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八小说网 > 穿越电子书 > 姜姬 >

第271章

姜姬-第271章

小说: 姜姬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还有人道:“请大王再请鲁使上来,我等好好问他!”
  这是要让丁强出丑了,他再厉害,也抵不过这许多人的当殿质问。
  郑王昨日出丑,便从善如流的命人去请丁强。
  丁强来了以后,果然被问得说不出理由来,他改口不说是郑王的赔礼了,说是郑姬的嫁妆,道大王深爱郑姬,郑王给郑姬的陪送也太寒酸了。
  这个,郑王有话说,他命人把仙姿带来。
  赵王后把仙姿好好打扮了一番。郑王就指着盛妆华服的仙姿说,“此女乃孤所生,孤将此女送给郑姬为陪媵,鲁王竟然将人退了回来!现在再来指责郑姬没有陪媵?太不讲道理了!”
  于是殿上一窝蜂的骂丁强,骂鲁王,骂得丁强根本来不及接话。
  丁强觉得时机已到,就说:“此女貌美,但我王不喜。我王只喜郑姬,不似郑王。”
  郑王愣了一下,叹道:“郑姬是孤的血肉所化,如何能不爱?如果不是珍爱,又怎么会送于鲁王?”
  丁强:“既爱,一城也不舍?”
  这不必郑王答,底下的大臣就开口了:“郑国乃上帝所赐!怎能赐于外姓女?贵使休要再提!”
  丁强道:“我何时说要郑王割城了?你不要污蔑我!”
  郑王:“……”
  刚才说话的大臣:“……”
  这人太不要脸了!自己说的话,转头就不认!
  丁强施施然开口:“我王要的是与一城等重之物。”
  鲁王曾有一题,出了以后,名动天下。远在郑国的郑人也听说过。
  丁强改口后,还真有人当殿就思考起来,倒是不认为丁强在说谎。
  因为提出一座城当一个公主的陪嫁,这个真的太不可思议了。大多数人都不会当真。
  换成是一道鲁王故意难为郑王的题目呢?好像就很正常了。
  但什么东西是等重的呢?又怎么能跟一座城等重呢?要怎么计算呢?
  丁强说完后,就功成身退了。而且都不等郑王再给回音的,出了逍遥台就回鲁国了。
  他这一走,这题,郑王就非答出来不可了!
  答案倒是很简单。因为赵荟在殿后就告诉郑王了,“是粮食。”
  人不可一日不食。
  除粮食外,一座城中不会有别的东西更能代表“等重”这个概念。不然,换成金银?有的百姓家中根本没有金银;布匹?穷人也有根本穿不起衣服的?
  人人都有,人人必需之物。取走此物做为象征,就是与城等重了。
  “鲁王要的,是大王奉上一座城每个人的食粮。”赵荟道。也就是能养活一座城百姓的粮食。
  这是最符合鲁王心中答案的答案。除此之外,提出的任何一个答案,鲁王都不会接受。
  说完之后,赵荟都难免感叹。如此索粮,真称得上是聪慧了。
  欲扬先抑。那个使节前面所做的一切,都是为了引出后面这一句。让前面所有看不起他的人,如今都要对他改观了。
  而且,这个问题的答案并不难猜。今日之后,殿上所有的人都能猜得出来,鲁王想要的是什么。
  然后呢?
  郑王难道还能小气的不给吗?
  他不给,只会被人认为:郑王没有猜出来。
  那就丢脸了。
  猜出来了,还能不给?乔小君的事,确实是郑国不对嘛。
  郑王要是故意耍赖,那天下人会怎么看他?
  考虑到郑王的性格,赵荟就知道,郑王非给不可了。
  如果这也是鲁王算到的话……
  那他是怎么知道郑王的性格脾气的?
