福了。
  这三小姐是个性子活泼的,逛园子的时候那嘴就没停过。宁娘就听她在旁边叽叽喳喳道:“宁姐姐,你可曾听说前几日诚亲王府三公子的婚事儿?”
  宁娘一听这是来给自己送消息的,自然配合地点点头。她这一点头,便意味着是鼓励三小姐继续说下去,对方自然不负所望,长长的一串一个顿儿也没打就说了出来。
  “哎呀,听说那日可热闹了。本来这婚事就稀奇,诚亲王府的三公子,竟娶了周家的庶女为妻。放着好好的嫡女周君芳不娶,怎的去娶个庶女?可听说那是皇上亲自赐婚的,是天大的面子,诚亲王再不高兴也得欣然受了。可你说这事儿也真是不凑巧,好容易到了成亲那一日,边境竟是不太平了。听说西北那边的戎狄突然举兵来犯,声势浩大,皇上接到军报急匆匆就招三公子入宫了。两人在宫里商议的一整夜,第二日三公子便领兵去征讨了,连家门都没回。宁姐姐,你说这事儿稀奇不稀奇。大约连老天爷也看不过去了,不甘心让那周郁芳白捡这么大个便宜,刚到手的夫君又给跑了。”
  云国公三小姐年纪尚小,说这话的时候玩笑多过讽刺的意味,宁娘也没太跟她计较。说到底还是别人的事情,她冲在前头太积极总是不好。只是那周郁芳一听之下确实有些可怜,推己及人,若这事发生在自个儿身上,哪家姑娘都不好受。
  她也没做什么大奸大恶之事,不过是投胎时运气不好,没托生在太太肚子里罢了。那些个仗着嫡女的身份看低她的人,从本质上来讲还未必比得上她呢。
  宁娘是现代人,不习惯古代这种血统论贵贱的说法。像这云国公,祖上原先也不过就是个卖肉的小贩。不过因为两朝更迭他眼光不错,跟对了人,又在战场上拼杀了几回,才给子孙挣下这爵位来。若放在前朝,眼前这位三小姐不过是个卖肉人家的小姑娘罢了,还谈得上什么高贵不高贵呢。
  她冲三小姐微微一笑,借口带她去看园子的一处雪景,便将这话题岔开了。三小姐小孩子心性,对楚怀秋也没什么孺慕之情,这事儿就当笑话说说便过去了。
  只是接下来的几日,宁娘又从几位姑娘那儿听说了这档子事儿。人人说法大同小异,无非是说楚怀秋得皇上青睐亲自赐婚,可怜无福消受人,新婚之夜便让人给拉去了战场。还有人说这是皇帝的策略,先赐婚示好,让楚怀秋感恩戴德,随即又命其出征,好尽心尽力为其保住江山。
  反正不管哪种说法,如今楚怀秋人不在京城确实是真。他一离京城郡主似乎便少了一层约束,与宁娘的书信往来又频繁了一些。她每每写信来总要带上自己那位新嫂嫂几句。
  听她信里说,周郁芳因着出身的问题可没得王妃什么好脸色。宁娘想起周君芳对自己这个妹妹的态度,可想而知其他人对她的态度了。这桩婚事听起来风光无限,连带着周阁老也长了脸,但其中的苦楚大约也只有周郁芳一人得知了。
  宁娘与郡主这般快信来往了几个月后,不知从何时起那边的音信突然又断了。大约便是在国丧满两年之时,郡主有一日来了封草草写就的信。那信写得不长,字迹也很潦草,像是硬挤着时间赶出来的。信里说了些寻常的事情,最后一段还照常抱怨了几句学规矩的繁重与无聊。宁娘又照着从前的样子回了一封过去,但郡主却未再来信。
  先前宁娘还以为郡主一时有事忙着耽搁了,但等了许久也不见信差来送信,她便慢慢品起这其中的味儿来了。
  还有一年皇帝便要纳后选妃了。如今后宫中有位份的主子是一个也没有,坊间传闻太后将原先慎王府邸里的两个丫头赐给了皇帝,但还未给两人晋位份。一切大事都及不得皇帝大婚来得要紧。待明年国丧一满,这满朝上下必要有所震动,朝廷中但凡家中有适龄女儿的人家都活络了起来,眼巴巴地盼着这份福气落到自家头上。
  即便家里出不了皇后贵妃什么的,得个嫔位或是封个昭仪也是好的。一旦家中女儿入了宫,便等于与皇家结了亲,将来皇帝那儿有个什么风吹草动,也能早一些得到信儿。
