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八小说网 > 穿越电子书 > 姜姬 >

第427章

姜姬-第427章

小说: 姜姬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一个鲁人说,那宫妇是何人?皇帝就这么喜欢她?另一个鲁人说,那一定是个美人吧?说不定会像洛水之仙那样?
  他们嘻嘻哈哈的,宫中的魏人就好奇的围过去听,不多时这个新鲜故事就传遍了王宫。
  直到魏王在宠爱的夫人那里听到了,夫人是当成个好玩的事跟他说的,夫人道:“说不定会是我国的公主呢。”
  魏王摇头,“不会,阿笨极为笨拙,不会是她。”
  这个故事跟魏王从心腹那里得到的消息差不多,只是那远在凤凰台的心腹跟他说,那个被杀的大将军,是花家花千降,罪名是不敬,不恭,大逆。
  而杀他的,不是什么宫女,而是朝阳公主。
  这朝阳公主这一年来像是突然开了窍,先将各诸侯国的公主召来,借此试探了各个世家的态度后,突然出手就杀了花家花千降。
  花家失了龙头,朝阳公主又下手笼络住了花千降的儿子们,将花家完全握在了手心中。
  现在,她又令花家带兵出征,不管胜败都能看得出来:朝阳长公主只怕有不臣之心。
  心腹怀疑,皇帝只怕有不好了。
  皇帝有疾,这个魏王能猜得出来,但到底是什么样的疾才叫这个小皇帝从来不敢露面就不知道了。现在看来,只怕是体弱。
  朝阳公主身负先帝托孤之责,之前小心翼翼护住小皇帝,又替小皇帝选后选妃,这是要替他留下血脉。
  现在她又冒出头,意欲□□。
  只怕花家只是个开始。她下一个下手的……
  魏王猜测,该是陶家。
  魏王让心腹一定要将朝阳公主的一举一动都打听清楚。
  至于前段时间传递来的圣旨上说要魏国送上人祭和丰盛的祭品……
  魏王想了想,突然召来亲信,道:“快去追信使!就道孤命太子往凤凰台去,拜见皇帝!”
  亲信听得暗自心惊,低头应是。
  ……原来,大王已经想要太子的性命了。


第564章 变
  郑王年幼; 郑太后不管愿不愿意,她都必须坐在王座旁边; 面见大臣。
  虽然现在郑王的话也就在逍遥台管用; 出了望仙城都不知有没有人听,但望仙城中,总还是有需要借着郑王这面大旗的世家的。
  而在望仙城外,也有人发现了小郑王和郑太后的软弱,他们不约而同的伸出手来,愿“助”太后一臂之力。
  郑太后不是不懂这些人全都心怀不轨,就是鲁王,也不是白替他们母子守着郑国王位的。
  可她一个弱女子,手无寸铁; 不借这些人的力量; 怎么保住小郑王?
  等小郑王长大后; 他们母子就熬出头了。
  这天; 郑太后请来鲁使丁强,同时也是郑国大夫——这个官,是郑太后千方百计求丁强来做的。
  丁强当了这个大夫之后,他就可以插手郑国国事,就可以在国中替郑太后和小郑王撑腰了。
  她本来还想以相位酬之,可丁强推辞了。
  她只好退了一步; 许以大夫之位; 但这个大夫也不便宜; 郑太后恨不能天天把丁强给宣进王宫来; 就让他坐在王座下,除此之外,频频赏赐,赐衣赐车赐食都不够了,她还亲自牵线,替丁强在郑国娶了一房妾室。
  理由当然是丁强的妻室远在鲁国,如今他孤身在外,身边怎么能没有人服侍?