  赵荟想不通。但比这更让他难受的,反而是姜氏……
  姜氏这一辈的子孙,倒有当年先王之风啊。
  为何,不叫他早十年出现呢……


第355章 这个使节和那个使节
  丁强不敢耽搁时间,生怕被回过味来的郑王留住; 他从逍遥台出来后就直接出城了; 弃车骑马,与从人连夜赶路; 赶到晋江上后用重金雇了一条船; 沿江而下。
  郑王晚了一步; 到了下午才派人去找丁强,等发现没人后; 又请人来商量,如此这般,等到第二天才派人去追。又担心过于强硬会显得在欺负鲁国使节; 没有派重兵快马,而是前头派人送信去前方的城池拦人,后面跟着一辆车里是去说和的大臣。
  等他们得知丁强已经乘船归鲁后; 才不得不回到逍遥台,向郑王请罪。
  赵荟在前面都没发言,因为当时郑国人都争相对郑王进言,他就退后了。他从不主动对郑王兜售自己的观点; 总是等郑王请教他之后; 他才会斟酌着开口。
  他料到郑王会求教于他,因为他是鲁人,而这次给郑王挖坑的正是鲁王和鲁人。
  郑王叹气,“以你看,鲁王这是何意?丁使为何匆匆归国了呢?”
  赵荟斩钉截铁的说:“大王; 依我看,丁使是故意的!鲁王命他当殿提出问题,根本不听您的回答就走,就是为了不让您答题。”
  答了,就有可能有第二个答案。如果郑王答出不是粮食的答案怎么办?丁强只是一个使节,孤身在郑,鲁王为了避免横生枝节,只让他做一个传话人。
  郑王也发现了,除非他现在才找出比粮食更能代替一城的等价物,否则就必须要送粮食给鲁国了。
  本来等着鲁国求他,结果现在搞得不送粮就是答不出题,他反倒是落了下风。
  “鲁国欺人太甚!”郑王气得砸了手中的酒樽,“孤永远不会忘记这份耻辱!”他恶狠狠的转头问赵荟:“公可愿助孤一臂之力?”
  赵荟伏身道:“敢不从命?”
  郑王要赵荟潜回鲁国,鼓动鲁国的人反对鲁王。
  赵荟已经料到了,郑王现在觉得他碍眼了,于是用这个手段把他赶走,临走前还要再利用他一把。
  赵荟不得不走,赵家子孙还在郑国,在郑王的手心里,他只能听郑王的。
  他回家交待了家人,他的两个儿子都痛哭流涕,“父亲何不带我等同去?哪怕做个从人也能替父亲跑腿!”
  “休要胡言!你们的祖母、母亲、弟妹们都在这里,我走了,正是需要你们来保护他们的时候!”赵荟安慰他们,“而且为父也正好想看一看现在这个姜氏的大王是不是真是英主。”
  他沉思片刻,对两个儿子低声说:“若王为英主,你二人可遣族中聪慧子弟回鲁。”
  他们毕竟是鲁人。如果能留一支子孙在鲁国,也算对得起祖宗了。
  丁强乘船,顺风顺水,八天就到了涟水城。他刚来就碰上一件大事,涟水城太守恭迎姜武进城。
  自从姜武得到了涟水上面的樊城,改为凤城后,整条涟水河就布满了姜氏的重兵,河面上不再有涟水城的船支往来。
  涟水城的太守一直以来都是樊城的附庸,樊城归蒋家时,他就听蒋氏号令。后来蒋氏在乐城被姜武给灭了个七七八八,剩下的余孽有一部分逃到了樊城,又被顾家等人从樊城赶到了涟水城。
  这个太守就不太情愿的一直窝藏这些人。
  等顾氏等人在樊城崛起,他也得了一些好处,也有点想当家作主了。
  顾氏带头与乐城作对时,蒋氏的人进城偷了一些东西,这个太守就帮着运走了,连这些人一起都送走了。
  送走了瘟神,此人松了口气,坐看顾氏等人离开樊城去了乐城,樊城改名,姜将军就来了。
  他送上礼物,想跟姜将军这个新邻居交流一下,最重要的是,他不想再像蒋氏那时一样,他这个太守跟蒋氏手中的小兵似的,他想跟姜将军谈一谈,他们互相帮助,互相配合,他一定不会给他找事,他有什么要求他们可以商量着来办,同样的,姜将军吃肉的时候,也要让他在里面分一块才行。
  想得很好,姜将军收下礼物,见他的却只是身边的一个偏将。
  这个太守就想,你总不能绕过涟水城。何况凤城到现在还没安定下来,难道姜将军还能再来打涟水?