  诚亲王府比起其他人家自然更在意这个,郡主突然没了动静,想来便是被家里人看管了起来,整日里为了送她进宫做着准备,连与她写信的时间都没有了。
  宁娘原本并不想与郡主深交,但接触下来倒慢慢喜欢上了郡主的性子。月月与她书信往来也成了她的一个习惯,就像是交到了一个挺谈得来的朋友,在这寂寞空旷的大宅里,终于有了一个能说说心里话的人。
  如今郡主的信断了,宁娘心里倒有些空落落的感觉。但这种感觉并未持续多久,因为很快她便发现,这场还有一年才到的选秀,已是蔓延到了朝中每一户人家。陆家自然也不例外。
  宁娘转眼已是十五岁的姑娘了,身段早已不再是当年那副平板样子了,虽然穿在宽大的衣裳里,走起路来已颇有些妖娆的风情了。
  陆家其他几个姑娘自然也是如此。她上头的三个姐姐,大姐琴娘和萍娘都已满十七,三姐婷娘也十六了,加上十五岁的宁娘,这一水儿的姑娘站在一处儿,真要把人的眼睛都看昏了。
  那一日钱氏招了她们过去说话儿,特意让姑娘们站成一排让她看。她一路从琴娘看下来,不住地夸奖着,连今年才十三岁的莹娘都得了她好一番赞赏,转头冲二太太笑道:“这么些水葱儿似的姑娘,咱们可得上上心了。回头找个嬷嬷来好好教教规矩,明年的这个时候她们可都要上宫里去露脸了,可不能让人笑话咱们陆家没规矩。”
  钱氏自然有她的打算。明年的选秀对于家道中落的陆家大房来说,是翻身的唯一机会了。宫里已经放出话来了,因皇帝年幼后宫人员匮乏,故来年的选秀必是要挑一大批人入宫了。像琴娘两姐妹原本是没有待选资格的,但因是新帝头一回选秀,要求便降了许多。大老爷生前也算是个八品芝麻小官,如今人虽去了,女儿们好歹也是官家出身。加上二老爷还在朝中任事,他的侄女儿也就有了待选的资格。
  钱氏一大把年纪了,本不想折腾,但为了大房的两个闺女,她也不得不拼着老脸赌一回了。琴娘今年都十七了,眼瞅着便要满十八了,拖到明年真成老姑娘了。可钱氏依旧不愿替她说亲。一来也是因为说得上的亲事全都太寒酸,说出去实在不好听。二来也是想赶这选秀的末班车。
  宫里已传出秀女的标准,除了要是官家女子外,未满二十的姑娘皆可参选。条件放得如此宽松,钱氏觉得不试一试实在可惜。这两姐妹但凡有一个能中的,另一个也就能说门不错的亲事了。
  更何况在钱氏看来,琴娘比妹妹入选的机率更大些。她年纪虽比当今圣上大了一岁,但性子柔和长相甜美,眉眼五官都很有福相。以钱氏的眼光来看,定能入得了太后的法眼。更何况宫里并不忌讳妃子比皇帝年纪大些,年纪大的更懂规矩,也更体贴人,一入宫便能生养,怀了孩子也更留得住。
  无论从哪方面看,将琴娘的婚事压下去参选,都是一件极合理的事情。
  宁娘一眼就看出了钱氏的心思,心里倒也对此颇为赞同。在她看来,陆家几个姑娘,真有入宫当娘娘的福气的,算来算去也只有琴娘了。二姐萍娘性子太傲,入宫只会死得很快。三姐婷娘性子太急,入宫只怕要受人挤兑。
  剩下的几个妹妹,莹娘少言,只怕难得皇帝欢心。琳娘太小只怕没有参选资格。最小的茗娘路都走得不太稳,那是更不用想了。
  至于她自己,她不由在心底翻个白眼,千求万求入宫那日不要让皇帝认出来才好。


☆、第56章受刑

  宁娘不想入宫;可二老爷不这么想。
  宁娘觉得几个姐妹中琴娘入选的机率最大,阅人无数的二老爷却将宝押在了她身上。对大房那两个姑娘;二老爷期望并不高。或者说相比之下他更希望自己的女儿能中选。虽然侄女也是陆家人,到底不比亲生女儿好拿捏。