  于是一个靠向郑太后的世家愿意舍出一个女儿,送给丁强为妾。
  丁强收下了美妾,听说还挺喜欢此女的,郑太后才放下了半颗心。
  拉拢男人,权势地位美色财富,她样样都愿意给。可仍是换不回丁强的忠心。
  丁强仍然一心在鲁。
  郑太后固然生气,但也不得不继续小心翼翼的捧着丁强。
  今天,丁强一进来,她就不顾太后尊位,亲自起身到殿中相迎,请丁强上座,还赐下酒食,言语温和的问候丁强的身体、他的弟子、还有那个美妾。
  又送出了一堆礼物之后,郑太后才道出今天请他来的原因,因为前几天,丁强送进来了一封鲁王问候的信。
  信是以鲁王的王后,郑太后的长女郑姬的名义写的。郑姬还是个幼儿时就被郑国先王嫁给了鲁王,从那时起,郑太后就与长女分离,到现在已经有十几年了。郑太后连女儿长什么样都不知道,想起女儿,也只记得她小小的手,闭着眼睛睡觉的样子。
  想起郑姬,郑太后不免落泪。
  郑姬在信中问候郑太后,问候小郑王,问宫中有没有什么艰难的地方?米够吃吗?衣服够穿吗?冬天冻不冻?周围有人欺负郑太后和小郑王吗?
  然后郑姬说她一切都好,她与鲁王的感情一如往常,她已经有了身孕,而鲁王再次拒绝广选良女,以充后宫。
  纵使大王喜爱游戏,也不忘陪伴她
  郑姬在信中泣道,她时常担心她的品德不配得到大王如此的深情厚义,唯有将全身的鲜血,她的眼睛、心脏、四肢,还有余生,全都献给大王才能报答万中之一。
  郑太后既为郑姬高兴,也更有信心了。如果鲁王对她的女儿如此爱重,那对他们母子总会多留几分情面。
  其实说起来,鲁国除了占了郑国的城之外,其余什么也没干。
  鲁国占城并不凌虐百姓,仍旧让百姓耕种,城中世家只要肯伏首,也都好好的在原地,如果想离开,鲁国也并不阻拦。
  百姓种出来的粮食,虽然郑人要花钱才能从鲁商手中买到,但……就算不花钱,这些粮食也落不到他们母子手中。
  直到现在,郑太后和小郑王的所用所需,都是鲁国供给的并不假。
  郑国各城早就视岁贡如无物了。
  如果不是鲁王慈悲,给他们母子送粮送布,他们连饭都吃不上。
  郑太后很清楚,她和小郑王之所以人人可欺,乃是因为他们手中无兵!
  如果他们母子手中有一支强军,那就不会如此任人宰割了!
  她想求鲁王助她建军!
  她已经想好了,若要藏军养兵,被鲁国占去的那些城正好可用!
  为了这个,她一定会对鲁王有求必应的!
  丁强问郑太后:“太后请某来有何要事?”
  郑太后拿出信,问:“确有一件为难之事,还请大夫先看看这信。”丁强就接过信,读了一遍。
  关于鲁国的公主纸,现在倒大多都是在郑国制作了。因为郑国造纸更便宜方便,郑地的林多、水多。
  而郑国王宫中也早习惯了用纸制品。在郑国称其为鲁纸。
  信里除了鲁王和王后对郑太后的问候之外,就是问郑太后有没有什么烦恼?有没有什么人难为她。
  丁强看过之后就明白了,郑太后这是又想提起那件事。
  郑太后想养一支只忠心于她的军队。
  丁强之前一直糊弄她,问她就算有军队,将军在哪里?
  郑太后就哑巴了。
  但她还是不死心。她甚至觉得丁强只是不愿帮她——虽然这是真的。
  她上回就对丁强说,可以先偷偷把军队给建起来,至于将军,到时就从军中选拔。
  这也是个办法。
  丁强就问她,就算这样,从何处征丁?
  郑国各城早就不听王令了,丁从何处来?
  不至于要鲁国送她吧?太后想把军队放在鲁国的城里,叫鲁人替她养,钱粮从哪里来?难道也让鲁王替她掏了?
  那这样养出来的兵是鲁王的兵还是太后的兵?太后真会相信这样的军队会忠诚吗?
  既然这么麻烦,何不求鲁王借兵给太后呢?
  郑太后当然不敢借鲁兵。
  现在郑国就有一支赵兵不肯走,再来一支鲁兵,那这个郑国还算是郑王的吗?