  没有涟水,上面的凤城、乐城吃什么?用什么?他们早晚会责令姜将军对他低头的。
  再三考虑过后,太守以为自己立于不败之地,何况他的要求也不过分啊!
  一边忐忑不安,一边继续给姜将军送礼。
  他以为姜将军没办法绕过涟水城,但最后才发现,姜将军没必要绕过涟水城——他的兵护着商船通过时,涟水城的兵敢拦吗?
  不敢。
  那些外地的商船可高兴坏了!他们不用再用涟水城的船,不必再雇他们的人,他们可以用自己的船,用自己的人!只要给姜将军交了钱就能在他的护持下通行无阻!比起以前,涟水城的城税是省下来了,还省了很多没必要的关卡支出。
  太守傻眼了。
  然后涟水城的百姓开始跑了。跟之前不同,去年他们是往通洲跑,今年他们往乐城跑,因为据说乐城可以收容流民,去了就能白吃白喝,全是大王给养着的!如果是以前,这话不会有人信,但已经现在乐城城外都是大王的流民,也没听说他们被赶走或被抓丁了,不但有吃喝,还有衣服穿,还有工作给他们干,小孩子、女人都要干活,还能白学东西!
  以前想让孩子去当个学徒就要把孩子送给人家,想送孩子去拜师,读书识字,全家都要饿肚子,有的还要举债。现在统统不必!
  有一个人带头走了,很快跑向乐城的人就更多了。
  等太守发现后,命人紧闭城门都拦不住跑出去的人,而以前支持他的许多家族也开始不满了,他们没办法像百姓一样一走了之,他们的家业都在涟水城,现在姜将军霸占涟水河,商人不停的往乐城、凤城去,钱都被别人赚走了,家里的人都快饿死了,必须快点想办法!
  有什么办法呢?打又不敢打。
  太守在家哭了几天,被妻妾安慰了一通,想想,认了吧。于是开城门,迎接姜将军进城。
  姜武是回来送钱的,他接到姜姬送来的信后就决定回来一趟了,不知她有什么为难的事要叫他回来。
  在心里想了一圈,猜不出来。想着就算是她想打郑国、燕国、魏国,他也能试试看,现在他手里的兵已经有点太多了。多了就不太受控制,他早就盘算着打几仗,消耗掉一些不驯的兵力,也把队伍整理整理。
  涟水太守请他进城,他就带着兵进去了。接管了城防、四库后才离去。太守设下的酒宴全白费了。
  他追着姜武的马,气喘吁吁的说:“将军,将军稍等,不留下来喝一杯水酒吗?涟水的酒和鱼都是很有名的!”
  姜武的马小跑着,已经算是很照顾他了,但在外人看来,太守在下面跑得形容不整,姜武不但没有停下,甚至就这么跟太守讲话,实在是太过分了。
  可过分也没人敢说话,因为街两边全是姜氏兵马。
  姜武还真想起一件事,他勒马停下,对太守说:“有件事,有个人要问你,你把你知道的都告诉他吧。”
  太守好不容易能停下了,喘气道:“将、将军请说。”
  姜武问:“是你送走蒋氏的,他们还从凤城带走了东西,送到哪里去了,一共有多少人,这些你都要说出来。”他顿了一下,“不然,他会杀了你。”
  太守的脸一下子变得苍白毫无血色。
  姜武回到营地,顾釜还在等他。
  姜武说:“我已经告诉太守了,你去吧。”
  顾釜施了个长揖,“多谢将军施以援手!”有姜武的威胁,他再去问就容易多了。他在凤城花了半年的功夫才找到这条线索,可却因为涟水城的关系不能追查下去,就算现在再去查,那些人也早带着兵器不知道跑到哪里去了。想到此,他就对那个太守恨得牙根痒痒。
  但顾家已经被夺去了所有的部曲,就像拔了牙的老虎,连吓唬人都要借别人的刀。
  顾釜不太习惯,可还是告诉自己该习惯了。
  他走后,姜武见到了丁强。
  丁强是悄悄来的,他等在这里就是想借姜武的东风回乐城见公主,有什么比跟着将军还能更快的见到公主呢?