  尤其上头还隔着一个钱氏;说话做事要顾虑的地方很多。倒不比宁娘更好掌控。她在家里没有可依靠的长辈;二太太和钱氏都跟她不贴心,除了他这个生父外她几乎没有能仰仗的人。再说她还有亲弟弟留在陆家,她将来若是入了宫;不可能不向着娘家。即便不盼着那些个别人生的兄弟姐妹好;修哥的前途她必定是重视的。
  有修哥这个筹码在手;二老爷不怕宁娘不乖乖听自己的话。
  再说这几个女儿中,也就宁娘最拿得出手一些。倒不是说她长得最出众;而是她的综合素养最高。论年纪她最合适,当今圣上比她大两岁,正是相配的年纪。相比之下她那三个姐姐明显便年纪太大。尤其是琴娘,与圣上同岁,甚至还大几个月,实在不合时宜。二老爷也知道自己母亲的心思,虽心下不满也便明说,只能睁一只眼闭一只眼随她去了。
  至于底下那几个小的,莹娘长得倒是随了二太太,美人胚子一个。就是性子实在难搞。她这样的若是入了宫,十成十入了不皇帝的眼儿。一天说不上三句话,对谁都冷着一张脸,也就偶尔对宁娘露出一点笑意。虽说莹娘是他亲生,但二老爷一见她这样儿心下就不喜。
  亲爹尚且如此,难道还指望万乘之尊的皇帝能主动讨她欢心?若不是碍着二太太,二老爷甚至都不想莹娘去参选。省得到时候做出点出格的事儿惹人不快,还连累陆家扫了脸面。
  这般比较来比较去,入宫承宠的重任也就只能落在宁娘头上了。二老爷挑挑捡捡半天才发现,他虽是女儿侄女众多,真正看得过去的也没几个,不免也有些担心。
  好在二太太已请了教养嬷嬷进府教她们规矩。离选秀还有一年时限,好好打磨一下这几个姑娘也还是拿得出手的。二老爷一想到能在皇帝身边安插一个自己人,心里便踏实了许多。
  他在这边暗自庆幸,可苦了陆家几个大姑娘小小姐的了。那教养嬷嬷据说从前在宫里待过,规矩上自然是格外严苛的。宁娘原先觉得陆家规矩就够复杂的了,平日里总嫌那些个条条框框碍事儿。如今在宫里出来的嬷嬷面前,陆家那点子微末规矩,显然是不够瞧了。
  她们姐妹几个平日里走出去也时常得人夸奖,夸她们有大家闺秀风范,说话行事乖巧知礼,就算在家里时常胡闹的萍娘,出去了也少不得装出一副名门淑女的派头。
  可她们这些曾经引以为傲的风姿,在请来的马嬷嬷眼里,完全成了一堆破烂货。用她来给她们第一天上课时说的那句话来说,你们这些人,若是进了宫去,个个都要挨手板子。
  为啥要挨手板子?规矩不像话呗。马嬷嬷一上来便横挑鼻子竖挑眼地找了一堆麻烦出来。从姑娘走路的姿势,站立的动作,坐着时背挺起的角度,眼睛看着的方向,还有行礼时的幅度,手摆放的位置。可以说,每一处地方都让她挑着了。换句话说,陆家几个姑娘,没一个人没一个动作是合格的,全都得回炉重造。
  挑了一堆刺后马嬷嬷还去找了二太太,将她发现的问题一五一十全说了。她是宫里的老人儿,虽然不像二太太有诰命在身,那通身上下自有一股凛然之气。仿佛她往那儿一站,自然就能把人的气势给压下去。
  二太太花重金将她礼聘来,自然是视她若上宾。听得她说陆家女儿们的短处非但没恼,还连连称是,暗自庆幸这嬷嬷请对了。若请了个人来将她家女儿夸得天上有人间无的,什么短处都没寻出来,那她这银子也算是白花了。
  越是这样横挑鼻子竖挑眼的,越是有真本事,也越能将她们打磨出个样子来。真当宫妃是那么好当的,不吃点苦头受点罪,将来到了宫里只怕连生存都成问题。现在将缺点都改正了,日后才能在人前游刃有余,处处都放得开手脚。
  马嬷嬷得了二太太的亲准,下手自然是更狠了。虽说还有一年期限,但她也不打算在陆家耗得太久。家里已有几家太太夫人送了帖子来请,她自然希望多去一家是一家才好。
  是以在陆家的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