  她不信生身之父的赵国,当然也不会信娶了她一个女儿的鲁国。
  郑太后今天当然是又有主意了,她改口不要军队了,而是想要几百个健奴、壮丁,当她的私军。
  首先人数少,这点人数买奴隶就行了。鲁国是出了名的贩奴大国,她不敢找鲁王借兵,找他买几百个奴隶却没问题。
  其次,养奴隶不比养兵那么麻烦,她当然还是想养在鲁国占的那些城里,一来她总不能把奴隶养在王宫中,二来,她也需要有人帮她训练这些奴隶,至少让他们会拿起长矛长枪,知道冲阵杀敌。
  最后,关于养奴的花费,她还是有一些积蓄的。逍遥台上搜刮一番,还是能找出一些金银的。
  丁强这回听她又哭诉这个,还拿出鲁王刚写来的信当借口,他就点头答应了。
  “某还有一计,可助太后。”
  丁强的意思就是说,郑太后想要奴隶,想养兵,何不养得更远一点?
  首先,不管是养兵还是养奴,郑太后要的是能替她杀人的刀,不是摆设。就算把奴隶养在鲁国的城中不会被发现,但他们不上战场,不打仗杀人,怎么学得会?
  藏在城里是不会有这个条件的。
  郑太后心动了,问丁强是有更好的办法?
  丁强说,不知太后有没有听说?皇帝的大将军在外面打仗,听说有不少流民、溃兵在外游荡。
  当然,他们到不了郑这里来。不过那些溃兵、流民不正好是郑太后需要的人吗?
  如果再恰好拾到一二会领兵打仗的人,太后稍加收服就可收为已用。
  郑太后果然心动了!
  丁强说,还有,这些人在外面正好可以练兵,只要太后派出亲信心腹之人去即可。
  郑太后道:“除了大夫,奴奴哪还有可信之人呢?”说罢就低头掉泪。
  丁强叹息:“我只恐太后不信我。”
  郑太后就起身离座,来到丁强身前,伏在他膝上,“我对大夫的心,大夫到今日也不信吗?”说罢就解了腰带。
  丁强继续叹,替郑太后穿好衣服,“我如此老朽,太后仙玉之姿,我实在不敢冒犯。这样吧,太后既然信得过,我就让我的弟子去一趟。只是成于不成,短时间内是无法有结果的。还请太后多些耐心,稍等些时日。”
  郑太后柔声道:“我自然是都听大夫的。”
  夏天快要过去了,秋天就要到来了。
  在凤凰台下的各城该要交上赋税了。每年的赋税远的,现在就要出发了。
  但这些税车还没有到凤凰台已经有流言传出:据说今年不交税的城,不止那八个。
  姜姬的公主城中得到的消息最快,因为去年就有城不想自己跑,雇佣商队的人,有的城甚至只付钱,让商人把圣旨上要的谷粮、奴隶送到凤凰台来。
  今年商人仍去这些城询问是不是跟去年一样?今年要不要“帮忙”?
  却被不止一座城回绝了。
  有的城还公然对商人说,因为朝阳公主乱政,他们决定不向皇帝交税了。
  不交粮了,也不交人了。
  皇帝的税赋大概可以分成四类,粮食和人,这两样是最多的,其次就是金银,最末是奇珍异宝。
  如果要排个轻重顺序,对凤凰台来说,前两样是最重要的。因为都是凤凰台不可能现变出来的东西。金银还好说,一时半会没有了不会有大事。
  但是,人,壮年的男人和年轻的女人,却不是凤凰台一地能产得出来的。
  就像姜姬拼命的从外面买进奴隶一样,她需要人来填充鲁国,人也是资源的一种。男人可以当兵,可以种地,可以建城修路,可以有许多用处。女人可以生息繁衍。
  凤凰台也一样。
  她也需要无数的人来填。
  以前占大头的是花千降。
  现在换成朝阳公主和陶家,也一样需要这些人啊。他们都不会嫌自己手里的人多。
  另一个就是粮食。
  凤凰台本身并不产粮。他需要无数的粮食来喂饱这个城中无数张口,还有城外的无数张口。
  这个大头,以前仍旧是花家占了。
  现在朝阳公主和陶然也盯着呢。
  姜姬听到这个消息之后,笑得说不出话来。
  “这下他们可是搬着石头砸自己的脚了!”