  公主所托,幸不辱命!
  行宫中,姜姬在跟蟠儿商量让他出使燕国的事。
  “让我去见漆四?”蟠儿很惊讶,心都快要跳出来了。
  一国使者,代表的是一国的颜面。所以他从来没想过自己能做这种事。
  姜姬却是想了很久了,现在她身边的人越来越多,但能用的人一直都很少,有时信任比能力更重要。蟠儿不缺能力,他缺的是身份。
  那就慢慢提好了。
  “不是正式出使,你只是去见漆四。”她想先让蟠儿用这个练练手,“你的身份很合适。人人都知道你是我的人,亦仆亦臣。虽然这封信是以大王的名义写的,但送信的人却不能用大王那边的人。”其实她也考虑过姜智,但综合看来,姜旦离不开姜智,那姜智所能起的作用就小了,他可能一生也没有外任的机会。蟠儿则不然,现在把他留在她身边反而是屈才了,她需要他在更大的地方发挥作用。
  最重要的是,跟随龚獠学习了几年后,他已经没有那么偏激了。可以说,他现在的思考模式已经不再用仆人、下人、奴隶的方式去思考了,已经渐渐转变到了士人这一边。
  不是说他变成了士人,而是他开始能理解士人的思想,用他们的方式思考、解决问题。
  比如现在,再让他去解决小蒋后,他绝不会只有杀了她一个办法。
  甘为刀剑,是把自己从一个智慧生物变成了工具,刀剑只有一个解决方式,就是杀,就算能想出一百种方式杀,那也还是杀。但人的智慧是创造。
  “试试吧。”她笑着对蟠儿说。
  她觉得这一趟出行,蟠儿会学到很多东西。


第356章 导果为因
  蟠儿出使的事,没有受到任何人的反对。就连龚香也没有说话; 只是提议了两个熟知燕国的士人给蟠儿做随从。
  让士人给原本是奴仆的人当随从; 这可以称得上是侮辱了,如果不是他先开口了; 姜姬原本是打算让蟠儿找几个熟悉的商人的。
  她就没有说话; 只听龚香在那里介绍:“一个叫贝锦安; 一个叫贝锦山,是一对兄弟; 他们家早年败落后,这对兄弟被家仆卖到了燕国为奴,他们在燕国长大; 竟然没有忘了故国,等长成后便一起逃了回来,现在就在二环那里。”
  世上有忠仆; 自然也有恶仆。贝家兄弟的父母不是因为家族站错队或卷进什么事件中,纯粹是因为家中的钱花光了才败落的。祖宗留下的家业再多,也撑不住坐吃山空。贝家父母不算坏人,只是从来没想过家中有一日会吃不起米; 用不起布; 等真到了这一天,他们也没什么谋生的手段,先是从亲友那里借钱,再也借不来之后,就变卖家产度日。
  贝锦安兄弟被家仆拐出去卖了的时候; 他们的父母仍在世,发现孩子丢了,为了托人寻找,连家宅都典卖了,但最后还是没有找回孩子,两人也不知去向,等贝家兄弟好不容易回了家才发现家早不是自己的了,而父母连坟头在哪里都不知道。
  龚香现在觉得公主这个户籍登记制度还是很方便的,因为不问前因后果,只是单纯的登记,固然会有人假造来历,但也打消了相当一部分人的顾虑。贝家兄弟的遭遇本来也算是给家族抹黑了,但由于对读书识字的人的优容,几乎是马上就能成为小官吏,贝家兄弟才如此坦白。
  在户籍登记中有一些人是需要被另案对待的。有一技之长的,还有就是曾在他国长久生活过的。
  在燕国多年的贝家兄弟就这样被龚香发现了,除了这两人之外,还有一些去过魏国、到过晋国等地的人也都被分门别类的归了档,平时会安排给他们一些不同的工作来观察他们的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