  凤凰台下,陶家。
  陶然一脚踢飞了眼前的台案,案上的东西全都摔在了地上。
  “好狗胆!!”
  他手中捏着的是一封信,一封他本以为与他交好,却在信中说今年他们不交粮,也不交丁了。
  “惧战”
  信中说得再多,骂再多朝阳公主,但真实的理由只有这一个词。
  他们看到了那八座城的下场。
  他们担心变成那八座城。
  所以他们要把粮食存下来,给自己的军队吃。他们要把人也留下来,壮大自己的军队。
  陶然气得头晕,但仍然感觉到一丝不祥。
  他觉得,这封信不会是唯一一封。
  这样的城,也不会是唯一一个。
  他有一点后悔,一点隐约的感觉。
  ——是他与朝阳公主相争,才让局势变成这样的吗?
  ——让天下人都看到,皇帝软弱可欺。凤凰台上,人人争权夺利。


第565章 惜宝山
  凤凰台下仍是一派盛世景象。
  甚至比往年更繁华了。
  大量商人的涌入令市场上多了许多往年见不到的东西; 常见的也便宜了许多。
  魏锦、郑丝变得富豪之家也能尝试,著名的霍纸不必等友人千里迢迢的从固卫带回来,在凤凰台下找商人就能买。
  不过盛名之下; 难免有仿冒品。固卫的霍纸和文房四宝之所以有名; 乃是因为这几样东西全是固卫的城主霍演自己造来自用的; 除了自用就是馈赠亲友了。
  所以; 外面吵来吵去的霍纸和霍演自用的文房四宝,其实大多数都是仿造的。
  ……而且,几乎都是鲁商仿的。
  商人嘛; 看到好东西就想卖; 何况又这么贵!真货稀少又不易得; 那就做仿品。
  多么简单的思路。
  不过真真假假的; 大家也不是特别在意。
  鲁商仿出来的也不比霍演的差,大商人中不少也都是传了几代的,家中子弟也是从小读书学艺; 不然行走江湖; 上上下下都要打交道; 跟普通百姓吃吃喝喝就行了,想登世家的门; 至少要像个样子; 不然连门都进不去。
  霍演制的风流些,花鸟虫鱼; 天地山水; 春夏秋冬; 美人狡童等等。他做个纸,纸上锲着春花秋菊,商人给他来个夏竹冬梅;他做个笔,笔身上有美女摇扇,商人再做一个美女侍酒。
  仿来仿去,听说霍演都开始收集外地的“霍纸”了。
  仿品当然不止霍纸这一个。
  姜姬在公主城中正拿郑国出品的魏锦给三宝做衣服。
  魏锦真正的传人早就在魏国绝户了。后来传人到了鲁国,被龚家买下。龚獠送给了她,她把人带到了商城。
  现在,当时的两个女子已经带出了一堆弟子,重现魏锦。
  制锦的地方是在郑国的那十九城,此城已经改名为锦城了。
  因为这座城里的男人不是死了,就是跑了,最生剩下的全是老弱妇孺。
  那两个女子就带着魏锦的技术到了这里。
  她们广收门徒,带着整个城的老弱都来制魏锦。现在锦城家家户户种桑树。
  锦城也是最早接受女子立户的郑城。他们对鲁国的“统治”适应得最快,姜武说很多锦城的女人都愿意嫁给鲁兵为妻,不求婚礼,只求能有孩子。
  有不少鲁兵因为在此地有了家小妻儿,当真不想回鲁了。
  姜武看到这里就知道这些城不能还给郑国了。
  所以他正在加紧给诸城改名。
  在郑国这样的城不在少数。
  因为劳动力不足,所以她一早就让姜武从鲁国调人进郑种地,郑国那么好的肥地,不用来种粮食真是可惜了。
  郑人中不乏怀念祖先,不肯听鲁人的话的。姜武就把这些人都赶出去,不让他们在城中居住。城里的百姓都开始遵循鲁国法律,家家户户登记姓名,一条街上设一个组长,女子和小儿虽然还不能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